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1
《初冬》教案《初冬》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冬》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冬》教案1《初冬》一、教材简析:《初冬》一课选自语文教科版第三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初冬》教案。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描写了一幅我国南方田园初冬早晨的美丽景色。
课文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语言优美。
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及其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比较,知道雾中和雾散后景物有什么不同,在想象和体会的基础上朗读文本,感受初冬的景色特点,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初冬的雾大和雾美。
2、了解和体会初冬季节雾中、雾散时的壮丽景象。
通过雾中、雾后景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教学准备:课件、白纱巾五、教学过程:(一)释题引入,引起兴趣师:孩子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师:一提到冬季,人们自然会想到那皑皑白雪,美丽的冰灯。
其实初冬的雾景也很迷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初冬》。
[课件]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试着写一写吗?(板书课题,“初”字是衣字旁,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师:那么你知道“初”的意思吗?(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到初冬的小山村看一看。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课文中有许多新词语,谁来跟他们交个朋友?[课件]师:去掉拼音小帽,你还能读准音吗?谁来领读?[课件]师:仔细读一读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区分:芒和茫)[课件]师:你们能把这两个词送回句子中再读读吗?[课件]师:生字宝宝已经从生词里跳出来了,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师:你见过“雾”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师:其实在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小水珠聚在了一起,就形成了雾。
[课件]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师:把字宝宝送回文中,老师相信你会读的更好,再来读一读课文吧,请你标出自然段。
初冬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冬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冬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初”、“模糊”、“射”、“层”、“芒”、“茫”、“雾”“庄稼”等11个生字。
通过比较,体会六个叠词和三个比喻句的作用。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通过学生比较初冬雾中、雾后的不同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层次、多形式的引导学生读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初冬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初识立冬,揭示课题:每年的11月7日或者8日是立冬,从这天开始就意味着冬天这个季节到来了。
冬季刚开始的这些日子,就是初冬。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共同欣赏初冬的画面!齐读课题。
书写指导“初”字二、配乐初读,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全文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和着音乐)3、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走进情境精读感悟过渡: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初冬早晨,小乡村的两幅画面,一幅是----下雾时的景象,另一幅是雾散后的景象。
(板书,指导“雾”字)(一)想象雾中画面,体会景物特点我们先来看看,下雾时的初冬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1-5自然段)a,指名读1-5自然段,其他学生透过朗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引生入境,感受画面清晨,你睡醒了,睁开眼,向窗外看去,满眼白色,于是,决定出去走走。
推开门,哇!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你走在林间小路上,看到了——c,学生入境感受画面生: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d,图片1处理“白茫茫的大雾”,大雾还可以说成“浓雾”,雾小的时候可以说成“薄雾”图片2处理“一层纱”,“一层”是数量词,还可以说一层——?把词语送回句子中,再读感受雾中的朦胧美。
《初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白茫茫、模模糊糊等词语。
2. 学习13小节,积累句子,能用书上句子或自己语言来介绍雾中的景色,能在课外找到描写初冬景色的句子。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知道初冬季节自然景色的特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出示课题1、师:小朋友,秋天过去了,冬天刚刚开始,我们就叫它初冬出示课题28初冬,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好的,我们就来听听这篇课文是怎么描写初冬的。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出示卡片大雾中雾散后,这篇课文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在雾中和雾后的特点。
现在小朋友一定非常想自己去读读课文,下面我们就来学字词,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生字,注意这些生字的音、形、义。
三、自学课文,小组检查指名抽读生字,(多媒体演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比较芒和茫、野的笔顺、厚的结构、冷厚的反义词、初的部首小组读课文,点评。
四、学习13小节1、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写了雾中和雾后的景色,今天我们来学习雾中的景色,也就是13小节,自己轻声的读13小节,再选择最喜欢的一节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随机板书。
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3、我们已熟悉13小节,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能不能不看书,看着图和板书来说说13小节的内容,先一小节一小节说。
指名说。
谁能连起来说。
交流。
4、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有了雾,才使初冬的景色更美,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13小节。
5、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在课外书上找到一些描写冬天景色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学生交流。
