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丽人生之-------走进贝聿铭
- 格式:ppt
- 大小:301.00 KB
- 文档页数:13
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生平简介AN UNUSUAL ARCHITECT—LEOH MING PEI 非凡的建筑师—贝聿铭On this vivid planet, it appears colorful with azure blue seawater, lush green plants and many world famous buildings. Among these largest artificial articles in the world, many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architect—Ieoh Ming Pei.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星上,蔚蓝的海洋,葱翠的树木以及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使它变得多姿多彩。
在这些世界上最大的人工作品中,有许多都出自同一位建筑师之手——贝聿铭。
Ieoh Ming Pei, the 1983 Laureate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is a founding partner of I. M. Pei & Partners based in New York City. He was born in China in 1917, the son of a prominent banker. He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5 to study architecture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 Arch. 1940) and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M. Arch. 1946).贝聿铭,1983年普里茨克尔建筑奖的获得者,是纽约贝聿铭股份公司的创建人之一。
他1917年生于中国,其父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
1935年他来到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获建筑学学士)和哈佛设计研究生院(1946年获建筑学硕士)学习建筑。
98岁的贝聿铭宝刀未老,十几处世界著名地标性建筑惊艳世界!华人骄傲!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贝聿铭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生于苏州诗礼之家,名门望族之后。
他曾多次获得各项国际著名奖项,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大量的划时代建筑奠定了其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的地位。
1983年,他荣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项殊荣将他的事业再次推至巅峰,他的作品遍及五大洲,为现代建筑史上的巨匠。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
每一个都是世界级瑰宝,美与艺术的极致写意。
今天,金田一带你去看一看,贝聿铭那些璀璨与世的作品,一起去触摸大师的灵魂。
作品欣赏玻璃金字塔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我最感兴趣的,一直是公共项目,而我认为最好的公共项目就是博物馆,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结。
卢浮宫关乎建筑,但更是对一个文明的表达。
”卢浮宫改造项目,是贝聿铭此生最重要的项目。
也正是这一项目,成就了这位世界级建筑大师。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和扩建艺术宝库卢浮宫。
当得知被选中的是贝律铭的金字塔方案时,整个法国都快崩溃了,骂声沸沸扬扬。
法国人问:为什么,一个中国人,居然要在法国造一座金字塔?可事实证明,贝聿铭的卢浮宫改造项目,是现代建筑史上,建筑与艺术融合的最佳代表。
秉承了贝聿铭一生的建筑设计理念。
开创了现代主义建筑新的里程碑。
如今的卢浮宫,已经变成了一座现代博物馆、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完全对外开放,充满历史感的庄严和华贵。
这座法国人引以为豪的国家瑰宝每天迎来的是潮水般的游客。
在卢浮宫项目上,贝聿铭向我们证明了——古老和现代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现代建筑可以融入极具历史感的环境当中,并带来新的亮点。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最后的“宣言”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多哈的一个人工岛屿上,贝聿铭称其为——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缅怀贝聿铭先生,感悟崇高品格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逝世,引起国内外各界的一片惋惜。
他为世界留下风格独特的不朽遗产,他可贵的精神品质也十分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志向远大以梦为马在贝聿铭读中学时,他发现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是由一位外国设计师设计的。
这件事触动了他的内心,并立志成为一名出色建筑师,报效祖国。
没有任何绘画的基本功的贝聿铭远渡重洋,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老师在看了贝聿铭最初的绘图作品后,摇着脑袋劝贝聿铭说,“你还是换个专业吧!”▲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然而,怀揣梦想的贝聿铭,没有轻言放弃,他加倍的刻苦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他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阅读资料、练习绘图,恨不得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全都用来学习。
在他写给家人的信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我想使中国变得富强,并为此出一份力。
”在这种想为国家出力的决心的推动下,贝聿铭一生中取得了灿如星河的奖项及荣誉。
崇高的情怀,是力量的源泉、克服困难的动力,促使人们不懈努力、奋发进取。
在2005年基业长青刚刚创立的时候,某国外知名咨询机构发布了一篇报告,论断说中国的企业不可能实现全球化,基业长青于是树立了“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愿景,砥砺耕耘至今,已培育出数十万名出色的“一带一路”人才。
▲陆国俊院长讲实业型企业转型做海外投资的必要性在基业长青,也汇聚了这样一批拥有崇高行业情怀的前辈与专家。
