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四)语言不合规范_1000字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作为语文考试中一个重要的测试内容,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不少学生的痛点。
在其他科目中,如果你把基础打好了,做题也就容易了。
然而,文言文翻译确是个例外。
即使掌握了很多的基础知识,仍然有很多细节上的小问题容易被忽略,导致翻译的成绩大打折扣。
下面就是文言文翻译中的十大失分点:1. 意序错误文言文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它的语序是为了突出修饰和主语动作等部分的,容易产生修饰语放错位置的问题。
在翻译时必须注意基本语法结构。
否则很容易出现语序乱掉的问题。
2. 着,了,过的理解着,了,过在文言文中是很常见的一种语气词。
但是,这种语气标志很容易被忽略或者理解错误,造成翻译的意思不准确。
3. 词汇量不足文言文的文字量很大,需要大量复习,才可以掌握文言文的语言和用词。
如果词汇量不够,就不能完整地理解文本的词义和全貌,容易造成翻译错误。
4. 对句式结构的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存在很多复杂的长句与句群,需要通过多读多写来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分句法等语法技巧。
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句子结构,那么就会造成翻译意思的失误。
5. 对代词的理解文言文中的代词是很难掌握的问题,主要由于代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引申和运用,以及在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方式和含义都不同。
如果不能认真理解代词的翻译,就会失分。
6. 正向习惯很多学生往往习惯了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在翻译文言文时,容易产生错误的翻译,从而影响到文言文翻译的质量。
所以需要学生们建立文言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翻译习惯。
7. 网络语言干扰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很多同学在网上阅读和写作的时候习惯使用网络语言,这会影响到其翻译文言文的标准。
如果没有对文言文进行充分的理解,只凭网上的资料,那么翻译结果就不会很准确。
8. 对文言文的阅读速度不足文言文有自己特有的提高和紧凑的风格和结构,而且一些字经常变形和省略,因此需要耐心地阅读和理解。
如果读得太快,就会有相关的内容被忽略掉,从而导致翻译不准确。
9. 对字义的简略对待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熟语,因为很多汉字都有多种意思,而且常常是较为复杂的用法,所以需要对文言文中的字义进行仔细分析,不能只是简单的猜测,以免影响翻译结果。
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一、断句不当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基础,断句不当会导致整个句子意思混乱。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若断句为:“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会导致整个句子意思不清。
二、用词不当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若不仔细辨析,易造成误解。
如:“君臣之道,父子之情。
”若将“道”译为“道理”,则会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三、语序颠倒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注意调整语序。
如:“吾欲之南海。
”若翻译为“我想去南海。
”则不符合文言文语序。
四、词义窄化翻译时,有些词语的含义被过分窄化,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如:“吾欲观古人之遗迹。
”若将“遗迹”译为“遗址”,则会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五、词义扩大与词义窄化相反,有些词语的含义被过分扩大,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如:“是可忍,孰不可忍?”若将“可忍”译为“忍受”,则会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六、主语省略文言文中,主语常常省略,翻译时需注意补充。
如:“学而时习之。
”若翻译为“学习并且经常练习。
”则忽略了主语“我”。
七、语气词误用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很多,翻译时需注意其用法。
如:“吾欲之南海。
”若将“之”译为“去”,则忽略了语气词“之”的用法。
八、句子成分误译翻译时,有些句子成分被误译,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如:“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若将“血气未定”译为“年轻时的血液未稳定”,则忽略了“血气未定”的含义。
九、语法错误翻译时,有些句子存在语法错误,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若翻译为“学习并且经常练习,不是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则存在语法错误。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一、误译文言实词例: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国语》2004年高考福建卷第15题)误译:范献子执意要将董叔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执”是翻译本句的得分点,意为“捉住,拘捕”(《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80页),译为“执意”是错误的。
应译为:范献子将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二、误译文言虚词例: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宋史徐绩传》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误译: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怎么可以用利禄取代志向呢?“以”,介词,这里是表原因的,释为“因、因为”。
译为“用”是错误的。
应译为: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我怎么能因利禄而改变它呢?三、误用现代词语例: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后汉书孟尝传》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②)误译: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参加工作。
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译文对原文的理解是基本正确的,错在没有选用恰当的现代词语。
“耕佣”即“种田做工”;译文说成“工作”太现代化了,也不准确。
