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18年三上数学教案:第3课时 24时记时法(1)
- 格式:doc
- 大小:148.50 KB
- 文档页数:6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一)》教案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一)》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117页例1及第118页课堂活动,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1苯岷暇咛宓那榫常体会认识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计时法。
2苯岷仙活实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并感受不同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蓖ü24时计时法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相应时刻。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相互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钟面。
学具:每小组准备一个钟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备惺苋鲜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出示:教科书118页的情境图。
(1)引导学生了解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小王和小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小王为什么出错了?那怎样来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3)指名交流后教师小结:除了同学们说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24时计时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合作探究1苯樯24时计时法2碧骄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那么,怎样具体使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下表找到规律后填写完整。
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表略)。
(2)小组合作完成此表格,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教科书119页的“议一议”。
三、拓展应用教学例1:(1)用24时计时法说说:下午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什么时候放学?晚上什么时候睡觉?(2)再用24时计时法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周末主要活动的时间,并用钟面拨出来,全班交流。
(3)比一比谁快:用钟面拨出15时、21时、20时40分、23时17分。
四、课堂活动(1)教科书121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找朋友。
(2)教科书120页课堂活动。
对口令:一个学生说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另一个学生用24时计时法把它表示出来。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教材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电视节目预告、火车票、营业时间等,引导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体会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先通过一天中不同时刻的钟面图,让学生观察、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
接着,通过具体的时间计算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24时计时法的应用。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提高时间计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24时计时法,掌握其表示方法。
2.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难点1.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转换。
2.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时钟模型。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电视节目预告、火车站时刻表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时钟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24时计时法,理解时间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2.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3. 24时计时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 教学难点:理解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24时计时法示意图。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普通计时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展示时钟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24时计时法的特点。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并举例说明。
4.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5. 应用:布置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4时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24时计时法2. 内容:24时计时法的概念、转换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2. 提高题: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计算经过的时间3. 拓展题:探讨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数学教案:课题三:24时计时法(精选3篇)教案1课题: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 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使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方法。
3. 能够将常见的时间转换为24时计时法。
教学重点:1. 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使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纸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向学生们提问:“大家平时使用的时间表示法是哪种?”学生们回答:“十二小时制。
”引导学生讨论十二小时制的特点和不足。
步骤二:讲解24时计时法1. 介绍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原理:一天被分为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
2. 比较24时计时法和十二小时制的异同。
步骤三:学习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方法1. 写出24时计时法的表示形式:h:mm:ss,示例:19:25:30。
2. 解释小时的表示方法:从0到23,分别表示0点到23点。
3. 解释分钟和秒的表示方法:从0到59。
步骤四:练习1. 练习将常见的时间转换为24时计时法,例如:下午5点30分、上午11点15分、晚上10点20分等。
2. 学生互相出题,进行练习。
步骤五: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原理,以及使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一天的活动时间记录下来,然后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进一步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
教案2课题: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 了解24时计时法的起源和作用。
2. 学会使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3. 能够将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互相转换。
教学重点:1. 了解24时计时法的起源和作用。
2. 掌握使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
2. 实物钟。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12小时制的表示方法,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12小时制有什么不便之处?”学生回答:“容易混淆上午和下午的时间,不便于计算时间间隔等。
第六单元年、月、日第3课时24时记时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4时记时法。