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的13小节,学得非常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后的景色。
初冬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初冬的自然现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初冬景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初冬的自然现象:降温、降雪、结冰等。
2. 初冬的特点:白茫茫的景色、寒冷的气温、动物的迁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初冬的自然现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初冬景色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初冬的景色,体验初冬的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初冬的所见所闻,分享各自的感受。
3. 讲述法:教师讲解初冬的自然现象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初冬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初冬的变化。
2. 讲解:教师讲解初冬的自然现象和特点,如降温、降雪、结冰等。
3. 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的初冬景色,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初冬的所见所闻,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验。
7. 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初冬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日记:评估学生对初冬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享的质量。
3.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初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初冬的景象,帮助学生直观感知。
2. 观察记录表:供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初冬现象。
3.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初冬的科普文章或视频,供学生拓展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初冬的自然现象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进行观察和讨论活动。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户外活动时的安全,特别是在冰雪覆盖的地区。
2. 鼓励学生穿着适当的衣物,以适应初冬的寒冷天气。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
十、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校园内的初冬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镜头捕捉初冬的美。
2. 邀请当地的环境专家来校讲座,分享关于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知识。
课文初冬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初冬的气候特点;2. 初冬的植物变化;3. 初冬的动物行为;4. 作者对初冬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初冬的气候特点、植物变化和动物行为,提高学生对季节变换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初冬的喜爱之情,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季节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初冬的气候特点、植物变化和动物行为,学会观察大自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初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初冬的特点。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例题讲解:a. 教师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
b. 学生模仿练习,用所学知识进行仿写。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初冬的景象。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情感体验:a.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初冬的喜爱之情。
b. 学生分享自己对初冬的感受。
b. 学生复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初冬。
b. 以《初冬》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a.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b.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感受季节的变化。
b. 布置学生查阅关于季节变化的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c. 开展以季节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初冬的喜爱之情,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季节变化。
教科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初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感受初冬迷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励语。
课前演讲。
一、出示目标、依标激趣1、谈话导入: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四季在变换更迭着,那么在你心中四季中的哪个季节更美呢每个季节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个别样的冬季——17《初冬》,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2、出示学习目标:⑴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我能理解词句的意思。
⑶我能感受初冬迷人的景色,热爱大自然。
请一名同学读学习目标,其他学生认真看,认真听这节课要掌握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出示朗读提示。
1、听范读。
出示教师范读和重点字词的微课。
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停顿。
一会儿可以模仿老师这样有感情的朗读。
2、自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初冬()中和()后的景象。
讲解“雾”。
3、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边听边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雾中的景色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雾散后的景色三、合作探究、点拨提升小组学习: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初冬美吗既然你们这么喜欢初冬的美景,就让我们一起在小组内学习吧!请同学们看小组合作交流提示。
小组合作交流提示:1、选择小组喜欢的一部分进行学习。