他们以国家体育场(鸟巢)原总工程师吴之昕、三峡能投原董事长陆国俊、中建阿尔及利亚原总工程师赵丕熙、中建博茨瓦纳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虞华彪等专家为代表,为推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的由“大”转“强”,忘我付出、倾情奉献,他们用心血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中流砥柱,用智慧照亮了我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
匠心独运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是贝聿铭一生的座右铭。
他的建筑作品遍及世界各地,每一个作品都倾注了他的精益求精的心血与热情,精巧的布局令世人的赞叹。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
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38岁那年创立贝氏建筑师事务所。
迄今为止,他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某某某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巴黎罗浮宫的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
贝聿铭个人曾9次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及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
业界评价认为: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
违背父命,展现建筑天分1935年夏天,18岁的贝聿铭高中毕业了。
他就读的圣约翰中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圣约翰大学的预科,他可以直升圣约翰大学。
但是他放弃了。
父亲贝祖诒希望长子赴英国攻读经济学。
他认为英国的教育不仅严格,而且规范,何况贝祖诒与英商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的银行家有密切交往,他自然盼望长子能接自己的班。
但是,贝聿铭另有想法。
当时,一部由宾·克罗斯比执导的《大学幽默》在上海放映,电影以幽默、轻快的手法描述美国大学校园风情,与其它国家的传统大学气氛形成明显反差;另外,父亲推荐的几所学校都没有建筑设计专业,而当时贝聿铭对建筑设计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回忆说:“我沉醉在建设一幢和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
当时这种想法对于我就像登月旅行对于今天的小青年一样令人激动。
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贝聿铭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当他把宾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父亲面前时,贝祖诒沉默不言。
贝聿铭知道,这下子他的父亲真的生气了。
1935年8月13日,贝聿铭在虹口的怡和码头搭乘美国“柯立芝总统”号远洋客轮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费城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正处于历史上美国南方州和北方州分界线“梅森,狄克森线”(Mason-Di某onLine)的北边,南方的种族歧视在这里仍有影响,这使贝聿铭十分恼火;同时,贝聿铭到了宾大后才知道,美国东北部有一个叫常青藤联合会(Lvyleague)的大学组织,它是由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布郎、达特芳斯、宾夕法尼亚等8所名牌大学组成的,而宾大在“常青藤”中的地位最低。
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苏州,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Pei,Cobb,Freed &Partners,Architects总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士,哈佛大学建筑硕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宾州大学荣誉博士,Renssselal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荣誉艺术博士,上海同济大学荣誉教授,香港大学荣誉博士;曾任:全美人文委员会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罗德岛设计学院士,美国艺术委员会会员,法国学院海外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中学读于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
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在求学其间贝氏埋首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并且获得学校举办的优秀设计奖,激励了他对建筑的兴趣使他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四十年代由于战争,贝氏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贝氏在这段工作经验中,为自己奠定了在混凝土材料上表现佳绩的基础。
1942年,贝氏与毕业自卫斯里学院的陆书华结婚,同年贝氏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入学不久,贝氏就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意志境内的桥梁。
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未竟的学业。
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我最喜欢的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当今世界,恐怕世界上再难已找到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整个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在以无可比拟的速度发展着,城市急速地膨胀,新建筑大量的产生,取代着一个又一个经过千百年时光淘洗的古建筑。
同而也产生着一代又一代具有着独特思维的设计师们,无不让我为之疯狂惊叹,而让我最为崇敬的还是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不少大型建筑。
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贝聿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
到了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
