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7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正数之间及正数与0的加法运算、回顾负数的引入,及章首图中的问题导入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的.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材是通过“思考”和“探究”来完成的.小学已经学过正数与正数、正数与0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负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0相加,则是负数引入后遇到的新情况.教材先探究的是同号两个有理数的和.对于同为正号、同为负号的两个数相加,其结果学生应该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两个负数相加的结果,最后归结到“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加以引导.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分别探究小球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以及小球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得到的最后结果,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是:(+5) + (-3)=+2,(+3)+(-5)=-2,进而归纳总结出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即: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相同,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与同号两个有理数相加一样,结果也分别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概括的.注意引导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审视两个加数,与结果的符号、绝对值的关系.最后“探究”的特例,以及0与一个非零有理数相加的结果,学生应该容易理解.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给出答案.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与总结,要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最后教师再给予规范.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不能仅仅要求学生熟记法则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数轴来帮助学生理解.应该突出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小学加法,负数和数轴的概念等),还应该突出分类讨论思想在探究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以及加法法则表述中的应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及其简单应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能利用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2.目标解析(1)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教材是借助于数轴,利用物体作左、右方向运动的路程探究其运动的结果获得的.物体作左、右方向连续运动的路程和,分别对应着两个正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一个正数与零、一个负数与零等5种情况中两个有理数的加法,进而得到这5种情况的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通过探究过程,理解5种情况的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2)5种情况的有理数加法可以分为3类,即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和,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和,零与一个有理数(正数或负数)的和.学生对第一、三两类的法则可能容易理解.对异号两个有理数相加“先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方法,一是要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二是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切实巩固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和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加法该如何分类学生比较难理解.主要原因是学生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小学所学的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在此情况下,学生可能顺利地得到两个加数为非负、一个加数为负和两个加数都为负,但不能把它归为同号、异号及与零相加等三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初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加法法则,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体现教师是引导者.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主要体现在符号如何确定以及在确定“和”的符号后,两加数的绝对值如何进行加减,尤其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是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的温度变化的计算方法这一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及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来进行探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规律语言组织进行概括,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较大?(1)5和3;(2)-5和3;(3)5和-3;(4)-5和-3.2. 说明下列用负数表示的量的实际意义:(1)小兰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前进了-2米;(2)北京的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第二天又上升了-1℃.3. 根据上述问题,列算式回答(1)小兰两次一共前进了几米?(5+(-2))(2)北京的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3+(-1))师生活动:我们在小学所学的正数上学习了负数,把我们学的数的范围扩大了,对于正数的加法运算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负数,同样,我们学的负数也有加法运算,那么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又是怎么样的呢?那么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1. 某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本场净胜球有:(+1)+(-1)球)2. 如果该队第一场比赛输了2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4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多少?(本场净胜球有:(-2)+(+4)球)师生活动:像上面的例子中,出现了本场净胜球有:(+1)+(-1)球或(-2)+(+4)球,这里就涉及到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了,其实像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是无处不在,例如收入支出和盈利等问题也涉及了加法的运算,那么我们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加法运算呢?我们以下面的例子并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及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加法,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进而体会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体会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二)新知探究思考:一个小球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记向右运动的距离为正,向左运动的距离为负.问题1:如果小球先向右移动3m,再向右移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注意在确定两次总结果时必须确定其位置的“方向”和“距离”,从而认识到有理数加法必须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为以下几种情形的探索作铺垫.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两次运动结果的累积,小球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3)+(+5)=+8.简记为:3 + 5 = 8.问题2:如果小球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小球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是:(-5)+(-3)=-8.问题3: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小球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用算式表示是:(+5)+(-3)=+2.简记为:5 +(-3)=2.问题4: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了3m,再向左运动了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小球从起点向____运动了_____m.(左;2)用算式表示是:(+3)+(-5)=-2.简记为:3+(-5)=-2.