(雾中的景色、雾散时的景色)2、采用找重点词语句子,说体会的学习方法,边读边画。
3、小组长组织交流、汇报。
教师点拨:(一)雾中的景色1、出示“远处的塔和小山都望不见了。
近处的田野和树林像披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为什么第2自然段用“望”,第3自然段用“看”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换一下师小结:“望”和“看”意思相近,“望”是向远看,“看”远近都可以,文中的句子也可改成“看不见”,但是课文里面这么用词既准确又恰当。
《初冬》教案初冬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初冬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初冬季节的意义,并对初冬季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3. 学生将能够表达自己对初冬季节的喜爱和期待。
4. 学生将能够学会合作和分享,在小组中完成相应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初冬季节的特点和变化的了解。
2. 学生对初冬季节的活动的认识和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初冬季节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点。
2. 教师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初冬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们对初冬有什么印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初冬的特点和变化,例如天气变冷、树叶逐渐变黄掉落等。
步骤二: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初冬季节的特点和变化,包括气温下降、树木进入休眠、天气干燥等。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初冬季节的标志性活动,如冬季运动、吃火锅等,引发学生对初冬活动的兴趣。
步骤三:小组活动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发放任务卡片,上面写有初冬季节的不同活动。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选择一项活动,然后制定一个小组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所需材料等。
3. 学生在小组活动时间内,进行所选活动,并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和感受。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活动过程和成果。
2. 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讨论初冬活动的意义和魅力。
步骤五: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初冬季节的重要性和特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多参与初冬季节的活动,发现初冬季节的美丽和乐趣。
五、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在家参与初冬活动,并带来相关的照片或作品展示给全班。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初冬经典文学作品,如《初冬的树叶》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初冬季节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学习《初冬》这篇课文。
该课文详细描绘初冬时节自然景色和孩子们游戏,涉及到章节内容包括:词语理解、句子朗读、课文感悟以及生字词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初冬》,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正确认读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生字词。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感受作者对初冬景象描绘,培养观察自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感悟课文描绘初冬景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情感,以及培养他们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初冬景色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个季节思考,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尝试找出课文中描述初冬特点。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认读、组词等方式加强记忆。
4. 课文解析(10分钟):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描绘初冬景色。
5. 朗读感悟(10分钟):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讨论并分享对课文理解和感悟。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生字词,另一部分为课文结构。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并默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初冬画,并配以简单文字描述。
3.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初冬。
作业答案:1. 生字词答案:略。
2. 画作答案:略。
3.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对生字词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课文理解程度。
对于学习有困难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观察身边初冬景色,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
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太阳像个红球,慢慢的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也不耀眼。
地里的庄稼早就收完了,人们正在忙着收白菜。
雾慢慢的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
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
柿子树上挂着很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叶,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理解“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指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实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
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展开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准确,实行纠正,还能够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即时提醒。
课文初冬的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初冬》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初冬的季节特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初冬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描绘初冬景象。
