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常见疾病-房颤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40
心血管内科科普知识之房颤知多少1 什么是房颤?正常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即右房、右室、左房、左室,窦房结(位置在右心房的外上方)是整个心脏的指挥部,它发出“命令”,依次传达命令给心房,房室结,最后到达心室,指挥整个心脏,使心房和心室有序协调的收缩舒张运动,保证心脏有效的射血,房颤就是指心房出现无规律的,快速的跳动,能达到350-600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80次左右/分),心房不仅不遵从指挥部的命令,而且还胡乱指挥房室结和心室,尽管房室结能过滤一部分错误的指令,仍然会导致整个心脏的快速的、没有规律的跳动。
2 房颤有哪些症状?由于快速的心率,就会表现为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的症状,过快的心跳导致心脏的有效射血量下降,会出现乏力、气短,头晕眼花或者昏倒,胸部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3 房颤有哪些危害?房颤会并发血栓和栓塞,导致中风、偏瘫、甚至死亡,长期的房颤会使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对于已有心绞痛的患者,房颤使原有的心绞痛症状加重,心慌、气短、胸闷、乏力,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4 房颤的病因有哪些?70%左右的房颤发生在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包括心脏瓣膜病(尤其二尖瓣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引起心室肥厚及心脏扩大)、冠状动脉病(冠心病)、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
房颤也可以见于心脏肿瘤、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环钙化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等等。
房颤可能与一些急性原因有关,例如过量饮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如果这些原因消失或被治愈,房颤可能不再发作。
房颤也是心脏外科手术或胸腔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5 房颤有什么发展规律?房颤的发展规律一般是从阵发性房颤逐步过渡到持续性房颤。
反复发作的房颤或持续发作的房颤,逐渐会长期的耐受,在此过程中,心慌、胸闷的症状反而好转,很容易误认为病情好转,但其实这部分患者恰恰是最危险的,更需要及时积极治疗。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内科房颤病人健康宣教流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心脏会出现不规则的快速心跳。
为了帮助心房颤动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下面将介绍心内科房颤病人健康宣教流程。
第一步:了解房颤病情在进行健康宣教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诊断结果,了解患者的心房颤动类型、病因和严重程度。
同时,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或药物使用情况,以便提供个性化的宣教内容。
第二步:宣教内容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准备相应的宣教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什么是心房颤动:简单介绍心房颤动的定义、发生机制和症状,让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基本情况。
2. 病因和危险因素:解释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提醒患者要注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
3. 症状和并发症:详细介绍心房颤动的常见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等,并强调心房颤动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栓塞等,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如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等。
同时,提醒患者要定期复查和按时服药,以控制病情。
5. 药物治疗:介绍心房颤动的常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抗凝药物等,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提醒患者按医嘱正确用药。
第三步:宣教实施在宣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患者能够专注并理解宣教内容。
2.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3. 通过图表、示意图等方式辅助讲解,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学习能力,灵活调整宣教方式和内容。
5. 鼓励患者提问,及时解答疑惑,确保患者对宣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步:宣教评估和跟进宣教结束后,要对宣教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对宣教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宣教内容和方法。
2024房颤分类标准和常用药物(全文)什么是房颤?房颤,就是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
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介绍说,人的心脏就像一间“两室两厅”的房子,有2个心房、2个心室。
正常心跳时,依次是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房心室一起舒张,完成一次心跳。
人们感觉到的心跳,通常是心室的收缩。
但是,房颤发生的时候,心室率不规则,平均90-180次/分。
心房无规律颤动,不能正常收缩舒张,最终导致患者自我感觉心跳十分不整齐,进而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
小提醒——窦性心律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每天心跳平均10万次,就像一个钟表,节律规整,而控制心跳的就是“窦房结”,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和频率叫“窦性心律”。
而房颤的异常心跳来源于心房,而不是窦房结;一般来说,心房的频率波动在400-600次/分钟。
房颤的分类1、首诊房颤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
2、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可自行终止。
3、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包括超过7天通过复律终止。
4、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2个月,患者有转复愿望。
5、永久性房颤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放弃回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房颤类型,反映了患者和医生对于房颤的一种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
