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8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科学。
它是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2、了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方法;4、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三、课程内容1、流行病学概述1、流行病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公共卫生意义2、流行病学方法1、描述性流行病学2、分析性流行病学3、实验性流行病学3、流行病学数据分析1、描述性数据分析方法2、统计分析方法3、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应用4、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1、传染病流行病学2、慢性病流行病学3、伤害流行病学4、公共卫生实践中的流行病学应用案例解析5、流行病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1、新发传染病和全球健康问题的挑战2、精准医学与流行病学的融合发展3、数据科学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前景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结合案例分析;2、实践操作:进行数据分析练习,掌握流行病学软件应用;3、小组讨论:围绕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外辅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解惑。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题库一、引言本文旨在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考研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题库。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题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流行病学教学大纲1、流行病学概述2、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3、2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4、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疾病的分布6、1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7、2疾病分布的特征8、3疾病分布的影响因素9、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0、1个案调查和病例报告11、2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与实施12、3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13、病因推断14、1病因的概念和判断标准15、2病因推断的方法和步骤16、3偏倚和控制的措施17、流行病学研究设计18、1观察性研究设计19、2实验性研究设计20、3分析性研究设计21、公共卫生监测与干预试验22、1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23、2干预试验的设计和实施24、3干预效果的评估和分析25、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26、1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27、2流行病学在健康相关行为研究中的作用28、3流行病学在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三、题库示例及答案解析(此处为示例,仅展示部分题库内容)1、下列哪一项不是流行病学的任务?()(A)确定疾病分布(B)研究疾病的病因(C)制定公共卫生政策(D)开展公共卫生监测。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三号黑体字)二、学时分配表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流行病学概念;2. 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及特点;3.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熟悉: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 流行病学的特征。
了解:1.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2.流行病学的展望;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重点]1. 流行病学概念;2. 流行病学的特征。
[难点]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定义的演变、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三个阶段---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
2.重点讲解: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实际应用:疾病的分布特点;病因及影响流行因素;诊断疗效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流行病学的特征。
3.一般讲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流行病学发展。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4学时)第一节病因的概念[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掌握病因的定义;熟悉:1.常见的病因模型了解:1.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重点]1. 病因的定义。
[难点]1. 常见的病因模型。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生态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模型。
2.重点讲解:病因模型3.一般讲解:因果联系方式、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1宿主因素;2 环境因素;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第二节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l准则。
熟悉:1.假设演绎法。
了解:1.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重点]l准则[难点] 1.假设演绎法1.假设演绎法。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2.重点讲解:Mill准则。
3.一般讲解:假设演绎法;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Lem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属内科学的一个专业,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和儿科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
它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其重点在于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打下基础,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兰娟、任红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版《传染病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讲课、自学、实习、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教学。
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医学本科专业传染病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每章的“目的要求”项目中,指出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要求;要求“掌握”的要讲深、讲透;要求“熟悉”的要重点讲解;要求“了解”的只作概括性介绍。
各章节内容以“深入讲解”,或“全面讲”,或“一般介绍”加以区别。
必需掌握和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用横线标示予以强调。
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每一章节的目的和要求中加以叙述。
总学时为45学时,其中理论学习39学时,见习6学时。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或作业占40%。
教学时间分配内容理论课实验学时数总论 4病毒性肝炎 5 3病毒感染性腹泻0脊髓灰质炎0流行性感冒(禽流感) 1麻疹 1水痘和带状疱疹0流行性腮腺炎 1肾综合征出血热 2流行性乙型脑炎 2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0巨细胞病毒感染0 狂犬病 1 艾滋病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0 手足口病 1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0 立克次体病0 伤寒 2 细菌性食物中毒 1 细菌感染性腹泻0 霍乱 1 细菌性痢疾 1 布氏菌病0 鼠疫0 炭疽0 白喉0 百日咳0 猩红热 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 结核病0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0 败血症 1 深部真菌病0 钩端螺旋体病 1 梅毒0 回归热0 莱姆病0 阿米巴病 1 疟疾 1 黑热病0 弓形虫病0 隐孢子虫病0 日本血吸虫病 1 并殖吸虫病0 华支睾吸虫病0 姜片虫病0 丝虫病0 钩虫病0蛔虫病0蛲虫病0旋毛虫病0肠绦虫病0囊尾蚴病0棘球蚴病0蠕虫蚴移行病0朊粒病0医院感染0感染性休克 1感染微生态学简介0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0人工肝脏0感染性发热的诊断思维 3复习答疑 3消毒隔离制度 3合计39 6总计 45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感染(传染)的概念、感染性疾病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处理原则、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方法。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染病学总学时: 36学时(理论34学时,见习2学时)开课单位: 内科学教研室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大专推荐教材:《传染病学》刘应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3版。
参考书: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刚主编,2003年,第五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重要课程之一,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所选编的病种以国内常见病为主,病种的分类均按病原体分类为依据,学生应当在牢固掌握基础医学及内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内容,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染病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为36学时,见习为2学时。
