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质的制备》word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5
物质的制备和检验1复习重点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难点聚焦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2)装置基本类型: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O 2 2KClO 3 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H 2O 22H 2O+O 2↑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NH3·H2O NH3↑+H2O3、CH4 CH3COONa+NaOH Na2CO3+CH4↑4、H2 Zn+H2SO4(稀)=ZnSO4+H2↑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6、H2S FeS+H2SO4(稀)=FeSO4+H2S↑7、SO2 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8、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9、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0、C2H2 CaC2+2H2O→Ca(OH)2+CH≡CH↑11、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12、HCl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NaCl(固)+NaHSO 4Na2SO4+HCl↑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13、C2H4 C2H5OH CH2=CH2↑+H2O14、N2 NaNO2+NH4Cl NaCl+N2↑+2H2O2、收集装置(1)设计原则:根据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2)装置基本类型:3、净化与干燥装置(1)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2)装置基本类型:(3)气体的净化剂的选择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质的制备》教案41复习重点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2.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难点聚焦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1、O 2 2KClO 3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H 2O 22H 2O+O 2↑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NH3·H2O NH3↑+H2O3、CH4 CH3COONa+NaOH Na2CO3+CH4↑4、H2 Zn+H2SO4(稀)=ZnSO4+H2↑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6、H2S FeS+H2SO4(稀)=FeSO4+H2S↑7、SO2 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8、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9、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0、C2H2 CaC2+2H2O→Ca(OH)2+CH≡CH↑11、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12、HCl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NaCl(固)+NaHSO4Na2SO4+HCl↑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13、C2H4 C2H5OH CH2=CH2↑+H2O14、N2 NaNO2+NH4Cl NaCl+N2↑+2H2O2、收集装置(1)设计原则:根据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1)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3)气体的净化剂的选择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
高中化学物质的制备教案课题:物质的制备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制备实验操作;3. 提高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原理和方法;难点:掌握物质的实验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5分钟)通过展示实验室设备和化学品,引导学生探讨物质的制备过程以及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二、讲解物质的制备原理和方法(10分钟)1. 介绍物质的制备原理,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2. 分析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如氧气、氢氧化铜等。
三、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老师对常见物质的制备实验进行操作演示,重点讲解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四、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分组进行物质的制备实验操作,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安全意识。
五、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六、实验报告撰写(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七、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进行讨论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和学习提高。
八、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物质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九、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制备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能够掌握物质的制备方法,还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科学探索兴趣,促进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1课时)1.以用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铵为例,初步体验无机物制备的过程。