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初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初冬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3)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讲解。
3.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初冬景象,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初冬》2. 生字词:银装素裹、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腊梅飘香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作者情感:热爱大自然,赞美初冬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优美的词语描绘你所经历的初冬景象。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初冬的感受。
2. 答案:(1)例:初冬来临,大地银装素裹,树枝挂满晶莹剔透的冰凌,阳光照耀下,白雪皑皑,美不胜收。
(2)例:初冬给我带来了宁静、祥和的感受,让我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初冬图片、讲解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初冬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性。
【初冬气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初冬季节的气象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和湿度等方面的知识。
2. 学生将学习各种天气现象,例如雾、霜、霾等,了解它们的成因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3. 学生将研究初冬气象变化的原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运动、以及地球自转和自转轴倾斜等因素。
4. 学生将形成对气象预测的基本认识,学会观察天气图谱,分析气象数据,预测天气变化。
二、教学内容1. 初冬天气的特征(1)气温:初冬气温逐渐下降,夜间气温较低,白天气温逐渐升高。
(2)降水:初冬季节降水较少,以雨水为主,偶尔出现雪。
(3)风向:初冬季节风向多为东北风或北风。
(4)湿度:初冬季节相对湿度较小,空气比较干燥。
2. 初冬天气现象(1)雾:由水汽在地面上凝结而成,能够造成交通事故。
(2)霜:低温条件下,水汽在地面上凝结成冰,能够影响农作物生长。
(3)霾:由大气污染物与水汽混合形成,能够影响人体健康。
(4)降水:主要以雨水为主,偶尔出现雪。
3. 初冬气象变化的原因(1)太阳辐射:初冬时分太阳高度角减小,太阳辐射弱。
(2)大气运动:北极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逐渐加强,南风减弱。
(3)地球自转和自转轴倾斜:自转轴倾斜和自转周期的变化会导致地球各地区季节的变化。
4. 气象预测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天气图谱和气象数据,学会对天气进行基本的预测。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教师讲授、演示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研究和验证气象知识。
3. 问答法: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其兴趣,加深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初冬气象特征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和气象报告的方式,详细介绍初冬季节的气象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和湿度等方面的知识。
2. 初冬天气现象的介绍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模拟,详细介绍初冬季节出现的天气现象,例如雾、霜、霾等。
教师应详细介绍这些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3. 初冬气象变化的原因分析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实验,详细介绍初冬季节气象变化的原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运动、以及地球自转和自转轴倾斜等因素。
《初冬》教学设计(通用11篇)《初冬》篇1之一袁爱仙高志英【教学设计说明】《初冬》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
它描写了我国农村初冬时节雾天的景色。
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
两幅插图分别展现了“雾中”和“雾后”农村的不同景象,为学生理解词义句意,提供了直观主动的语境。
课文与此对应,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语言优美。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景色特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描写景物变化;按提示会写“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朗读课文时,能正确读出句与句子间的停顿;能背诵课文。
本教学设计注重从观察插图着手,借助景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在比较中激疑引趣,以诱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唤起儿童朗读课文的学习兴趣,在“看看、想想”中,释疑求解,在“读读、写写”中练词、练句。
进而在朗读训练中理清句序,并指导学生运用时空法、对比法帮助记忆,进行背诵。
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练”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动脑、动口、动手。
同时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一、看图激疑,学习字词1.观察课文插图二,学习生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雾后景色),说说这幅画中有哪些景物,美不美?借助图中景物学习生字:芒、塔、野。
2.观察插图一,比较中学字。
引导学生与图二比较,说说同一地方,景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模模糊糊”)学习生字:隔、层,并带着“为什么不一样”的疑问,试读课文。
二、读文释疑,理解第一段1.初读全文,解疑中学字。
学生试读课文,了解课文分别写了“雾中”景色和“雾后”景色。
读1、4节的句子。
学习生字:初、雾、茫,比较“芒”与“茫”音形义的异同。
2.细读第2、3小节,理解句子。
课文中哪些词、句写了雾很大?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意思。
教师可用“纱巾遮脸”,观察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望不见”、“看不清”、“不耀眼”的句意。
多法品读理解感悟——《初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初冬》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是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写的是初冬早晨乡村雾中大雾弥漫,树影婆娑,庭院忙碌和雾后阳光再现,黄叶纷披,柿子满树的美丽景色。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读的训练,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目标:1、感受《初冬》迷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会偏旁部首“羊”(撇尾羊)。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要求会认识和会写的字教具准备:课件,“太阳、小塔、树”图片教具使用:课件在理解课文时运用,图片运用在板书上。