问题5:小球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小球从起点向______运动了____ m.(左或右;0)用算式表示为:(+5)+(-5)=0.简记为:5+(-5)=0.问题6:小球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那么小球向________运动了____m. (左或右;0)用算式表示为:(-5)+(+5)=0.简记为:-5+5=0.问题7:如果小球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那么两秒后小球从起点向________运动了____m.(右或(左);5)用算式表示为:(+5)+0=5,(-5)+0=-5.【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分类思想,体现数学的简洁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将对新知的探索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数轴直观演示,数形结合,让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师生活动:师: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学生先讨论,再思考归纳:有理数加法的分类:师生活动:师:你能从中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的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相互交流、补充,概括法则,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设计意图】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法则挖掘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师生活动:学生逐题作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1. 先判断加数的类型(同号、异号);2. 再确定和的符号:同号取相同的符号;异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3. 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熟悉法则,使学生明晰做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 同时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习过的数的加减运算,渗透了化归思想.(四)典例分析例1:计算:(1)(-3)+(-9)(2)(-4.7)+3.9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2)(-4.7)+ 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过程,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2;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4-2)= -2;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1)+(-1)=0.师生活动: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典例分析,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对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五)当堂巩固口算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3)+(+5);(-3)+(-5);(+3)+(-5);(-3)+(+5);(+4)+(-4);(+9)+(-2);(-9)+(+2);(-9)+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六)能力提升1. 用“>”或“<”填空:①如果a>0,b>0,那么a+b0;②如果a<0,b<0,那么a+b0;③如果a>0,b<0,|a|>|b|,那么a+b0;④如果a<0,b>0,|a|<|b|,那么a+b0.(①>;②<;③>;④>.)2.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举例说明.(1)两个数的和一定比两个数中任何一个都大;(不一定,如4+0=4,(+9)+(-2)=7,(-3)+(-5)= -8等)(2)两个数的和是正数,这两个数定是正数.(不一定,如(+9)+(-2)=7等)师生活动:要求学生不仅能指出说法的正误,并能举出实例证明自己的结论.【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体会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加法的区别.(七)感受中考1.(2022•天津中考)计算(-3)+(-2)的结果等于()A.-5B.-1C.5D.1【解答】解:原式=-(3+2)=-5,故选:A.2.(2022•株洲中考)计算:3+(-2)= .【解答】解:3+(-2)=+(3-2)=1.故答案为:13.(2021•长沙中考)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某数学老师将1~10共十个整数依次写在十张不透明的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只写一个数字,每一个数字只写在一张卡片上,而且把写有数字的那一面朝下).他先像洗扑克牌一样打乱这些卡片的顺序,然后把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叫到讲台上,随机地发给每位同学两张卡片,并要求他们把自己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写在黑板上,写出的结果依次是:甲:11;乙:4;丙:16;丁:7;戊:17.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戊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8和9B.丙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9和7C.丁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3和4D.甲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2和9【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一共十张卡片十个数,五个人每人两张卡片,所以每人手里的数字不重复.由甲:11,可知甲手中的数字可能是1和10,2和9,3和8,4和7,5和6;由乙:4,可知乙手中的数字只有1和3;由丙:16,可知丙手中的数字可能是6和10,7和9;由丁:7,可知丁手中的数字可能是1和6,2和5,3和4;由戊:17,可知戊手中的数字可能是7和10,8和9;所以丁只能是2和5,甲只能是4和7,丙只能是6和10,戊只能是8和9.所以各选项中,只有A是正确的,故选:A.4.(2021•西宁中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红色为正,黑色为负).如图1表示的是(+2)+(-2),根据这种表示法,可推算出图2所表示的算式是()A.(+3)+(+6)B.(+3)+(-6)C.(-3)+(+6)D.(-3)+(-6)【解答】解:由题意可知:(+3)+(-6),故选:B.【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八)课堂小结1.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关键问题是什么?3. 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而深刻的认识.(九)布置作业P24:习题1.3:第1题;P26:习题1.3:第11题.五、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小学所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和有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基础.但是,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既要确定和的符号,又要计算和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 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 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中,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对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是这样突破的: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作两次左右方向的运动,每一次运动的方向(对应于正、负数表示时的符号)、路程(对应于正、负数表示时的绝对值),与最后到达的终点与起点的方向关系,及最后到达的终点离起点的距离,并将它们之间的方向、路程的关系用正、负数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物体作两次运动,第一次运动的起点是数轴上的原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连续两次运动的方向、路程与最后到达终点时,相对于起点的方向、路程的关系,要让学生自己列式写出,通过与图示的比较加以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教学时,从方向、路程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便于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归纳和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对于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是这样突破的:①在有理数加法法则涉及的3大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非零数与零相加)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相对困难些.教学时,在通过图示、列式和实际意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加强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运算应用加以巩固.②还可以编制如下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符号都相同,绝对值都相加);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这里的“大”、“小”分别指绝对值大、小.“大”减“小”指运算结果的绝对值是“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和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③做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其基本程序简单地说是,一“定”(确定和的符号,即和是正号、负号,还是0)、二“算”(计算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两个加数同号求和,两个加数异号求差).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观察、比较、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但会减少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练习的时间,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在课后练习及后续学习中应着重有意识地加大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进行训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的法则,以及绝对值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法则,但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质。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有理数加法的实质。
