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6讲《气候类型的判断》教案 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6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在活动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预案]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阅读教材P53图及文字内容,总结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阅读教材P54文字内容,总结归纳判断气候类型的四个步骤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判断方法。
通过预习,还有什么疑问,整理在下面:[学案]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读教材P53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教材P54表2-4-1A、B、C、D四地气温和降水比较。
1.结合上表,对照图2-4-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中的A、B、D三点的位置对比三点的气温特点,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什么?2.对照图2-4-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中的对比D、F气温的特点,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什么?3.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摩尔曼斯克是著名的“不冻港”,而位于北纬43度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结冰期长达100~110天,从中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什么?4.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气候类型?总结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决定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影响全球气候最基本的因素。
自├─大气环流: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气候类型。
│┌─季风性气候│┌海陆分布┼─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然└下垫面┼洋流──┬─寒流→向低纬延伸││└─暖流→向高纬延伸││┌─地势高低→气温(形成高山气候)└└陆地┼─坡向→迎风坡_________,背风坡__________├─山脉走向与分布→气候区的分布与延伸└─地表状况→水库、植被等人为:二、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判断半球:根据平均气温最高月和最低月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处的半球。
北半球: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____月,最低出现在____月;南半球: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____月,最低出现在____月。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鲁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学习气候分类方法及其特点;3.掌握气候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够根据气候图判断区域气候类型。
二、教学重点1.气候分类方法及其特点;2.气候图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1.学生自主思考课题并进行小组讨论;2.教师指导学生,介绍气候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注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介绍,点明重点,让学生理解归纳。
2. 气候分类方法及其特点1.教师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气候分类的四种方法,其中重点讲解气候分类的经纬度法和能量平衡法;2.指导学生对比四种气候分类方法的异同,并利用PPT和图片进行演示讲解;3.教师从实际例子中指导学生了解,以不同分类方法分类出的气候类型的特点。
3. 气候图的制作方法1.学生集中在电脑室或机房,利用气象软件或网站获取实际气候数据,然后根据经纬度和气候要素制作出气候图;2.教师示范气候图制作方法,并仔细指导学生进行操作;3.学生按照实际操作制作气候图,并对比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4. 判断区域的气候类型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个气候类型的气候图,并分别讲解其特点、区域分布和气候类型存在的原因;2.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区域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气候类型;3.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深入了解各个气候类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课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2.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通过问题和学生的互动开展教学;3.倡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独立思考能力;4.运用PPT和图片进行分析讲解,直观生动。
五、教学手段1.数字化教具:电子教案、电子白板;2.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3.网络资源:气象软件和气象网站;4.教学实验室:电脑室或机房。
六、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讨论:针对讨论问题或小组学习效果;2.实际操作:气候图的制作;3.开展小组活动,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
第6讲水循环课标展示核心素养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综合思维:掌握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学会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
2.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分小组讨论不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基础梳理]一、水圈的组成1.特点(1)面积广(占地球表面约71%)。
(2)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
(2)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
(3)陆地水:供应人类所需淡水的主体。
【素养引领】1.(综合思维)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提示:不对。
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3.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素养引领】2.(综合思维)地球上的水体之间都具有互补关系吗?提示:不是都具有。
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一般具有相互补给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水位的高低。
如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湖泊水;河流处于枯水期时,地下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当河流为“地上河”时(如黄河下游、长江的荆江河段),无互补关系,只能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水循环类型及其主要环节(1)主要环节①⑧蒸发,②④降水,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⑨植物蒸腾。
(2)其中表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①③④⑤⑥⑦,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①②,陆上内循环的环节有④⑧⑨。
(填序号)【特别提示】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
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2019-2020年高一地理判断气候类型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Ⅰ: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Ⅱ: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Ⅲ:通过对高考真题的体验,提高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重难点: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及能力提高课型:复习课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一、导入由“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导入本课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要素主要为气温和降水,因此,我们可以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来分析气候类型。
