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1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匆匆》课文知识点归纳一、教材分析: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二、多音字:燕:yàn燕子yān燕国藏:cáng埋藏zàng宝藏禁:jīn不禁jìn禁止散:sàn散步sǎn散漫三、课文主题: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四、问题归纳:1.作者是如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形象的?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因为作者在描述“时间流逝”时蕴含了深沉、真切、难以抑制的情感。
情感郁积深厚,便会很自然地诉诸笔端,再加上作者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不可感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可感,甚至富有人情味,其描写自然真切感人。
五、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作者把时间流逝写得非常感人,主要是运用了一连串比拟性描写,“太阳他有脚啊”,他会移动,还会跳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单元教学反思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由“精读课⽂”“交流平台”“初试⾝⼿”“习作例⽂”“习作”构成。
“精读课⽂”重在引导学⽣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法。
“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的分析,梳理总结从精读课⽂学到的写作⽅法。
“初试⾝⼿”让学⽣尝试运⽤学到的写作⽅法进⾏表达。
“习作例⽂”为学⽣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借鉴和模仿。
“习作”引导学⽣运⽤学到的习作⽅法,结合⽣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语⽂要素是“体会⽂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法。
围绕本单元的语⽂要素,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匆匆》和《那个星期天》。
前⼀篇课⽂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篇课⽂侧重把情感融⼊具体的⼈、事、景物中。
两篇课⽂的课后练习,都在引导学⽣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取得的效果本单元教学围绕着教学⽬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 扩展了读书领域。
上《匆匆》时,课件播放有关朱⾃清的图⽚简介,配画课⽂朗读,引导学⽣提前进⼊如诗如画的散⽂境界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课后,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警句,进⼀步感悟时间的珍贵。
2. 引导学⽣深⼊的读,富有个性的悟,结合⾃⼰内⼼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的思索。
让学⽣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的看法,作出⾃⼰的判断,在这节课上也有较好的体现。
3. 能较好地引⼊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的学习热情。
其次,我特别注重让学⽣学会体会,在体会优美句⼦上狠下功夫。
如“燕⼦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让学⽣深刻体会到,⽣机勃勃的春天景⾊,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作者不仅是为了写美景,也是为了与时间⼀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还要体会到,世上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回来,继⽽让学⽣学会珍惜时间。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部改编
版
本文档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改编。
我们将对各个课文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如何将教材有效地呈现给
学生。
课文一:《童年的力量》
本课文主要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一个故事,强调了孩子们的力量
和勇气。
通过该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童年时期孩子们的独特思维
方式以及他们所拥有的积极品质。
改编时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日常
生活相关的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文二:《路遥的乌龟》
这篇课文以小乌龟为主角,讲述了它克服各种困难的故事。
通
过课文,学生可以学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敢面对挑战的态度。
在
改编时,可以增加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对于困难与
挑战的思考。
课文三:《乡村小镇的一天》
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乡村小镇的一天,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和活动。
通过该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乡村的美丽与和谐。
在改编时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情节,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魅力。
课文四:《冬天》
这篇课文描绘了冬天的景色和气候,使学生对冬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改编时可以增添一些有关冬天活动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于冬天的兴趣和想象力。
课文五:《小时候的我》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小时候的经历,展示了他的成长历程和人生态度。
在改编时可以引入一些学生们自己的回忆和经历,以增加课文的互动性和可读性。
通过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的改编,我们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本文档对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改编的简要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十五夜望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写于唐代中秋之夜,诗人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古诗的经典篇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与此同时,学生对古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作者生平及历史背景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十五夜望月》;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了解作者杜甫及其生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传统美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十五夜望月》;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诗文意境,理解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了解作者杜甫及其生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秋节为背景,引入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十五夜望月》。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翻译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4.品鉴赏析:欣赏古诗的美,分析诗人的写作技巧。
5.知识拓展: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及其其他作品。
6.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7.总结提高: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板书:《十五夜望月》杜甫意象:月光、桂花、露水、嫦娥情感: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功能定位:本单元是特殊的习作单元,要求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语言表达上的训练要求,这个单元跟其他单元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出现了习作例文,因为习作例文的出现,单元的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单元的定位也就发生了变化。
当然习作例文不是六年级才出现。
单元整体备课时,我们的视野可以进一步开阔,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整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当中,来看待习作例文的地位,和它所处单元的定位。
我们都知道习作例文在统编小学文教材当中,其实是三年级开始出现的。
(统编小学语文《习作例文》编排体系一览表)而针对课标关于习作“真情实感”的能力目标表述,统编教材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相关的梯度练习(梯度练习表)。
二、单元内容: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之前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一览表)三、单元整体教学理路:1.聚焦问题解决,让学习有意义。
不久之后,孩子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临近毕业之际,让孩子们回顾小学生活,联系实际情况,做到有感而发。
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教材问题,二是教学问题。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试图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重视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树立教师的课程意识,让教师能够从整体上看待教学,把握教学,取得教学的效果。
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习作单元定位为表达单元。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这四个方面,最核心的当然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而作为表达单元更应该自觉集中的指向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像我们这个单元应该指向的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事例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基于真实学情,整合学习资源。
本次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步不是预习课文,不是记忆生字词语,而是在孩子们接触单元内容之初就课前试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新统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17篇,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
这六组教材,每组基本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不定,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有的单元有1——2篇略读课文。
其中,第三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未安排语文园地。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对课文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北京的春节》《藏戏》《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
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
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解读(人教部编版)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解读(人教部编版)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是基于人教版编写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爱与责任本单元主要围绕“爱与责任”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和片段,考察学生对于爱和责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寓言故事和真实人物的形式,向学生传达了亲情、友情、师生情和社会爱等不同层面的爱与责任。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故事中的经验和教训,思考爱与责任的重要性,并从中感悟到自己作为学生、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责任。
通过对每篇课文的角色定位和情感分析,学生可以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和写作,在实际生活中增强责任感和爱心。
第二单元: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教材的主题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通过对不同人物和故事的描写,教材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小事情中体会到知足和快乐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描写小兔子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满足和快乐,学生能够反思自己是否在追求物质欲望的同时也能够享受生活的简单美好。