2.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巩固有理数加法知识。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例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结合PPT和板书,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运算,并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3.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间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已学过正数的加法,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加法情况,此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活动2:自主学习探究加法法则师:布置自学任务.自学教材16~18页的内容,归纳并识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一段大约用时1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加法法则的内容.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同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3:运用法则试一试身手: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4)+(+3);(2)(-4)+(-3);(3)(+4)+(-3);(4)(+3)+(-4);(5)(+4)+(-4);(6)(-3)+0;(7)0+(+2);(8)0+0.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2)(-4.7)+3.9(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0.8.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材第18页练习.(1)(-0.9)+(+1.5);(2)(+2.7)+(-3);(3)(-1.1)+(-2.9).学生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本节课教师可根据时间的情况,多安排一些练习,以求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活动4:小结与作业小结:谈一谈你对加法法则的认识,在加法计算中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作业:必做题,习题1.3第1,11题;选做题,习题1.3第12题.ji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第2课时相关运算律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悉地进行加法运算.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合理、灵活的运用.难点:合理运用运算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投影出示练习,计算:①30+(-20);(-20)+30;②[8+(-5)]+(-4);8+[(-5)+(-4)].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交流.二、推进新课(1)探索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师提出问题:观察比较第一组两题,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观察比较第二组两题,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学生讨论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2)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解决问题师出示教材例2.先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教师要给出规范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从中体会认识运算律的作用.练习:教材20页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可安排学生板演,从中发现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师投影展示教材例3.学生独立解决.(一般来说学生会直接进行计算,不会想到第二种解法,在学生完成以后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不足部分记为负数,那么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多少?它们的和是不是最终结果呢?学生讨论后解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能否理解这种解法,学生在计算中能否自觉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根据情况可对这一题和这种解法进行板书或讲解.三、课堂小结小结: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例3中解法2解决问题的数学现象,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四、布置作业习题1.3第2,8,9题.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开始时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1.3.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的减法法则.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难点: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3℃比较-3℃高多少度吗?2.你能列式求这个结果吗?学生观察后先回答问题1得出结果,然后再列出算式3-(-3)=6.二、探究新知1.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师:这里的计算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3-(-3)=6,而我们还知道3+(+3)=6.即3-(-3)=3+(+3).观察这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必急于归纳.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计算:9-8,9+(-8).15-7,15+(-7).观察比较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法则.2.尝试运用法则师出示教材例4.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同时结合法则讲解法则的运用,剩下两题学生尝试完成,体验法则的运用.练习:教材23页练习.三.课堂小结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思考:以前我们只能做被减数大于减数的减法运算,现在你能做被减数小于减数的减法运算吗?这时的差是一个什么数?四、布置作业作业:习题1.3第3,4,6题.教学反思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
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2、计算⑴ 30 +(-20)= (-20)+30=⑵ +(-4)= 8 + +(-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二、自主探究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用式子表示为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例1 计算: 1)16 +(-25)+ 24 +(-35)2)(—2.48)+(+4.33)+(—7.52)+(—4.33)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课堂练习】课本P20页练习 1、2【要点归纳】: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拓展训练】 1.计算:(1)(-7)+ 11 + 3 +(-2); (2)).31()41(65)32(41-+-++-+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3、填空:(1)若a >0,b >0,那么a +b 0. (2)若a <0,b <0,那么a +b 0.(3)若a >0,b <0,且│a │>│b │那么a +b 0. (4)若a <0,b >0,且│a │>│b │那么a +b 0.3.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4、课本P20实验与探究【总结反思】: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果∠A 的补角与∠A 的余角互补,那么2∠A 是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以上三种都可能2.在直线l 上有A 、B 、C 三点,AB=5cm,BC=2cm,则线段AC 的长度为( ) A .7cmB .3cmC .7cm 或3cmD .