2.掌握水浴加热、过滤、蒸发、洗涤等基本操作。
3.体验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制备物质的过程。
一、制备物质的基本流程目标产品→选择原料→确定反应原理→设计反应路径→设计反应装置→控制反应条件→分离提纯产品1.原料的选择制备物质的原料既可以选用______________,也可以选择__________,但是,不论选择什么样的原料,所选择的原料中必须含有__________或新化合物中的某个“子结构”(或可能转化为某个“子结构”)。
(1)制CO2的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
(2)制乙酰水杨酸的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路径的设计原料确定后,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设计反应路径。
如:用Cu 、浓硝酸、稀硝酸为原料制备Cu(NO 3)2,可有多种实验方案:方案1:Cu +____HNO 3(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______Cu +______HNO 3(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3:____Cu +O 2=====△____________;CuO +____HNO 3===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方案3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条件的选择实验条件不同时,所制备物质的状态、性质也可能不同。
(1)向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 3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制备【考纲要求】1.掌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方案书写的格式、内容。
2.培养能根据物质制备原理制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装置的能力,巩固物质制备的实验操作。
3.能够对实验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
【热点重点】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并评价氢氧化铝制备的最佳途径。
【教学内容】一、制备新物质需先设计方案的原因制备新物质是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的需要,它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过程中进行的。
我们还知道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也不一样。
如苯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加成反应,但在FeCl3作催化剂时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
再如,用同浓度、同体积的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Al(OH)3时,如果将NaOH溶液滴到AlCl3溶液中或将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实验现象和结果完全不同。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因此,在设计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时,要使实验过程达到和保持某种状态、发生某种特定变化,并得到理想的结果,就必须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设计。
二、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的要求:①原理正确、步骤简单;②条件适宜、操作方便;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④节省试剂、安全防污;⑤产品纯净、易于提纯。
三、制备实验设计思路及一般方法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法和途径,从上面的5项要求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
在制订具体的实验方案时,还应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其顺序是:四、用铝屑制备Al(OH)3的几种方案及评价根据中学化学所学内容,制备Al(OH)3我们可以:⑴用铝先和酸反应生成Al3+盐,再用Al3+盐和NaOH溶液或氨水反应制出Al(OH)3,⑵也可用铝屑先和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2-盐,再用稀硫酸中和过量的碱液,并促使AlO2-与酸溶液反应或水解,得到Al(OH)3,⑶我们还可以先用铝屑分别和稀硫酸、浓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铝盐溶液、偏铝酸盐溶液,然后将这两溶液相混合,得到氢氧化铝。
下面从原料消耗、生成氢氧化铝是否便于控制等方面加以讨论:(1)方案一:铝屑和稀硫酸反应生成Al3+的盐溶液,再用NaOH溶液(或)氨水使Al(OH)3沉淀析出。
高考化学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制备物质的一般过程;会设计物质制备实的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制备实例,总结归纳出制备物质的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体会制备物质的思想和实践简单物质的制备,建立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观念;由物质的制备实验,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初步形成整体统一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知识延伸三、教学重点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四、教学难点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方案的优化五、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制备物质的一般的方法。
在选择原料的时候除了选择自然界中原有的物质,还可以选择一些废弃物。
这样做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变废为宝。
这节课我们就具体直观的来了解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师】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与汽油、煤油等燃料油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生】烃类所含的C的个数不同。
【师】正确。
聚苯乙烯是长链烃,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汽油是含C3-C5的液态烃类混合物,煤油是含C11-C16的液态烃类混合物。
