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所呈现的内容与事实相符合的程度。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对外沟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在实践中,会计信息真实性被一些企业或个人所忽视或者曲解,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存在意义。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在企业与其它方进行交易和决策时,需要基于自身好处的企业可能隐瞒或夸大某些真相,造成不良的信息沟通,导致交易的失败,同时,也会损害企业的信誉和信任度,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于企业而言,必要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标准是实现信息真实性的前提。
另外,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管理过程的透明度,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真实性。
公司领导也需要加强企业治理,以确保公司财务计算的准确性,新应用审核程序,将审计机构纳入财务大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此外,共和国应该出台相应法律,规范企业行为,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
只有这些对策都得到合理实施,才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最后,会计信息真实性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作用与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呈现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还反映了整个经济环境的问题。
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些企业可能出于追求业绩的考虑,采取虚报经营状况、隐瞒损失等不道德的手段,从而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
同时,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等也存在着监管不到位、执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了某些企业的财务造假得以存活。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会计信息真实性,而且损害了社会的信心,最终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总之,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于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企业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从系统、程序、流程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强建设。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其实,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的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会计信息真实性值得我们思考!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第一篇一、目前会计信息真实性存在的问题1.会计原始资料不真实会计信息是建立在会计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的,会计原始资料包含会计记录、记账凭证、会计报表数据等。
但是当前许多企业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设置专门的账户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记载,甚至根本没有设置账户,以表代账,白条抵账的情况大量发生,原始资料的不合法记录导致企业会计信息难以确保实现真实性及合法性。
2.成本资金记录不真实由于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成本费用和资金资本的记录经常出现与现实状况不符的情形。
一方面,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有的企业随意变更计算方法,导致成本和资金计算结果不准确。
另一方面,不同的会计方法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发生变化,随意变更计算方法,导致成本和资本的计算不准确。
2.制作虚假账目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企业的经济事项没有真实的记载和反映,部分事项未发生却进行了会计记录核算,部分事项发生了却不入账。
部分企业使用不正当的会计核算方式,制作虚假的交易,伪造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经济事项。
一些企业为了应付不同的事项或检查,制作不同的账目,使用不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根据检查单位的要求进行倒记账,制作虚假账目隐瞒真实情况。
许多企业根据企业的需要随意变动企业会计记录,如果缴纳税收,就隐瞒收入,制作虚假账目,制造收支相抵的假象,逃避税收。
二、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1.会计信息处理原则和方法的影响会计信息处理原则和方法是会计信息产生的重要工具。
会计信息处理的原则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制作的基础环境,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则容易导致会计信息不同程度的差异。
会计信息处理的对象很难进行具体确定,会计核算往往需要建立在假设和估计的基础上,因此,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就会出现不同的核算结果。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一、“真实会计信息”的含义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
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
在美国不直接提“真实性”,而只强调程序理性原则,要求会计行为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被运用,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
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会计报表。
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
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对159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一)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提出的,指的是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
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厂商)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答:一、概述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会计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会计的真实性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会计伦理观要求公允、真实以及公正,其核心就是真实。
在会计开始运用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初期,发生了很多会计信息造假的事件,虽然目前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角度来看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会计丑闻。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会计工作是否遵守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其二是编制的会计报表是否符合要求。
企业只有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有效利用会计这个管理工具对目前的日常工作进行改进,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缺乏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相关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这种原因造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往往发生在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都是不完善的,对于企业各部门人员难以形成较为有效的约束机制。
而且,由于管理制度存在弊端,企业的中高层无法及时获取工作信息,从而无法把握工作进程,使得分工混乱,权利和责任不对称。
在这种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没有严谨对待日常工作。
而会计工作本身是十分细致的,这必然会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除此之外,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的所有者不是同一批人,职业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在存在漏洞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左右会计人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2)我国缺乏较为有效的会计制度用以约束企业日常的会计工作,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会计准则的修订虽然一直在缓慢进行,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规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新兴市场出现的新的会计问题不能及时地反映在会计准则中,使得企业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摘要: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
不管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内部核算,以及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管理方面,会计信息都是各方对各个单位进行了解的重要依据。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本文通过阐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在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建议。
以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定义(一)什么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具体地说,它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规金额等。
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定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合规、合法、客观。
会计信息是国家,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编制的,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由于从会计核算的最终信息上很难去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否。
因此,在会计信息编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核实审查,按照真实发生的经济经济业务进行编制。
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失真的现象却很严重。
认真分析会计失真的原因,合理控制会计失真问题,是我国会计单位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会计失真的原因探究(一)会计失真的含义所谓会计失真是会计信息与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并不相符,最终会影响到经济各方的投资决策。
一般来说,主观上的会计失真是指会计工作人员故意捏造虚假信息而造成的会计失真。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目录一、引言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三、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四、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五、结论参考文献一、引言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依然存在,诸如虚假账目、假等问题时有发生。
因此,本文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真实性的对策进行探讨。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企业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真实经济状况的程度。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准则和监管机制等。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人员素质低下、会计准则不规范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
四、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再次,完善会计准则,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最后,加强监管机制,加大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
五、结论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基础,也是企业信誉的重要保障。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需要从内部管理、人员素质、会计准则和监管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各方面的建设,才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前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述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社会公众的信任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其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
会计信息的概述会计信息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包括会计报表、会计凭证等。
会计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依据与思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直是会计行业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如何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下是几个判断的依据和思考:1. 确认数据来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据来源,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数据的可信度。
数据来源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来源。
内部来源包括企业内部收入、支出等数据,外部来源包括政府统计数据、行业数据等。
如果数据来源可靠,我们可以借此来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比对数据准确性在确认数据来源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比对。
同样是同一份数据,不同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方式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数据准确性。