以上答案都不对3.下列各图形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A.B.C. D.4.如图是某年的日历表,在此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矩形圈出3×3个位置的9个数(如3,4,5,10,11,12,17,18,19).若用这样的矩形圈圈这张日历表的9个数,则圈出的9个数的和不可能为下列数中的( )A .81B .90C .108D .2165.若方程()3213x 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6223a x -=+的解相同,则a 的值为( ) A.2B.2-C.1D.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xy5-的系数是3- B.22m n 的次数是2次 C.x 2y 3-是多项式D.2x x 1--的常数项是17.若一个代数式与代数式2ab 2+3ab 的和为ab 2+4ab-2,那么,这个代数式是( ) A .3ab 2+7ab-2 B .-ab 2+ab-2 C .ab 2-ab+2 D .ab 2+ab-28.定义一种正整数n “F ”的运算:①当n 是奇数时,()31F n n =+;②当n 是偶数时,()2k n F n =(其中k 是使得2kn为奇数的正整数......,)两种运算交替重复运行.例如,取24n =,则: 243105F F F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②①②,若13n =,则第2019次“F ”运算的结果是( ) A.1B.4C.2019D.201949.下列计算结果中等于3的数是( ) A.74-++B.()()74-++C.74++-D.()()73---10.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5,-3,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 ) A.-3+5B.-3-5C.|-3+5|D.|-3-5|11.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b <aB.|b|>|a|C.a+b >0D.a-b >012.某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40天完成,若乙先单独做15天,剩下的由甲完成,问甲、乙一共用几天完成工程?若设甲、乙共用x 天完成,则符合题意的是( )A.151513040x -+= B.151513040x ++= C.1513040x x++= D.1513040x x-+= 二、填空题13.若90,90αββγ∠+∠=︒∠+∠=︒,则α∠与γ∠的关系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 14.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23,则这个角的补角等于____. 15.方程320x -+=的解为________.16.已知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b|+|b+c|+|c ﹣a|=_____.17.若1314a =-,2111a a =-,3211a a =-,......,则2019a =________18.如果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为a ,测量结果是b ,则称|b ﹣a|为绝对误差,b a a-为相对误差.现有一零件实际长度为5.0cm ,测量结果是4.8cm ,则本次测量的相对误差是_____. 19_____.20.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3=4x+1的解为正整数,则整数a 的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OC ,OF 平分∠AOE. (1)若,则∠AOF 的度数为______; (2)若,求∠BOC 的度数。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加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几何直观)(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运算能力)(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几何直观)2.目标解析通过情景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 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实际问题中,有时也会遇到与负数有关的加法运算. 例如,在本章引言中,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求“结余”时,需要计算8.5+(-4.5),4+(-5.2)等.(二)自学导航思考1: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 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思考2:结合上表思考,有理数的加法可以统一划分成几类?【结论】共三种类型.(1)同号两个数相加;(2)异号两个数相加;(3)一个数与0相加.(三)合作探究某校举行数学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没有作答得0分.问题1:先锋队第一题答对了,第二题答错了,则该队两题过后得多少分?我们可以把赢一个球记为+1,输一个球记为-1,此时该队的净胜球数为:(+1)+(-1)=0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就表示0.问题2:先锋队第一题答错了,第二题答对了,则该队两题过后得多少分?我们可以把答对一题记为+1,答错一题记为-1,此时该队的得分为:(-1)+(+1)=0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也表示0.探究1:计算 5+3 即(+5)+(+3)因此 5+3=8我们也可以利用数轴来表示加法运算过程.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因此 5+3=8探究2:计算 (-5)+(-3)因此 (-5)+(-3)=-8【归纳】从算式5+3=8、(-5)+(-3)=-8可以看出: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5)+(+13)=____ 8+5=____ (+7)+4=____(-4)+(-1)=____ (-12)+(-5)=____ (-3)+(-13)=____探究3:计算 (-3)+5因此 (-3)+5=2探究4:计算 3+(-5)因此 3+(-5)=-2【归纳】从算式(-3)+5=2、3+(-5)=-2可以看出: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9)+(+13)=____ 5+(-8)=____ (-7)+2=____(+4)+(-1)=____ 12+(-5)=____ 3+(-13)=____探究5:计算 5+(-5)因此 5+(-5)=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0.思考:一个数同0相加,结果如何?仍得这个数5+0=____,(-5)+0=____.【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四)考点解析例1.计算:(1)(+15)+(+7); (2)(-10.3)+(-3.8); (3)(-15)+(+7);(4)(+23)+(-13); (5)(-6.6)+(+6.6); (6)(-12)+0.(2)原式=-(10.3+3.8)=-14.1;(4)原式=+(23-13)= 10;(5)原式=0;(6)原式=-12.【总结提升】【迁移应用】1.计算:5+( -7)=( )A.2B.-2C.12D.-122.比-3大5的数是( )A.-2B.-8C.2D.83.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为( )A.正数B.负数C.0D.非负数4.计算:(1)(-51)+(-37); (2)(-3)+0; (3)12+(-12); (4)(-1.2)+0.7; (5)34+(-23). 解: (1)原式=-(51+37)=-88; (2)原式=-3; (3)原式=0; (4)原式=-(1.2-0.7)=-0.5; (5)原式=+(34-23)=112.例2.计算:(1)(-123)+(+56); (2)(+18)+(-0.125); (3)(-215)+(+0.8).解: (1)原式=-(53-56)=-56; (2)原式=(+18)+(-18)=0; (3)原式=+(45-215)=1015=23. 【迁移应用】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214)+0.25=-2 B.(-3)+(-3)=6 C.(-11)+0=-11 D.(-1.75)+(-214)=-42.计算:(1)(+314)+(-2.25); (2)(-323)+(-213);解: (1)原式=+(3.25-2.25)=1; (2)原式=-(323+213)=-6.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加数B.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有理数一定互为相反数C.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D.若a ≠0,b ≠0,则a+b ≠0【迁移应用】1.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数一定都是正数B.两个数都不为0C.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正数D.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负数2.如果a+b<0且b>0,那么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a|+b>0B.a+|b|<0C.(-a)+|b|<0D.(-a)+(-b)>03.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1)a+b; (2)a+c; (3)b+c; (4)a+(-b).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c<b<0<a,且|a|<|b|<|c|,所以,(1)a+b<0;(2)a+c<0;(3)b+c<0;(4)a+(-b)>0.例4.若|x|=2,|y|=5,且x>y,求x+y的值.解:因为|x|=2,所以x=2或-2.因为|y|=5,所以y=5或-5.因为x>y,y=5时, x不可能大于y.所以x=2,y=-5或x=-2,y=-5.①当x=2,y=-5时,x+y=2+(-5)=-3;②当x=-2,y=-5时,x+y=(-2)+(-5)=-7.综上所述,x+y的值为-3或-7.【迁移应用】1.已知|x|=11,|y|=9,且x<y,则x+y的值为___________.【解析】因为|x|=11,|y|=9,且x<y,所以x=-11,y=9或x=-ll,y=-9,所以x+y=-11+9=-2或x+y=-11+(-9)=-20.所以x+y的值为-2或-20.2.已知|x|=8,|y|=3, |x+y|=x+y,则x+y=__________.【解析】因为|x|=8,|y|=3,所以x=8或-8,y=3或-3.因为|x+y|=x+y,所以x+y大于或等于0,所以x=8,y=3或x=8,y=-3.