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及解析【基础知识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荫庇(yìn) 吊唁(yàn) 诺诺连声(nuò) B.归泊(pò) 执拗(niǜ) 风雪载途(zài)C.蓬蒿(gāo) 栈桥(zhàn) 自怨自艾(ai) D.鞭挞(tà) 发怔(zhēng) 不屑置辩(xi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汇聚融汇贯通宏大一弘清泉B.糜烂所向披糜托辞拖泥带水C.委屈委曲求全侍弄恃才放旷D.怡然贻笑大方撤销消声匿迹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过于丰富的物质生活让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吗?C、我,一个芸芸众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微博上,不同群体的表现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
B.卖柿子的吆喝有繁简两种。
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婉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
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5.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比如青春,这个曾被我们无数次吟诵、咏叹、无数次自作多情的美丽字眼,当我们拥有它时,总不免出奇地慷慨,,一旦意识到很快就要挥手作别时,我们才蓦然醒悟:!①越是失去之后才显示出价值的东西越是珍贵②越是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它的价值③犹如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百万富翁④犹如百万富翁一掷千金般地挥霍无度⑤一个悲凉的时刻降临了⑥一个悲伤的时刻光临了A、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
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
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
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
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④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地窘境吗?没有。
⑤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
说明文阅读1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非凡的蜻蜓》①有一个谜语是这样的:“小飞机,绿眼睛,转呀转呀亮晶晶。
飞一飞,停一停,飞来飞去捉蚊蝇。
”如果你问一下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会告诉你谜面:蜻蜓。
②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
不仅飞快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尤其是在变换方向时,仍可完成漂亮的飞行动作。
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尔滑翔向前、回转,时尔垂直向上,去追捕具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可以说,蜻蜓是大自然最杰出的飞行家!③最值得惊诧的是它们的飞行耐力强。
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
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
因为蜻蜓具有异常发达的翅肌和腹背面的气囊,囊内贮有空气,可调节体温,也是使之毫不费力地停留在空中的奥妙所在。
④蜻蜓凭着自己高超的飞行技能,那么,它们的食性有什么特点呢?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它们似乎十分害怕具毒腺的昆虫,如蜜蜂、金龟子等。
蜻蜓也相互吞食,尽管这并不普遍,但毕竟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现象。
因此,蜻蜓是肉食性动物,食性较杂。
⑤蜻蜓的成长很有趣,它们的幼虫(称水虿)只能在水中成长: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chài)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
蜻蜓由水虿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
此时,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⑥在通常情况下,蜻蜓的生命周期比较短,大约一年;成虫一般活到春末或夏季,而它们的卵则可以度过秋冬,直到第二年的初春。
欧洲地区的蜻蜓一般每年繁殖二代。
有些种类的蜻蜓的生命周期可长达三年四年,甚至五年。
⑦那么,蜻蜓的天敌是谁呢?事实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大千世界中,任何肉食者对比它更强大的对手来说,终究只能是牺牲品。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①当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囿于他当时所具有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往东传播到中原地区的。
因此,他溯着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把它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②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不是从外国传播过来的。
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讲述四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
③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形成的艺术之韵在马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ízhì)。
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内彩,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
但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美。
④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
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的,都是一些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止的感觉。
