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941.14 KB
- 文档页数:2
【备课时间】2、20 【上课时间】2、24—25【课题】《我心归去》【课型】讲授【第 4 教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等基础知识;(2)感知体会文中浓浓的思乡情。
(3)理解本文富有哲理的语言。
2、能力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培养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解读“故乡”的文化涵义。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2、学生收集有关故乡的诗文,进行交流。
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范仲淹《苏幕遮》)3、阅读课文,在对话栏内写下心得。
(怎样写评点?可以就内容、情感、手法写,也可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作:《我心归去》。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的《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
《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关注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解:(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信息。
(3)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词汇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认读和理解。
(2)通过语境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
(3)进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词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长难句理解。
(2)词汇的准确运用。
(3)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3. 课堂练习:(1)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进行词汇练习,巩固所学词汇。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我心归去》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我心归去》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热爱之情。
课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描绘了家乡的美好景色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向往。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我心归去》的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情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故事和感受,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6.2 课中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我心归去》教案(通用16篇)《我心归去》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了解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情。
2 体会把说理隐藏于形象中的写法,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 让同学留意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的思乡主题。
2 理解文中的哲理化语言,理解文章中家乡的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同学评点为主,老师结合文本加以引导。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起体会了老舍先生对北平如同对待母亲一样的情感,文末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家乡北平的思念。
写这文章时,老舍先生在济南,应当说济南离北平并不远。
那么假如一个人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乡思乡愁又会如何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一起去感受一下他的.思乡之情。
二介绍韩少功:当代闻名作家。
代表作有《爸爸爸》和《马桥词典》等。
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而且还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特殊是在法国,他的影响很大,0年时,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上评为“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年时,他获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就是他访问法国归来后写的一组散文中的一。
三研读文本(一)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并思索我心从哪里归去?(点题: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我的心从法国回到家乡。
)(二)细读文章,理解文章。
1同学们心目中的法国是怎么样的?笔下的法国又是怎样的呢?(部分同学发言。
)(法国:风雅富贵。
在法国生活条件优越:雅静的别墅六房四床三厕蓝海绿公园。
)2 生活在如此优越的法国,的心为何还要归去?是否的家乡比法国更好呢?笔下的家乡是怎样的?(贫瘠而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3两相对比,相差悬殊,那为何还要“心归家乡”呢?(同学争论,小组代表发言)缘由:(1)在法国他感到“难耐的冷清” “无聊得发疯”。
(同学评点是如何渲染的)。
(2)在家乡有他的亲友和过去,家乡让他感到亲切和感动。
必修一语文《我心归去》教案必修一语文《我心归去》教案1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2.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采薇》中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的战士心中,它也也久久萦绕在了每个游子的心底,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从古时吟唱到了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板书题目)二、检查预习:听写文中的字词1、同学们把这篇__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__写了什么内容。
归纳:想家,思念故乡。
2、__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生自由发挥)三、分析课文:1、分析__第一段:问: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答:(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2、分析__第2、3、4段:问:读2、3、4段,从中找出印象深刻语句进行鉴赏,须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学生自叙。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个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比如:早上厨房里妈妈“磁拉”煎鸡蛋的声音,是在为你准备早餐;晚上你房门钥匙的转动声,是爸爸来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学校的铃声是在督促你学习;街上的汽笛声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车安全……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声音都为你而起。
而在这里,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是可以让人发疯的。
我心归去教案,《我心归去》教学设计下面是由整理的我心归去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我心归去教案(一)】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兼说理的优美散文。
它通过细腻的笔法展示了“乡愁”的永恒主题,情感真挚浓烈,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新课标”对散文“阅读与鉴赏”的基本要求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所以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鉴赏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用积极的审美情趣去探究民族心理中“思乡”这一人之常情。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明显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已经具备了鉴赏一般散文的能力,能够通过把握文本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具雏形,对自然、社会及人生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但是由于涉世未深,阅历尚浅,与饱经沧桑的作者有一定的情感隔阂。
所以本课积极的创设情境,调动既有知识,给学生释放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鉴赏方法和抽象的思维发散去融入作品,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
技能目标:调动知识储备,运用散文的鉴赏方法,深入挖掘主题,阐释文中蕴含的哲理。
②过程与方法: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筛选信息,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质疑思考实现对文本的理解。
方法目标: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关注生成,适时点拨;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并为之奋斗奉献的真情。
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以鉴赏方法为主线,挖掘作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进而深入探究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故乡的内涵及文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并解决关联问题。
教学设想:完全依托文本,从文本生成问题,以文本解决问题。
教师用适当的指导语引领学生品读文本,以鉴赏方法为主线,结合学科的工具属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完成教学重点。
•••••••••••••••••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心归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心归去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文中基础知识。
2、总体把握文本,深刻体味感情。
3、揣摩文中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课前延伸案一、作者简介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