当x=8,y=3时,x+y= 11;当x=8,y=-3时,x+y=5.所以x+y的值为11或5.例5.去年6月小黄到银行开户,存入了3000元钱,以后的每月都根据家里的收支情况存入一笔钱,如表为小黄去年从7月到12月的存款情况:(1)从7月到12月中,哪个月存入的钱最多?哪个月最少?(2)截止到12月,存折上共有多少元存款?分析:(1)依次求出7月到12月每个月存入的钱,并进行比较;(2)存款总数=6月到12月存入钱的总和.解:(1)7月存入3000+(-400)=2600(元);8月存入2600+(-100)=2500(元),9月存入2500+(+500)=3000(元),10月存入3000+(+300)=3300(元) ,11月存入3300+(+100)=3400(元),12月存入3400+(-500)=2900(元).因为2500<2600<2900<3000<3300<3400,所以11月存入的钱最多,8月存入的钱最少.(2)截止到12月,存折.上共有:3000+2600+2500+3000+3300+3400+2900=20700(元).【迁移应用】下表记录的是长江流域某站点某一周6天内的水位变化情况(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日的水位已达到警戒水位33m.这6天哪一天的水位最高?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解:星期一水位:33+(+0.2)=33.2(m),星期二水位:33.2+(+0.8)=34(m),星期三水位:34+(-0.4)=33.6(m),星期四水位:33.6+(+0.2)=33.8(m),星期五水位:33.8+(+0.3)=34.1(m),星期六水位:34.1+(-0.2)=33.9(m).因为33.2<33.6<33.8<33.9<34<34.1,所以星期五水位最高,位于警戒水位之上.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续的乘法、除法、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概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运用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红购买了3个苹果,小蓝购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购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讲解加法法则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1)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2)学生回答后,教师口述: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与负数有关的加法运算.例如,在本章引言中,我们曾看到一张“收支情况表”,那里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求“结余”时,需要计算8.5+(-4.5),4.0+(-5.2)等.(3)教师再提问:小学学过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会出现哪些新的情况?(4)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②获得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①通过观察、归纳、推断得到数学猜想,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创造性.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3.学习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分情况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思路的建立;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要求: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注意法则的两个方面: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和.(4)探究提纲:①问题1:一个物体作左右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向右运动5 m记作5 m,向左运动5 m记作-5 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数轴表示运动过程与结果,进而列出算式.a.用原点表示第一次运动的起点.b.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c.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由图示可知两次运动的结果是: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是5+3=8.②你能模仿上述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问题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最后结果是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 m,写成算式是(-5)+(-3)=-8.③根据上面两个问题所列算式,你能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上述两种情况的运算方法吗?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④类比前面的研究过程,探究下列问题:问题3: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了3 m,再向右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式表示?结果是: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 m,-3+5=2.问题4: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了3 m,再向左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式表示?结果是:从起点向左运动了2 m,3+(-5)=-2.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概括问题3和问题4这两种情况下的运算方法:符号相反但绝对值不相等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结果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⑤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左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仍在起点处,写成算式是5+(-5)=0.这说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0.⑥如果物体第1 s向右运动5 m,第2 s原地不动,那么2 s后的结果是从起点向右运动了5 m,写成算式是5+0=5;如果物体第1 s向左运动5 m,第2 s原地不动,那么2 s后的结果是从起点向左运动了5 m,写成算式是(-5)+0=-5.由这两个算式可以得出结论: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⑦你能从上述所列算式中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同桌相互交流一下.2.自学:同学们结合探究提纲进行探究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在探究中作图、列式、归纳结论是否正确.②差异指导:指导学困生弄清探究中的作图,列算式及法则的归纳.(2)生助生:学生相互帮助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强化: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2)自学时间:3分钟.(3)自学要求: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通过例题学习,掌握计算方法.(4)自学参考提纲:①应用法则计算时,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②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a.温度由-4 ℃上升7 ℃; b.收入7元,又支出5元.结果收入多少元?a.-4+7=3;b.7-5=2③计算:a. (-4)+(-6)=-10b.4+(-6)=-2c.(-4)+6=2d.(-4)+4=0e.(-4)+14=10f.(-14)+4=-10g.6+(-6)=0h.0+(-6)=-6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深入学生之中,看学生做计算时思考过程及步骤是否正确.②差异指导:对个别法则运用不熟的同学进行强化记忆,查找法则运用中的不当之处在哪里.(2)生助生:学生通过交流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强化:(1)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要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要确定和的符号;三要计算绝对值的和(或差).即“一看、二定、三算”.(2)判断题:①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②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③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④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⑤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 (√)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收获和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和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可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并应用于实际计算中,教学采用合作探究式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强调,计算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或相减,不要疏忽出错.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计算:(-7)+(+5)=-2;(-3)+3=0;(-4)+5=1.2.(10分)上升10米,再上升-3米,则共上升了7米.3.(10分)甲地的海拔高度是-63米,乙地比甲地高24米,丙地比乙地高72米,则乙地的海拔高度是-39米,丙地的海拔高度是33米.4.