教学流程: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好,你们答的非常好。
这个季节景色也很美丽。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
2、(配乐播放初冬早晨雾中的景色图。
)提问:欣赏完了这幅图,你们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谈感受。
3、多美丽的景色啊!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它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这方面景色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并讲解初冬的意思。
初冬:冬天刚开始)[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初冬》早晨雾中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冬》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交流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3、同桌互读,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互读、自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文作铺垫。
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三、感情朗读,理解感悟(一)、感悟雾中景色1、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中、雾后)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雾中和雾后的景色?(1—5自然段雾中,6—9自然段雾后的景色。
《初冬》教学设计教材简介《初冬》是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描写了我国农村初冬早晨的美丽的景色。
课文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语言优美。
课文的写作在整体上是按时间的顺序,每一部分内容又都有空间顺序,文章层次非常清楚,是引导学生了解冬天景物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极好的载体。
设计理念以读为主,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入情的诵读中,不仅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情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时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呀,岁月如梭,光阴荏苒,我们走过生机勃勃的春天,郁郁郁葱葱的夏天,层林尽染的秋天,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
一说到冬天,人们自然会想到瑶池仙境,冰清玉洁;会想到白雪皑皑,寒风猎猎。
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初冬的景色却另有一番别样的风情,这节语文课我们共同学习第17课《初冬》。
请你们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写题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理解“初冬”的意思初冬就是冬天刚开始的意思。
那么春天刚开始我们称为什么?夏天呢?秋天呢?3、请你再给“初”找找朋友。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积极的因素。
通过谈话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这一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下面我们就去领略初冬的美景吧!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比一比,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初冬》。
(2)理解课文《初冬》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初冬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联想等方式,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通过合作探究,深入体会作者对初冬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描绘画面、联想等方式,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初冬》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初冬的景色。
(2)学生分享自己对初冬景色的看法和感受。
(3)教师板书课题《初冬》,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冬》,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描绘画面、联想等方式,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3)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尝试进行角色扮演。
(3)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感受初冬的美好。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初冬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初冬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冬的季节特征。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初冬的季节特征:天气渐冷,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如何适应寒冷的天气。
2. 初冬的节气:立冬、小雪、大雪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初冬的特征。
2. 让学生收集有关初冬的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了解植物和动物如何适应寒冷的天气。
第二章:初冬的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冬时节的节日及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初冬时节的节日:感恩节、冬至等。
2. 初冬的习俗:吃饺子、汤圆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感恩节和冬至的来历及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庆祝活动,如制作感恩节卡片、冬至包饺子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节日的意义,培养感恩和团圆的意识。
第三章:初冬的美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欣赏初冬的美景,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初冬的自然景观:落叶、飘雪等。
2. 初冬的人文景观:城市街道、乡村景色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欣赏初冬的自然美景,如公园、树林等。
2. 让学生拍摄或绘画初冬的美景,进行分享和展示。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第四章:初冬的饮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冬的饮食特点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中华美食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初冬的美食:火锅、糖葫芦、烤红薯等。
