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余悲与生活困境_失独家庭生活福利弱势性研究_韦艳_姜全保
- 格式:pdf
- 大小:341.24 KB
- 文档页数:9
社会民生人民论坛・PEOPLE'S TRIBUNE失独家庭的现状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面临着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失独家庭往往容易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无法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所以相对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
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甚至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于他们的误解与歧视。
正是这样一群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却面临着突然的变故,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最难以愈合的伤痕。
许多父母因为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这一角色,即使地位崇高、生活富足,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
失独老人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
失独家庭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他们害怕刺激、孤独,将来无人送终,可谓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
而现行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在这方面的救助力度非常有限。
2007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
《通知》明确规定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随后,各地根据地区实际制定了不同的扶助实施标准。
但如今物价高涨、看病难看病贵,面对失独者碰到的各种实际难题,200~300元的扶助金多少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失独者解决养老、医疗等重大困难。
失独家庭养老的对策建立“以人为本”的多重关怀机制。
首先是物质帮助。
有些失独者面临严峻的生活挑战,应该得到制度性的帮助。
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及建立失独养老院,帮助失独者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深入到他们身边,了解他们的所求所需,提供更多帮助。
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表示,失独问题不解决是对人民不负责任,也是对计生工作的不负责任。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失独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家庭中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这对于中国的传统家庭来说是一种罕见的情况。
随着社会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失独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导致了该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心理困扰。
本文将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相关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独生子女往往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一旦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遭遇不幸,对家庭的冲击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失独家庭的数量约为5000万户,这一庞大的数字表明了失独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存在和扩散。
失独家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压力大:失独家庭通常只有一对夫妇,他们需要承担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同时还要应对失去独生子女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2. 社会关系复杂: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于家庭的重视和依赖,失独家庭在社会交往中常常面临着种种尴尬和困扰,比如与邻居、亲戚朋友的交往难题等。
3. 心理健康问题:失独家庭的成员常常陷入抑郁、焦虑等心理困扰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成员通常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损害,还会波及到家庭的其他成员,甚至整个社会。
在对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抑郁情绪:失独家庭的成员往往会由于失去独生子女而陷入抑郁情绪中,这种情绪长期存在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2. 孤独感:失独家庭的成员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因为他们失去了对自己最重要的亲人,很难找到可以倾诉和得到支持的人。
3. 自责和内疚:失独家庭的父母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而感到内疚和自责,这种情绪会极大地消耗他们的精力和意志。
4. 社会不适应:失独家庭的成员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遭遇到各种不适应和困扰,这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贫困失独家庭生存困境与社会救助问题研究“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
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
2013年人口学家预计,中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
中国计生协针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失独家庭)开展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2013年将把项目试点扩大到全国49个地市。
摘要:自实施计生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已成我国城镇普遍的家庭形式。
该政策在取得抑制人口过快增长成效同时,也引发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如部分家庭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公共疾病等原因失去子女。
随着年龄增长,贫困失独家庭面临着生活医疗、养老、人际交往等困境。
失独问题是一项关乎社会安定与彰显人道的重大民生问题,完善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好贫困失独家庭切身利益。
关键词:贫困失独家庭;社会救助一、问题提出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生政策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群体。
与此同时,家中唯一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便衍生出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卫生部发布《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现有独生子女数量已达亿,每年独生子女死亡人数不少于万人。
截至2012年,失独家庭总数累计已突破100万的大关。
失独家庭表面是孤立家庭事件,但实际反映计生政策所包含的高风险因素,失独问题更多是社会问题,解决失独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地步。
本研究关注的“贫困失独家庭”,指响应国家计生政策家庭,其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因交通事故、疾病传染和自杀等原因去世,这些父母大都超过50岁,已无再生育能力,且生活水平处国家贫困线以下。
二、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研究目的通过调查武汉市失独家庭生存现状与困境,探索当前社会救助现状与未来利益诉求间的失效领域,进而完善失独家庭社会救助制度,为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地安享晚年之路。
失独家庭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研究作者:柳春滕秋玲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在分析失独家庭生存及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就提升失独者生存及健康状况对策进行探讨,进而帮助失独群体更好地认识自我、融入社区和社会、提高生活能力和信心。
关键词:失独生存健康状况一、引言失独家庭是指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仅有的子女死亡后父母双方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
据统计,全国“失独”家庭早已超百万。
目前失独家庭很多正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
二、我国失独生存及健康状况1.人际交际敏感,社会范围变窄,遭受身心双重打击。
失独者有很强的逃避心理,只要稍微涉及子女的话题,就会联想到自己处境,陷入无限的后悔与自责。
所以很多失独者选择离开原来居住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逃避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环境,导致社会范围变窄。
失独者失去唯一的子女不仅仅是残酷的,而且是致命的,他们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和交流,使得失独老人与这个社会完全脱节,这种无依感才是最无奈和可怕的,心灵的寂寞更容易让人崩溃,也使得情感没有疏通的渠道,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泄,为失独者留下了隐患。
失独者拥有孤独无依的沮丧感和失落感,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也在下降,遭遇失独后使得失独者遭受身心的双重打击。
2.家庭关系不稳定。
子女是维系夫妻关系的重要纽带,对家庭的父辈有很好的维持作用。
三角形是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独。
本身支点集中,对家庭本身起到了很稳定作用。
生子女死亡事件的发生将使得家庭完整地三角结构缺损甚至瓦解,因失独引发的婚姻解体不在少数,这使得原本承受能力弱的家庭出现更加艰难的处境,夫妻关系破裂的隐性风险也随之增加。
3.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生存安全隐患。
失独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养老金与特别扶助金。
失去唯一的子女以后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使得工作经济收入越来越少或没有。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成本逐渐增加,失独老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养老等医疗方面支出有很明显增加,他们面临经济压力更大。
失独家庭保障问题研究综述作者:刘翘楚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2期刘翘楚(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关注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各种权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内在要求。
对于失独家庭的研究大多出自国内专家学者,主要从政府、社会支持网为主体角度探讨解决失独家庭经济、非经济问题。
虽然研究成果众多,但仍有一些完善的空间。
