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4.2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
- 格式:doc
- 大小:913.93 KB
- 文档页数:5
4.21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8分)1.中国GDP 的迅速增长,其速度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GDP 的迅速增长原因的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GDP 迅速增长。
【答案】D2.“黄金周”假日为人们休闲放松提供了时间,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D.几千年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革【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 A 正确。
【答案】A3.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93 个,1997 年为668 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答案】B4.1978 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
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
”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③与西欧国家建交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A .②③ B.①②③C.②④ D.①③④【答案】C5(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列宁装和苏联小说盛行,抗美援朝时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由此可以判断 A 项符合新中国初期的情况。
【答案】A6.“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
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
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析: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为后盾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力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开放。
A项是直接原因,B项是主要原因。
答案:B2.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A.粮票→股票B。
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国家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资丰富了,国家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发行了股票,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A项.答案:A3.近期,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
该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C。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解析: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网络经济还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答案:D4.最近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调查中有30。
5%的人承认自己“沉迷网络,有严重的互联网依赖”。
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
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
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
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B。
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D。
没有任何影响解析:题干中的许多项目涉猎范围较广,更侧重于生活,因此选C项。
答案:C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选择题
1.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B. 到1978年,经济取得很大进步,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同时期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年均增长率
D. 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
【答案】
D
点睛:一套试卷都是难题的试卷不是好试卷,每套试题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对,再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中档难度试题,还有约20%左右的难题,这样的试题设计才有一定的区分度和效度。
所以考生在考试过程之中,要争取把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都做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难题尽量争取即可。
千万不能看清基础题,在这样的题上不丢分就等于得分。
这一题就属于基础题,或者说是送分题,得不到就可惜了,可见注重基础有多重要。
2. 导致出现上述重大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③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
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票证(见下图)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仅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之物。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工业、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解析: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物资供应不足。
票证的消失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工业、农业产量稳步增加和生活物资日益丰富,与粮棉物资统一管理不相关。
故本题选D项。
答案:D2.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79-198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1953-1958年,由于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1959-1964年前期总路线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后期1960年,由于农村经济工作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经济方针,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70-1975年“文革”后期,由于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79-1984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发展。
故此题应该选择D项。
答案:D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解析:“送嫁妆”仍说明保留我国传统的婚礼风俗,故A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4.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又称城市化,是由农村型向城市型的转化B.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顺利发展D.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再认、再现能力。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79~1984年相对应的是( )解析:D 197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故此题应该选择D项。
2.(2017·陕西宝鸡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图,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是在1985年。
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而城市的改革才刚刚起步,所以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不快,导致城乡差距缩小。
C项正确。
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B.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顺利发展D.我国城市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解析:C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相当缓慢,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4.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这表明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 )A.消除传统习惯影响B.决定社会发展进程C.重构社会发展秩序D.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解析:D 材料反映出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表明互联网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项正确。
5.(2017·山东济南模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解析: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镇、街道的改名体现了政治变革的影响,近年的改名体现了经济观念对历史传统的影响(徽州、大庸市改名体现了旅游业的影响,思茅市改名体现了特产的影响),两者共同体现出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C项正确,A、B两项表述片面;前者体现了“左”倾思潮的影响,后者则不是“左”倾思潮的死灰复燃,而是经济观念的影响,D项错误。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同步练习
1.经济巨变的成就,最终体现在()
A.GDP的变化上
B.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上
C.国家的大政方针上
D.进出口贸易额上
答案:B
2.到2001年,我国GDP达到95933亿元,在发展中国家排()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D
3.城镇化是指()
A.农村变为城市
B.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C.乡镇企业大量移到城市
D.人口、用地、经济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答案:A
4.我国城镇化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的大量增长②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③社会的全面进步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④
答案:B
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
A.城市中心化倾向
B.城市边缘化倾向
C.城市区域化倾向
D.城市功能化倾向
答案:C
6.有关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苏州、杭州为中心
B.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宁波、珠海为中心
C.大北京城市群以北京、天津、大连为中心
D.城市群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D
7.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特征是()
A.电子商务
B.因特网出现
C.计算机发明
D.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B。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4单元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观察下图,我国GDP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城市化速度加快D.改革开放2.目前,我国已形成的几个初具规模的城市群的区域不包括A.长江三角洲B.黄河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京津地区3.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B.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C.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D.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4.老百姓着装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改革开放的实行B.计划经济的形成C.生活水平的提高D.思想观念的解放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A.—些代表穿着中山装参加会议B.代表们坐火车到北京参加会议C.通过互联网转播会议实况D.在报纸上及时报道大会信息6.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
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的实行B.香港澳门的回归C.经济特区的建立D.广电事业的发展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20世纪中叶,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理论科学成果促进了科学思维的变化。
于是科学家们将信息作为人类历史上继物质和能量之后的第三个开发对象进行研究,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就这样开始了。
1969年10月,由于军事的需要,美国进行的计算机网络开发成功,由电话线连接起来的第一个实验网络搭建成功。
此后为互联网提供获取信息服务的各种工具陆续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发出来。
一直到全球信息网出现,互联网才成为一个成熟与稳定的巨大信息源。
能力达标检测(二十一)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从1987年到1995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推行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C.亚太地区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D.信息时代到来,中国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A.粮票→股票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3.据统计,我国城市职工每一家庭就业者负担的人口(包括就业者本人)1978年为2.06人,1984年降为1.71人。
这一变化说明()A.改革开放促进工业积累与消费平衡B.国家人口政策有效促进了家庭结构优化C.城市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就业渠道多元化4.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2008年,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我国现在也已经相当接近这一水平,其原因在于()A.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农业劳动力进入其他产业B.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比例相应不断增加C.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工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D.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工业劳动力进入第三产业5.近期,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
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6.最近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调查中有30.5%的人承认自己“沉迷网络,有严重的互联网依赖”。
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国际消费总值简称GDP,它是权衡一个国度或地域经济总量的重要目的之一。
以下有关国际消费总值变化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开展水平相当低B.到1978年,中国人均国际消费总值仍位列很多开展中国度之后C.革新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消费总值的增长增加了同兴旺国度的差距D.2021年,我国国际消费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在开展中国度排名第一答案 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21年,我国国际消费总值跃居世界第六位,故D项错误。
2.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其速度超出兴旺资本主义国度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度,主要得益于() A.〝一五〞方案的实施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答案 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革新开放,使中国GDP迅速增长。
3.修建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
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理想。
其主要缘由是()A.国度财政已能提供富余的资金B.革新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度已具有自主设计施工的才干D.国度加快经济开展的迫切需求答案 B解析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度财力为后台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力的开展有赖于革新开放。
A项是直接缘由,B项是主要缘由。
4.历史变迁往往可以经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
以下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A.粮票→股票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D.臣民→公民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物资比拟匮乏,国度实行凭票供应的方案经济体制;革新开放以来,我国物资日益丰厚,国度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时在企业革新进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逐渐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应选A项。
5.观察以下图,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缘由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加出生界贸易组织C.城市化速度加快D.革新开放答案 D解析图中数据反映了我国人均GDP迅速增长的趋向,其主要缘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革新开放。
4.21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其速度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原因的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GDP迅速增长。
【答案】 D
2.“黄金周”假日为人们休闲放松提供了时间,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D.几千年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革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A正确。
【答案】 A
3.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 B
4.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
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
”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③与西欧国家建交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②③B.①②③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优势于一体
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题根据材料一“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