(20分)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C).A.都是负数B.只有一个负数C.至少有一个负数D.无法确定5.(20分)计算:(1)(-10)+(+6)=-4(2)(+12)+(-4)=8(3)(-5)+(-7)=-12(4)(+6)+(-9) =-3(5)(-0.9)+(-2.7)=-3.6(6)25+(-35)=-15(7)(-13)+25=115(8)(-314)+(-1112)=-133二、综合应用(20分)6.(10分)如果|a|=3,|b|=2,则|a+b|等于(C )A.5B.1C.5或1D.±5或±17.(10分)请你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算式(+3)+(-3)=0;(-1)+(-2)=-3.解:①冬季某天早晨温度为0度,到中午气温上升了3度,再到下午又下降了3度,下午气温为0度;②取向东为正方向,先向西走了1 km,后又走了2 km,一共向西走了3 km.三、拓展延伸(10分)8.(10分)数a,b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则(1)a+b>0;(2)a+(-b)<0;(3)(-a)+b>0;(4)(-a)+(-b)<0.(填“>”“<”或“=”)学习小提示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2《有理数的加法(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2)》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基本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基本法则,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对于符号的判断、运算顺序的掌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对于符号的判断、运算顺序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基本法则,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有理数的加法(2)。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加法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1)(-0.9)+(-0.87);(2)(+456)+(-312); (3)(-5.25)+514; (4)(-89)+0.解析: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判断这两个数是同号两数、异号两数还是同0相加,然后根据相应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解:(1)(-0.9)+(-0.87)=-1.77;(2)(+456)+(-312)=113; (3)(-5.25)+514=0; (4)(-89)+0=-89.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的应用【类型一】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1)(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周一、周二、周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即可得解.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2)周一:67+4=71元,周二:71+4.5=75.5元,周三:75.5+(-1)=74.5元,周四:74.5+(-2.5)=72元,周五:72+(-6)=66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另外熟记运算法则并根据题意准确列出算式也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 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已知________.解析:因为|a|=5,所以a =-5或5,因为b 的相反数为4,所以b=-4,则a +b =-9或1.解:-9或1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造成漏解.三、板书设计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本课时利用情境教学、解决问题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在本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是学生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部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加法运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则。
2.能够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并能解释运算过程。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则。
2.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规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则。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练习,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2元,又买了一块橡皮1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
例如,有理数加法的定义,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加法运算的优先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可能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3.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习题。
3.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加法实例,如购物时物品的总价、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引导学生关注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加法有什么运算规律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讲解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加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并加以运用。
4.巩固(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有理数的加减法(人教版)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3.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阅读教材P16~18,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结合教材对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个算式,类似地再列举出相应的算式并结合数轴解释,得出结果[如(+3)+(+4)、(-3)+(-4)、(-3)+(+4)、(+3)+(-4)、(+3)+(-3)、(-3)+0、(+3)+0],根据以上7个算式,思考: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相加的符号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一个有理数和0相加,和分别为多少?知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自学反馈计算:(1)16+(-8)=8;(2)(-12)+(-13)=-56;(3)(+312)+(-72)=0;(4)(+8)+(-3)=5;(5)(-0.125)+(18)=0;(6)0+(-9.7)=-9.7.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要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要确定和的符号;三要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辨、二定、三算”.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3)+(-9);(2)(-4.7)+解:(1)-12.(2)-0例2 足球循环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黄队净胜球:-2,红队净胜球:2,蓝队净胜球:0.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1)(+3)+(+8) (2)(+14)+(-12);(3)(-312)+(-3.5); (4)(-314)+(+213);(5)(-19)+8.3; (6)-3.4+4.解:(1)11.(2)-14.(3)-7.(4)-1112.(5)10.7.(6)0 注意计算的符号,特别是负号.2.某县某天夜晚平均气温是-10 ℃,白天比夜晚高12 ℃,那么白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解:2 ℃.3.两个数的和为负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两个均是负数B.两个数一正一负C.至少有一个正数 D.至少有一个负数4.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是(D)A.正数 B.负数C.零 D.不能确定符号活动3 课堂小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任意有理数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理解小学中的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2.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进行简便运算. 3.能根据有理数加法算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简便运算方法.阅读教材P19~20,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达: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的字母表达:a+b=b+a.加法交换律的例子说明:1+2=2+1.加法结合律的文字表达: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a+b)+c=a+(b+c).