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在聆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⑤马家窑彩陶具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的呈四方连续图案,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
九年级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东城】(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
(共7分)○1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2“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就文章的写作来说,它无非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人、事、物、景等。
学会记“实”,就是要学会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
这就像绘画中的写生,对所画的对象,它的形态、色调、明暗、质地、量感……都能够如实地表现出来。
画一棵树就像一棵树,画一个人就像一个人。
这就为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
基础打好了,创作的时候,构思一旦成熟,就可以大笔泼墨,任情挥洒,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写作也是这样,要做到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写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你写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棵树,一场春雨,别人看了,觉得不像那个样子,不是那么回事,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那就不是如实记写了。
○3如实地反映、再现客观外物(人、事、物、景等)极为重要,它不仅像绘画的写生那样可以打好写作的基础,同时,它也在描绘、建构着一个可见可触的外部“世界”。
○4叙述、描写和说明,正是这样三种记“实”的能力,它们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切实练好的写作基本功。
⑤叙述,是对人物出身、经历和事物发展过程的交代、陈述。
【甲】如叙述“海市蜃楼”这一自然景象发生的情况:⑥(1980年仲夏的一天)午后2时40分,在与蓬莱阁隔海相望的庙岛南侧海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两个小岛。
10分钟后,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一幅海市蜃楼胜景出现了。
岛上的道路、树木、山峰清晰可辨,建筑各异的亭台楼阁显而易见,行人车辆时隐时现,各种景物交相映照,当地群众和游客为奇幻景象所吸引,兴趣盎然。
据记载,这次海市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所少见的。
(1981年8月28日四川《文摘周报》)⑦在整个叙述中,时间线索清晰,过程交代也很明白。
⑧描写,是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出来。
【乙】如,同样是表现海市蜃楼奇幻景象的出现,作者是这样描写道:⑨记得是春季,雾蒙天……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灯停”背后的科学齐月园①“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交通安全规则。
交通信号灯一直都是维护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保障。
②红绿灯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
着红装的女性代表已婚,意为“我已经结婚,不能向我求爱”,而着绿装的女性则代表未婚,意为“小伙子向我靠拢吧”!后来由于伦敦议会大厦门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事故,英国政府于1886年在大厦门前的马路上安装了两盏煤气标志灯,借鉴前面提到的服装颜色的差别,使用红色灯表示禁止通行,绿色灯则表示可以通过。
同一年,汽车也问世了,红绿灯作为标志灯很快流行起来。
③1912年,美国盐湖城的一名警察发明了电气信号灯。
1914年,这种信号灯出现在美国克利夫兰市的街道上。
真正意义上的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直至1922年才出现在美国底特律市的街道上,它采用黄色信号灯作为警示信号,提醒行人和车辆谨慎行进。
④无论是火车的信号灯还是汽车的信号灯,都是用红色表示停止前进,这是为什么呢?⑤根据物理学原理,光线在通过空气传播时会发生散射,对于相同媒质来说,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的作用就会越强,反之就会越弱。
在所有的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传播得更远。
特别是在下雨天或大雾天,空气的透明度会大大降低,红光的这种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⑥此外,使用红色信号灯作为停车的信号,可以使行驶中的司机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红色的信号,以便及时做好刹车准备,减速慢行。
如果司机在比较近的地方才看到停车的信号,由于车的惯性而不能及时刹车,非常危险。
同时,红色也会引起人们的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它是一种令人兴奋的扩张色,因而用红色信号灯就会更加醒目,便于提醒司机及早做好刹车等各种应急措施,从而防止事故发生。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初三语说明阅读练习题①蛇的耐饿本领可真惊人。
据说,有一条蟒蛇饿了2年9个月才死去。
有位生物学家对我国蛇岛〔蛇岛〕又名小龙山,也叫蟒岛,在辽东半岛西南,渤海海峡北面,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生存着数以万计的蝮蛇。
上的蝮蛇进行过研究,既不给食又不喂水的蝮蛇,平均能活78天,活得长的可达107天,即使“短命鬼”也活了34天。
如果让它们喝些水,那么,耐饿的本领就可提高1倍左右,最耐饿的甚至活了392天。
②为什么蛇有这种耐饿本领呢?因为它们有一套节约能量的技术。
人们都知道,一摸到猫、狗和鸡身上,总是感到热呼呼的,可是一摸到蛇的身上,却是冷冰冰的。
这是因为前者是恒温动物,后者是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的身体,好像是只具有恒定温度的炉子。
为了保持恒定的体温,就要消耗体内的能物质。
可是,作为变温动物的蛇就省去了这笔能量开支。
它们一年四季的体温固然不同,就是同一天中的体温也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有较大的变动。
所以,它们体内动用的能物质,远比恒温动物为少。
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单位重量的能物质的话,那么蛇只要1份就够了。
在冬眠时,蛇所消耗的能量更是微乎其微,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冬眠后,它的体重只不过减轻2%左右。
③与此同时,蛇类吸收营养成分的效率特别高。
一口气连吞四五只小白鼠,对蛇说是并不稀奇的。
有时,它们还能吞食比自己大而且长的食物。