应译为: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四、语言不合规范例: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后汉书孟尝传》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5题①)误译:郡里不产谷果,而海里出产珠宝,与交挨连,常常相互通商,贸籴粮食。
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贸”、“籴”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贸”、“籴”可译为“购买”;②生造词语,如“谷果”、“挨连”等;“谷实”应译为“粮食”;“比境”可译为“接界”、“接壤”、“相邻”、“邻近”、“交界”等。
应译为:郡里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与交接界,常常相互通商,购买粮食。
五、不辨感情色彩例: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于废寝忘食。
“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沉湎”是贬义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
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
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范文一:作文题目: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作为一名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我们经常需要进行翻译。
然而,很多同学在翻译过程中却会出现一些语言不合规范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翻译失分。
下面,我将分析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这些常见的错误。
首先,译文过于通俗或口语化,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文言文的特色,使用文言语言,而不是口语化语言。
其次,句式不恰当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不顾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随意变换句式,导致了句子的语言不合规范。
第三、使用不当的词语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为了凑字数或者表现自己的词汇量,使用了一些不常见的、不合适的词语,导致了语言不恰当。
第四、文化典故不明确也是一大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了解文化背景和典故,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第五、生字不认识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以避免出现词语不准确的情况。
第六、拼音错误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拼音的正确性,以免出现语言不合规范的情况。
第七、符号使用不当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有些同学在翻译时,忽略了符号的使用规则,导致了语言不清晰。
第八、语序不当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语序的正确性,以免出现语言不合规范的情况。
第九、语法错误也是常见的失分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熟悉语法规则,避免出现语言不恰当的情况。
第十、字义不清也是容易犯错的地方。
在翻译时,我们需要了解字义,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以避免出现词语不准确的情况。
总的来说,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中包括了译文通俗化、句式不恰当、使用不当的词语、文化典故不明确、生字不认识、拼音错误、符号使用不当、语序不当、语法错误和字义不清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失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点,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范文二:作文题目: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语言不合规范近年来,文言文翻译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
文言文翻译很常见的10个失分点!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
有这样一道题: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欲试其技者,令袒臂横肱于门口石道中,取牛车数十轮,绝肱上过,无纤痕,不论伤也。
答案:有个想要测试他武艺的人(定后,1点),让他(省“之”,1点)裸露胳膊,横着上臂,仰卧在门口铺着石子的街道上(1点),让人赶着十几辆牛车(定后,1点),从他胳膊上横轧过去(1点),结果却没有留下一点细小的痕迹,更不用说(“不论”,1点)伤口了。
评分说明:7点中写对任6点得6分,错1点扣1分,2个“定后”作为1点。
你是不是答了很多,但都不在“点”上?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下文言文翻译最常见的10个失分点,希望大家多注意。
失分点一、用语不规范原文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分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重点词语误译,“庶”,表希望。
《陈情表》里有“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就是这个意思。
②语言随意,对“外”、“内”两个字,把握不准,且翻译时,不考虑人物身份,随意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直译”的原则,不随意引申、夸张。
“直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失分点二、不明感情色彩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夫文言文者,古之遗言也。
其言简意赅,韵味无穷,然于今之学子而言,翻译文言文试题,往往失分严重。
究其原因,约有以下几点:一、基础知识不扎实文言文翻译,首在识记。
学子若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诸如字词义、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则难以准确翻译。
夫字词义者,文言文之根本也。
学子若不熟记常用字词之意义,便难以理解文意,翻译自然失准。
句式结构、修辞手法亦然,若不熟悉,则难以把握文段之意,翻译自然难以到位。
二、断句不准确文言文断句,乃翻译之关键。
学子若断句不准确,则文意难以理解,翻译亦失真。
夫断句之道,在于把握句意、词性、语气等。
学子若不能准确把握,则易造成断句失误,进而影响翻译质量。
三、翻译技巧不足翻译文言文,需掌握一定的技巧。
如直译、意译、增译、省译等。
学子若对这些技巧掌握不足,则难以灵活运用,翻译效果自然不佳。
直译者,即按照原文意思翻译;意译者,即根据原文大意进行翻译;增译者,即在翻译时增加一些补充说明;省译者,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若学子不能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则翻译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四、语境理解不深文言文翻译,需深入理解语境。