在分析教材时,可以注重学生对于故事中人物心理的揣摩和理解。
通过对比人物的不同观念和态度,学生可以认识到不满与快乐之间的联系,并体会到满足感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同时,教材还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与时间赛跑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时间的重要性和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材通过多个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百米赛跑冠军的描写和倒计时的方式,教材让学生明白时间的珍贵和不可逆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在解读教材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入手,探究时间对于选择和决策的要求。
通过反思和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包含了一系列与时间管理相关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时间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导语生活是一个演绎故事的大舞台,每天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
这些或大或小的故事如一面面镜子,也如一扇扇窗户,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观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倾听到自然旋律的抑扬顿挫,品尝到生命历程中的酸甜苦辣。
这其中流淌着的真情点点滴滴汇聚在心头,终将凝结成颗颗光润的珍珠,点缀我们的人生。
让我们用心感悟生活中那些打动人的点点滴滴,和朱自清去追赶时间匆匆的脚步,和史铁生一起盼望那个星期天。
在感悟这些真情的同时,我们将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精彩,我们也会更加懂得感受真情、珍视真情、付出真情。
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本组教材中的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最为感人的地方,就是情感的浓厚和真情的流露。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朗读、去倾听,感悟作者的情感及对人生的思索。
二、教材分析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匆匆文章紧紧围绕“匆了解课文的2课时文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那个星期天本文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突出表现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感受作者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2课时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写文章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懂得在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1课时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本文讲了作者由开始对语文课“厌恶”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的教导使自己对语文课产生“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教材概貌一、教材的主要内容◎按专题分成6组,课文每组4~5篇不等。
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
◎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口语交际、习作各5次(有的合有的分,有的提供多个角度)◎安排“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板块。
◎生字:写80个(六年级不再安排认读字)二、教材的专题设置◆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设计六个专题。
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专题的主要特点:(1)越来越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外部生活,体现出高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
(2)课文的安排更加灵活。
(3)体现和初中的衔接与过渡。
(4)安排具有总复习性质的“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
◆教学时多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各个专题:(1)人生感悟——精神文化(2)民风民俗——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3)深深的怀念——革命文化(4)外国名篇名著——多元文化(5)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第二部分教材的主要特点一、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1、选材标准•文质兼美•有一定内涵•汉语表达比较纯正•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些读写方法。
•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注意拓宽,更重视文学味。
2、选入中外名家的作品:朱自清、林清玄、丰子恺、老舍、何其芳、安徒生、契诃夫、笛福、马克•吐温、梁衡……3、不少课文“文学味儿”浓:《匆匆》《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二、专题更多考虑读写点☆从人文和读写训练点两个方面安排专题,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防止“语文”的弱化。
☆各个专题的读写点(1)人生感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2)民风民俗详写和略写(3)深深的怀念课文的叙述顺序(4)外国名篇名著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学习浏览;读整本书(5)科学精神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6)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三、内容更多考虑过渡与衔接1、结构与思路体现教材的连贯与一致☆“双专题”性质: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导语:激发兴趣,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课后题和连接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注意突出单元学习重点☆词语盘点:方便学生自测自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1-6单元)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
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
《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教学要点1.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语文园地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能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通过书写提示,提高书写速度。
5.背诵《长歌行》。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走进外国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三篇课文,它们都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通过故事梗概及节选的部分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骑鹅旅行记》(节选)通过介绍小男孩尼尔斯的奇妙遭遇,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介绍了汤姆·索亚的一次传奇历险,让我们领略了外国小说的奇妙与精彩。
教学目标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18个词语。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部编)六年级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大家好!我交流汇报的内容主要有四点:•教科书的编写思路•教材基本结构•教学目标•使用教科书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教科书的编写思路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4、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二、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共有17篇课文、一个综合性研究和古诗词诵读。
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综合性研究,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初试身手,日积月累等)。
教材设计了7个单元主题,依次是:中华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真实的情感、理想与念、科学与发现、难忘的小学生活、古诗词诵读。
第1单元,本单元课文以“中华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和《藏戏》。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腊八粥》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景,向读者展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浓厚的民族情怀和浓烈的中国味道。
《古诗三首》中的《寒食》这首诗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藏戏》这篇课文说明藏戏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研究本单元课文,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识课文内容,感受独具魅力的风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进一步相识文章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的作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和其他几个部分组成。
两篇精读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旨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研究写作的方法,并且课后练都在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旨在引导学生研究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真实自然又具有不同表达情感方式的文章,分别是《匆匆》和《那个星期天》。
这两篇课文情感的抒发既真切自然,又各具特色。
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的无可奈何和惋惜。
《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现了“我”真挚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这两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真实自然的。
本单元的作训练要素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旨在教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以此体现真诚的品质。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交流
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尝试选择心情、场景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或情感。
作部分包括了例文和作,其中的《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都是让真情自然流露的好例子。
总之,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写作时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情感的表达方式,并教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体现真诚的品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引导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五、教时安排13——15课时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二、教学目的1、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三、重点难点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四、教学措施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
五、教时安排10——12课时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新统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17篇,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
这六组教材,每组基本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不定,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有的单元有1——2篇略读课文。
其中,第三单元安排了习作例文,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未安排语文园地。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对课文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北京的春节》《藏戏》《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