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免疫学实验技术版1
- 格式:ppt
- 大小:9.38 MB
- 文档页数:65
免疫学实验方法免疫学实验方法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识别、分析免疫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方法在免疫学领域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疫苗研究等方面,对促进免疫学的发展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一、ELISA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抗体或抗原与固相物质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来进行标记,最后通过酶底物的底物变色反应或荧光底物的发光反应来检测待测抗体或抗原的存在量。
二、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计数悬浮细胞的仪器,它利用激光照射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体标记来检测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和内部细胞器的性质和分布,对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进行高效的分析。
三、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电泳将待测蛋白分离,再将其转移到膜上,最后使用特异性抗体和标记的二抗来检测待测蛋白的存在量和大小。
四、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将组织切片后进行脱水、脱脂和脱水处理,再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标记待测蛋白,并观察标记物的颜色变化或发光情况来确定蛋白的位置和表达量。
五、免疫沉淀法免疫沉淀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将待测抗体与蛋白结合,再使用蛋白A/G琼脂糖或磁珠等材料将蛋白抗原免疫沉淀下来,最后使用核酸酶或质谱技术来分析蛋白的互作关系。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它们在免疫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在科研领域有重要应用,同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基础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组人员:张智红、周炜、施华一、课程名称:基础免疫学Basic Immunology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32/2四、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解剖与生理学。
五、课程教学目标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科。
它是生物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生物医学分析与仪器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医学专业知识。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免疫学发展简史(1学时)●免疫器官和组织(1学时)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分子(8学时)免疫球蛋白(2学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抗体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补体系统(2学时):补体的激活;补体活化的调控;补体受体;补体的生物学功能;补体系统与疾病细胞因子(2学时):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与某些病理过程的关系白细胞分化抗原(1学时):参与T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参与B细胞抗原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免疫球蛋白Fc受体粘附分子(1学时):各类粘附分子的特性;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粘附分子与临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学时)概述人类MHC—HLA复合体HLA抗原系统MHC的功能HLA与医学的关系●免疫细胞(2学时)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抗原与抗原提呈(4学时)抗原概述(2学时):抗原的性质;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的种类;诱导免疫细胞增生的其他抗原抗原提呈(2学时):溶酶体提呈途径;胞质溶胶提呈途径;非经典MHC分子提呈途径●免疫应答(4学时)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学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2学时)●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2学时)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机制;免疫耐受的维持与破坏;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基因、分子和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超敏反应(4学时)Ⅰ型超敏反应(1学时)Ⅱ型超敏反应(1学时)Ⅲ型超敏反应(1学时)Ⅳ型超敏反应(1学时)●免疫学检测方法与治疗(4学时)免疫细胞与分子的检测(1学时)免疫相关基因的检测(1学时)免疫学检测常用的标记技术(1学时)免疫治疗的概况(1学时)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计划一、学制七年制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模式,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医学硕士学位水平,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高级医学人才。
三、业务基本要求通过七年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从事临床工作的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达到能听、说、读、写,并加强专业外语的培养,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身心健康,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难、重危病症的初步诊断、处理等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并能协助老师指导实习医生的工作;4、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学习第二外语,初步具有用第二外语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六、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七、主要实践环节劳动、军训、医学社会实践、临床学科实习等八、相近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九、毕业与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计划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369学分,方可毕业。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硕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见表一十一、实践环节安排表见表二十二、学时、学分汇总表见表三十三、课外安排一览表见表四。
十四、有关说明1、课程性质代号:通识教育课程代号A1(必修)、A2(限选)、A3(任选);基础课程代号B1(必修)、B2(限选)、B3(任选);学科基础课程内学院或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代号C1 (必修)、C2(限选)、C3(任选);学科基础课程内跨学科基础课程代号D1 (必修)、D2(限选)、D3(任选);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基础课代号E1(必修),E2(限选),E3(任选);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课代号F1(必修),F2(限选),F3(任选)。
本科实验教学大纲本科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实验 I 英文名称:E_periments of Pathogenic Biology 1 课程代码:5000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病原生物学实验 I》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属于病原学范畴。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病原生物的形态、培养特性、鉴定及检测技术,从而认识各种感染性疾病发生与流行的基本规律。
学习常用的病原生物实验诊断技术,了解控制与消灭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为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感染性疾病服务。
它不仅与基础医学的其它学科密切相关,也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有密切的关系。
《病原生物学实验 I》课程应在学习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课后进行,最好能与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讲授同步。
《病原生物学实验 I》课程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蠕虫及节肢动物等内容,以我国重要的病原生物为主要内容。
本课程重点讲授病原生物的形态、培养特性、鉴定及检测技术。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播放录像适当介绍国内外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成就和新进展,使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开设创新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从事实验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操作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从事病原生物学研究的素质和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并通过考试,使学生掌握人体病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病原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
三、教学内容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 1 讲授: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录像: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示教:细菌形态与特殊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弧菌)和特殊结构(荚膜、芽胞、鞭毛);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
2 讲授:基础培养基的制备操作:细菌的接种示教:细菌代谢物及生化反应细菌接种的基本操作方法、细菌的代谢产物的观察及检查方法;细菌的主要生化反应及其观察方法;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的基本用途。