1.太阳辐射是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能够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3.下垫面性质。
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植被、洋流等都会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4.人类活动。
在生产、生活中的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三、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⑴根据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的月份,判断所在半球⑵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热量带---以温定带⑶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以水定型4)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四、例题精析第一步:A地最热月气温出现在1 月,因此为南半球第二步:A地最冷月气温为10℃在0℃-15℃之间,因此为亚热带或地中海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的年内分布状况,判断为冬雨型第四步:结合温度带和雨型的判断,可确定为地中海气候。
B地由学生回答。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五、体验高考。
(一)1.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大于15℃,从图中看,只有④图最冷月气温大于15℃,为热带气候类型。
2.南半球大陆7月温度最低,1月大陆气温最高,看图可知③图为南半球的气候类型。
3.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冬雨型,雨热不同期。
看图知②③两图符合题意。
(二)本题考察气候类型的判定、分布规律以及气候自然带的关系等。
1.根据气候资料表格,按照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4步),可以判定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地中海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或者热带草原气候。
符合的只有B项。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年级组别批阅批阅主备人使用人讲课时间课题单元活动:剖析判气绝候种类课型新课课标要求 1 经过活动,认识天气种类的散布规律,理解影响天气的要素,掌握天气种类的判断方法。
2在活动中培育采集、整理、剖析、应用地理信息的技术和沟通合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说明世界各天气种类的特色、成因和散布规律。
2理解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
3学会剖析判气绝候种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4培育运用地理图表的技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经过阅读天气种类散布图、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说明天气散布规律和特色。
2经过天气成因剖析,掌握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
3经过剖析资料、合作议论,学会判气绝候种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剖析判断、概括综合,激发研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课要点 1 世界主要天气种类的特色、成因和散布。
2判气绝候种类的方法。
教课难点天气种类的判断。
教课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课法教课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前言过分】【目标展现】(课件)【知识贮备】复习梳理初中地理有关内容1天气与天气的观点、差别2天气资料的表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2-4-2 “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明标自学】读图 2-4-1 “世界主要天气种类”和图达成以下各题( 5 分钟) :(1)达成下表地域天气种类最冷月均匀气温降水的季节分派水热组合ABC热带季民风候0°C 以上集中在夏天雨热同季D(2)由 A到 B 到 D 最冷月气温有何变化规律?是什么要素造成的?四地降水量及其季节分派有何不一样?是什么要素造成的?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能够依据次序先后进行,也能够依据教课方案交错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点拨】概括:一、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1太阳辐射(基本要素):影响气温2下垫面3大气环流(重要要素):影响降水【拓展】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低压带——气流上涨——多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干燥大气环流风带:东风带——吹向低纬——干燥西风带——吹向高纬——润湿【点拨】讲解二、判气绝候种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以“月”定“球”2以“温”定“带”热量带最冷月均温(°C)最热月均温(°C)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3以“水”定“型”雨型特色可能天气种类年雨型冬雨型夏雨型少雨型【活动】判断以下各天气种类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当堂检测二次备课1、影响气温的最基本要素是()A.太阳辐射B.地面情况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2、影响年降水量及降水量季节分派的主要要素是()A.太阳辐射B.下垫面情况C.控制各地的气压带微风带不一样而造成的D.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读下边四种天气种类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派图,回答3~4 题。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判断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气候变化、气候影响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依据。
2. 掌握常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3. 能够根据给定条件分析判断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4.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气候类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对常见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的熟悉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
4. 通过学后反思,评价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认知和总结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视频,引出气候类型的学习重要性。
2. 气候类型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气候类型的基本概念、分类依据及常见气候类型。
3. 常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规律学习(15分钟)分组学习,每组负责一种气候类型,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4. 实例分析(15分钟)提供具体地区的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当堂完成)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气候类型基本概念及常见气候类型特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地区,搜集该地区的气候数据,分析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3. 学习反馈与调整根据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六、学后反思1. 本课时学习收获与感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反思自己对气候类型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对常见气候类型的熟悉程度以及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我学校临清一中科目地理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第二章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一、教材分析《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常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等。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认知大气运动、洋流影响、分析区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内容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气候类型:指向标、经纬度。
