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金蝉脱壳
- 格式:pptx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20
7金蝉脱壳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观、议等方式品味金蝉脱壳的神奇。
3.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引入诗文,揭示课题:1、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所见》,内容谁记得?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原本还一路高歌的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呢,哈哈,没想到那只蝉竟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你会发现蝉何止是有吸引力!板书课题2、读题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它一般用来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7 金蝉脱壳一、教材分析《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
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
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
脱壳前是蝉自己爬上树,找一个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
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本课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同时又易于学生的迁移运用。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者的意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朗读理解能力,也掌握了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紧扣文本,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学习资源,通过“初读、自读、精读、美读、欣赏”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
同时结合网站友好的交互界面自主浏览相关资源,引发思考,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并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阅读,进一步了解金蝉脱壳的相关资料”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力求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材的人文内涵,促使他们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自主、生动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