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二、生字词预习检查一幢()惦()念别shù()眷()顾逃遁()烙()印静mì()模()样奇guǐ()贫jí()钥()匙潦()倒悲chuàng()熠()熠墟()场矫()饰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题目是“我心归去”,说说作者此处身在何处,心又归向何方?2、作者在法国居住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作者的故乡是什么样子呢?(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3、作者在法国心情如何?对故乡又是什么心情呢?思考:为什么法国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作者感到寂寞孤独和空虚,故乡虽贫瘠却让作者魂牵梦绕?(找出文中重要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概括回答)课堂探究案一、自主学习结合预习案阅读全文二、合作探究:本文有很多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你对哪些句子深有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从以下句子中找,也可以从另外的句子中找)整理在对话栏当中。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我心归去》,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文章主旨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我心归去》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 展示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 默读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3. 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合作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自主学习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文章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示交流讨论成果。
3. 第三课时: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4. 第四课时:总结全文,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进行拓展训练。
七、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准备讨论问题。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自主学习课文。
《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文学作品。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文学作品欣赏: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欣赏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心归去》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文学作品。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文学作品欣赏: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欣赏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我心归去》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我心归去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丁坤一、导入:大家都读过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每个游子的心底,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
今天,我们将要走进的这位作家在远赴他国领奖时,还在内心深处真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长大后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而现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外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里头大陆在那头二、作者简介(我们跟韩少功交个朋友吧!)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
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模仿CCTV3的“艺术人生”节目,来采访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韩少功先生。
(学生甲、学生乙由课前教师指定搜集材料,汇总整合,现在上台扮演韩少功,另请学生丁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下面,我们就通过艺术人生节目,现场采访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作一次心灵交流的历程,共同感悟生活的真谛。
主持人:你能简单谈谈你的经历吗?学生甲:1953年1月1日我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汩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
我心归去教案教案:我心归去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我心归去》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热爱。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我心归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学生回忆自己离开家乡或长时间离开家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思乡之情。
2. 导入诗歌教师呈现诗歌《我心归去》的标题和前两句:“我心归去,可乎乎兮。
”,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歌可能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3. 诗歌欣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注意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配以适合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4. 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如诗歌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通过哪些词句表达了思乡之情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比喻,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图片,或是让学生思考一段时刻离乡背井的经历,并与诗歌中的情感相对应。
5. 情感认识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乡的经历和情感,让学生描述家乡的景物和人文特色,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6. 情感表达要求学生写一首自己的思乡诗歌,可以借鉴《我心归去》的形式和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学生可以选择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来表达。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家乡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读或背诵,加深对家乡情感的认同。
2. 学生可以进行家乡风土人情的调研,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能否准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语文课文《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心归去》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要情节等。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我心归去”、“离乡背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语句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
学生通过练习和运用,巩固所学的词语和句式。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检查课文阅读情况,并签名确认。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词语填空、句子翻译等。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书写质量和正确性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互动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七、课程拓展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诗人余光中的其他诗作。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自然景观等。
《我心归去》教案11《我心归去》教案教学目标:1、品位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领悟饱含情感、富有哲理的语言。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主题的方式。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采薇》中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的战士心中,它也久久萦绕在了每个游子的心底。
我们还记得余光中的那首著名的诗作——《乡愁》吗?(请学生朗读《乡愁》,体验诗中强烈的思乡之情。
)是啊,乡愁就是游子想家时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
家园之思也因此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时吟唱到了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看了一遍,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归纳:想家,思念故乡。
2、问: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学生自由发挥)三、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第1段问: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答:(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物质环境也十分优裕。
2、分析文章第2、3、4段问:既然作者在法国的物质环境这么优裕,那他为什么还要说“我心归去”呢?课文的哪些段落回答了这个问题?答:课文的2、3、4段,因为作者在法国是“寂寞、孤独、空虚”的。
问:物质是优裕的,但精神是空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韩少功是怎样来渲染这份寂寞、孤独和空虚的?读2、3、[1][2][3]下一页。
《我心归去》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介绍诗人背景,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提问。
章节二:诗歌解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象,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章节三:诗歌创作背景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等。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章节四:诗歌情感表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创作。
章节五:综合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诗歌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进行诗歌朗诵、表演或创作等活动,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团队合作、展示。