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于地平线,我认为这是向自然的回归。
美秀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握憬。
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聿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
人们常常埋怨建筑受到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
但常常又由于有了限制,优秀的创造才得以体现,美秀美术馆就是一件绝好的范例现在我们看到完成的这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建筑,可以说是被约束下的杰作,在制约中,我们看到了贝聿铭的天才手笔。
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想。
贝聿铭对美术馆设施整体的构想,确实是匠心独运,让人叹为观止。
我喜欢贝聿铭,喜欢他的坚持和才华,他的成功将是我毕生的追求,感谢贝聿铭,感谢其一生的成果给我带来的终身享受。
走进建筑大师贝聿铭走进建筑大师贝聿铭贝聿铭世界著名的华裔美国建筑师。
1917年生于中国广东,在上海受中等教育,1935年赴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获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48年起任W?泽肯多夫房地产公司建筑部负责人,1955年他集合了一批从整体规划到室内设计的专家,在纽约开业。
他是美国设计科学院和国家艺术委员会成员,1979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1983年获普里茨克建筑艺术奖。
贝聿铭以设计大规模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著称。
他认为应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出发,而不能孤立的对待个体建筑,他在建筑设计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作品的雕塑感很强。
除了公共建筑以外,他还积极从事城市改建规划工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哈佛大学肯尼迪纪念图书馆、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达拉斯市政厅、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以及八十年代的巴黎卢浮宫新馆扩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北京香山饭店等。
其中,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落成在世界建筑界引起轰动,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精品。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探索中国建筑传统继承途径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他反对把中国古代建筑的某些构成部生硬的附加到现代建筑上,主张寻找恰当的途径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本质,而不是肤浅的因袭过去的形式台中东海大学鲁斯教堂科罗拉多山中的贝聿铭设计的第一个美全国大气研究中心术馆——伊弗森美术馆全国大气研究中心香港中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肯尼迪图书馆香港的地标建筑内部一线天的空间纽约曼哈顿的基辅湾公寓大楼重复使用的几何形漏北京香山饭店香山饭店的庭园窗使香山饭店深具风格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建于1984-1988年,由贝聿铭设计,总建筑面积七万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是一座只在地面上露出玻璃金字塔形采光井的地下宫,它包括入口大厅、剧场、餐厅、商场、文物仓库、一般仓库和停车场等。
金字塔是入口大厅的自然采光的顶棚,它的一边是大门,其余三边是另外安排的3个小金字塔,由三角形水池和喷泉连成整体。
美国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一生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无与伦比的精美建筑,拿下众多建筑界的重头奖项,被不少媒体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这位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在美国的家人和工作伙伴向美国媒体证实,贝聿铭于5月16日在纽约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
贝聿铭是1983年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擅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贝聿铭在耄耋之年仍主持设计大型建筑,他的代表作品成为不同国家、城市的“地标”,跨越两个世纪,流芳建筑史册。
2019.5C封面人物**Cover People 1948年,贝聿铭由纽约市地产开发商威廉·泽肯多夫聘为建筑总监,得以积攒参与大型城市建设项目的经验。
他1954年入籍美国,次年创建“贝聿铭同仁建筑师事务所”,1959年设计完成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第一座摩天大厦“一英里高中心”,成为他接手美国及国际一系列“大单”的开始。
贝聿铭多采用混凝土和玻璃建造自己的作品,善于运用几何图形与光线的自然结合。
他曾说,光线是建筑设计最核心的元素,技术和材料都是其次的。
贝聿铭1979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学院金奖;1983年获一些人称作“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1988年获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颁发的“国家艺术勋章”;1992年获时任总统乔治·H·W·布什颁发“总统自由勋章”,即美国政府授予本国公民的最高荣誉。
同年,两个儿子联合创建“贝氏合作建筑师事务所”,贝聿铭的事务所更名“贝-科布-弗里德建筑师事务所”。
贝聿铭1990年宣布退休,但继续参与设计项目,耄耋之年贝聿铭:用一生惊艳了时光跨世纪耕耘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但贝家早在明朝已是在苏州经营中医药的大户,到了清末民初又开始涉足金融业。
贝聿铭(Ie oh Mi ng Pe i)(1917-)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广州,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风格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简介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