但是如果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和温度,可以使泡沫塑料降解,即长链烃断裂位短链烃,得到汽油和燃气。
【演示实验】老师已经将一种泡沫塑料在酒精灯上熔成了颗粒。
将其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铝作为催化剂。
如图所示连接好仪器装置,加热泡沫塑料。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生】加热泡沫塑料时,试管内先出现白色烟雾,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试管内的泡沫塑料变粘稠,颜色变成红棕色,同时有红棕色烟雾产生;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在U形管内出现冷凝液体产物,冷凝产物为红棕色液体;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当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点燃气体,火焰明亮。
实验停止后在U形管内液体有芳香气味,向其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导管口有气泡放出。
高考化学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会根据所制备的物质选择所需要的原料;能根据所选用的原料及反应原理设计反应路径,选择合理的仪器和装置,最后分离提纯目标产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顾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得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的归纳整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多方面、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三、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制备目标产品的反应路径四、教学方法回忆学过的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总结得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并加以拓展。
五、教学过程【引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头痛发热的现象是吧,所以要常备一些常见的药物在身边来预防。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风靡一时的降血压的药是什么吗?【生】阿司匹林【师】我们暂且不研究这种药要多么好的疗效,又有什么副作用,我们关注的是阿司匹林是如何制备的。
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物质的制备,入新药物的合成、炼钢炼铁、氨的合成等。
在实验室中,我们也有制备物质的经验,例如氧气、二氧化碳和乙酸乙酯等物质的制取。
【分组讨论】请大家回忆初中化学课程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六人一组讨论一下问题:(1)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有哪些?(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什么物质为反应物(原料)?为什么?(3)反应的装置是如何选择的?(4)如果欲得干燥、纯净的气体产物,应如何设计装置?【生】小组讨论分析。
【师】下面我来逐个解决上面所提到的问题。
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有哪些?【生】碳酸盐及其酸式盐、木炭、有机物等物质。
【师】第二个问题给第二个小组来回答。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什么物质为反应物(原料)?为什么?【生】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
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原因是原料价格低廉,容易得到,反应也容易控制。
专题七《物质的制备和合成》问题设计课题一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问题设计1. 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性质物理性质:浅绿色,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和(NH4)2SO4都要小化学性质:能水解;具有还原性,但比硫酸亚铁稳定[来源:]2. 将绿矾(FeSO4•7H2O)、硫酸铵以相等物质的量混合可制得摩尔盐晶体。
(NH4)2SO4+FeSO4+ 6H2O = (NH4)2SO4•FeSO4•6H2O↓根据下图回答: (1)步骤1Na2CO3的主要作用是 。
(2)步骤2中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步骤3中,加入(NH4)2SO4固体后,要得到摩尔盐晶体,需经过的实验操作包括:加热蒸发、 、 。
(4)步骤3中制得的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
操作对比:1. 三个步骤中都含有加热的操作:步骤1中:小火加热的目的是:;步骤2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 ;水浴加热是为了 ;步骤3中:加热是为了蒸发溶剂,浓缩结晶。
思考:该实验中,要得到摩尔盐晶体,应加热到 时,停止加热。
为什么不能蒸干?那么蒸发下列溶液呢?①从CuSO4溶液得到胆矾晶体: 。
②从NaCl 溶液得到NaCl 固体:2. 三个步骤中都含有固液分离的操作:步骤1中采用倾析法分离出铁屑,下列适合用倾析法的有:A. 沉淀的颗粒较大B. 沉淀容易沉降 步骤 2 步骤 3步骤 1 g 2m 滤渣 摩尔盐m 1 g 的废铁屑 15mL10%Na 2CO 3溶液小火加热,用倾析法分离并洗涤铁屑 水浴加热 趁热过滤 15mL 3mol/L H 2SO 4溶液 一定的实验操作 一定量(NH 4)2SO 4固体C. 沉淀呈胶状D. 沉淀呈絮状步骤2中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步骤3中可以用如下装置进行过滤:(1)这种过滤方式称为:(2)这种过滤跟普通过滤相比,除了过滤速度快外,还有一个优点是:。
(3)你能讲出仪器A、B、C的名称么?摩尔盐产品中离子的检验:例:为检验硫酸亚铁铵晶体中的NH4+、Fe2+、SO42-,(1)甲同学提出可以用湿润的试纸、稀盐酸和溶液检验出这三种离子。
课堂互动三点剖析重点知识:以废铁屑和废硫酸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1.反应原理Fe+H2SO4====FeSO4+H2↑Fe2O3+3H2SO4====Fe2(SO4)3+3H2OFe(过量)+Fe2(SO4)3====3FeSO42.注意问题(1)工业废铁屑中常附有油污,应先除去油污。
