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诊测血压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首诊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实施对18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严格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18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病历、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一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二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8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文山市疾控中心慢病科。
6、文山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季度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防病工作。
7、对本辖区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8、对辖区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掌握高危人群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9、开展咨询服务,定期指导如何合理用药,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文山市马塘镇中心卫生院2020年04月30日。
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该公共卫生管理科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将高血压病人按照规范服务要求纳入随访管理。
5、卫生院公卫科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院内工作考核范围。
6、每月对相关科室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对于未按相关规定进行首诊测血压的医生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分。
土山镇卫生院
2018.1.15。
高血压监测工作制度
1、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首次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筛查高血压患者。
2、负责实施社区高血压的筛查、登记、建档,核实辖区内高血压病人数,掌握其危险因素的分布的基本情况,根据区市计划安排,制定和落实本社区高血压社区防治实施计划。
3、高血压随访管理要求,对已核实的高血压病人进行高血压分级、危险度分组,根据每位病人的危险度确定随访管理等级。
3.1随访次数
3.1.1高血压危险度为低危者,每三个月随访一次;中危者每两个月随访一次;高危或很高危病人则每个月随访至少一次。
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3.1.2 较复杂病例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随访次数。
经治疗后,血压降低达到目标,并且其他危险因素得到控制的,每2-3个月一次。
若治疗6个月,血压仍未达到目标,应考虑将病人转至高血压专科门诊。
3.2随访内容:按照《昆明市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执行,主要包括血压动态情况、健康行为改变、药物治疗情况、督促定期化验检查等。
3.3随访管理记录完整:将随访内容记录在《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上,并对每一患者的治疗管理情况进行年度评估,上报随访管理年报。
同时将每位高血压病人的随访记录输入社区高血压病管理软件。
4、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效果的评价
4.1评价指标: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规范管理率不低于35%;血压控制率不低于30%。
首诊测血压指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本年度第一次到该医疗机构来就诊即为首诊。
根据国家医改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政策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首诊测血压制度。
创建国家慢性病防控综合示范区的要求是全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首诊测血压比例达到90%。
首诊测血压制度是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筛查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首诊测血压制度,可提高全区的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发现率,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者为高血压高危人群;血压高于140/90mmHg者,经一周内非同日三次复查后仍高于140/90mmHg者,可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对于在测血压过程中心发现的患者及高危人群,医院应当给予相应健康指导及针对性生活方式干预,并嘱其前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慢病患者管理,享受年度体检,季度健康随访等免费服务。
首诊测血压制度首诊测血压是指在健康体检或者因疾病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情况下,医生对患者进行的第一次血压测定。
首诊测血压的目的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首诊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临床检查,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通过首诊测血压,医生可以及早发现并诊断高血压,及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首诊测血压通常是在体检或就诊时进行的,检测方法比较简便。
医生会使用一种袖带式血压计,将袖带绑在患者的上臂上,然后将血压计的袖带包裹在袖带上。
医生会在患者的肱动脉上放置一个听诊器,然后通过气动装置将袖带内的气压逐渐增加,使袖带压迫患者的肱动脉,最后释放气压,观察袖带内的气压下降与动脉压力上升的关系。
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可以得到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首诊测血压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该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手臂,以免测量结果不准确。
测量过程中,医生应该记录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率,并将这些信息与正常范围进行对比。
如果患者的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除了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首诊测血压还可以为医生提供其他重要的参考信息。
首先,血压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其次,通过测量血压,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最后,首诊测血压还可以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总之,首诊测血压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通过准确测量血压,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于维护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重视首诊测血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院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样本门诊首诊是指患者初次来院就诊时,在医院门诊进行医学检查、询问和必要的治疗。
测血压是门诊首诊中常见的一项检查。
以下是医院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样本,供参考:一、目的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保障门诊医务人员在门诊首诊中可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确保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首诊环节的医务人员。
三、工作责任1.医务人员在门诊首诊时应核实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并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或相关疾病,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2.医务人员应使用专用血压计,确保血压计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保证血压计的定期校准。
3.医务人员在测量患者血压前,应提醒患者注意相关事项,如不应剧烈活动、不应吸烟或饮咖啡等。
确保患者心情放松,尽量保持安静。
4.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血压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量。
应将血压计套在患者的左臂上,将头部稍微抬高,使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5.医务人员应在测量时,确保患者坐稳,背部贴靠椅背,并将手放在桌子上,手掌心向上。
测量时应保持手臂放松,避免用力。
6.医务人员在测量患者血压时,首先应将血压计气囊套在患者的上臂上,然后用手控制血压计的气泵,将气压逐渐增加,直到听到心跳声。
然后开始缓慢地放气,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7.医务人员应重复测量患者血压,以确保准确性。
如结果有较大差异,应进行第三次测量,然后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8.医务人员测量患者血压后,应将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向患者解释测量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四、文明待人1.医务人员在门诊首诊测血压时,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医务人员应保持礼貌和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3.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及相关卫生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五、质量控制1.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血压测量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测量准确性。