房颤症状1、无症状高达40%病人无自觉症状,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
2、心悸心慌、自觉心跳突然加速、变化大、有时停顿。
3、疲乏无诱因的疲乏无力,运动耐力下降。
4、气促不明原因的气短,特别是爬山、上楼梯等。
5、头晕头晕,头重脚轻感。
6、胸痛患者出现胸痛、心绞痛。
药物治疗对于房颤患者,药物治疗的原则分为以下4点:1、满意控制心室率,保护心脏功能;2、转复房颤,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3、防止血栓栓塞事件发生;4、阻止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
控制心室率的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类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胺碘酮、索他洛尔。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心房颤动的科普与进展(原文)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目前,中国约有1000万患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
房颤是中风(脑梗塞)、心力衰竭、猝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约四分之一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
房颤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心房颤动的处理主要包括急性心房颤动的治疗;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并发症;使用抗凝剂预防中风;控制心房颤动的心率;在选定的房颤患者中,通过导管消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直流电恢复窦性心律。
诊断和筛查心房颤动的诊断心电图(心电图)显示不规则的RR间期,至少30秒内无明显的P波(图1)。
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心电图筛查适用于有房颤风险和中风高风险的人群,包括曾患中风的患者和老年人心房颤动可分为以下几类房颤的首次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并自动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以上,通常需要通过药物或直流电转换为窦性心律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一年以上,故计划房颤复律治疗永久性房颤房颤被患者和医生接受,房颤的复律不在计划中图1.正常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
左:正常窦性心律;右:心房颤动预防和一般管理充分治疗潜在的心血管异常(如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病和心力衰竭)以预防房颤所有房颤患者应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完整的心血管评估,包括准确的病史、仔细的临床体检和对伴随疾病的评估肥胖患者减肥、限制饮酒和定期锻炼(适度)预防中风(脑梗塞)大约四分之一的中风是由心房纤维性颤动引起的对所有房颤患者使用口服抗凝剂,除非根据CHA2DS2-VASc评分中风风险低,或患者有抗凝剂绝对禁忌症。
建议优先使用新的口服抗凝剂,除非房颤患者有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狭窄、机械心脏瓣膜或严重肾功能不全房颤患者可考虑使用左心耳封堵术来预防中风(图2)不要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中风尽量减少所有房颤患者出血的可变风险因素,但不要根据出血风险限制抗凝剂的使用图,2.,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在左心耳。
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
在所有房颤类型中,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发病率最高,故其为国内外房颤研究关注的重点。
截至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数约为3350万例。
我国房颤患者已超800万,其中约500万为NVAF患者。
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NVAF患者的脑卒中患病率为健康成年人的5~6倍,且房颤引发的卒中致死、致残率分别高达20%、60%。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措施。
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可使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从6%降至2.2%。
基层是管理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的“主阵地”,但目前NVAF患者抗凝治疗管理工作尚未在社区得到充分开展。
1指南建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建议,TAVR后高出血风险(CHA2DS2⁃VASc评分法:女性≥3分,男性≥2分)患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6个月,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3个月,之后均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的指南建议,有抗凝指征的TAVR术后患者,高出血风险者单纯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低出血风险者先口服抗凝药物联合单抗血小板3个月,之后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无抗凝指征者,高出血风险者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低出血风险者先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3~6个月,之后终身使用单抗血小板方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的抗凝策略沿用上述四个欧美指南的推荐,建议对于合并房颤的患者使用单一抗凝治疗的方法,同时因为证据不足且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应用NOACs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不仅与华法林相比无差异,且高于抗血小板药),暂不推荐NOACs。
2互联网规范教育①规范老年房颤患者专属云随访平台:设置适合老年人浏览的应用软件,如大字体、重要内容突出标注、教育文章推送和用药提醒通知的声音洪亮等,避免老年患者错失平台通知;②心内科工作站建立:由资深心内科医护人员组成,根据老年房颤患者常见问题,如房颤相关知识(危害、危险因素、潜在风险、并发症及对应的健康管理)、抗凝治疗相关知识(华法林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对应的健康管理)、饮食原则、运动原则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反复线上讨论后规范统一教育内容;③平台文章推送:由护士或平台工作人员拟写统一宣教内容文章,医师审阅后在平台发布,每日或每周推送给患者,并设置签到或阅读后课堂问答,落实对老年房颤患者的规范教育;④个体化提醒管理:通过随访平台、微信、短信等方式,针对患者病情设置个性化用药提醒,包括药物剂量、时间和特殊剂量切药方法,及按时行INR检测的提醒;⑤规范诊治管理:对线下多家医院房颤相关诊疗进行规范化管理,消除患者因距离就近原则或信任原则治疗前后选择不同机构,出现诊疗差异和资料缺失情况,尽可能保证各区域老年房颤患者享受统一的教育资源;⑥建立老年患者和子女微信群:将平台每日或每周推送的文章发至群聊,二次提醒患者接受教育,并在群中每日提醒用药和INR监测,加深对患者规范化管理。