学子若对语境理解不深,则难以把握文意,翻译自然失真。
夫语境者,包括时代背景、作者情感、人物性格等。
学子若不能准确把握,则易造成翻译失误。
五、表达不够规范文言文翻译,需注意表达规范。
学子若表达不够规范,则易造成语病、歧义等问题。
夫规范表达者,包括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
学子若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则翻译效果难以保证。
六、心理素质不过硬心理素质对文言文翻译亦有一定影响。
学子若在考试中过于紧张,则难以发挥正常水平,翻译自然失分。
夫心理素质者,包括自信、冷静、果断等方面。
学子若不能在考试中保持良好心态,则易造成失分。
总之,文言文翻译题失分原因多端,学子若想提高翻译水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二是提高断句能力;三是掌握翻译技巧;四是深入理解语境;五是注意表达规范;六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不懂文化常识范文一文言文是我们国家独有的传统文化,他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但是,在翻译文言文时,经常会涉及到文化常识,因此不懂数字不规范、缺乏文化知识等可以成为学生翻译文言文十大失分点。
首先,数字不规范是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常犯的错误。
比如:汉代九经可以翻译成“Nine Classics in the Han dynasty”而不是“Han dynasty nine classic”。
这个错误也许对于外人来说不是很重要,但是对于专业翻译人员来说,这种错误会导致分数的下降。
其次,不懂文化知识也会成为我们翻译文言文十大失分点之一。
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准确地理解文言文和将其翻译出来。
比如:印度有一种奇异的佩戴面具的俑,叫做Shiva(印度神话中的三位一体之一)。
如果我们没有了解这个文化常识,我们可能会错误地将其翻译为“石膏面具”,这会影响我们的成绩。
最后,不正确的用词也可能成为我们翻译文言文十大失分点之一。
为了提高表述技能,我们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词汇,不要用错词汇,更不要用生僻字或不常见的词汇。
否则,我们的翻译就会显得不够流利和自然。
总之,翻译文言文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文化常识的工作。
像数字不规范、缺乏文化知识、不正确的用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成绩。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前,我们应该提高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量,常阅读诗词、古文等,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翻译水平。
重点分析:写作重点为从数字不规范、缺乏文化知识、不正确的用词等多个角度来阐述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容易犯的错误。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简单易懂,没有使用生僻字或者不常见的词汇,符合学生口吻的语言风格,更易于接受。
范文二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课程中,他们会经常进行翻译练习,但是往往会翻译出一些不标准的语言或不符合文化常识的错误,导致失分或影响最后得分。
下面介绍关于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不懂文化常识。
首先,语言表达不规范会成为翻译文言文十大失分点之一。
自古及今,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无数学者和爱好者。
然而,在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一些失误。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言文翻译中的常见失误点进行考辨。
一、词义理解失误文言文翻译中,词义理解失误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文言词汇丰富,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如“尚”字,既有“尊敬”之意,又有“还要”之意;另一方面,由于古今汉语的差异,一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如“颜色”,古汉语中指脸色,而现代汉语中则指色彩。
若在翻译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词义,就会导致误解。
例如:“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庄子·逍遥游》)若将“颜色”翻译为“脸色”,则与原文含义不符。
二、句式结构失误文言文句式结构复杂,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若未能准确把握句式结构,就会导致句子不通顺,甚至误解。
例如:“余则缱绻公等,忘其身之将朽。
”(《史记·淮阴侯列传》)若将此句翻译为“我就这样依恋你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将要衰老。
”则与原文句式不符,且表达生硬。
三、语气助词失误文言文中,语气助词丰富,如“矣”、“乎”、“哉”等。
这些语气助词在翻译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或误用,导致翻译效果不佳。
例如:“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孟子·离娄上》)若将“矣”字翻译为“了”,则与原文语气不符。
四、修辞手法失误文言文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在翻译过程中,若未能准确把握修辞手法,就会导致翻译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若将此句翻译为“夕阳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水与天空一样宽广。
”则失去了原文的修辞效果。
五、文化背景失误文言文翻译中,文化背景失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古今文化差异,一些词汇、典故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解释,否则会导致读者难以理解。
例如:“余闻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误译语法关系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一般而言,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很容易犯错,这些错误很大程度上与语法关系有关,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几个常见的误译。
第一点:忽略语法上的重心。
在文言文中,语法结构很多时候是根据意思来构建的,即“以义定字”,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法结构的重心,尤其是在长难句中更要注意。
第二点:误用虚词。
一些虚词的含义比较模糊,很容易被误用,比如“有”、“之”、“而”等等。