1939年毕业。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坡璃为主要建材,贝氏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贝氏摆脱密斯风格当属甘乃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
后来有机会贝氏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氏后来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氏负责。
贝聿铭简介作文篇一:贝聿铭生平简介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
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贝聿铭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的童年时光是在苏州园林里度过的。
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他为什么会对建筑有与趣呢,说起来也属偶然。
他在上海读书时,周末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
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理想。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九三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一九四四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一九四五年学成,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一九四八年。
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
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理想搭档。
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
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点:永远的大师,永恒的经典——纪念贝聿铭目录:纪念|贝聿铭:光在那里,建筑无需言说2.贝聿铭“小女儿”苏州博物馆发文缅怀贝聿铭3.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异乡人把建筑种在四大洲4. 贝聿铭的建筑百年:卢浮宫排在我整个职业生涯的首位5.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让光线来做设计,让时间给出答案6. 贝聿铭:我和我的建筑像竹子风雨再大只是弯弯腰7. 贝聿铭去世:当建筑成为永恒8. 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贝聿铭家族为何传承至今:“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正文:纪念|贝聿铭:光在那里,建筑无需言说澎湃新闻05-1709:00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他的儿子贝建中于当地时间周四告诉《纽约时报》,他的父亲在夜间去世。
这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师在长达70的职业生涯中,融合中西方的设计理念,创造了无数经典的作品。
“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无论是卢浮宫金字塔还他故乡的苏州博物馆,光与空间的结合让他的作品空间变化万端,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也因此,他从不阐释作品的理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澎湃新闻特此重新刊发2017年3月贝聿铭百岁之际的专题文章,以为纪念。
贝聿铭从望族之后到现代主义的追随者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在广东。
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
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青少年时期的贝聿铭在苏州和上海居住,2006年苏州博物馆开放之时接受媒体采访,自18岁离开故土的他一口吴侬软语仍然十分流利。
1935年,年轻的贝聿铭如同彼时大户人家的有志青年一样远渡重洋留学,不过他没有遵从父亲的希望学习金融,而是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
30年代的宾大建筑系弥漫着古典主义的氛围,这令期望接触新思想的贝聿铭大失所望,遂转学到麻省理工大学。
贝聿铭:用一生惊艳了时光作者:来源:《环球慈善》2019年第05期美国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一生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无与伦比的精美建筑,拿下众多建筑界的重头奖项,被不少媒体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这位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在美国的家人和工作伙伴向美国媒体证实,贝聿铭于5月16日在纽约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
贝聿铭是1983年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擅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贝聿铭在耄耋之年仍主持设计大型建筑,他的代表作品成为不同国家、城市的“地标”,跨越两个世纪,流芳建筑史册。
跨世纪耕耘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但贝家早在明朝已是在苏州经营中医药的大户,到了清末民初又开始涉足金融业。
父亲贝祖贻为银行家,1919年到香港创办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在中国广东省出生,父亲是银行家,家境富裕,少时在上海和香港接受教育。
苏州知名园林“狮子林”是贝家祖宅,小时的贝聿铭通常会在暑假回去居住。
穿梭在亭台、回廊、奇石和竹林之间,“狮子林”赋予了他对建筑最初的审美和灵感。
成名后,他曾赞叹苏州园林的迂回曲折之美,认为其在有限空间内给人无限遐想,并称这成为他个人创造力的启蒙。
随家人搬到上海居住后,贝聿铭见证了上海国际饭店的拔地而起。
他曾告诉媒体:“我被它(上海国际饭店)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做建筑师。
”他1935年留学美国,攻读建筑学,194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6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1948年,贝聿铭由纽约市地产开发商威廉·泽肯多夫聘为建筑总监,得以积攒参与大型城市建设项目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