====
高家村卫生室35岁首诊测血压制度
1、门诊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并做好登记;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日志;
4.凡非同日三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纳入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并建议其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确诊;
5.每月将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进行汇总。
6.责任医生将确诊的高血压病人按照规范服务要求纳入慢病管理。
7.对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慢病
规范要求,积极开展随访管理和健康评估。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30<85
正常高值130-139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理想血压<120<80。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低盐膳食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村卫生室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慢性病管理。
5、公共卫生科将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院内工作考核范围。
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及时诊断和管理患者的血压情况,建立一个高效准确的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流程、责任分工、设备要求和培训措施等方面。
一、流程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登记:在患者就诊时,接待人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登记表,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2. 患者询问:医生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目前的主要症状等信息。
3. 测量血压:在测量血压之前,医生或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测量血压的目的和方法,并确保患者处于放松状态。
使用标准的血压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测量结果应当及时告知患者,并由医生进行解读和评估。
4. 结果评估: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医生应当对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应当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责任分工为了保证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分工。
1. 接待人员:负责患者登记和相关信息的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医生或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询问、测量血压以及结果的解读和评估。
同时,他们还应当根据测量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并协助医师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医疗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制度的顺利运行。
三、设备要求为了确保首诊测血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1. 血压计: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关键设备,应当选择质量可靠、精度高的产品,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记录表单:为患者登记和血压测量结果记录准备相应的表单,并确保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3. 放松环境:首诊测血压应当在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培训措施为了保证首诊测血压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技能水平,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首诊测血压制度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35岁以上人群建立首诊测血压制
度。
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
2、普通门诊、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
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门诊各诊室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血压计要标准,测血压技术要规范。
血压测量读数要精确:取
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2分钟,如果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则需在间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4、掌握血压值判定标准及分级:L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定义,高血压为18岁以上成人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
也诊断为高血压,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
也诊断为高血压。
5、所有医护人员为责任人,将首诊血压测量值记录在首诊测量血
压登记本上。
对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必须完善病人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访视,每3个月一次,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指
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6、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每月10日
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情况汇总表上报至区疾控中心。
7、。
赣榆帮扶医院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眼科、内科、外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医院慢病管理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医院管理。
5、由医院公卫科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医院责任奖惩范围。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报告制度为了做好我辖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筛查和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工作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请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一、门诊、住院医生1、必须为每位35岁以上首诊病人认真测量血压,并记录在门诊日志上。
2、对工作中发现的高血压病高危人群,进行登记,每半年测一次血压,并记录。
3、对工作中发现的糖尿病病高危人群,进行登记,每年测一次血糖,并记录。
4、对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填写慢性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疾发现报告单,上报本单位公共卫生科。
二、检验室医生对所有门诊、住院以及外来查血糖的病人予以记录,对血糖异常的病人进行登记,上报本单位公共卫生科。
三、公共卫生科1、每月负责对门诊医生、住院部、检验室的上报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病人进行分类统计、登记建档。
2、将确诊和新增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信息及时反馈至村卫生室。
3、负责对本辖区健康体检、义诊、宣传、健康讲座等院外活动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筛查、登记工作。
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报告的自查、漏报调查1、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报告的自查工作。
2、医院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报告的漏报调查工作。
五、高血压、糖尿病筛查、报告的奖罚1、为了规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报告工作,医院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筛查、报告的奖罚制度,2、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登记、准确报告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员予以处罚。
注:报告1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奖励ⅹ元,漏报1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处罚ⅹⅹ元,各医院自行制定。
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理解与适用】《调解仲裁法》确定了社会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但是否应把所有的社会保险争议不加区别的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确是一个在实践中争议广泛的问题,需要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
