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6.18 KB
- 文档页数:1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1.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分型:
1.1暴发型:起病急,病势凶猛,预后不良。早期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
有广泛的心肌坏死,死亡率甚高,多在1-2周死亡。
1.2 心律失常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以早搏多见。其
他临床症状包括心肌受累症状可轻微或缺如。治疗后部分患者仍可遗留心律失常达数月甚至数年。
1.3 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半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少数可伴有心力衰
竭的临床表现,以左心衰为主,但发生明显肺水肿的患者很少见。
1.4 猝死型:中青年突发的心脏骤停死亡,应考虑到病毒性心肌病的可能。心脏骤停
的主要原因多为室颤。
1.5 无症状型:尽管无症状,但做心肌酶谱检查,尤其是肌钙蛋白监测,仍可发现存
在心肌损伤。这类患者有一部分因治疗不及时,病情迁移,形成慢性心肌炎,甚至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2.按轻重程度分以下三种类型:
2.1 轻型:可有全身感染的表现,包括发热。心动过速与体温不成比例,多在数周后
痊愈。
2.2 中型:可有奔马律和心律失常,也可出现气促和其它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经较
长时间的休息和治疗可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
2.3 重型:即暴发型。
3.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3.1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1-3周内或急性期中出现心脏表现如严重
乏力(心排血量降低)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3.2 上述感染后1-3周内或与发病同时新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和(或)心电图异常而在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万珊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同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很多种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较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约占30%至50%。此外,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肝炎病毒,HIV等也能引起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作用对心肌的损害;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这些变化均可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典型病变是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内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等。
【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以猝死。
1.病毒感染症状约半数病人在发病前1至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
热,全身倦怠感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泻等消化道症状。
2.心脏受累症状病人常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表现。
严重者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晕厥、猝死。
3.主要体征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心尖部第
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三心音或杂音。或有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心脏扩大、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困难,一般急性期定为3个月,3个月至一年为恢复期,一年以上为慢性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加。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动期心
肌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增高。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2.焦虑
3.知识缺乏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心功能恢复,防止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病程。无病发症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个月,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应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直到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等恢复正常后方可增加活动量。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3.活动中监测: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活动计划,严密监测活动时心率、心律、血压变化。若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标。
4.心理护理:告诉患者体力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不要急于求
成,当活动耐力有所增加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对不愿活动或害怕活动的患者,应给予心理疏导,督促病人完成耐力范围内的活动量。
5.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急性期应严密心电监护直至病情稳定。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皮肤黏膜颜色,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怒张、水肿、肺部湿啰音、奔马律等表现。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立即配合急救处理。
【健康教育】
1.病人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尤其是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心肌代谢与修复。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病人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个月,无并发症者可考虑恢复学习或轻体力工作。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6个月至1年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妊娠等。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病毒性感冒。
-*-------------------------------------------------*-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
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重症心肌炎。
【护理评估】要点
1、生命体征、神志、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变化。
2、有无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有无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心脏受累症状;有无出现阿-斯综合症、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并发症。
4、有无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心脏扩大、下肢水肿等心衰体征。
5、血生化、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沉、C 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查。
6、心电图的变化、X 线检查。
【常见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合并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3、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
【护理措施】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1)休息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无并发症者卧床休息一个月,合并心衰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摘要:总结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休息与
活动;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潜在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心肌炎护理
急性心肌炎是心肌对许多应激性因素的非特异性反应,以病毒感染引起的病
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1]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很多,以柯萨奇病毒最为常见。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有1至3周的病毒感染前驱症状,轻者一般表现为“感冒”样
症状,如流涕、恶心、呕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者累及心脏,可出现心悸、
胸闷、胸痛等症状,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因而对心肌炎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
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
患者的治愈率,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我科于12月5日收治了一例急性心肌炎的患者,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患者一般资料
患者男,19岁,患者因“鼻塞、流涕、低热3天,胸闷、胸痛1天”而入院,于3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低热、咳嗽,无咳痰,前日自服感冒药
(具体不详),1天前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伴胸闷,曾于别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0.20*10^9/L,Myo 87.34ng/ml ,CK-MB 32.08ng/ml,肌钙蛋白
0.39ng/ml。现为求进一步诊疗,拟“心肌炎”收住我科,入院查血常规示:白
细胞 10.20*10^9/L,Myo 87.34ng/ml ,CK-MB 32.08ng/ml,肌钙蛋白
0.39ng/ml;冠脉造影报告全阴性。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一、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表现】疲乏、气促、心前区不适、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可出现血压下降,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特殊检查】心电图、X线、血清酶测定、病毒学检查等。
【治疗要点】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二、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3、生活自理缺陷与心肌疾病或限制活动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如突然发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气急、脉搏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营养支持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水果,少量多餐,切忌饱餐。心功能不全时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