《免疫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规律,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属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医学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医学基础学科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范的学科之一。
免疫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了解免疫学的新进展,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整体思维意识,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认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免疫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预防、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1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二、免疫应答的特点三、免疫学应用研究第一节免疫学简介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二、免疫应答的特点三、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四、免疫学的应用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二、免疫学科的形成及发展第三节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一、免疫学理论研究二、免疫学应用研究三、21世纪的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1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二、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第一节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一、骨髓二、胸腺第二节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一淋巴结二脾三粘膜免疫系统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一、淋巴细胞归巢·二、淋巴细胞再循环第三章抗原 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二、抗原的种类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一、异物性二、特异性第二节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二、宿主方面的因素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第三节抗原的种类一、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四、其他分类第四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一、超抗原二、佐剂三、丝裂原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二、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四、单克隆抗体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一、免疫球蛋白的类型二、外源因素所致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三、内源因素所致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Ig V区的功能二、Ig C区的功能第四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一、IgG二、IgM三、IgA四、IgD五、IgE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一、多克隆抗体二、单克隆抗体三、基因工程抗体第五章补体系统 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补体的激活途径二、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第一节概述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二补体系统的命名第二节补体的激活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二、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第三节补体活化的调控一、补体的自身调控二、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一、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二、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三、参与适应性免疫四、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第六章细胞因子 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细胞因子的分类二、细胞因子的受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第三节细胞因子的受体第四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第五节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关的生物制品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1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二、粘附分子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第一节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一、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第二节粘附分子一、整合素家族二、选择素家族三、粘附分子的功能第三节 CD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二、MHC的多态性三、HLA与临床医学第一节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一、经典的MHC 1类和II类基因二、I类和II类基因的表达产物—HLA分子三、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第二节 MHC的多态性一、多态性的基本概念二、连锁不平衡和单元型三、HLA多态性的产生及其意义第三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一、抗原肽和HLA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二、抗原肽和MHC分子相互作用的特点第四节 HLA与临床医学一、HLA与器官移植二、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三、HLA和疾病关联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第五节MHC的生物学功能一、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二、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第九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1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二、T淋巴细胞亚群三、T淋巴细胞功能第一节 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一、TCR-CD3复合物二、CD4分子和CD8分子三、协同刺激分子受体四、丝裂原结合分子五、其他表面分子第二节 T淋巴细胞亚群一、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二、αβT细胞和γδT 细胞三、CD4+T细胞和CD8+T细胞四、Th、CTI和Tr细胞第三节 T淋巴细胞功能一、CD4+辅助性T细胞(CD4+Th细胞)的功能二、CD8+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三、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 1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二、B细胞的亚群三、B淋巴细胞的功能第一节 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及其作用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二、辅助受体三、协同刺激分子四、丝裂原的膜结合分子五、其他表面分子第二节 B细胞的亚群第三节 B淋巴细胞的功能第十一章超敏反应 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机制二、临床常见超敏反应性疾病三、防治原则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二、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机制三、临床常见疾病四、防治原则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疾病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疾病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的型Ⅳ超敏反应第十二章免疫缺陷病 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一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四、补体系统缺陷五、吞噬细胞缺陷第二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一、诱发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三节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第十三章免疫学防治 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一、人工主动免疫二、人工被动免疫三、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第一节免疫预防一、疫苗的基本要求二、人工主动免疫三、人工被动免疫四、佐剂五、计划免疫六、新型疫苗及其发展七、疫苗的应用第二节免疫治疗一、分子治疗二、细胞治疗三、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一、多克隆抗体制备 2学时实验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检测)(选做项目) 2学时五、大纲说明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免疫学实验指导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医学专业用玉萍[分组]:4人/组,实验用动物、器材以每组需要量设计[班级] 2006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学生人数]:65人/58人。
分16组/15组[时间] 2008年3月—2008年7月两周一次4学时。