(2)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类型的特点,学会利用降水、气温等地理图判读气候类型。
2.能力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气候地理图和气候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2)增强读图能力,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进一步了解气候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对气候特点和气候判断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气候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读图能力,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同时多加总结规律,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
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初步掌握在地形图上辨别气候分布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出常见气候的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单元活动分析判定气候类型教案鲁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及解析教材内容要紧分为三部份:世界气候类型的散布、阻碍气候的因素、判定气候类型的一样步骤与方式。
由于各地形成气候的因素不同,气候的特点不同。
据气温、降水特点,能够判定气候类型。
教材指出了据气温、降水特点判定气候类型的三步骤:以气温确信温度带;以降水确信雨型;以温度带、雨型综合确信气候类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了解气候类型的散布规律,明白得阻碍气候的因素。
2.把握气候类型判定的一样步骤和方式。
3.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术。
4.培育组织和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5.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6.通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讨,养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本单元活动中安排了“分析判定气候类型”。
主若是想让学生明确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前面学过的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知识,分析、判定气候类型。
四、教学流程导入教学新课学案学习小结五、教学进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同窗们,世界各地的气候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就拿我国来讲(影像资料:中国东西南北的不同气候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域四季分明,云贵高原四季如春,海南岛则终年如夏。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
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演变的呢?这确实是咱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
世界要紧气候类型图板书:单元活动分析判定气候类型(一)一、明白得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师大伙儿阅读教材图2-4-1,识记各气候带内气候类型的名称,注意:经历要准确,如温带季风气候不能记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并归纳不同气候带气候类型的纬度散布规律。
生(读图、记识)师通过适才的读图,大伙儿应该对世界气候类型的散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此刻大伙儿看板图,以北半球的亚欧大陆为例,填出各地的气候名称。
板书:1.世界气候类型的散布师适才大伙儿画得都专门好,再阅读图2-4-2,并填表241,体会不同气候类型在气温、降水、气温与降水的组合三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剖析判气绝候种类》复习课教案(2)地区地理复习之天气成因(教案)讲课教师:李敏讲课班级:高二1班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说出太阳辐射对天气的影响 2.运用大气环流知识解说天气成因3.理解下垫面对天气的影响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学习要点】1.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 2.下垫面对天气的影响【学习难点】下垫面对天气的影响【学习过程】(导入)温故而知新:回首全世界天气模式图。
问:天气的形成原由是什么?新课:一、地带性要素【自主研究一】读天气模式图,思虑达成以下问题:1.全世界气温散布规律:大概由地域向地域递减,主要影响要素是。
2.在上图表格“大气环流”栏中填出气压带微风带(用箭头表示风向)的名称。
3.思虑气压带微风带对降水的影响,达成以下表格。
气压带、风带成因气流运动方向降水特色天气特色赤道低压带热力要素高温多雨气动力要素副热带高压带压副极地低压带动力要素带极地高压带热力要素信风带副高→赤低高纬→低纬风西风带副高→副低带极地东风带极高→副低1/54.比较天气模式图,概括大陆西岸天气的成因天气种类成因热带雨林天气热带草原天气热带荒漠天气地中海天气温带大海性天气亚寒带针叶林天气寒带天气5.大陆东岸:夏天受季风影响,风由大海吹向陆地,降水许多;冬天受季风影响,风由陆地吹向大海,降水较少,进而形成的典型的天气。
【合作研究一】以下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表示图,河流北岸冲洗严重,等高距为100米,读图思虑以下问题。
1.该地域最可能的天气种类是什么?2.该地域气温有何特色,形成该特色的原由是什么?3.该地域1月和7月降水分别有何特色,形成该特色的原由是什么?(概括总结)和(气压带、风带、季风)要素决定了全世界天气的基本格局,使全世界天气大概呈状散布,形成了天气的地带性散布规律。
2/5二、非地带性要素【自主研究二】举例说明以下要素对天气的影响。
1.海陆要素:沿海地域降水较,降水季节变化较,气温年(日)较差较,体现性特色;内地地域降水较,降水季节变化较,气温年(日)较差较,体现大陆性特色。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背景情境导入奇异的热带沙漠沙漠的气候特点很多,比如说,晴天多,阳光强,干燥,夏季热,昼夜温差大,风沙多,等。
其中关键是“干”。
因为干,云雨少,日照多,阳光强;因为干,天上没有云彩,不能挡住部分阳光,地上没有水分,无法蒸发降温,太阳晒到地面的热量,全部用来加热了大地和空气,所以夏季温度特别高,昼夜温差特别大;因为干,地面植物特别少,一起风就刮沙。
在沙漠地区里,有时天空布满了乌云,狂风怒吼,亮起了耀眼的闪电,眼看着一场雷阵雨就要来临,但常常是等了半天,又眼望着云都散了,雨点还没有下来。
其实天空中倒确定是在下雨,只不过是因为空气太干燥了,雨滴经过厚厚的干燥大气层,还没有落到地面,在半路上就蒸发光了!沙漠里的四季和同纬度别的地方也有很大不同。
我国东部地区,因为是季风性大陆气候,春秋季节本来就短。
然而在沙漠地区,春秋更短,因为沙漠地区性太干了,没有水分调节。
春季里气温直线上升,秋季里,气温直线下降,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只有两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
春秋季节一短,冬夏季节就格外的长,所以有人形容说:“中亚干旱地区,一年只有两季:西伯利亚的冬季和撒哈拉的夏季”,这是有点道理。
沙漠里的温度变化,是世界各种气候中最最极端的。
问题:沙漠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教材内容详析知识点一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由于各地气候形成因子的差异,各地气候类型和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不一样,对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的描述不要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也应当用综合思维,以亚、欧、非大陆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为基础,将全球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与海陆分布图有机结合,如下图所示: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少,并且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还随着时间变化,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差异,各地气候随季节交替,可见太阳辐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②地面状况: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第6讲气候类型的判断考点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典例导入 1.读“某四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成因最相近的是()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2)③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A.受季风影响B.受西风带控制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疑难剖析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洋流等。