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总论(6学时)教学内容:(一)传染与免疫1、重点讲解传染的概念。
2、详细讲解传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二)传染病的发病机理1、一般介绍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2、重点讲解组织损伤的发生机理。
3、重点讲解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1、一般介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概念。
2、重点讲解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3、一般介绍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四)传染病的特征1、重点讲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2、详细讲解临床特点:(1)病程发病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期,恢复期。
(2)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热型(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回归热)。
发疹:出疹时间、部位、顺序、形态。
毒血症状。
(五)传染病的诊断1、重点讲解临床资料的价值。
2、重点讲解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讲解实验室检查对传染病诊断的特殊意义。
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其他检测。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传染病学学时:27(21/6)学时学分:1.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引起的,可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可单个发病,也可群体发病。
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部分,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
历史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人类造成很大灾害,在新中国成立后,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引下,很多传染病和寄生得到控制。
但有些传染病仍然广泛存在,如传染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染性腹泻等。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感染病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传染病临床诊疗基本能力。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深入发掘和研究祖国医学无疑对中西医结合防止这些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热爱中医事业、巩固专业思想。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节传染病概论(2学时)掌握传染病的定义、特征、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染病的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与隔离制度。
第二节流行性感冒(自学)掌握流感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验;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流行病学及预防。
重点掌握诊断依据和治疗。
第三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学时)掌握本病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熟悉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
重点掌握诊断依据、治疗与预防方法、与乙脑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自学)掌握本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流行病学及预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导言: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群健康与疾病分布、发生、流行规律以及相关因素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进行流行病学教学,本文将为流行病学教学制定一份大纲,旨在提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估方式等指导,以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
一、教学目标流行病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方法;3. 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4. 了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1 流行病学定义和范畴1.2 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1.3 流行病学在健康问题中的作用2.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方法2.1 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与研究设计2.1.1 受试者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1.2 生态学研究2.1.3 实验研究2.2 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2.2.1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2.2.2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方法3. 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3.1 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3.1.1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3.1.2 传染病的流行模式与变异3.2 流行病学在非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3.2.1 非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与流行趋势3.2.2 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策略4.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1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4.1.1 疫情监测与防控措施4.1.2 健康政策制定与干预措施4.2 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2.1 流行病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4.2.2 流行病学在药物疗效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
2.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3. 实践实习:安排学生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实践,提升其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传染病学概述•传染病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传染病的流行模式和传播途径二、传染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分类和特征•细菌性传染病–病原菌的种类、结构和基本特性–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菌及其致病机制–检测和鉴定细菌病原菌的常用方法•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的种类、结构和基本特性–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病毒及其致病机制–检测和鉴定病毒病原病毒的常用方法•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的病原体–真菌、寄生虫和其他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和致病机制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直接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间接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体液传播–媒介传播四、传染病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流行病学指标和流行病曲线•传染病的流行模式和变迁规律五、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疫苗接种和免疫–疫苗的种类和疫苗接种原则–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免疫策略和程序•传染病的检测与诊断–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技术–传染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措施•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隔离和隔离措施–传染病的消毒方法和程序六、常见传染病的学习和防控•肺结核–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流感疫苗的接种和流感的防控策略•腹泻病–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腹泻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登革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和疫苗接种策略七、传染病与公共卫生•传染病在公共卫生中的地位和作用•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和挑战•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以上是传染病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将按照该大纲进行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传染病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公共卫生工作做出贡献。