2.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相应的时刻,感受不同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相应时刻。
难点:探索发现外圈数字代表的含义以及钟面上外圈数和内圈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2.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的钟表分别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4.说明:按照这种普通的记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是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24时记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1)]二、自主探究1.讲述24时记时法。
(1)教师演示。
边演示,边讲述: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走到夜里12时(0时),时针又走了1圈,也是12小时,这一天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通常我们把这种记时法叫作24时记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让学生说一说看见哪些地方采用24时记时法。
(电影院门口;电视上;电子表上;商场的门口营业时间牌上;汽车票上;电视报上……)(4)说明:交通、广播电视和邮电等部门常用24时记时法。
2.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
教师出示教材第69页中的钟面。
(1)提问:观察钟面与日常所用钟面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1:钟面上有内、外两圈。
学生2: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是钟表外圈表示的时刻,也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学生3:外圈数和内圈数相差都是12。
学生4:从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
24时计时法-西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24时计时法;2.能够读懂课本上的24小时计时法问题;3.能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内容是二十四小时计时法。
三、教学步骤本课采用“导入教学——讲解知识点——解决例题——巩固练习——小结归纳”的教学方式。
1. 导入教学教师可用下列问题导入:•上课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知道日常中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如何用军事时间告诉时间?学生的回答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讲解知识点2.1 24小时计时法•小时,是用于计量时间的单位;•标准时间制是二十四小时制,即0点至23点。
2.2 读写二十四小时制读法:“十八时五十分”;写法:•写0点:00:00或00时;•写1点:01:00或01时;•写2点:02:00或02时;•写3点:03:00或03时;•写4点:04:00或04时;•写5点:05:00或05时;•写6点:06:00或06时;•写7点:07:00或07时;•写8点:08:00或08时;•写9点:09:00或09时;•写10点:10:00或10时;•写11点:11:00或11时;•写12点:12:00或12时;•写13点:13:00或13时;•写14点:14:00或14时;•写15点:15:00或15时;•写16点:16:00或16时;•写17点:17:00或17时;•写18点:18:00或18时;•写19点:19:00或19时;•写20点:20:00或20时;•写21点:21:00或21时;•写22点:22:00或22时;•写23点:23:00或23时。
3. 解决例题3.1 例题1早上7点到下午3点半有多少个小时?怎么算?答案是几个小时?答案:7:00 AM 到 3:30 PM•7:00 AM 到 12:00 PM 是五个小时•12:00 PM 到 3:30 PM 是三个半小时总共是5个小时加3个半小时,那么一共是8个半小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能够熟练地将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 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意义。
2.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3. 24时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转换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以及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黑板。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并通过时钟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答疑。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24时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24时计时法2. 主体部分:24时计时法的概念、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拓展练习: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利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24时计时法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资料呢?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都很棒,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二)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2(1)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观看邮局一天的营业情况,时间从8:00~18:00。
问:根据这个情景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探索算法针对“这个邮局全天营业多少时间?”这个问题,你怎样来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指名口答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地表示全天的营业时间。
(看教科书119页)用减法算:18-8=10(时)2.课件播放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片断(1)解决问题:问:从19时北京申奥陈述时间到22时10分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主办权,中国人在期盼中等待了多长时间?小组合作计算后抢答:22-19=3(时)3时+10分=3时10分或22时10分-19时=3时10分(2)渗透德育:通过计算,我们知道申办奥运会的陈述时间是短短的3时10分,但我们却为此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一来之不易的时刻,并为2008年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3)学生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4)教师小结:的确!同学们得出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但是,是不是所有经过时间的问题都能这样解决呢?[点评:通过合作探究这一活动形式,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及教师小结,形成解决该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为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作适当孕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能够熟练地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并能够将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
2.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3. 24时计时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2.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24时计时法示意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普通计时法,然后引出24时计时法。
2. 讲解: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3. 示范:通过时钟模型,示范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练习。
5. 应用:讲解24时计时法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
2.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3. 24时计时法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题目。