2. 初冬的饮食习俗:围炉取暖、聚餐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初冬的美食和饮食习俗。
2. 组织学生尝试制作初冬的美食,如烤红薯、糖葫芦等。
3. 引导学生了解饮食文化,培养对中华美食的兴趣。
第五章:初冬的运动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冬的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初冬的运动项目:滑雪、滑冰、打雪仗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初冬》。
(2)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初冬》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初冬》的课件或黑板报。
(2)生僻字词的解释卡片。
(3)诗歌朗读和背诵的示范音频或视频。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初冬》。
(2)准备好字典,以便查询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诗歌《初冬》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字词学习:(1)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发音。
(2)讲解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理解:(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2)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3)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可以进行比赛或奖励。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诗歌《初冬》的内容和意思。
2. 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初冬的短文,可以描述初冬的景色、活动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分享。
2. 字词掌握:通过小测验或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中生僻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发音准确性和韵律感。
教学内空:人教版教材第四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同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
数学流程:它是“衣”字旁,是两点,千万别写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秋天满载着收获的喜悦悄悄地从北方离开时,给那里留下了迷人的景象。
你们看:(分别出示4幅展现初冬景象的课件)树林里落了厚厚一层黄叶,柿子树上挂满了大红柿子,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已经收完了,园子里的人们正忙着收白菜。
这一幅幅美景构成了初冬绚丽多彩的画卷。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初冬景象的课文——第19课《初冬》。
(师板书课题。
生微机输入课题。
)[评析:教学伊始,教师通过一组录像片展示了初冬季节的景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为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师:让我们齐读课题。
(师生齐读)课题中的两个字都是生字,让我们想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生:“初”是左右结构的字,是两部件合体字。
第一部件是“衣”字旁,第二部件是“刀”字。
生:我查学习资料后知道“初”是最初、开始的意思。
生:我提醒同学们学习这个字时特别要注意错。
师:提醒得好,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这里是两点。
(师用红粉笔加重两点。
)生:我是这样学习“冬”字的。
“冬”是准独体字。
上面是折文,下面是复笔部件两点。
冬就是冬天。
生:“初冬”就是冬天刚来的时候。
师:冬天刚来的时候叫初冬,那么秋天刚来的时候呢?生:叫初秋。
师:春天刚来的时候叫什么?生:初春。
师:那么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呢?生:(齐声)叫初升。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我们说的这些词语输入微机。
(生输入:初冬、初秋、初春、初升。
)[评析:这里教者采用的是分散识字的方法。
初接触文题就学习文题中的生字,这样分散了教学重点,减轻集中识字的负担。
“初”的字义理解不只停留在字面理解,让学生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学生对“初”的字义理解由抽象到具体,达到了会用,符合识字教学的原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课文是怎样描写初冬景象的呢?请同学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通过哪些现象写出冬天来了?生:课文描写了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庄稼收完了,人们正忙着收白菜。
还写了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
树林里落了厚厚的树叶。
这些都写出冬天来了。
三、自主识字,汇报交流师:说得真好!课文就是描写初冬早晨大雾迷漫时的景色,雾散以后景色的变化。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生读、画、标。
开火车汇报画出的生字词。
)师:(出示生字表课件)这些就是本课的生字。
其中“初”和“冬”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下面请同学们借助学习课件自学其余的9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生利用学习课件自学生字。
)[评析: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课件中建立了11个生字的资料库。
每个生字都有了个按钮:字音、字形、编码、书写、词语、句子、趣味识字。
学生在自学生字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开任意按钮就可查阅自己需要掌握的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令我们耳目一新。
自学中学生口、眼、耳、手、心多种感官并用,主动参与教学,主动获取知识信息。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心智的发展,识字能力得到提高。
] 师:大家自学得很认真,你们一定获得了很多知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老师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字音掌握的情况。
(出示字表课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
(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老师把拼音去掉,请同学们读一遍。
(另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字音大家掌握得很好,那么这些字你是怎样识记的?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生:我在自学时,把本课的生字按结构分为四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
(生给生字归类。
)师: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非常好!首先请同学们汇报是怎样学习上下结构字的?(出示上下结构字的课件。