目录实验一、免疫学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实验二、实验动物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观察实验三、实验动物的采血方法、动物血清及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实验四、淋巴细胞分离与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实验五、IgG的分离和纯化实验六、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实验七、环状沉淀试验实验八、琼脂扩散试验(单向)实验九、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实验十、白细胞吞噬试验实验一、免疫学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是免疫学实验的基础,抗原对动物机体的免疫效果,通过实验动物进行验证,因此必须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目的要求]1、实验材料的准备(棉球、注射器的准备与消毒)(演示)2、了解免疫学实验常用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用途及其健康要求。
[自学]3、学习实验动物的编号、抓取、固定和几种不同的注射途径方法。
4、练习对小白鼠给药的几种不同途径的注射方法。
5、练习小白鼠的取血方法。
6、学习血涂片的制作及染色;观察动物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动物]小白鼠,2只/组,共需18 ~ 20只。
[试剂]⑴ 3%来儿或3%石炭酸 100~150 ml/组;⑵无菌生理盐水100~150ml/组;磷酸盐缓冲液20~50ml/组(带滴管、染色用)。
⑶ 3 ~ 5% 苦味酸20~50ml/组(带滴管,编号用);⑷ 5%品红20ml~50ml/组(带滴管,编号用);⑸瑞特氏(wright‘s)染色液50ml/组(带滴管,染色用);*抗凝剂一支[器材]⑴ 1ml注射器及针头2支/组;⑵碘酒棉球、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各适量;⑶手术剪刀2把/组;镊子2把/组;载玻片、盖玻片各6片/组;⑷毛细吸管2支、50—100ml烧杯1个/组⑸显微镜6台/组[6] 鼠笼1个/组[操作步骤]1、练习小白鼠抓取、编号、皮下注射、皮注射、腹腔注射的方法。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山东联盟-济宁医学院)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依据是:参考答案:重链恒定区2.IgG的补体结合位点位于:参考答案:CH23.各种抗体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参考答案: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4.以下哪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标记技术;5.最早用于标记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参考答案:荧光素6.抗体的基本单位是:参考答案: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7.木瓜蛋白酶能将抗体水解成:参考答案:Fab和Fc8.抗体中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参考答案:IgG10.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参考答案:IgG第二章测试1.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参考答案:疏水作用力2.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参考答案:特异性3.制备免疫血清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4.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什么区结合的特异性参考答案:超变区5.下列哪种免疫血清与相应抗原结合容易形成可见免疫复合物参考答案:家兔6.静电引力大小参考答案: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7.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参考答案:37℃8.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参考答案:IgM类9.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参考答案:带现象10.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参考答案:与抗原相对而言第三章测试1.动物放血应在末次免疫后多长时间参考答案:5~7天2.制备人工抗原时,最常用于偶联半抗原的载体是参考答案:牛血清白蛋白3.根据抗原密度大小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为参考答案:超速离心法4.不属于可溶性抗原制备方法的是参考答案:超声破碎法5.关于单克隆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特异性高6.用于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不应具备的特征是参考答案:细胞株本身能分泌免疫球蛋白7.免疫小鼠采血通常采用参考答案:摘除眼球或断尾法8.具有免疫原性的佐剂为参考答案:脂多糖9.要从组织和细胞匀浆中粗提某种蛋白抗原,最常用又简便的分离方法是参考答案:盐析法10.纯化特异性抗体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除去杂抗体参考答案:免疫亲和层析法第四章测试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2.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出现凝集为阳性3.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参考答案: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4.在实验时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下列措施无效的是参考答案:胰酶处理5.关于间接Coombs试验,说法错误的是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6.关于协同免疫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SPA能与所有IgG亚类的Fc 段结合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所用红细胞是参考答案: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8.玻片凝集试验参考答案: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9.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参考答案:金黄色葡萄球菌10.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出现凝集为阴性第五章测试1.单向琼脂扩散法可用于:参考答案:抗原定量2.对流免疫电泳是:参考答案:定向加速的双向扩散试验3.滴定抗血清效价时,常选用的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模式为参考答案:梅花孔型。
医学免疫学--辅导教案本教案是以陈慰峰主编的第三版《医学免疫学》作为参考资料,主要供临床医学七年制同学使用。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又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发展很快,知识更新迅速。
第三版教材共分五篇、26章,其中基础免疫占18章,临床免疫占8章。
因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24学时)有限,重点讲授基础免疫学的内容,临床免疫学部分将在选修科上讲解。
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安排及学时(二)重点提示(三)基本概念及要点周次内容学时实验内容学时1 免疫学概论22 抗原-1 23 抗原-2 24 免疫球蛋白25 补体系统26 细胞因子CD抗原、黏附分子117 MHC 28 特异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2 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49 特异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2 沉淀反应-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免疫扩散 410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非特异免疫应答细胞11 补体结合实验生物制品介绍 411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递呈2 免疫标记技术—ELISA 412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2 细胞免疫学实验—E花环形成实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413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2 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414 免疫调节免疫耐受11 大吞噬豚鼠过敏实验415 超敏反应-1 216 超敏反应-2 2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一、重点与难点提示:本章重点掌握免疫的含义、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自的功能。
二、基本概念及要点:掌握以下基本概念: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2.固有性免疫应答: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动物免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免疫反应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学生能够了解免疫接种的原理及其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免疫案例,解释免疫现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能,如制备抗原和抗体。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估免疫学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动物免疫知识,培养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 学生能够关注动物免疫相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有一定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免疫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免疫学概述”2. 免疫反应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原理及过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免疫反应的类型”3. 免疫接种:疫苗的种类、免疫原理、免疫程序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免疫接种”4. 免疫学实验技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免疫学实验技术”5. 免疫病例分析:分析典型免疫相关病例,理解免疫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免疫病例分析”6. 免疫与社会:探讨免疫学在疾病预防、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意义。
教材章节:第六章“免疫与社会”教学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免疫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组成第二周:免疫反应类型(体液免疫)第三周:免疫反应类型(细胞免疫)第四周:免疫接种第五周:免疫学实验技术第六周:免疫病例分析第七周:免疫与社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动物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