2. 通过实例,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转换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熟练运用24时计时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约5分钟)-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视节目开始时间、火车发车时间等)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普通计时法,让学生意识到普通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4时计时法》(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4单元《时间与钟表》中的24时计时法。
具体章节为第67页至第69页,内容包括24时计时法的概念、换算方法以及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含义,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以及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以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计时器。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活场景:小明早上7点起床,上午上了两节课,中午12点吃饭,下午上了两节课,晚上7点吃完晚饭,然后开始做作业。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小明一天中上了几节课?上节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 自主探究(10分钟)让学生翻到学生用书第67页,独立阅读关于24时计时法的相关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以及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5.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利用学具,亲自动手操作,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以及将24时计时法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2. 实例演示: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用书第68页课后练习第2题。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教学难点:熟练运用24时计时法,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进行转换。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图片,如早晨起床、上学、午餐、放学、晚餐、睡觉等。
2.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能告诉我这些活动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吗?(二)探究新知1.简介24时计时法出示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比表,让学生观察、讨论。
解释24时计时法,即一天24小时,从0时开始到23时结束。
引导学生理解,普通计时法中的上午12点与下午12点在24时计时法中分别表示为12时和24时。
2.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示例:早晨7点表示为7时,下午2点表示为14时。
让学生尝试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些具体的时间,如上午9点、下午5点等。
3.练习转换出示一些普通计时法的时间,让学生转换为24时计时法。
出示一些24时计时法的时间,让学生转换为普通计时法。
(三)巩固练习1.个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24时计时法的应用。
2.小组讨论:针对课后练习题中的难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表示,如电视节目表、公交车时刻表等,讨论它们使用的是哪种计时法。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场合会选择不同的计时法。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24时计时法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转换规律。
2.强调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24时计时法的应用。
2.观察生活中的时间表示,记录至少5个使用24时计时法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3课时 24时记时法(1)|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时记时法的含义,学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 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记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记时法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 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互换。
3. 运用24时记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24时记时法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换。
2. 教学难点:运用24时记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时间推算和时间安排上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时钟模型、24时记时法示意图。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12时记时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24时记时法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 演示:利用课件和时钟模型,展示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换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24时记时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4时记时法(1)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见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24时记时法的基本概念。
2. 提高题:结合实际情境,运用24时记时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拓展题:研究24时记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4时记时法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69-70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2.能力目标: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用具:钟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交通、广播电视和邮电等部门常用24小时计时法。
如:某航班办理登机手续时间:14:30-15:30;《大风车》播出时间:18:00-18:40。
这些时间是指具体什么时候呀?为什么在钟面上找不到呢?2.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那为什么要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呢?24时计时法又有什么优越性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24时计时法。
(教师板书:24时计时法)二、探究新知(一)说一说,拨一拨1.观察钟面,说一说怎样用24时计时法计时。
2.教师引导:在1日(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时。
第1圈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是12时;第2圈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也是12时。
时针走第2圈时,所指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
3.填一填:下午1时是13时,下午2时是()时,下午6时是()时,晚上12时是()时,也是第2天的()时。
4.用24时计时法说一说:什么时间上下午的1节课?什么时间放学?晚上什么时间睡觉?5.在钟面模型上拨一拨:15时 21时 20时40分 23时17分(二)解决问题二1.看看书上的例二,说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小组讨论,求这个邮局全天营业多长时间?(1)画图看一看。
(2)用减法算一算。
3.小组汇报:这个邮局全天营业时间为18-8=10(时)。
(三)解决问题三1.看看书上的例三,说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小组讨论,小明晚上睡了多长时间?3.小组汇报:把第1天24时前睡的时间和第2天睡的时间加起来,即24-21+7=10(时)。
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能力目标: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能够把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互换。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学生在每天日常生活中,看节目预告、作息时间表等,已经接触到了24时记时法的时间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