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是人类和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科,课程内容中的方法学应用非常广泛,许多相关学科涉及到调查设计,资料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解释,都需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此外,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开展疾病防治现场工作,也需要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预防为主的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和整个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流行病学一些新概念和新的分支,提高学生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部分”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部分”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流行病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二)参考书[1]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2]叶冬青主编.《流行病学进展》第13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3]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进展》第12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4-6450, CN11-2338/R[5]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3-9624, CN11-2150/R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课终考核(闭卷考试)(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要求在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自学伤害流行病学(3学时)、分子流行病学(6学时)、遗传流行病学(6学时)以及恶性肿瘤(3学时)、糖尿病(3学时)、流行性感冒(3学时)和病毒性肝炎(3学时)等流行病学各论章节,并在课终考核前完成相关章节的习题,同时通过参考书籍的阅读扩大知识面。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传染病学》教学大纲Infectious Disease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111 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临床专升本、影像、法医、麻醉专业。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传染病学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重要课程之一,在医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重点讲解防治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新成就,为今后参加传染病防治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①基本要求:首先,学生应当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掌握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归纳总结认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比较相近的概念和类似的问题,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②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传染病学是医学专业的公共临床课程,是临床医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
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的教材有:推荐的参考书有: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在考试方法上实行多项改革,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实行了教考分离;理论考试注重主观题和客观题的适当比例,将重点难点放在分析病例的问题上,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无第一章总论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传染病及感染的概念。
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特征、临床特点。
预防医学专科教学大纲汇编1.流行病学教学大纲2.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3.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教学大纲《流行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C2707908课程名称:流行病学课程英文名称:EPIDEMIOLOGY总学时:140(讲课学时30,实验学时24,自学学时86)学分:9分开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授课对象:预防医学函授专科前置课程:卫生统计学推荐教材:《流行病学》,王建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1)《流行病学》,王建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2)《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要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以达到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病因研究和预防效果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科研中运用群体的观点、科学的方法独立进行现场调查的设计、资料收集、总结分析及科研论文的撰写。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1)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2)理解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3)了解流行病学用途。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4学时(1)了解病因概念的发展简史,掌握病因的概念。
(2)了解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方法。
(3)了解病因推断程序,掌握病因的判断标准。
第三章疾病的分布8学时(1)掌握疾病频率测定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2)了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及分布特征形式。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12学时(1)掌握现况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了解现况调查的特点及用途,理解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及抽样调查的样本估计。
(2)掌握筛检的概念及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明确真实性、可靠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概念,理解提高筛检指标效力的方法,了解评价筛检收益的方法。
传染病与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染、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其重点在于研究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传染病学与其他学科如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诊断学有密切联系。
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习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传染病曾对人类造成很大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其中脊髓灰质炎已接近消灭。
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仍然广泛存在,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
而且,新发现的传染病随时都有可能进入我国,因此,对传染病的防治研究仍需加强。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等基本概念2.掌握、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血清学诊断要点。
3.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1.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侧重点,既有知识记忆的内容,也有综合分析和应用方面的内容。
2.试题内容比例:掌握占70%,熟悉占20%,了解占10%。
3.题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第一章总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一、掌握感染的概念,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传染病发病机制。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机体免疫应答,常见的传染病症状、体征。
三、了解传染病的预防。
课程内容一、感染与免疫1.感染的概念:机会性感染;感染谱;各种形式感染情况。
2.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一、前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保健对策和措施的学科;它在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作为一门方法学,应用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妇幼卫生、口腔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等各相关领域中。
应用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可以用来阐述如何开展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分布的研究,如何确定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如何制订预防保健对策和措施以及怎样进行流行病学评价。
本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定义及其演变与发展、流行病学与相关科的关系以及应用,疾病的分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几个基本的设计类型,疾病防制对策和防治措施。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循征医学、药物不良反应等章节。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能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做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的整体性、群体观点及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使学生能适应新时期预防医学工作方针的需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讲授、自学、课堂课题讨论等教学活动,以适合流行病学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提问、作业、课堂讨论、口头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预防为主的观点、群体观点、辩证思维的观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我国固有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状况、趋势及防制对策和措施。