3. 重点关注异常数据异常数据是指在数据中出现的与其他数据不符合的数据。
例如,某家公司竟然出现了一年内同时发放了两次年终奖,这样的数据就是异常数据。
重点关注异常数据有助于我们发现数据中的错误和欺诈行为。
在发现异常数据时,我们需要进一步确认数据来源和准确性。
4. 检查会计师的职业操守专业的会计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和诚信度,因为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我们需要检查会计师的资质和操守,确保会计师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不使用虚假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为企业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同时,会计师也需要具备保密意识,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被泄露。
5. 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最后,企业和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监管机构的检查等。
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发现会计信息中的错误和欺诈行为,促进企业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总之,正确、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经营非常重要,而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多方面的依据和思考。
企业应该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作者:孙晓雯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5期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会计信息真实性,也称会计信息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必须根据实际发生业务中合法酌凭证作为核算依据,从而能够真实地反映真实状况。
对于国家来说,根据会计核算结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分析其财务数据,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核算的结果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真实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问题,进行各部门的资源优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1.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够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获得会计信息的基本途径,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上需要把好第一关,这就需要会计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会计知识储备。
既要顶住各方面可能会给的压力,又要能够提供高效率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服务。
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薄弱,面对各方的压力容易妥协,选择和中饱私囊的小群体站在一起,从而使会计信息在第一防线就失真,导致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没有明确认知做出错误的经营方案,使得投资者和员工的根本利益受损,进而引发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产生影响,损害国家的利益。
2.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首先,企业内部监督不良。
企业的会计部门本应是独立的,但因为一些企业决策者的价值观不正确,对会计部门人员提拔和培养上多数是和自身站在一个群体的,方便其利用自身的职权干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使得内部监督部门形如虚设,无法发挥其监督的根本作用。
其次,外部监督的不严格。
财政部门多注重财政收入的提升,对会计相关知识缺乏,对会计信息造假很难及时发现。
审计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审核上,对企业实际的业务发展过程不了解,导致审计上有所偏差,使得一些启用做假账高手的企业,没有被审计出问题。
最后,由于内外部的监督不够全面完善,惩罚和考核的力度不严格,双向加重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
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思考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企业的各种经济信息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被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广泛使用,会计信息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给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障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但是经济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加强监管一、会计信息的含义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
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
其中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规划、金额等。
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包含相互关联、互为制约的“数据输入,系统转换,信息输出”三个有机过程。
它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了会计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而且业务水平偏低,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摘要:为什么会有失真的会计信息?除了规律性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多是被利益驱动,所以管理会计信息失真在采取其他措施时,也应该从利益着手,使它的成本远远高于自己的利益,本文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和防范。
关键词: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客观性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管理和科学决策,会计信息也是我国在宏观上协调控制和在微观上经营管理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和证券市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造成了影响,是威胁到国民的恶性肿瘤,当非治理。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失真的会计信息,意思是会计的形成和提供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并且不能正确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大体上原因包括会计法规不完善所导致的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的主观操作不当所导致的行为性会计信息失真和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等1.会计法规不完善(1)现行中国的会计法律中除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会计责任安排外,不涉及民事上的理赔责任。
然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民事法律责任,将承担巨大的风险成本,它的作用,行政处罚更换不了。
(2)企业负责理赔责任工作的管理人的主要责任和本企业的会计主体的主要任务并不协调。
《会计法》第45条“授意,指使,强迫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伪造,编造会计信息,或者隐瞒,销毁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负直接责任,而其他条款的负责人是不特定的企业负责人,它也可以指直接负责的主要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
显然单位负责的具体理赔责任并没有完全落实的具体条文规定。
(3)在新《会计法》中政府对会计的监督管理缺乏责任风险机制,对执行监督管理的会计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够具体也缺乏操作性。
虽然第45条的“财务和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行监督管理中对于滥用权力,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明确了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但是对于监督不执行或者监督效果不明显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提到,像这样对有责任风险的会计行为实行无风险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报告所表达的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证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信誉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进行讨论。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基础。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要求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且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
只有当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时,才能提供正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做出准确的决策。
其次,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程度密切相关。
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明确的会计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财务审核和监督,控制会计信息的正确记录和披露。
只有具备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再次,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证需要依靠财务审计的独立性。
财务审计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审查和验证的过程,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财务审计机构必须具备独立性,不受管理层的影响,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此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证需要政府监管的有效性。
政府监管是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和报告的有效监督,确保会计信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披露和报告。
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对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促进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
最后,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视。
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财务管理,注重内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增强他们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财务人员提供合适的待遇和奖励,促进他们切实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识。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信誉的基础,需要依靠内部控制体系、财务审计、政府监管和内部激励机制的配合。
会计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依据与思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计信息真实性即指的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和决策。
如何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依据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评价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审计报告由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评价企业财务报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审计报告中会明确说明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意见,如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等。
这些意见可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依据。
2. 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础。
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制度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能够对企业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准确和完整的记录,并有利于会计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监管。
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情况也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3. 内部控制制度4. 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监管,可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监管机构可以要求企业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并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抽样审计和查验,发现可能存在的虚假和误导性信息。
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效果也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5. 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企业的商业活动、行业动态、市场状况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市场定价、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银行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
外部信息可以与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印证,判断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外部信息也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思考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依据,进行全面、客观和细致的分析。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孙晓雯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促进企业经营的良好发展。