一般地,只要5天左右的时间,蛇就把吞进肚里的食物消化完了,连骨头也消化得精光,只剩下一些兽毛和鸟羽从粪便中排出。
消化以后,这些营养成分便在体内贮存起。
正因为在能量的积聚和消耗上能“开节流”,所以蛇的耐饿本领特别高强。
④龟是寿命很长的动物。
1766年,法国探险家把一只大龟带到了毛里求斯岛〔毛里求斯岛〕印度洋西南部的一个火山岛,是毛里求斯的主要岛屿。
上,1810年,英国军队打败了法国人,占领该岛,因而接管了这只大龟。
它在一个炮兵营地一直活到1918年,由于爬上炮床而被士兵“就地正法”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焦虑为何会让大脑发炎章仪①我们都知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气体扩散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给组织细胞,从而为人体提供物质、能量和氧气。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是极其重要的器官。
一旦大脑受到损伤将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
因此,我们的身体利用血脑屏障来保护大脑,它犹如一道坚固的城墙,可以防止外来敌人的入侵。
③血脑屏障到底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在血管和大脑之间的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管进入大脑的“屏障”。
19世纪末,微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在一个实验中“遭遇”了这个屏障。
当时他正研究染色技术,目的是使微型生物结构能被研究者看见。
当将染色剂苯胺注入生物体内的时候,这个生物的所有器官都被染色了,唯独脑细胞没有被染色。
当时,埃尔利希将此现象解释为脑细胞没有吸收足够的染色剂。
直到20世纪60年代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被用于医学研究时,这层神秘的屏障才被发现。
④血脑屏障,又称脑血管障壁,其结构主要有三层:第一层是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这种内皮细胞之间衔接十分紧密,不像其他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那样有较大的缝隙;第二层是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外的基底膜,这个膜是连续的;第三层是脑毛细血管壁外的神经胶质细胞,脑毛细血管壁外表面积85%都被神经胶质细胞的终足(或称脚板)所包围。
⑤强大紧密的结构几乎使所有的物质都无法通过。
除了氧气、二氧化碳和血糖,大部分的药物和蛋白质由于分子结构过大,均无法通过。
血脑屏障能够维持大脑正常运作,避免大脑受到化学传导物质的影响,也使脑部不会受到病菌的感染。
⑥但是研究者们发现,饱受抑郁折磨的患者体内血液的炎症反应会增加,大脑内部也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
一般来说,外周系统的免疫炎症分子和其他生物因子都被血脑屏障牢牢地挡在外面,无法进入大脑。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内出现炎症反应呢?⑦科学家通过对小鼠动物模型和其他临床实验的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或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其体内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一些大的生物分子也可以进入到脑组织中,从而产生了炎症反应。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周练新人教版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
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
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球背面长啥样?①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人类心中的梦想之境。
思乡的情怀、探索的欲望,都交织在一汪皎洁的白月光中。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类在地球上只能凭肉眼看见月球的正面,背面则看不见。
因此月球背面对于人类而言,更是“秘境中的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着解答。
②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出发,向遥远的月球飞去,世界瞩目、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月球背面到底是啥样,嫦娥四号将第一次a________它。
③古人观月,并非完全看不到月球背面。
月球存在着“天秤动”,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
因此,至少有10%至20%的月球背面的边缘地带可以从地球上看到,比如一个跨越100千米的撞击盆地东海。
④1959年10月7日,苏联“月球三号”探测器传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后,月球背面的“真容”就第一次被揭开了。
依照这些珍贵的照片资料,苏联在1960年11月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图,一年之后,又制作了第一个月球仪,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月球背面的初步特征。
1965年7月20日,苏联“探测器三号”传送回了25张画质更好的月球背面照片,分辨率比“月球三号”高了许多,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背面有一条长数百千米的链状陨石坑。
1967年,苏联根据这批照片出版了包含4000个新发现的月球背面地形目录的地图,同年发布了第一份比例为1:500000完整的月面图和修订后完整的比例为1:1000000月球仪,月球95%的表面都在上面b________了出来。
⑤人类首次与月背面对面是在1968年,“阿波罗八号”在进行载人登月任务试验的时候,由宇航员威廉·安德斯看到的。
他描述说,“月球背面看起来像我在孩提时玩过一段时间的沙堆,它们全都被翻起来,没有边界,到处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①当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囿于他当时所具有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往东传播到中原地区的。
因此,他溯着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把它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②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不是从外国传播过来的。
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讲述四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
③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形成的艺术之韵在马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ízhì)。