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了解这些虚词的含义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以避免误译。
第三点:误解“句读”。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表达方式都很不同于现代汉语,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句读”,即句子的语气、节奏和腔调,尤其是在诗词等文体中更要注意。
第四点:误用词性。
语法范畴和句子结构在文言中相对灵活,因此,很容易造成误用词性的问题,如把名词当做动词解释等。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必须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以避免这种错误。
第五点:翻译过于教条。
在翻译文言文时,有些同学过于追求语法的完美,而忽略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导致翻译生硬、呆板。
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灵活性和表达的自然性。
以上是我认为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每个点都非常重要,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以保证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关于写作重点分析,本篇文章旨在讲述文言文翻译常见的语法问题,因此,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文章中要点清晰明了,条理分明,用词恰当,整篇文章有条理且逻辑性强。
用词方面,文章选用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如“虚词”、“词性”等,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文言文翻译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使文章更加专业、严谨,从而提升文章的可信度。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文言文翻译中的关键问题。
文言文是一门古老而高深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还对我们的语言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个最常见的失分点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句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评卷时又是按点采分,扣完为止,很多同学自我感觉做得不错,但是实际上丢分不少。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人有欲试其技者,令袒臂横肱于门口石道中,取牛车数十轮,绝肱上过,无纤痕,不论伤也。
答案:有个想要测试他武艺的人(定后,1点),让他(省“之”,1点)裸露胳膊,横着上臂,仰卧在门口铺着石子的街道上(1点),让人赶着十几辆牛车(定后,1点),从他胳膊上横轧过去(1点),结果却没有留下一点细小的痕迹,更不用说(“不论”,1点)伤口了。
评分说明:7点中写对任6点得6分,错1点扣1分,2个“定后”作为1点。
大家来看看,你是不是答了很多,但都不在“点”上?1.用语不规范原文: 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北齐书·孟业传》)误译:我掌管江湖,你掌管朝廷,齐心协力,差不多成了!正译:我在朝廷外,您在朝廷内,(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分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重点词语误译,“庶”,表希望。
《陈情表》里有“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就是这个意思。
②语言随意,对“外”、“内”两个字,把握不准,且翻译时,不考虑人物身份,随意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直译”的原则,不随意引申、夸张。
“直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不明感情色彩原文: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高考语文文言文最易犯的10大错误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最易犯的10大错误文言文翻译,无疑是让很多高中生头疼的一个问题,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最易犯的10大错误,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错误1:混淆古今异义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 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 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错误2: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 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四)语言不合规范_1000字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4.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具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
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
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
(2007年高考四川卷)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闻之,吹胡子瞪眼,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
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
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吹胡子瞪眼显然是口头用语。
应译为: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
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并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相关阅读: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一)误译原文言实词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二)误译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三)古今词义不对应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四)语言不合规范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五)下辨感情色彩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分点(六)误译原句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