在练习的设计中,也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使重点难点得以有效地突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猜一猜2.新闻联播(19:00)19:00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种“计时法”。
3.电视节目预告单。
(1)读一读。
(2)说一说。
你最喜欢看哪个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3)写出对应的时刻。
二、观察比较探究24时计时法的特征1.为两种计时法起名字。
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2.你喜欢用哪一种计时法来表示时刻?为什么?(1)小组交流(2)小组汇报3.还有那些地方也用24时计时法?(交通、邮电、银行、广播电视等时间观念很强的部门)三、两种计时法的转换1.两种计时法怎样进行互相转换?2.练习(1)一起练。
(2)小组内出题练习。
(3)师生互相出题练习。
3.小结四、强化0点1.昨天、今天和明天(小组合作交流)(1)0点跟昨天什么关系?(2)0点是白天还是黑夜?(3)0点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2.一昼夜钟面从0点到24点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课件演示)五、联系生活巩固应用1.银行门牌2.火车票3.其他练习题六、课堂游戏,拓展延伸用手臂来表示时针和分针,根据两个手臂的位置和他们之间的角度,来判断是几点。
第六单元年、月、日第3课时24时记时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4时记时法。
2.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相应的时刻,感受不同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相应时刻。
难点:探索发现外圈数字代表的含义以及钟面上外圈数和内圈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2.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的钟表分别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4.说明:按照这种普通的记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是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24时记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1)]二、自主探究1.讲述24时记时法。
(1)教师演示。
边演示,边讲述: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走到夜里12时(0时),时针又走了1圈,也是12小时,这一天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通常我们把这种记时法叫作24时记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让学生说一说看见哪些地方采用24时记时法。
(电影院门口;电视上;电子表上;商场的门口营业时间牌上;汽车票上;电视报上……)(4)说明:交通、广播电视和邮电等部门常用24时记时法。
2.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
教师出示教材第69页中的钟面。
(1)提问:观察钟面与日常所用钟面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1:钟面上有内、外两圈。
学生2: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是钟表外圈表示的时刻,也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学生3:外圈数和内圈数相差都是12。
学生4:从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
第六单元年、月、日
第3课时24时记时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4时记时法。
2.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相应的时刻,感受不同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相应时刻。
难点:探索发现外圈数字代表的含义以及钟面上外圈数和内圈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
2.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的钟表分别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4.说明:按照这种普通的记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是还有一种更加简明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24时记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1)]
二、自主探究
1.讲述24时记时法。
(1)教师演示。
边演示,边讲述: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走到夜里12时(0时),时针又走了1圈,也是12小时,这一天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通常我们把这种记时法叫作24时记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让学生说一说看见哪些地方采用24时记时法。
(电影院门口;电视上;电子表上;商场的门口营业时间牌上;汽车票上;电视报上……)
(4)说明:交通、广播电视和邮电等部门常用24时记时法。
2.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
教师出示教材第69页中的钟面。
(1)提问:观察钟面与日常所用钟面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1:钟面上有内、外两圈。
学生2: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是钟表外圈表示的时刻,也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学生3:外圈数和内圈数相差都是12。
学生4:从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
(也就是时针走第2圈时,所指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
)
……
(2)填一填。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教师巡视。
②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操作感知。
(1)说一说。
用24时记时法说一说:下午什么时间上第1节课?什么时间放学?晚上什么时间睡觉?
①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②小组代表班内汇报交流,并说一说你是如何用24时记时法表示这一时刻的。
教师强调:从0时到中午12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相同;中午12时以后,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上12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
(2)拨一拨。
①教师说24时记时法的时刻,学生在表盘上拨出相应的时刻。
如:15时,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21时,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
②同桌合作,巩固练习。
一个学生说24时记时法的时刻,另一个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刻。
两个同学互相交替进行。
教师说明:晚上12时既是24时,也是第2天的0时,所以我们再生活中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课堂活动”。
同桌合作完成。
一个学生说上午或下午的时刻,另一个学生用24时记时法把它表示出来。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2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集体订正。
指名说一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教师强调:普通记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
的时刻减12就是普通记时法。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一天有24小时,因此我们通常采用24时记时法来记时。
那么,从古到今,都出现过哪些记时的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吧!(多媒体介绍相关资料:日晷记时,铜壶滴漏,燃香记时,沙漏记时,水轮钟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精确,记时法也越来越先进,同学们,未来社会的记时法正等着你们去发明、创造。
【板书笔记】
【教学反思】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24时记时法后,要提供更多的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这种转换的方法。
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
但是没有给学生之间思维相互碰撞的机会,学生的集体智慧没能得到激发。
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方法上,对于意义却忽略了,没有跟学生讲明两种记时法,也没有对两种记时法进行对比,因此造成了学生对两种记时法的混淆。
在练习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转化时,有的学生只写出了时刻,而没有加上表示时间的限制词,教师对这一点要特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