3、用药护理静脉给药速度宜慢,有条件可用输液泵。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
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4、活动与休息急性期或重症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5、健康教育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心肌病患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心肌病为非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根据心脏结构和功能表现分: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未定型心肌病。
【护理诊断】
1.疼痛
2.活动无耐力
3.焦虑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栓塞
【护理措施】
1.按照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评估疼痛的情况,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通道阻滞剂,注意有无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不宜用硝酸酯类药物。嘱病人避免激烈运动、突然屏气或站立、持重、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3.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直至完全恢复。病情稳定后,和病人及家属一起制定并实施每天活动计划。
4.做好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心理护理。
5.心肌病病人并发心力衰竭时,护理措施详见“心力衰竭”
的护理。
【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及家属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一级亲属应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基因筛查,以协助早期诊断。
2.心肌病病人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应注意低盐饮食。
3.扩张型心肌病按心功能分级进行活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应避免竞技性运动或剧烈的体力劳动;有晕厥史或猝死家族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作时无人在场而发生意外;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直至完全恢复。
4.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应遵医嘱服用β受体阻断药、ACEI或ARB 类药物,以减缓心室重构及心肌进一步损伤。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坚持服用β受体阻断药或钙通道阻滞剂,以提高存活年限。说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教会病人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所致,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炎性改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约半数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甚至Adams —stokes综合症,重症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变化。
2、如出现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护理措施】
1、患者应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与剧烈活动。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等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
3、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避免用力。
4、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5、保持情绪乐观稳定,避免情绪紧张或激动,可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感。
6、保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病情恢复,如有入睡困难等,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药。
7、急性期目前定为三个月,3个月后少数未能完全恢复者转为慢性病程,可见心脏增大、心电图异常、心功能低下。心功能不全者
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护理。
8、使用利尿剂治疗时,可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备参考。【健康教育】
1、病程恢复期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劳逸结合。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宜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等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会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护理常规】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至体温稳定后3~4周恢复正常逐渐增加活动量;重症患儿应延长卧床时间,待心力衰竭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逐渐开始活动。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切忌进食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小婴儿喂奶时避免呛咳。
3.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1)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精神状态、面色、心率、心律、呼吸、体温和血压变化。
(2)胸闷、气促、心悸时应休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烦躁不安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有心力衰竭时置患儿于半卧位,尽量保持其安静,静脉给药时应注意滴注的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用药护理
(1)应用洋地黄制剂:要注意给药方法、剂量,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症状。每次用药前测脉率,必要时听心率、心律;新生儿心率<110/min,婴儿心率<90/min,年长儿心率<70/min时,需暂停用药并报告医师。给药时间、剂量准确,当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
黄视、绿视、视力模糊、头晕等洋地黄毒性症状时,应停用药物,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2)应用利尿药:根据利尿药的作用时间安排给药,尽量在清晨或上午给药,以免夜间多次排尿影响睡眠。注意观察有无四肢软弱无力、腹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低血钾表现,一旦发现,及时处理。用药期间鼓励患儿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柑橘、牛奶、菠菜、豆类等。
(3))应用血管扩张药: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避免血压的过度下降。给药时避免药液外渗,以防局部的组织坏死;应用硝普钠时应避光,药液现用现配,要准确控制滴速,最好能使用输液泵,以避免血压过大的波动。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定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括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和心肌弥漫性炎症。】
【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期需完全卧床休息,症状好转方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保持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2.饮食应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
3.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4.生活指导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重点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心功能不全。
(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几率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4)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泄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等。
2.对症护理
(1)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给与氧气吸入,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2)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Ⅲ度房室传导滞或窦
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
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急措施
1.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占70%,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泄,甚至室速、室颤。一般不需要治疗,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即可消失。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症状明显是可给β受体阻滞药或镇静剂等对症处理。
病毒性心肌炎的照顾护士之阳早格格创做
【定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熏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同性间量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包罗无症状的心肌局灶性炎症战心肌弥漫性炎症.】
【照顾护士惯例】
(一)普遍照顾护士步伐
1.戚息慢性期需实足卧床戚息,症状佳转圆能逐步起床活动.病室内应脆持新陈气氛,注意保温.
2.饮食应进下蛋黑、下维死素、富于营养、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预防过鼓或者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力衰竭者赋予矮盐饮食.
3.情绪照顾护士赋予患者情绪抚慰,使其脆持良佳的情绪战心情,主动协同治疗.
4.死计指挥注意保温,预防呼吸讲熏染.
(二)沉面照顾护士步伐
1.病情瞅察
(1)定时丈量体温、脉搏
(2)稀切瞅察患者呼吸频次、节律的变更,趁早创造有无心功能不齐.
(3)定时丈量血压,瞅察几率尿量,以趁早推断有无心源性戚克的爆收.
(4)稀切瞅察心率与心律,趁早创造有无心律得常,如室性期前中断、分歧程度的房室传导阻鼓等,宽沉者以至大概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等.
2.对于症照顾护士
(1)心悸、胸闷;包管患者戚息,给与氧气吸进,慢性期卧床.按医嘱即时使用革新心肌营养与代开的药物.
(2)心律得常:当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Ⅲ度房室传导滞或者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概括征者,应便天举止心肺复苏,并主动协同医师举止药物治疗或者慢迫做临时心净起搏处理.
(三)治疗历程中大概出现的情况及应慢步伐
1.心律得常病毒性心肌炎90%的患者以心律得常为尾收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得常为主,占70%,宽沉者可爆收下度房室传导阻鼓,以至室速、室颤.普遍不需要治疗,与消病果或者诱果后,症状即可消得.有粗确的本收性徐病时应主动治疗.症状明隐是可给β受体阻滞药或者镇定剂等对于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