(2)由于废铁屑表面有铁锈,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因此,实验时可向反应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铁丝或铁片,使硫酸铁被过量的铁还原为硫酸亚铁.(3)利用重结晶方法精制硫酸亚铁时,为增大硫酸亚铁的溶解量,可把溶液加热至50—80 ℃;为减少过滤时FeSO4的损失,应将溶液趁热过滤.【例1】实验室用带有少量铁锈的铁屑制取绿矾(FeSO4·7H2O).(1)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应控制使_______________稍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应用__________法精制绿矾,精制过程中把溶液加热至50 —80 ℃,为减少过滤时硫酸亚铁的损失,应将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稀硫酸铁屑使Fe2(SO4)3被过量的铁还原为FeSO4(2)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Fe+Fe 2(SO 4)3====3FeSO 4。
(3)重结晶 趁热过滤答案:见解析难点知识:铁三角的转化1。
“铁三角"(++320,,Fe Fe Fe )的转化关系 (1)FeO+H 2 高温Fe+H 2O(2)Fe+2HCl====FeCl 2+H 2↑(3)2FeCl 2+Cl 2====2FeCl 3(4)2FeCl 3+Fe====3FeCl 2(5)3Zn+2FeCl 3====3ZnCl 2+2Fe(6)2Fe+3Cl 2 △2FeCl 32。
1、(2011年武汉调研)下列溶液有时呈黄色,其中由于久置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色的就是()A、浓硝酸B、硫酸亚铁C、高锰酸钾D、工业盐酸解析:选B.有的化学试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其变色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
如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就是因为发生分解反应:4HNO3===4NO2↑+O2↑+2H2O,浓硝酸里溶解了红棕色的NO2而呈黄色。
久置的KMnO4溶液也不十分稳定,在酸性溶液中缓慢地分解,使溶液显黄色:4MnO错误!+4H+===4MnO2+3O2↑+2H2O。
工业盐酸呈黄色,就是因为含有Fe3+杂质。
硫酸亚铁在空气里,Fe2+被氧气氧化为Fe3+,而使溶液显黄色:4Fe2++4H++O2===4Fe3++2H2O.2、(2011年河南郑州高二调研)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NO2气体,其中最合理的就是()解析:选 C.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就是NO2,其密度比空气的大。
因此利用排空气法收集NO2气体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这样才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只有C项符合。
3、用饱与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就是()A、将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解析:选C。
A中将FeCl3滴入冷水不对;B中生成棕黄色液体不对;D中生成红褐色沉淀不对。
4、要设计一套实验室利用液体与液体加热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现设计了五步操作,正确的程序就是()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③用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一种液体反应物,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另一种液体反应物,并将导气管放入气体收集器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对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检查气密性)⑤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A、②①⑤④③B、④①②⑤③C、①②⑤④③D、①⑤④②③解析:选A。
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三课时)1.实验目标以制备Al(OH)3实验为例,体验制备实验的设计思路、制备条件的选择;学习利用实验室或自然界易得原料设计、制备所需物质,培养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2.预习指导(1)实验原理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反应方程式是: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铝和铝的化合物都可以用来制取氢氧化铝用较纯净的铝屑制取氢氧化铝有多种方案:方案一:涉及的反应:;(或)方案二:涉及的反应:;(或)。
方案三:涉及的反应:;;从以上三种方案的试剂用量来看,方案三制备1 mol Al(OH)3需3/4mol H+和3/4 mol OH-,酸与碱的用量少,是最佳方案。
如果选用含Al3+的物质如明矾、Al2(SO4)3等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则可以选用以下方案:或,但是由于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与强碱会发生反应:,因此选用强碱不好控制,选用弱碱较为理想。
如果选用纯净的氧化铝为原料,可直接用强酸溶解1份氧化铝,用强碱溶解3份氧化铝,然后混合两种溶液,利用盐类水解制备氢氧化铝,与由铝制备氢氧化铝类似,但在实验室该方法效果不理想。
(2)实验技能①本实验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制取氢氧化铝,都要用到过滤操作。
提醒学生过滤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时滤纸应大小合适,在漏斗中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的口稍低,用水湿润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留气泡,漏斗放置在漏斗架上,调整好高度,使下端紧贴烧杯内壁,下端斜面向外。
向漏斗中加入液体须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等等。
②复习沉淀洗涤操作。
本次实验得到的氢氧化铝需要用热蒸馏水洗涤。
洗涤方法:溶液过滤完后,滴加少量热蒸馏水,洗涤原烧杯壁和玻璃棒,再将此溶液倒入漏斗中。
待洗涤液过滤完后,再滴加少量热蒸馏水,冲洗滤纸和沉淀。
③复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的配制。
课堂探究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注意事项1.反应物混合加入试剂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
由于反应物中有浓硫酸,所以加入3 mL乙醇后要边振荡试管边缓慢加入2 mL 浓硫酸和2 mL乙酸,防止浓硫酸与乙醇、乙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热量,造成液体飞溅。
浓硫酸不宜最后滴加,以免在滴加浓硫酸的过程中乙酸与乙醇过早发生反应。
大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1/3,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2.蒸馏操作本实验中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是一种边反应、边蒸馏的简易装置,加热应缓慢,反应温度不宜过高,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等杂质,而且会使过多乙醇、乙酸未经反应就脱离反应体系,降低乙酸乙酯的产率。