)生:白茫茫的;“茫”和光芒的“芒”是形近字。
我是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比较学习的。
(出示“茫”和“芒”两字)白茫茫的“茫”是三部件;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亡;光芒的“芒”是两部件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亡。
生:这两个卑字音相同,字形相近,但字义不同。
查阅学习资料后,知道白茫茫是说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色,形容雾特别大,特别白。
而光芒是指太阳射出的强烈光线。
师:你们说得真好。
(出示大雾教学片)这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分别出示雪地、云海教学片)看看这又是白茫茫的什么?生:(齐)白茫茫的雪地、白茫茫的云海。
师:白茫茫的意思我们理解了,那么“茫茫”是什么意思?生:我通过查阅学习课件知道了,茫茫是说投有边际看不清楚。
师:那么用“茫茫”可以形容什么?生:茫茫的草原。
生:茫茫的大海。
师:请把这些词语输入微机。
(生输入:白茫茫的大雾、白茫茫的雪地、白茫茫的云海、茫茫的草原、茫茫的大海。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了白茫茫的一片大雾,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太阳射出的光芒。
(出示太阳射出光芒的教学片)一缕缕阳光像一把把利剑,这就是太阳射出的光芒。
师:(出示“雾”字)谁来汇报你是怎么识记“雾”字的?生:大雾的雾是上下结构的字,由三个部件组成,第一部件是“雨”字头,第二部件是折文,第三部件是力字.它的编码是YWL。
生:“雾”是形声字。
上边是“雨”字头表义,下边是服务的“务”表声。
学习资料中告诉我们,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小水滴积多了不就是雨了吗?所以雾是雨宇头。
师:说得真好,[评析:汇报交流,实际上是谈自学体会。
学生通过汇报,交流学习方法;既巩固了识字,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好的学习方法。
汇报中学生将结构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进行归类学习。
这便于记忆,节省时间。
从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平时老师是有这方面训练的,学生完全掌握了这种识字方法。
更为于贵的是学生在按结构归类的基础上,又把同音宇、形近字归到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同中求异找出差别,使记忆更深刻。
学生对各种识字方法运用自如,不能不说老师平时教学有方,对学生训练有素。
] 师:上下结构的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汇报左右结构的字。
(按键出示左右结构的字。
)生:“塔”是左右结构的字,搭配的“搭”字去掉提手旁换上提土旁就是“塔”字。
师:(按键出示塔的建筑物)你们看,这就是塔。
这是我国的山西应县木塔。
生:“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里字变形,右边是予字,合起来就是“野”字。
生:我通过查阅学习课件知道,“田野”就是田地、野外的意思。
师:很好。
生:“淡”是三部件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下两个火字。
生:与“淡”意思相反的词“咸”或“浓”。
淡就是“不咸”或“不浓”的意思。
师:在课文中是“不咸”或“不浓”的意思吗?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文中的句子,在这里是说阳光耀眼)老师我知道了,在文中与“淡淡”意思相反的词是“耀眼”。
师:你太聪明了。
请同学看,(微机屏幕切换一组阳光对比图象)这样的光就是……生:(齐)—淡淡的光。
师:而这样的光就是……生:(齐)耀眼的光。
[评析:教师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不只停留在对“淡”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淡”的意思,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师:(按键出示“射”宇)谁来汇报“射”字,你是怎样学习的?生:它是两部件合体字,资料中告诉我们“射”在文中是放出的意思。
生:我还可以用熟字去部件法来记忆,用我们学过的“谢”字,去掉言宇旁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谢”字。
师:(按键出示课件,演示熟字去部件)请同学们把左右结构的字组成词语输入微机。
(生输入文中的词语。
)师:左右结构的字,大家掌握得也很好。
下面我们来看半包围结构的两个字。
(按键出示“层”、“厚”两个字)谁愿意汇报?生:“层”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面是尸字框,里面是“云”字,合起来是层次的“层”字。
师:文中说“一层纱”还可以说一层什么?生:—层楼。
生:一层冰。
生:一层土。
师:请你把喜欢的两个词语输入微机。
(生输入计算机。
)生:“厚”是三部件合体字,第一部件是厂字,第二部件是日字,第三部件是子字。
生:学习课件的“趣味识字”中给“厚”字编了一个字谜——“在工厂里过日子”。
这个字谜可以帮我们记住这个字。
师:所以“厚”字里面是个扁日,可千万不要写成别的字。
生:和“厚”字意思相反的词是薄。
师:说得好,那么用厚厚的,可以形容什么?生:厚厚的皮毛,厚厚的棉被,厚厚的冰。
师:请同学们用厚厚的说—句话。
生:我有一双厚厚的袜子,穿上真暖和。
生:熊猫有一层厚厚的皮毛。
师:请把你造的句子输入微机。
(生输入句子。
)[评析:识字要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这是大纲对识字教学的要求。
教学中教师遵循这一原则,注意了词语运用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师:同学们学得不错,请大家把生字再读一遍。
(生读生字。
)四、指导书写师:这些字,我们读懂了字音,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那么这些字怎么才能写得更漂亮呢?生:在写上下结构的字时,要注意字形的变化,主笔突出;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注意品头论足,笔画串门;写半包围的字时,要注意上盖下出。
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练习写好这些字。
我们先观察上下结构的宇“雾”,怎样才能写好?生:雨字头写得扁,撇捺主笔突出。
(师示范写。
)师:“茫”宇书写时要注意上下……(生答等宽)“芒”书写时要注意长横……(生答主笔突出)请同学们把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各写一遍。
(生练写。
)师: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野、淡”。
生:“野”字要注意字无双捺。
(师示范写两字。
)师:“塔”宇,要注意提和撇笔画。
“射”字,要注意头脚……(生答齐)敝……(生答不出头)“初”字,要注意头……(生答不齐)脚……(生答齐)请同学们把左右结构的字各写一遍。
(生练写。
)师: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总结的方法自己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和独体字。
谁愿意上黑板练写。
(生自己写“层、厚、冬”三个宇。
)[评析:写字是识记字形的有效方法,它能帮助儿童突破难点。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学习记忆效果。
因此,教者在识字后安排了一定时间的书写指导。
在指导中教师不但注意引导学生写正确,同时注重指导把宇写美观。
教师注意教给写好字的方法。
尤其是自练,自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细的观察能力,掌握写字规律。
]师:生字我们学完了,请同学们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
)五、总结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借助学习课件主动获取知识,而且在识字过程中灵活运用比较法、拆分编码法、熟字去部件法来识记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