1.纬度2.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如下:①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②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二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典例导入 2.(2009·浙江文综)读下图,完成(1)~(2)题。
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1)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2)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疑难剖析1.2. 认识气候的成因和分布(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 1.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
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
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
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
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
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少图1 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图中给出了12个月份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 表示气温和降水,图中的每个点与横坐标的垂直交点是该段时间的气温值,与纵坐标的垂直交点则是该段时间的降水值。
图2 气温和降水折线图折线图实际上是点状图的一种,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接起 来。
在判断时,我们可将它当作一幅点状图来看待,读出每个月的气温、降水数据。
图3 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将图中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即得到该图,也可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都位于图中的封闭曲线之内。
判断方法与点状图基本相似,先选取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范围判断所属温度带,再依据降水季节分配判断所属气候类型。
图中甲、乙、丙、丁所示气候类型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图的判读图4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在各图中依据等值线分布趋势,读出气温、降水资料,再采用上述方法作出判断。
下图表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图5气温和降水玫瑰图玫瑰图与坐标图不同的是,它用圆的半径长短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的多少。
图中的12根半径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高低,据图可读出每个月的数值。
图6气温和降水坐标示意图分析四个地点1月(▲)和7月(●)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四地的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三维直角坐标图这是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变式图。
1.2. 特征描述(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
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 描述时称作稀少,10 mm ~50 mm 为少雨,50 mm ~100 mm 为多雨,大于100 mm 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 mm ,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例题 下图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单位:°C)。
这种气候图与其他气候图相比较,更能反映与农林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
回答(1)~(2)题。
(1)该地7月白天月均温约为( )A .10℃B .15℃C .20℃D .25℃(2)该地最可能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思维过程答案(1)B(2)A考查点一气候的形成因素右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下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
据此回答1~2题。
1. 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A.地中海B.印度洋北部C.大西洋赤道附近D.西北大西洋2.形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洋流影响④地表状况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考查点二气候类型的判断右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回答3~4题。
3.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图示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4.与上图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下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考查点三气候的成因、分布及影响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1)和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图2)材料二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1)材料一图1表示的是________(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材料一图2中A、B、C、D四地,常年在图1中⑥带控制下的是________,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3)材料二中与材料一图2中C地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________图,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上题所述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某区域气候类型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①—②—③气候类型更替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水分D.洋流2.影响④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水分D.洋流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①是西南风B.②是暖性气流C.①是西北风D.②是冷性气流4.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是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高山气候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甲—热带沙漠气候,乙—热带雨林气候B.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沙漠气候C.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季风气候D.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草原气候6.能表示甲地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8.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9.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读图,回答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