也防止高温使有机物炭化或其他副反应发生。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及导气管口位置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生成醋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
导出乙酸乙酯的导气管不要伸到饱和Na2CO3溶液中去,应在饱和Na2CO3溶液上方一点。
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4.实验装置改进试管斜向上倾斜45°使试管受热面积增大,弯导管起到导气兼冷凝的作用。
导气管选用长一点的好,这样可以更好地冷凝生成物,减少乙酸乙酯的损失。
为了减少乙酸乙酯的损失,也可以做如下图所示的改进:在球形干燥管下端连接一短玻璃管,将其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下2~3 cm处,这样既可增加冷凝效果,又可洗涤乙酸乙酯,除去乙酸、乙醇等杂质,同时又能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5.实验中采取的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1)加热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可及时分离出产物。
(2)乙酸、乙醇都是无水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快。
(3)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知识点1 乙酸乙酯的制取【例题1】已知下列数据: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课堂探究一、物质制备方案的选择原则①条件合适,操作方便;②设计合理,步骤简单;③原料易得,价格低廉;④产物纯净,产量较高;⑤易于分离,污染物少。
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注意事项1.铁屑的选择:(1)为缩短反应时间,应设法增大铁的表面积,最好选用刨花车间加工的生铁碎铁屑(丝),或选用细弹簧弯曲状废铁;废旧铁丝纱窗也可,但净化处理、烘干后要剪成小段。
(2)避免使用锈蚀程度过大的铁屑,因其表面Fe2O3过多,会导致Fe3+留在溶液中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3)市售的清洁用钢丝球不适合作为原料,因为钢丝球中金属铬、镍含量较高,最终会导致铬、镍化合物进入产品而显墨绿色。
2.铁屑先要除去油污,因为废铁屑表面有油污,如果不除去不利于铁屑与硫酸的反应。
根据盐类水解知识可知,升高温度,促进Na2CO3的水解,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能力增强,所以除污用热碳酸钠溶液。
铁屑与碳酸钠溶液加热除油后用倾析法倒掉溶液,先用自来水再用蒸馏水将铁屑洗涤干净,可以用pH试纸检验洗涤液的pH来确定铁屑是否洗净,然后干燥称量。
3.与铁屑反应硫酸的浓度不宜太大或太小。
浓度小,反应慢;浓度太大,易产生Fe3+、SO2,使溶液出现黄色。
为加快反应速率需加热,但最好控温在60 ℃以下。
4.反应中铁要稍过量。
铁与稀硫酸反应临近结束时,可剩下一点铁屑,这是因为有Fe 存在可以还原氧化生成的Fe3+,保证Fe2+稳定、纯净地存在,减少产物中的Fe3+杂质。
硫酸亚铁的制备要振荡,及时使铁屑回落进入酸液反应。
注意分次补充少量水,可防止FeSO4析出,也可控制硫酸浓度不过大。
5.硫酸亚铁的制备反应基本结束后,为防止水解,加1 mL H2SO4溶液;为防止因冷却使FeSO4晶体析出而造成损失,采用趁热过滤,因为FeSO4在低温时溶解度较小,如果不趁热过滤就会有FeSO4·7H2O析出。
过滤完后用少量的热水洗涤2~3次,但所用热水不可过多,否则后面浓缩结晶溶液时所用时间较长。
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会根据所制备的物质选择所需要的原料;能根据所选用的原料及反应原理设计反应路径,选择合理的仪器和装置,最后分离提纯目标产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顾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得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的归纳整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多方面、综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三、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制备目标产品的反应路径四、教学方法回忆学过的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总结得出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并加以拓展。
五、教学过程【引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头痛发热的现象是吧,所以要常备一些常见的药物在身边来预防。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风靡一时的降血压的药是什么吗?【生】阿司匹林【师】我们暂且不研究这种药要多么好的疗效,又有什么副作用,我们关注的是阿司匹林是如何制备的。
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物质的制备,入新药物的合成、炼钢炼铁、氨的合成等。
在实验室中,我们也有制备物质的经验,例如氧气、二氧化碳和乙酸乙酯等物质的制取。
【分组讨论】请大家回忆初中化学课程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六人一组讨论一下问题:(1)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有哪些?(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什么物质为反应物(原料)?为什么?(3)反应的装置是如何选择的?(4)如果欲得干燥、纯净的气体产物,应如何设计装置?【生】小组讨论分析。
【师】下面我来逐个解决上面所提到的问题。
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有哪些?【生】碳酸盐及其酸式盐、木炭、有机物等物质。
【师】第二个问题给第二个小组来回答。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什么物质为反应物(原料)?为什么?【生】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以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
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原因是原料价格低廉,容易得到,反应也容易控制。
《物质的制备》教案【考纲要求】1.掌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方案书写的格式、内容。
2.培养能根据物质制备原理制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实验仪器装置的能力,巩固物质制备的实验操作。
3.能够对实验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