本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情况。
“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能通汇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记住概念;其他内容作一般了解。
教学方法:理论课与实验(习)课相结合使用教材: 王建华《流行病学》第六版二、学时数分配流行病学教学时数分配三、理论教学的基本目的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标和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定义、研究范围和用途,了解其发展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学科发展的展望;掌握流行病学研究领域。
研究生专业学位课:人文医学职业技能培训《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染病流行病学学时:9(4/5)适用对象:中医学、中西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传染病流行病学旨在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和措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传染病流行病学总论教学时数4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与特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2、熟悉:传染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3、了解:传染病流行趋势。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要1、传染病定义2、研究内容3、控制传染病的成就4、有关传染病的发现和发明第二节传染病流行趋势1、几种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结核、艾滋病、霍乱)2、传染病流行趋势(1)老传染病卷土重来(结核、霍乱、疟疾)(2)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艾滋病、禽流感、SARS)第三节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1、传染病流行图2、传染病分类3、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4、传染病流行过程5、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第四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传染病报告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3、对传播途径的措施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5、紧急措施第五节计划免疫及其评价1、概念2、种类3、计划免疫方案5、计划免疫评价指标第二章病毒性肝炎教学时数3学时(自学)(一)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的肝炎病毒有几种,流行过程中的特点;预防措施。
2、熟悉: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肝炎治疗的目的。
3、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二)自学内容:1、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及其分类2、各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3、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4、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5、各种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策略与措施(1)综合预防措施(2)被动免疫预防(3)主动免疫预防6、思考题(1)试述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型;(2)比较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3)试述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4)试述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发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诊断试验;了解疾病分布特点、病因概念及其推断、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防制措施,药物不良反应。
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新医学观,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按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0学时,讲授20学时。
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能运用流行病学的观点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
初步掌握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以及流行病学各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了解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流行病学概念和基本内涵,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重重观点。
(二)重点讲解流行病学概念中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以及流行病学重要观点中的比较观点及概率论的观点。
(三)一般讲解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习题:*1、流行病学的概念。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哪几类?*3、简述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4、结合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简述流行病学的用途。
5、流行病学研究中,要掌握哪些与伦理学相关的原则。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
(三)了解率和比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重点讲解疾病分布的定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学》教学大纲总学时:35学时理论课:25学时实验课:10学时第一章绪论〔目的〕1.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2.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方法、特点。
3.理解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了解流行病学用途及面临的挑战。
〔讲授内容〕1.流行病学的发展历史2.流行病学的定义3.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4.流行病学的特点5.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授课时数〕 1学时〔自学内容〕流行病学的新近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目的〕1.掌握疾病频率测定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2.了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及分布特征形式。
〔讲授内容〕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2.疾病流行强度3.疾病的三间分布〔授课时数〕2学时〔实习内容〕1.疾病频率的测量2.疾病的分布〔实习时数〕3学时〔自学内容〕移民流行病学〔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投影第三章病因和病因推断〔目的〕1.掌握病因的概念,了解病因概念的发展简史。
2.理解病因模型。
3.了解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过程。
4.掌握病因的判断标准。
〔讲授内容〕1.病因的概念2.病因推断技术〔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病因模型〔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投影第四章描述性研究〔目的〕1.掌握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普查、抽样调查、筛检及诊断的概念。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目的及优缺点。
3.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及抽样调查的样本估计。
4.掌握筛检及诊断标准的评价。
5.理解提高筛检指标效力的方法。
6.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定义、方法、应用及局限性。
〔讲授内容〕1.现况研究2.筛检3.生态学研究〔授课时数〕1学时〔实习内容〕.筛检方法评价〔实习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描述性研究的进展〔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投影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目的〕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2.理解病例对照的基本原理。
3.了解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类型与实施。
4.掌握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5.掌握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
6.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讲授内容〕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2.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3.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及在实施中应考虑的问题4.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5.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极其控制6.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授课时数〕2学时〔实习内容〕病例对照研究〔实习时数〕2学时〔自学内容〕病例对照研究的示例〔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投影第六章队列研究〔目的〕1.熟练掌握队列研究定义及特点。
2.理解队列研究基本原理与类型。
3.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
4.掌握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包括率的计算、人时的计算、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计算。
