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诊测血压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首诊测血压制度
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内、外、妇、儿和中医门诊及村卫生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规范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并在门诊日志中详细登记。
二、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定期上报医院公共卫生科。
三、对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公共卫生科医师应将其纳入辖区慢性病管理体系,根据管理要求,定期随访,积极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四、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高血压患者登记报告制度1、告是做好高血压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医疗单位是慢性病报告的责任单位,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是责任报告人。
2、高血压报告实行定期上报。
即卫生院门诊按天上报,各村卫生室按月上报卫生院慢性病管理科。
3、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病人登记簿,发现病人及时登记4、高血压病人发现采取日常门诊、定期集中筛查、体检、上门访问等方式进行。
5、门诊应对所有35岁以上病人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测血压率100%;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
6、村卫生室医生每季度入户走访,将本地新发现慢病病人(含本级诊断、本市各级医院确诊、外地其他医院确诊后回家休养治疗的所有病人)分类登录慢性非传染病登记簿。
季辖区人口随访覆盖率达100%。
8、卫生院明确专兼职高血压诊断医生负责本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转诊的高血压病人的确诊,及时将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分类登记簿,上报卫生院慢性病科;9、卫生室每月将发现的高血压病人上报卫生院,卫生院将本院诊断的高血压病人按村按月反馈给各村卫生室,以便及时建档及时管理。
10、村卫生室建立疑似高血压病人转诊制度,对村卫生室无法确诊的高血压病人,应转至卫生院进行确诊。
11、卫生院慢性病科搜集乡村医生和本院医生报告病例,纳入高血压患者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报告制度一、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报告是做好糖尿病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医疗单位门诊对测血糖过程中发现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登记管理。
二、认真填写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簿,发现病人及时登记。
三、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现可采取日常门诊、定期体检、上门访问等方式进行。
四、糖尿病高危人群报告实行月报。
五、设专职人员管理2型糖尿病工作。
六、建立辖区人口登记资料,掌握去全乡居民的人口分布状况。
七、建立2型糖尿病人的个人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进行长期的动态管理。
八、对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进行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和生活行为因素定期检测。
九、对2型糖尿病人群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趋势。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null《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要点一、概述(一)定义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SBP≥140mmHg 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2022年~202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
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22年明显增高。
二、病因学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null三、病理生理机制(一)遗传的影响(二)心输出量(三)钠摄人的影响(四)水钠潴留(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六)交感神经系统(七)动脉血管重构四、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一)诊断步骤高血压的诊断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二)诊断依据1.病史及临床表现:(1)病史:①家族史:②病程:③高血压治疗经过:null④既往疾病史:⑤临床症状:⑥生活方式:⑦心理社会因素:(2)查体:测量血压、脉率、BMI、腰围及臀围;观察有无满月脸、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医院急诊工作制度一、急诊科全年____小时开诊。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各项工作制度。
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
严格履行各级人员职责。
二、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
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立即接诊患者,进行处理。
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____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科工作人员有权上报医务部、门诊部、医院总值班或相关科室负责人。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____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
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后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与病房或手术医师做好交班。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危、重症患者。
六、由急诊医师决定急诊患者是否需住院或留观,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医师。
急诊患者如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根据医嘱对急诊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
患者在急诊科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____小时。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等。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急诊工作,检验、影像、药剂、介入等7____小时提供服务。
医院急诊工作制度(2)是指医院针对急诊工作所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
以下是一般医院常见的急诊工作制度:1. 门诊时间:急诊科通常是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制度,确保随时接受病人就诊。
2. 调度医生:根据医学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设置合适数量的急诊医生,确保急诊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专业性。
实用标准文案老年人健康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xx区xx镇卫生院目录高血压患者管理工作制度 (2)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制度 (3)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7)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8)居民病伤死因统计规范 (9)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一、严格执行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的比例≥100%。
二、对工作中发现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每年至少测量2次血压。
三、按规范要求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提高高血压患者发现率,健康管理率达到50%以上。
四、按规范要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随访包括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及提供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每半年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合并症发生与发展监测,并将随访管理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率≥80%。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不低于50%。
五、按规范要求每年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1次较为全面的健康体检。
及时将随访和体检信息更新至信息系统,高血压患者体检率≥90%。