【热点重点】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并评价氢氧化铝制备的最佳途径。
【教学内容】一、制备新物质需先设计方案的原因制备新物质是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的需要,它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过程中进行的。
我们还知道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也不一样。
如苯和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加成反应,但在FeCl3作催化剂时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
再如,用同浓度、同体积的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Al(OH)3时,如果将NaOH溶液滴到AlCl3溶液中或将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实验现象和结果完全不同。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因此,在设计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时,要使实验过程达到和保持某种状态、发生某种特定变化,并得到理想的结果,就必须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设计。
二、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的要求:①原理正确、步骤简单;②条件适宜、操作方便;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④节省试剂、安全防污;⑤产品纯净、易于提纯。
三、制备实验设计思路及一般方法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法和途径,从上面的5项要求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
在制订具体的实验方案时,还应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其顺序是:四、用铝屑制备Al(OH)3的几种方案及评价根据中学化学所学内容,制备Al(OH)3我们可以:⑴用铝先和酸反应生成Al3+盐,再用Al3+盐和NaOH溶液或氨水反应制出Al(OH)3,⑵也可用铝屑先和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2-盐,再用稀硫酸中和过量的碱液,并促使AlO2-与酸溶液反应或水解,得到Al(OH)3,⑶我们还可以先用铝屑分别和稀硫酸、浓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铝盐溶液、偏铝酸盐溶液,然后将这两溶液相混合,得到氢氧化铝。
下面从原料消耗、生成氢氧化铝是否便于控制等方面加以讨论:(1)方案一:铝屑和稀硫酸反应生成Al3+的盐溶液,再用NaOH溶液(或)氨水使Al(OH)3沉淀析出。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
质的制备》word学案1
复习内容:重要物质的制备
一、气体的制备:
1、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
写出下列制备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 NH3:
O2: NO2:
或:NO:
Cl2: CO2:
HCl: CH4:
H2S: C2H4:
或:C2H2:
SO2:
或:
2、气体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
即:固+固△气
如制取等。
装置如右图:
(2)液固或液、液加热:
即:液+固△气
液+液△气
如制取等。
装置如右图:
(3)液固不加热:
即:液+固气
如制取等。
装置如下图:
另外,气体发生装置还有启普发生器。
它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大量气体。
其优点是能够随时反鹫在,随时停止。
使用时应注意装置是否漏气;液体不能添加太满;固体试剂应是块状。
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
3、气体的收集:
气此法可收集气体有等
(2)向上排空气法:
气
此法可收集气体有
等
(3)向下排空气法:
此法可收集气体有
棉花
等
气气
注意:
所制气体如难溶于水又不要求干燥时,应该用排水集气法;如气体溶于水则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排气集气时,应使气体导管伸到瓶底。
2乙酸乙酯的制取:
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和时应如何样操作,什么缘故?
在那个反应中,浓H2SO4起什么作用?
什么缘故要把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吸取尾气的方案,正确的是()
①向KMnO4晶体中加入浓盐酸,产生的气体进行漂白实验后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取;②向Na2SO3晶体中滴入浓H2SO4,尾气用氨水吸取;
③向FeS固体中滴入稀盐酸,最后的尾气用CuSO4溶液吸取;④浓H2SO4与食盐晶体共热,将余外的气体用水吸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实验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中常常含有少量H2S、CO2和水蒸气,为了得到干燥纯洁的乙炔气,简便易行的方案是()
A.通过NaOH溶液后再通过浓H2SO4
B. 通过CuSO4溶液后再通过石灰水
C.通过碱石灰
D.通过P2O5后,再通过固体氢氧化钠
3.在玻璃、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原料是()
A.纯碱
B.生石灰
C.烧碱
D.石灰石
4.下列制备方法和现象都正确的是()
A.取新配制的FeSO4溶液注入试管,再向试管里滴加烧碱溶液,赶忙有白色沉淀生成
B.往苯酚溶液中滴入几滴浓溴水时有白色沉淀析出
C.向盛有0.01mol/L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可得到浅黄色的碘化银胶体
5. 在实验室里加热到熔化状态仍不能制得CO2的是()
A.NaHCO3
B.NH4HCO3
C.K2CO3
D.Cu2(OH) 2CO3
6.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石蜡产品的加工方法是()
A.常压分馏
B.减压分馏
C.裂化
D.裂解
以磷矿石[要紧成分为Ca3(PO4)2]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备过磷酸钙。
(2)过磷酸钙中由于含有CaSO4而使其中磷的百分含量降低。
现仍以磷矿石为要紧原材料制备不含CaSO4的磷酸二氢钙。
(3)磷灰石中的要紧成分为Ca5(PO4)3F,常和浓硫酸作用制备过磷酸钙。
8.工业上以海水为要紧原料制备溴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先用盐卤加热到363K后调剂pH=3.5,再通入Cl2置换出Br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用H2SO4酸化NaBr、NaBrO3富集溶液,单质溴便从溶液中析出。
这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