加法结合律的例子说明:(1+2)+3=1+(2+3).自学反馈计算:(1)(-7.34)+(-12.74)+7.34+12.4;(2)(-35+15)+(-45);(3)(-37)+(+15)+(+27)+(-115);(4)(-20.75)+314+(-4.25)+1934;(5)(-6.8)+425+(-3.2)+635+(-5.7)+(+5.7).解:(1)-0.34.(2)-65.(3)-117.(4)-2.(5)1. 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2)+3+1+(-3)+2+(-4);(2)16+(-25)+24+(-35);(3)314+(-235)+534+(-825);(4)(-7)+6+(-3)+10+(-6).解:(1)-3.(2)-20.(3)-2.(4)0.例2 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图所示(单位:kg).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90 kg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法1:先计算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905.4-90×10=解法2:每袋小麦超过90 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5+(-1)+1.2+1.3+(-1.3)+(-1.2)+1.8+=[1+(-1)]+[1.2+(-1.2)]+[1.3+(-1.3)]+(1+1.5+1.8+1.1)=0×10+5.4=90答:10袋小麦一共905.4 kg,总计超过5.4 kg.注意运算律的运用.活动2 跟踪训练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1)23+(-17)+6+(-22);(2)1+(-12)+13+(-16);(3)1.125+(-325)+(-18)+(-0.6);(4)(-2.48)+(+4.33)+(-7.52)+(-4.33).解:(1)-10.(2)23.(3)-3.(4)-10.2.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14,-3,-11,+10,-12,+4,-15,+16,-(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距下午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若汽车耗油量为a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解:(1)15+14-3-11+10-12+4-15+16-18=0,距出发点0千米.(2)118a升.活动3 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2.简便运算:①运用运算律;②运用相反数的和为零;③凑整.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3.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阅读教材P21~22,思考下列问题.通过实际例子,一方面,利用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可知: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使x+(-3)=4,易知x=7,所以4-(-3)=7.①另一方面,4+(+3)=7.②由①②,有4-(-3)=4+(+3).再试着把减数-3换成正数,任意列出一些算式进行计算,如:计算9-8与9+(-8);15-7与15+(-7).得出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减法法则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有了相反数,减法就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就可以统一为加法.知识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自学反馈计算:(1)(-3)-(-6);(2)0-8;(3)6.4-(-3.6); (4)(-312)-(+514).解:(1)3.(2)-8.(3)10.(4)-(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活动1 小组讨论例计算:(1)(-38)-(-36);(2)0-(-711);(3)1.7-(-3.5); (4)(-234)-(-112);(5)323-(-234); (6)(-334)-(+1.75).解:(1)-2.(2)711.(3)5.2.(4)-114.(5)6512.(6)-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1)(-23)-(+112)-(-14);(2)(-0.1)-(-813)+(-1123)-(-110);(3)(-1.5)-(-1.4)-(-3.6)+(-4.3)-(+5.2);(4)(5-6)-(7-9).解:(1)-12.(2)-313.(3)-6.(4)1.2.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1)一个加数是1.8,和是-0.81,求另一个加数;(2)-13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23的相反数的差.解:(1)-0.81-1.8=-2(2)-|-13|-(-23)=-13+23=活动3 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a-b=a+(-b).2.转化原则: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相反数.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2.熟悉有理数加减运算的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3.能把有理数加法运算省略加号和括号,理解有理数的和.4.形成解决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阅读教材P23~24,体会加法与减法的统一和书写的简约.知识探究把下列算式统一为加法,并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 (-20)+(+3)-(-5)-(+7)=(-20)+(+3)+(+5)+(-7)=-20+3+5-7;(-7)+(+5)+(-4)-(-10)=(-7)+(+5)+(-4)+(+10)=-7+5-4+10.注意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的意义.自学反馈把(+23)+(-45)-(+15)-(-13)-(+1)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解:23-45-15+13-1=-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27)+(-49)-(+59)-(-57)-(+1);(2)-7-(-8)-(-712)-(+9)+(-10)+1112;(3)-99+100-97+98-95+96+ (2)(4)-1-2-3- (100)解:(1)-1.(2)1.(3)50.(4)-5 050.例2 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件工作业务,取出950元,存进500元,取出800元,存进1 200元,存进2 500元,取出1 025元,取出200元,存进400元,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解:增加了,增加了1 625元.例3 把-a+(+b)-(-c)+(-d)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为-a+b+c-d.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2)省略加号和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活动2 跟踪训练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1)(+9)-(+10)+(-2)-(-8)+3;(2)(-13)-(+22)+(-17)-(-18).解:(1)9-10-2+8+3.(2)-13-22-17+2.计算:(1)(-7)-(+5)+(-4)-(-10);(2)1-4+3-0.5;(3)34-72+(-16)-(-23)-1;(4)-2.4+3.5-4.6+解:(1)-6.(2)-0.5.(3)-314.(4)0.活动3 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省略加号和括号。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运算是运算的基础,而有理数的加法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的基础,其中蕴含的内容和思想方法在后续学习中有示范作用。
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一种规定,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的合理性,教科书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借助数轴进行说明。
虽然加法法则分为三种情况去研究,但探究法则的方法是一致的,即需要“原点”与“最初运动的起点”对应,将第一次运动的终点作为第二次运动的起点,并将“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与“两数的和”对应。
其中向左规定为负,向右规定为正,与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一致。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规定的合理性,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2)能利用加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
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情况讨论、应分成哪几种情况、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另外,根据作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情况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思路建立;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教学过程因此教师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
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
第一章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学习目标: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习难点:师生共同合作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及和的符号的确定.