章节六:诗歌与生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讨论诗歌中的生活元素,分析诗歌如何反映生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学方法:讨论、分享、写作练习。
章节七: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性感知。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音节、韵脚、节奏等,通过朗读和音乐活动体验诗歌的音乐性。
教学方法:朗读、音乐活动、分析讨论。
章节八:诗歌的修辞手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创作练习。
章节九:诗歌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评价一首诗歌,包括内容、形式、情感表达等方面。
《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细节。
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我心归去》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心归去》的作者及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和记忆。
二、快速阅读(10分钟)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我心归去》。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深入阅读(15分钟)1. 学生细读课文《我心归去》,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散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和记忆。
《我心归去》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细节。
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我心归去》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六、课文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我心归去》的结构和内容。
2. 学生关注作者对故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七、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闭眼想象自己回到故乡的场景,感受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我心归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作者笔下的家乡美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传递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会欣赏散文。
四、教学方法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资料,以便于跟读和感悟。
2. 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家乡美景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传递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家乡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题思想和情感教育。
七、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的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我心归去》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生长环境和心路历程。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3.2 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我心归去》全文。
4.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的生长环境、生平事迹等。
4.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心归去》,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5.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如何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5.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享亲情的故事。
5.5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5.6 实践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
5.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重要性。
5.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热爱家乡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作者的故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6.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3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6.4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教育。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我心归去》教案4 教案教学设计我心归去金湖二中高一语文备课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知体会文中浓浓的思乡情。
2.理解本文富有哲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3.自主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乡情。
4.生能在阅读中发现思考探究问题,展开多方对话,表达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里这样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以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这种思念祖国乡土的情感,它美,可以美到你无法用语言表达;它深,可以渗入你的骨髓,你的血液。
二、研习文章1、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故乡)作者写此文时身处何地?(法国)身在法国的心情如何?(冷清难耐,空虚无聊,孤独)他思念的故乡是什么样的?(贫瘠、脏乱等)对家乡又是什么心情?(想念、惦念,引人回望、触景生情)(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可以看到文章开头作者在法国的优越生活环境,这和作者故乡的差距很大,由此可再深入提问)2、什么力量让他对故乡魂牵梦绕?(学生可以据此再次阅读文章,找出并总结文中重要的句子参考答案:故乡让人感到亲切、温馨和激动;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你的血、泪和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3、学生看文章,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全班共同讨论(教者在讨论结束后,可以作适当总结)。
以下为重点问题:①如何理解“故乡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②如何理解“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③如何理解“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拓宽学生的视野,联系类似、相关的文章,辅助对文章的理解: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归去》教案我心归去韩少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知文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过程与方法:探究作者的情感,评点富有哲理、饱含感情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理解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揣摩文中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并加以评点。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方法:讨论法、评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进程:1:导入:在出国潮十分汹涌的现在,许多人皆为西方发达国家那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和多样的文化所吸引而纷纷移了民,但与此同时,我也听到一个异样又让人振奋的声音,这声音出自一位作家,他说他不想移民,他不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讲到这,同学们或许已经猜到了我说的是谁了,(生答韩少功)对,他就是韩少功。
在访法期间,韩少功依然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并唱出了我心归去的心声,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一下这真挚的心声。
2:作者简介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
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
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
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我心归去》就选自他访法归来后写就的一系列散文,总题为“访法散记”。
3:检查预习之字音辨正别墅shù 静谧mì 贫瘠jí 奇诡guĭ 悲怆chuàng 潦倒liáo矫饰 jiăo熠熠yì 旅泊之地bó3:整体感知课文请同学们迅速朗读课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文章哪些段落写法国,哪些段落写故乡?1~4:写在法国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
142!教学案$I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孟亚琳
【设计意图】在文本阅读中,以“故乡”为关键词串联全课,通过学生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去理解文本内涵。
教师用朗读促进赏析,带领学生体味文本语言。
同时,教师适当点评,质疑,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
【教材分析】《我心归去》收录在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一中,是。
在这期间,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由此思乡以,文了他故乡的思以故乡一的思考感悟。
中,思乡-的《我心去》以
思的故乡的学思考为,兼具语言思。
【学分析p—的学生言,
分的未,对“故乡”的理解
-在文本-以深入心灵,
引导学生联-学生体思的。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之美;2,理解'故乡'的,感受作的哲学思;3.学生的爱乡,激发学生自我的思考
【教学点】1.在朗读中味文章独特的语言之美;2.,理解“故乡”的。
【教学点P理解“故乡”承载的多层含义。
【教学方】朗诵法、讨论、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智慧课堂多媒体平板。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找岀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在法国孤、的句子,并说理。
一、导入
1.课前前导环节:在课间播放歌曲《故乡GH》,营造氛围。
2•导入:预习过课文,我们知《我心归去》,者要归去何方?(教师板书:故乡)我们来看一首诗,首诗获得“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奖金10万元。
《故乡》(施云)
故乡,真小。
小的只盛得下两个字。
为什么这首诗那么值钱?《故乡》13个字,却给读下的空,故乡承载的是哪两个字?同的同的感受。
隐说,弓I深
思。
的“故乡”又盛了哪两个字呢?