名称:心脏房颤医院:中国心脏介入治疗中心(三甲医院)网址:/姓名:孙秀成教授专业:心内科疾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
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
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在我们的生活中房颤病因是什么】★1、以往将无原因可查的老年房颤猜测是冠心病所致,过高估计了冠心病在老年房颤中发病的作用。
有人报道123例老年冠心病房颤中,能肯定为冠心病所致仅占36.5%,其余均为臆测。
近来强调心房纤维化和脂肪浸润是老年房颤的重要原因。
一组604例老年房颤中,55%的患者有二尖瓣钙化,其中20%(67例)有左房扩大,提示老年人房颤不仅与左房大有关,而且与二尖瓣钙化有关。
因此,心房退行性改变是老年人房颤的重要原因。
老年房颤的其他重要病因有高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窦等疾病。
风心病是年轻患者的主要原因,老年深则明显降低。
甲亢伴有房颤主要见于老年人,而且多以房颤作为唯一表现。
在老年阵发性房颤中,激动、劳累、失眠、发热、缺氧、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是重要诱因。
★2、心房扑动与颤动的病因基本相同,最常见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脏就像一个勤劳的鼓手,正常情况下会有规律地跳动,而房颤时,心脏的节奏就会变得混乱,导致心跳不规律。
这种“小乱跳”可不容小觑,它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
轻松了解房颤房颤的症状可能包括心悸、气短、疲劳、头晕等。
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这并不代表房颤不存在问题。
所以,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心脏病史的人来说。
发生房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因素可能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饮酒、甲状腺疾病等。
有时候,房颤也可能是特发性的,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原因。
房颤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
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卒中。
因为房颤时,会增加血液在心脏内形成血栓的风险,这些血栓可能会脱落并随血液流动,堵塞脑部血管,导致脑卒中。
此外,房颤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搏骤停等问题。
通过药物治疗房颤一般来说,如果房颤症状较轻,或者发作不频繁,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先尝试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就像是“镇静剂”,可以让房颤安静下来,让你的心跳恢复正常。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医生可能会开具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帮助控制心跳节奏,还可能会开具抗凝药物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通过手术治疗房颤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术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无法有效解决时,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消融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治疗方法。
当房颤症状加重,比如出现心悸、气短和疲劳,以至于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时,射频消融术可能成为缓解这些不适的有效方案。
此外,对于那些已经尝试了众多药物治疗但仍频繁发作的房颤患者来说,射频消融可能会提供更为显著的疗效。
根据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 H A )发布的最新房颤管理指南,对于症状明显且无法耐受或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房颤患者,建议考虑进行导管消融治疗。
该指南还特别指出,即便是阵发性房颤或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也推荐将导管消融作为治疗选项。
射频消融就像是对心脏进行一次“小手术”,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心脏的特定部位,消除那些引起房颤的异常电信号。
房颤的健康教育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会出现快而不规律的跳动。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液凝块形成,增加中风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为了预防和管理房颤,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健康教育: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制饮酒、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其他兴奋剂,以及保持适当的体重,均有助于减少房颤发作的风险。
2.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是房颤的常见原因之一。
通过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的改变,如健康饮食、锻炼和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疾病。
3. 规律的心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稳定心律,增强心脏功能,并减少房颤风险。
4. 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如果被诊断出房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这可能包括服用抗凝血药物、心脏抑制剂和心律控制药物等。
不要自行更改或停止药物使用,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5. 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可以帮助监测房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6. 了解中风风险:房颤可能导致血液凝块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
因此,及早了解中风的症状、风险因素和应急处理措施,
可以帮助降低患者的风险。
7. 寻求支持和教育:房颤是一种复杂的健康问题,患者和家属可以寻求专业机构、医生和相关的支持组织提供的支持和教育资源。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和实施。
内科治疗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分阵发型和持续型,绝大多数心房颤动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最常见,其次为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见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心房颤动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心房颤动降低心输出量可达25%以上,故会加重基础心脏病,并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脏病,使心功能恶化。