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制度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结合《兴安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为做好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采取辖区一般人群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患者管理和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指导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糖尿病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危害,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的发现1、通过上级医疗机构与本院和村卫生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检测血糖来发现、诊断糖尿病患者;2、重点人群的筛查。
包括: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者、超重或肥胖人群等高危人群等;3、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反馈信息、合作医疗网络、人群健康档案、基线调查、各种体检等多种形式收集辖区内患病人信息,进行追踪建档。
对于新确诊或各种方式发现的患者,要进行患者信息登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一般信息、目前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最近一次检查结果、近期治疗情况等,建立健康档案,纳入慢性病管理。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临床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
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紧密配合开展抢救。
二、抢救器材及药品要力求齐全完备,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储存,用后及时补充。
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备不懈,做好交接班。
三、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应根据病情按疾病抢救程序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包括电除颤)、配血、止血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进一步采取有效的诊疗手段。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对病情复杂、抢救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向医务科(节假日向总值班)汇报,必要时组织科、院有关人员会诊救治。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24小时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并做好记录。
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口头医嘱,如确因情况紧急需下达口头医嘱时,护理人员执行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校对药品后执行,事后医师据实补记医嘱,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六、各种抢救器材、药品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1七、及时向患者家属或代理人讲明病情,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以取得家属或代理人的理解配合。
八、抢救结束,医护人员应做好抢救小结,并写出抢救记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首诊负责制1. 患者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2. 诊断为非本科疾患,及时转至其他科室诊疗。
若属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患者,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患者。
3. 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
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4. 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并同意。
被邀科室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医院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样本门诊首诊是指患者初次来院就诊时,在医院门诊进行医学检查、询问和必要的治疗。
测血压是门诊首诊中常见的一项检查。
以下是医院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样本,供参考:一、目的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目的是保障门诊医务人员在门诊首诊中可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确保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首诊环节的医务人员。
三、工作责任1.医务人员在门诊首诊时应核实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并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或相关疾病,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2.医务人员应使用专用血压计,确保血压计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保证血压计的定期校准。
3.医务人员在测量患者血压前,应提醒患者注意相关事项,如不应剧烈活动、不应吸烟或饮咖啡等。
确保患者心情放松,尽量保持安静。
4.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血压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量。
应将血压计套在患者的左臂上,将头部稍微抬高,使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5.医务人员应在测量时,确保患者坐稳,背部贴靠椅背,并将手放在桌子上,手掌心向上。
测量时应保持手臂放松,避免用力。
6.医务人员在测量患者血压时,首先应将血压计气囊套在患者的上臂上,然后用手控制血压计的气泵,将气压逐渐增加,直到听到心跳声。
然后开始缓慢地放气,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7.医务人员应重复测量患者血压,以确保准确性。
如结果有较大差异,应进行第三次测量,然后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8.医务人员测量患者血压后,应将结果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向患者解释测量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四、文明待人1.医务人员在门诊首诊测血压时,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2.医务人员应保持礼貌和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3.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及相关卫生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五、质量控制1.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血压测量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测量准确性。
血压监测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血压监测室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血压监测室是医院的一项重要部门,负责为患者提供血压监测服务,是医院与患者交流的重要窗口。
第三条血压监测室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服务。
第四条血压监测室应按照国家和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五条血压监测室应保证设备、仪器的完好性和准确性,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血压监测室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七条血压监测室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保存监测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第八条血压监测室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沟通,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服务的协调性。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九条血压监测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工作人员若干名,具体人数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确定。
第十条血压监测室主任负责监督和管理全面工作,协调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血压监测室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协调工作人员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第十二条血压监测室工作人员包括医技人员和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负责监测血压和其他生理指标,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护理和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血压监测室工作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四条血压监测室主任负责全面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其职责包括:(一)制定血压监测室的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负责监督和检查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三)组织开展各类会议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四)负责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五)组织开展科研和学术活动,提高血压监测技术的水平和质量。