二、具体过程
(一)快速阅读,初入文本
1.故乡是什么?字典中故乡”的解释为“老家,岀生过的方”。
文中③,从宀,从。
是子,是的。
作个家?1-5中,找岀他的。
(明确:A.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
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
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
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
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亲子在的,里
她们睡到天明。
)
2.两个,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明确:法国的家:豪华但是没有情感。
惦念的家:。
过“一幢"'两层六间"'四张"'三个D,通过数字的描写了法国的繁华,为下文做铺垫;故乡的家:通过想象,展现了家的场景,
亲人的念。
)
(二)渐入文本,体感
1.以读促赏:找岀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在法国孤独、的句子?并说理由。
(预习业交流)
朗读中味感,赏析语言。
(明确:此点有情思的语言,可切入点较多。
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修辞的妙用。
如:A.
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
”在语句的创造中,作者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在句子开头连续三次重复主语&精心急促、迫近乎愤怒”的气势,真真切切地将作者的孤寂、落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流露出作者的无奈和感慨,自己远离亲切的母语、亲切的故乡,置身处于法语世界的异国他乡&那种孤寂、那种无奈、那种落寞跃然纸上。
同理如“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u
I教学案0I语文教学与研'•下半月刊2019-09月14(
门后要去向何方夸张对吊灯进行第六次或者六十次研究”,作者通过对研究吊灯次数的极具夸张的表现手法,将作者那种无聊的心情渲染出来了。
而且“第六次;与“六十次;中间包含着数字的间隔,不但延缓了读者的思维跨度,而且增加了人们的想象空间,深了读者对作者无聊心情的理解°C.拟人「这里的一切w响弃你而去;,作者将世界中的w响抽象
为无情态世界,同时又赋予了他们情态世界------这w响就像具有了人的情感,抛弃了作者。
通过拟人的表达将作者在陌生法语环境中的孤寂感情巧妙地了出来。
D.比喻。
“那不深谷,那里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w音和光影,空。
”作者将“身处异地的寂寞空;—一的”,将抽象无情的情“寂寞孤独;,写的具体化,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离开故土后着落的寂寞,让读者具体可感。
同理如“将你囚禁在法语大牢里面,无处遁逃;。
)
小结1:作者在法国的“家”感受到的是*隹耐的3清虚空”,而他惦念的家充满温馨,对比我们知道—
—韩少功的故乡里盛着“亲情”。
(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合作探究:故乡不仅仅是“家”,阅读6-9段,谈谈作者对故乡更深的理解。
韩少功的故乡里还盛着()
(明确:此处意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加深对“故乡;的思考与理解。
对富有哲理性句子的个性解读。
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进一理解“故乡)的含对故乡的与期望&S母亲对孩子“爱之深,责之切);关键词摘要:记忆;)•生命;c.付出;+.期盼;e. f.幸福(板书)
使你热泪突然涌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
b-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
c.“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
;
C—那种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
e.“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
的,深的,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
;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幸福。
;
小结2:故乡的悲,表现在自身的贫瘠与脏乱中;故乡的悲,流露在我们的失望与血泪中;故乡的美,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与生命中;故乡的美,现在 我们的与中;故乡的美与悲,正是心的Q
(四)拓展思考r故乡的消解”
1XPPT图片展)
2•教师提问:哪些图片令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结:现在的*故乡”
遥远的感,在说“故乡”在消解。
的,他们*故乡",还
我们思考。
我是我们A'故乡”的,是韩少功思考故乡的Q韩少功是A文”的,他在谈中「总,在的,人们究,究的是我们的生命,比故乡其实是回望,回望我们自己的初心,回望我们的童亲人,回望生命开始的那给我们的生命留下的初的、美好的、纯真的。
里的故乡,其实是心灵的故乡。
”故乡,还盛着韩少功的初心。
回望故乡,找那初的美好的记忆,是一场寻找自我旅,对生命的追Q
(五)结语
我们可以岀发去很,但回去的却永
只有那,故乡便在其中。
后,我们苏轼的一句词句结束本堂课「试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便是吾乡。
”
(六)课后作
以“我的故乡里盛着_____”开头,写一段文字,描写的故乡,要求200字左右。
三、板书
故乡
亲情失望-'心
付出(自我追寻)
与
孟亚琳,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