我们研究认为,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社保机构就欠费等发生争议,是征收与缴纳之间的纠纷,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带有社会管理的性质,不是单一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保争议。
因此,对于那些已经由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保手续,但因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或者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发生的争议,应由社保管理部门解决处理,不应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则属于典型的社保争议纠纷,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第二条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理解与适用】针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特别是政府行为主导的企业改制,我们一直认为,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是企业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不是履行劳动合同中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统筹解决,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不应以民事案件立案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其改制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而不局限于政府或相关部门主导。
对于企业自主改制引发的争议处理,完全是在法律规定的层面上进行,因此,对于这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责无旁贷,应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理解与适用】加付赔偿金问题规定在《劳动合同法》第85条,但对于加付赔偿金纠纷,司法实践中处于主流地位的观点却是应当去司法化,即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为病人填写城镇居民健康档案,交给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管理。
5、各镇医院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医院责任奖惩范围。
崇明县第三人民医院
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一、各科门诊医生,对就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并将血压检测结果记录于门诊医生日志和就诊者病历首页上。
二、各相关科室应在科室醒目位置设置“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的标志,以提醒就诊者配合。
三、发现高血压病人,全科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社区责任医生,接诊医生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或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四、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社区管理。
每月对门诊病人血压结果进行统计,规范填写统计报表,并将统计结果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所有3 5岁以上病人实行首诊测血压;
2、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有接诊医生均为责任医生,负责对所有35岁以上病人测血压,同时要求及时在门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不得漏测、漏登;
3、平时工作过程中,要利用广播、宣传栏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大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居民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
4、对测量发现血压偏高的病人,要让病人消除紧张情绪,连续测量3次以上,以排除外在的干扰因素;
5、对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及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每两个月随访一次,随时做好记录,并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什么是艾滋病高危行为?
我们通常把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称为高危行为,有如下几种:
1、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2、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3、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4、其它可以引起血液传染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嵩县大章镇中心卫生院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镇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所觉察,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我院实施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必须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人再次就诊时应给予常规测量血压和规范治疗。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卡,交给该社区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社区管理。
5、各村卫生所定期对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责任奖惩范围。
首诊测血压实施方案与总结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给患者
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首诊测血压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
文将介绍首诊测血压的实施方案,并对其进行总结。
首先,首诊测血压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测量时间,通常建议在患者休息5-10分钟后进行测量;二是选择合适的测量环境,要求安静、舒适;三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包括血压计
和袖带;四是正确的测量姿势,要求患者坐姿放松,双脚平放在地
面上,不交叉;五是正确的测量方法,包括确定合适的袖带大小、
正确的充气和放气方法等。
其次,首诊测血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患者
的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和紧张;二是避免患者吸烟、饮酒、饮咖啡
等刺激性物质;三是避免患者进行剧烈运动后立即进行测量;四是
避免患者穿紧身衣物;五是避免患者交叉腿进行测量。
最后,对首诊测血压的实施方案进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首诊测血压的实施方案对于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
意义;二是正确的实施方案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是
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测量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四是患者也
需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保持良好的测量状态。
综上所述,首诊测血压的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重视首诊测血压的实施方案,共同努力,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诊测血压制度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35岁以上人群建立首诊测血压制
度。
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
2、普通门诊、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
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门诊各诊室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血压计要标准,测血压技术要规范。
血压测量读数要精确:取
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2分钟,如果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则需在间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4、掌握血压值判定标准及分级:L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定义,高血压为18岁以上成人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
也诊断为高血压,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
也诊断为高血压。
5、所有医护人员为责任人,将首诊血压测量值记录在首诊测量血
压登记本上。
对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必须完善病人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访视,每3个月一次,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指
.
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6、
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每月10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情况汇总表上报至区疾控中心。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7、
8、
医药文档交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