本文第一部分讲述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具体意义,以及对社会产生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分析了会计信息缺少真实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出了相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失真;解决措施一、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会计信息真实性,也称会计信息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必须根据实际发生业务中合法的凭证作为核算依据,从而能够真实地反映真实状况。
对于国家来说,根据会计核算结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分析其财务数据,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核算的结果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真实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经营中的问题,进行各部门的资源优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1.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够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获得会计信息的基本途径,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上需要把好第一关,这就需要会计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会计知识储备。
既要顶住各方面可能会给的压力,又要能够提供高效率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服务。
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薄弱,面对各方的压力容易妥协,选择和中饱私囊的小群体站在一起,从而使会计信息在第一防线就失真,导致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没有明确认知做出错误的经营方案,使得投资者和员工的根本利益受损,进而引发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产生影响,损害国家的利益。
2.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首先,企业内部监督不良。
企业的会计部门本应是独立的,但因为一些企业决策者的价值观不正确,对会计部门人员提拔和培养上多数是和自身站在一个群体的,方便其利用自身的职权干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使得内部监督部门形如虚设,无法发挥其监督的根本作用。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一、“真实会计信息”的含义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
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
在美国不直接提“真实性”,而只强调程序理性原则,要求会计行为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被运用,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
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会计报表。
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
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对159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一)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提出的,指的是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
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厂商)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会计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依据与思考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和完整,是会计信息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决策。
因此,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1. 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情况。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情况,才能对其财务报表进行正确的判断。
2. 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
如果同一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出现了不同的盈利或亏损情况,就需要对其财务报表进行仔细比较。
如果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就需要考虑是不是有可能存在虚报、误报等情况。
3. 重点检查财务报表中的关键信息。
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一些重要的指标,如利润总额、存货、应收账款等,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
如果这些数据出现了异常,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核实。
4. 对财务报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如果财务报表中存在疑点,就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查。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调查,才能确定财务报表中的问题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5. 向企业的其他相关方了解情况。
了解企业的其他相关方,例如分析师、供应商、客户、银行等,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有时可以揭示企业的真实情况,进一步判断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多方面的依据,需要从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情况、财务报表中的关键信息、财务报表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和分析。
对于投资者来说,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经济情况,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才能更准确地评估投资风险,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摘要会计真实的信息是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
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那么对于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也会产生错误的决策,我国的会计信息存在着失真性,所以我们要加大建设会计机制的监管体制,施行诚信工程,加强教育,提高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深刻认识。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诚信1.引言会计真实的信息是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
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我们要加大建设会计机制的监管体制,施行诚信工程,加强教育,提高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深刻认识。
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会计真实的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
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
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会计报表。
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
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对159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
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3.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那么就谈不上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这种职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首先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就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优势。
结果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其次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困境”。
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什么益处都没有。
由于信息不对称,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同样在会计人员中,也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二个都拒绝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二个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
结果会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更多表现为一起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
结果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获得好处的机会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2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在日常经济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折腾半天。
会计工作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
但事实是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
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
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润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二是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制造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1997年到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给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三是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
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四是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这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3.3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严重,由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仍在推进的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其他股东不可能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容易成为形式;二是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与董事会以集体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三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不规范,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另外由于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执法不严,也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减弱了法律的效力。
因为经济处罚需要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来承担,即用本应属于股东的利益来偿还股东的损失,由投资者来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极少影响到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利益。
正是由于如此,才会不断上演公司会计造假的闹剧。
3.4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利益驱动会计信息失真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因素: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要政绩,企业领导要政绩,企业要形象,导致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使违法犯罪有可乘之机等。
可见,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关键是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有效的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
4.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4.1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方面入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4.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第三,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第四,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第五,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第六,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4.3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一是加大惩罚力度。
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不仅要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坐牢,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同时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二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在“安然”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纽约证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并拟取消其上市资格,同时导致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安达信会计公司的信誉和审计市场迅速下滑,不得不面临着被兼并的命运,这种退出机制的惩罚力度对相关行业内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警示。
因此,我国要尽快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只有这样的惩罚才是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4.4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