心房颤动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人,致残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
1 临床表现1.1 症状心悸、气急、焦虑、胸闷、自觉心跳不规则。
阵发性发作或心室率较快时,症状较明显,可伴有心力衰竭症状。
持续时间较长或心室率缓慢者,可无症状。
可有心房血栓,引起栓塞。
1.2 体征一般心率100~160/min,心律呈不规则。
当心率较慢时,心律可拟规则:心音轻重不一,有时第二心音消失;有缺脉现象。
此外,可有原来心脏病的体征。
2 辅助检查2.1 实验室检查(1)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者,其血甲状腺素T3、T4升高。
(2)电解质测定:部分患者可有低血钾。
2.2 特殊检查(1)心电图:往往有下述的特征性表现: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细小的、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在350~600/min,R-R间隔绝对不等;QRS波形态与窦性相同,心室律不规则,120~180/min,如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则心室率缓慢且规则;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并旁路下传者心室率可快达200/min以上,QRS波群多数具有心室预激波。
(2)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短暂不易描记心电图者较为适用,可以及时记录到24h内发作的心房颤动。
3 治疗治疗原则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应恢复窦性心律,对永久性心房颤动则应采用华法林加抗凝治疗。
3.1 控制心室率适应于初发心房颤动或阵发急性心房颤动、维持窦律失败的持续或慢性心房颤动、无症状老年患者、无转复适应证者。
药物治疗可使用包括洋地黄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目标是静息时心室率60~80/min,运动时90~115/min。
房颤诊断的三个标准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对于房颤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判断。
下面将介绍房颤诊断的三个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心电图是房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电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通过观察心电图可以发现心脏是否存在不规则的心律,是否有房室不同步等情况。
在诊断房颤时,医生通常会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如果心电图显示出典型的房颤波形,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房颤。
其次,临床症状也是诊断房颤的重要参考依据。
患有房颤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考虑是否患有房颤。
当然,临床症状并不是绝对可靠的诊断标准,但它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的依据。
最后,心脏超声检查也是诊断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包括心房和心室的大小、收缩功能、瓣膜情况等。
在诊断房颤时,医生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来观察心房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以及心房的收缩功能是否正常。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房颤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心电图、临床症状和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房颤的三个重要标准。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综合运用这些标准来对患者进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对房颤的诊断标准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房颤科室管理制度一、科室设立的背景1.1 房颤的流行病学特点房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房颤患者不仅容易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而且其心脏功能的抑制也会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
1.2 房颤的诊疗技术进步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针对房颤的各种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和精准,例如消融术、药物治疗、植入式器械等。
这意味着房颤患者需要更专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传统的心内科或心脏外科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1.3 房颤患者的管理需求房颤患者需要长期稳定的治疗和随访,以保证其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而传统的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关怀和便捷的服务。
因此,设立房颤科室成为了一种刻不容缓的需求。
二、科室的功能定位2.1 实现全程管理房颤科室旨在为患者提供从初步诊断、详细评估、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治疗和随访管理等全程管理服务。
这样一来,能够保证患者得到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和照料。
2.2 提供快速通道房颤科室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就医的周期,并提供便捷的就医通道,加快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进程。
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专门的房颤科室,可以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药品等,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2.4 提高科研水平房颤科室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增强医院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三、科室的人员配置3.1 确定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应该是一名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心脏内科专家,负责整个科室的日常管理和规划发展。
3.2 设置房颤医师房颤医师应该是一名具备心脏电生理或心脏介入技术背景的医师,负责患者的初步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和手术治疗。
3.3 安排护理人员房颤科室应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病情观察、治疗记录、康复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