课堂活动:
一、有理数加法的探索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据下列情况,分别列算式,并回答:汽车两次运动后方向怎样?离出发点多远?
(1)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
(2)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
(3)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
(4)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
(5)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5千米,
(6)向西行驶5千米后,静止不动,
2. 足球队甲、乙两队比赛,主场甲队4:1胜乙队,赢了3球,客场
甲队1:3负乙队,
输了2球,甲队两场比赛累计净胜球1个,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议一议: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请同学们积极思考.
二、有理数加法的归纳
探索: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说一说: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
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实践应用
问题1.计算
(1)(+8)+(+5) (2)(-8)+(-5) (3)(+8)+(-5)
(4)(-8)+(+5) (5)(-8)+(+8) (6)(+8)+0;
问题2.某公司三年的盈利情况如下表所示,规定盈利为“+”(单位:万元)
(1)该公司前两年盈利了多少万元?(2)该公司三年共盈利多少万元?
问题3.判断(1)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比加数大.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为0.()
(3)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
四、课堂反馈:
1.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 和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两个有理数的 和( ) A 、一定大于其中的 一个加数 B 、一定小于其中的 一个加数
C 、大小由两个加数符号决定
D 、大小由两个加数的 符号及绝对值而决定
3.计算 (1)(+10)+(-4) (2)(-15)+(-32) (3)(-9)+ 0
(4)43+(-34) (5)(-10.5)+(+1.3) (6)(-21
)+3
1 知识巩固 一、选择题
1.若两数的 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 )
A .两数同负
B .两数一正一负
C .两数中一个为0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两个有理数相加,若它们的 和小于每一个加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互为相反数
D.符号不同
3.如果两个有理数的 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都是非负数 D.至少有一个正数
4.使等式x x +=+66成立的 有理数x 是 ( )
A.任意一个整数
B.任意一个非负数
C.任意一个非正数
D.任意一个有理数
5.对于任意的 两个有理数,下列结论中成立的 是 ( )
A.若,0=+b a 则b a -=
B.若,0>+b a 则0,0>>b a
C.若,0<+b a 则0<<b a
D.若,0<+b a 则0<a 6.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两数之和大于每一个加数
B.两数之和一定大于两数绝对值的 和
C.两数之和一定小于两数绝对值的 和
D.两数之和一定不大于两数绝对值的 和 二、判断
1.若某数比-5大3,则这个数的 绝对值为3.( )
2.若a>0,b<0,则a+b>0.( )
3.若a+b<0,则a ,b 两数可能有一个正数.( )
4.若x+y=0,则︱x ︱=︱y ︱.( )
5.有理数中所有的 奇数之和大于0.( )
三、填空
1.(+5)+(+7)=_______; (-3)+(-8)=________; (+3)+(-8)=________; (-3)+(-15)=________; 0+(-5)=________; (-7)+(+7)=________. 2.一个数为-5,另一个数比它的 相反数大4,这两数的 和为________.
3.(-5)+______=-8; ______+(+4)=-9. _______+(+2)=+11; ______+(+2)=-11; 5. 如果,5,2-=-=b a 则=+b a ,=+b a 四、计算
(1)(+21)+(-31) (2)(-3.125)+(+31
8) (3)(-13
)+(+12
)
(4)(-313)+0.3 (5)(-22 9
14
)+0 (6)│-7│+│-97
15
│
五、土星表面夜间的 平均气温为-150℃,白天的 平均气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 平均气温是多少?
六、一位同学在一条由东向西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七、潜水员原来在水下15米处,后来上浮了8米,又下潜了20米,这时他在什么位置?要求用加法解答。
八、已知.5
a
,2=
=b
(1)求b
a+.
a+(2)若又有b
a>,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