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内彩,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
但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美。
④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
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的,都是一些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止的感觉。
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在聆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⑤马家窑彩陶具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的呈四方连续图案,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说明文,回答下列问题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
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
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
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
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一)计量雨滴①雨是从云层降落的水滴.雨滴有大有小:瓢泼大雨的雨滴直径一般有3—4毫米,最大可达7毫米,而毛毛细雨的雨滴直径则在0.5毫米以下。
②为了测定雨滴的大小,人们设计出许多方法,比如雷达观测法、光学雨量计法、摄影法、面粉球法和色斑法等。
③雷达观测法和光学雨量计法可实时、大面积地观测包括雨滴粒径及其分布在内的降雨基本特性,一般只应用于天然降雨的观测。
摄影法是用摄影机拍摄出正在下落的雨滴的相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出该雨滴的粒径,非常适用于实验室内观测模拟降雨。
面粉球法是将雨滴收集在盛有面粉的容器中,雨滴与面粉接触后,每个雨滴就产生一个小小的湿面球,烘干后称重,测出每个雨滴的大小。
色斑法是通过测量雨滴在相同材料上形成的色斑大小推知相应的雨滴粒径,是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
④也许有人会问,计量雨滴的大小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啦!⑤下大雨时,雨滴击溅可能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表层空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雨滴过大,还会打伤幼苗。
因此,观测雨滴是研究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特征及设计人工降雨装置的一项重要工作。
⑥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下雨..”,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电话也会出现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
雨滴大小不同,散射衰减作用也不同,所以测量雨滴的大小就成了解决这个通讯传输难题的前提条件。
1、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文章第⑥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4、农田喷灌时,要把水滴直径控制在3毫米以下。
这是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等等。
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
专项训练6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焦虑为何会让大脑发炎章仪①我们都知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气体扩散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给组织细胞,从而为人体提供物质、能量和氧气。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是极其重要的器官。
一旦大脑受到损伤将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
因此,我们的身体利用血脑屏障来保护大脑,它犹如一道坚固的城墙,可以防止外来敌人的入侵。
③血脑屏障到底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在血管和大脑之间的一种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由血管进入大脑的“屏障”。
19世纪末,微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在一个实验中“遭遇”了这个屏障。
当时他正研究染色技术,目的是使微型生物结构能被研究者看见。
当将染色剂苯胺注入生物体内的时候,这个生物的所有器官都被染色了,唯独脑细胞没有被染色。
当时,埃尔利希将此现象解释为脑细胞没有吸收足够的染色剂。
直到20世纪60年代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被用于医学研究时,这层神秘的屏障才被发现。
④血脑屏障,又称脑血管障壁,其结构主要有三层:第一层是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这种内皮细胞之间衔接十分紧密,不像其他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那样有较大的缝隙;第二层是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外的基底膜,这个膜是连续的;第三层是脑毛细血管壁外的神经胶质细胞,脑毛细血管壁外表面积85%都被神经胶质细胞的终足(或称脚板)所包围。
⑤强大紧密的结构几乎使所有的物质都无法通过。
除了氧气、二氧化碳和血糖,大部分的药物和蛋白质由于分子结构过大,均无法通过。
血脑屏障能够维持大脑正常运作,避免大脑受到化学传导物质的影响,也使脑部不会受到病菌的感染。
⑥但是研究者们发现,饱受抑郁折磨的患者体内血液的炎症反应会增加,大脑内部也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
一般来说,外周系统的免疫炎症分子和其他生物因子都被血脑屏障牢牢地挡在外面,无法进入大脑。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内出现炎症反应呢?⑦科学家通过对小鼠动物模型和其他临床实验的研究发现,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或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其体内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一些大的生物分子也可以进入到脑组织中,从而产生了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