5.理解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方法。
6.理解队列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讲授内容〕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2.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3队列研究的步骤4.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5.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6.队列研究的优点及其局限性〔授课时数〕2学时〔实习内容〕队列研究〔实习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队列研究的示例〔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投影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
2.熟练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实验现场的确定、样本量的估计、随机化分组、对照的设立及盲法的应用。
掌握安慰剂、霍桑效应、单盲及双盲实验的概念。
3.学会流行病学实验的资料收集,熟练掌握评价实验效果的主要指标。
4.理解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讲授内容〕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概述2.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3.流行病学实验的资料收集和分析4.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5.流行病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授课时数〕2学时〔实习内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实习时数〕2学时〔自学内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实例〔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第八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目的〕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的概念: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2.掌握选择偏倚的种类,了解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
3.掌握信息偏倚的种类,了解控制信息偏倚的方法。
4.掌握混杂偏倚的种类,了解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
〔讲授内容〕1.选择偏倚2.信息偏倚3.混杂偏倚〔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控制偏倚的新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第九章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目的〕1.了解预防疾病的策略和措施。
2.掌握疾病的三级预防的内容。
3.掌握疾病监测、被动监测、主动监测的概念。
了解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监测病例与实际病例、静态人群与动态人群的概念。
4.了解疾病监测的种类、监测的组织和监测系统。
〔讲授内容〕1.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2.疾病监测〔授课时数〕2学时〔自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目的〕1.了解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2.掌握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染期、潜伏期、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及人群易感性的概念。
了解潜伏期的意义、各种传播途径的特点及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因素。
3.掌握医学观察、留验、消毒、疫源地的概念及疫源地消灭条件。
了解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4.了解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国境卫生检疫的概念及我国国境卫生检疫的病种。
5.掌握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种类及甲类传染病的病种。
了解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6.掌握计划免疫、扩大计划免疫规划的概念,掌握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的内容。
了解预防接种的种类及实施,学会计划免疫效果的评价及工作考核。
〔讲授内容〕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3.计划免疫及其评价〔授课时数〕2学时〔自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堂讲授第十一章分子流行病学〔目的〕1.了解分子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
2.掌握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生物标志的概念与种类。
了解生物标志的确定、暴露的测量、易感性的测量及效应的测量。
3.了解分子生物学常用的相关技术及资料的处理和分析。
4.学会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讲授内容〕1.分子流行病学概述2.分子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3.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研究方法4.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实施〔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新进展〔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第十二章遗传流行病学〔目的〕1.掌握遗传流行病学的概念,理解疾病病因中遗传与环境的相对意义。
2.了解遗传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尤其分析方法如家庭聚集性分析、双生子分析、养子和半同胞分析、系谱分析、单基因以及多因子遗传病的分析。
3.了解遗传性疾病的预防。
〔讲授内容〕1.遗传流行病学的概念与研究范围2.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第十三章流行性感冒〔目的〕1.了解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及免疫特点,熟悉流感流行的三个环节,掌握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特点。
2.了解影响流感流行的因素,掌握流感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疫情监测、流感疫苗、药物预防和疫情控制等。
〔讲授内容〕1.病原学2.流感流行的三环节3.流感的流行流行特征4. 流感流行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流感流行的流行病学进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第十四章感染性腹泻〔目的〕1.了解感染性腹泻的现状及主要危害,熟悉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其特点,掌握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
2. 重点掌握感染性腹泻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
3. 了解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等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讲授内容〕1.概述2.病原学3.流行病学特征4.感染性腹泻防治5.几种重要的感染性腹泻〔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进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第十五章病毒性肝炎〔目的〕1.掌握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了解甲型肝炎不同传染源的作用、易感人群的特征、流行特征、预防措施及疫苗的应用。
2.掌握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及抗原抗体系统、主要的传播途径,了解乙型肝炎主要的传染源、流行特征,熟练了解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及疫苗的作用。
3.了解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的病原体特性、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和预防措施。
〔讲授内容〕1.病毒性肝炎概述2.甲型肝炎3.乙型肝炎4.丙型肝炎5.丁型肝炎6.戊型肝炎〔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进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第十六章疟疾〔目的〕1.了解疟疾的病原学特点,掌握疟疾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2.了解疟疾的分布特征,掌握预防疟疾的对策与措施。
〔讲授内容〕1.病原学2.流行过程3.流行特征4.疟疾流行病学调查5.预防对策与措施〔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疟疾的流行病学进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第十七章肾综合征出血热〔目的〕1.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学特点,掌握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2.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熟悉其流行病学疫区分型。
3.重点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讲授内容〕1.病原学2.宿主和传染源3.传播途径4.人群易感性5.流行特征6.流行病学疫区分型7.预防措施〔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新进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第十八章性传播疾病〔目的〕1.了解性传播疾病的种类、病原学及流行概况。
2.熟悉性传播疾病的传染源种类、高危人群及人群易感性。
3.重点了解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及流行因素。
4.掌握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危害、预防措施和策略。
〔讲授内容〕1.性传播疾病的种类及病原学2.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概况3.性传播疾病流行的三环节4.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5.艾滋病的流行特征、流行因素6.性传播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授课时数〕1学时〔自学内容〕艾滋病流行病学进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以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