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及时诊断和管理患者的血压情况,建立一个高效准确的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流程、责任分工、设备要求和培训措施等方面。
一、流程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登记:在患者就诊时,接待人员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登记表,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2. 患者询问:医生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目前的主要症状等信息。
3. 测量血压:在测量血压之前,医生或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测量血压的目的和方法,并确保患者处于放松状态。
使用标准的血压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测量结果应当及时告知患者,并由医生进行解读和评估。
4. 结果评估: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医生应当对患者的血压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应当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责任分工为了保证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分工。
1. 接待人员:负责患者登记和相关信息的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医生或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询问、测量血压以及结果的解读和评估。
同时,他们还应当根据测量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并协助医师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医疗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制度的顺利运行。
三、设备要求为了确保首诊测血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
1. 血压计: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关键设备,应当选择质量可靠、精度高的产品,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记录表单:为患者登记和血压测量结果记录准备相应的表单,并确保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3. 放松环境:首诊测血压应当在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培训措施为了保证首诊测血压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技能水平,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
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
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义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
如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需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1)对血压控(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及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须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引言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为了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理。
而与3项危险因素分别单独管理相比,实行〃三高〃共管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为推动〃三高〃共管的落地与实施,建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导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
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管理和社区医疗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一、我国人群〃三高〃的患病与控制现状二、〃三高"并存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都是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常常会成对或三联一起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形成'两高〃并存甚至〃三高〃并存。
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全院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等门诊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为病人填写城镇居民健康档案,交给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应该按照高血压管理的要求,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管理。
5、各镇医院定期对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列入医院责任奖惩范围。
首诊负责制制度均应详细记录处理经过。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护士长等有关人员参加。
住院期间,对普通病情的新入院患者,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1 周内完成。
对危重患者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应即时查房。
(二)主治医师查房对普通病情的新入院患者,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24 小时内完成,每周至少2 次,应有住院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由住院医师负责记录和落实诊疗计划。
对危重患者应随时查房,但至少不少于2 次。
(三)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要全面负责,对普通患者每日至少查房 1 次,危重患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检查处理,执行上级医师指示,书写整理病历,及时完成病程记录,汇总、归纳、整理、分析各种检查化验结果,浮现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医师,负责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应及时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审查对新入院、危重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和重大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前准备情况;决定患者出院及转院等;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包括对各级医师的指导,重点帮助主治医师解决在诊疗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抽查医嘱和护理执行情况及病历书写质量。
(二)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分型不清、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听取医生、护士的反映、倾听患者陈述,对出、转院标准进行判断并及时上报上级医师或者科主任。
对下级医师的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赋予具体匡助和指导,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三)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危重、疑难、新入院、诊断不清者及手术患者,同时有计划地巡视普通患者。
审查各种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意见。
听取患者对治疗和生活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建议。
负责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匡助实习医师做好新入院患者的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工作。
住院医师要详细记录上级医师的诊疗意见,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
负责书写病历相关内容,要求对危重患者随时检查并记录。
海北医院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全院门诊医生对就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必须进行血压测量,认真填写门诊工作日志,标明病人的身份信息和就诊性质(是否初诊),血压值等要记载清楚,要求测压率达100%。
二、门诊医生将“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的重要性告知病人,以提醒就诊者配合。
三、对第一次发行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诊断为高血压。
四、发现高血压病人的医生,应填写高血压报病表,交给医院防保科,接诊医生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五、防保科医生将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所。
六、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
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201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