关键词:失独家庭;政府救助;社会支持网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收稿日期:2014-12-11作者简介:刘翘楚(1991-),女,湖北襄阳人,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工伤保险。
唯一子女的离世彻底颠覆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正常生活,失独家庭通常会面临生活上丧失信心与希望、工作上缺乏激情与动力、心理上极度敏感与脆弱、利益表达和实现上的边缘性等现实困境。
近来,失独群体多次上访国家相关机构。
2012年6月,100多位失独父母从各省市联合来京,向国家计生委呈秉了四千字的《关于要求给予失独父母国家补偿的申请》,希望国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并提供了一个供决策部门考虑的计算公式: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全国平均寿命一孩子成活年龄)÷2;提供集中的廉租社区;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明确失独群体的管理机构。
多次的民间上访反映了失独群体对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急需政府重视和解决。
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出台全国规范性有力保障失独家庭的政策和立法。
社会环境也缺乏对这一弱势群体的足够关注和保护。
有鉴于此,笔者通过相关学者对失独家庭保障研究成果状况做一个研究综述,总结学者的观点,旨在为完善失独家庭保障工作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一、失独家庭的界定目前,由于难以辨别独生子女家庭的形成原因,失独家庭的界定非常模糊。
出于自愿选择生育独子还是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所形成的独生家庭的界限不清。
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中要求“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具体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女方年满49周岁”;“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现无存活子女”。
Wide Angle广角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61浅析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马瑄 刘艳红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摘要:在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的现实社会,失独家庭养老是我们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人的养老问题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制仍处于改革和完善阶段,当前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不能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我国失独家庭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养老保障一、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相关政策(一)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
当一个家庭中仅有的一个子女意外亡故,且父母又不具备再生育能力时,这个家庭就成为了独生子女家庭。
我国目前对失独家庭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可以根据独生子女人数及年龄段的发病率推算出独生子女死亡人数,继而可推算出我国失独家庭数量。
有学者推测今后将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
而独生子女在15岁-30岁年龄段的父母已经不具备再生育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1000万失独家庭出现。
一旦成为失独家庭,养老便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失独老人不仅要面对现实物质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还要面对丧失子女的心灵创伤,他们如何度过晚年将成为社会问题。
(二)相关政策1.经济政策:自2014年起,我国在原有的救助金基础上提高了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以下称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力度,城镇特扶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死亡),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中央财政按照不同的比例对东、中、西部地区予以补助。
2.养老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失独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应按照规定给予参保缴费补贴。
对60周岁及以上的失独家庭成员,特别是全部是能或部分失能的,要优先安排入住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
优势视角下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独立,不再与父母同住的老年人。
由于子女的独立,空巢老人常常面临着养老困境,特别是在心理和生活上。
从优势视角来看,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一、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1.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由于子女离开,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失落,甚至出现忧郁和抑郁症状。
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陪伴,精神上会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孤独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生活问题空巢老人在子女离开后,经济生活面临困难,特别是生病或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情况下,常常无法得到有效的照顾。
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琐事的困难,如购物、就餐、交通等问题,这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二、对策研究1. 心理关怀对于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空巢老人。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老年人相处,建立新的社交圈。
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及时排解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也可以适度关注家庭教育,引导子女多关心、陪伴父母,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2. 生活关怀在生活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社区保健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心理支持等综合服务。
也可以引导空巢老人参加义工活动,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意义,丰富晚年生活。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推动建立空巢老人服务站点,提供充分的照料和关怀,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
3. 经济保障经济上,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降低空巢老人的医疗、养老保险等相关费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可以积极参与到空巢老人的生活中,提供援助和支持。
可以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开展一些适龄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使他们在晚年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通过优势视角下对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也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建设一个更加温馨、美好的社会。
浅谈失独家庭养老保障问题李雪竹【摘要】Since in the 1970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a has adopted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growth of China' s population. But as time went on, the first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mily planning couples have entered old age. In the midst of this, some couples lost their only children for various reasons, how these people' s lives should be protected To reduce the burden on national popul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households took on more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o protect the family who lost their only chil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mutual model, helping the community and social welfare organizations.%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但随着时间推移,首批执行计划生育的夫妇已经步入老年,而在他们中间,有一些夫妇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子女,那么这些人的老年生活应该如何保障成为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主要从失独家庭的互助模式、社区帮扶、社会公益组织等方面分析失独家庭的保障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5(031)004【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失独家庭;互助;社区帮扶【作者】李雪竹【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2.12015年2月2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三学生孟瑞鹏为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溺亡。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家庭的关注日益增加,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
所谓失独家庭是指夫妻二人或夫妇一人因某种原因导致无法再生育子女的家庭。
根据统计,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逐年增加,据估计已经超过1000万户。
这些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心理状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家庭的继承和传承问题。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子女是父母晚年的依靠,是家庭持续发展的基石。
失独家庭无法拥有自己的子女,往往无法将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由于没有子女,夫妻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家庭的传承可能会中断。
失独家庭面临着来自社会和亲戚朋友的压力和偏见。
在我国,生育子女被认为是夫妻的职责和责任,而无法生育子女的夫妻往往会被视作不完整的家庭,甚至受到歧视。
这种社会压力对于失独家庭来说是巨大的,会导致他们感到自卑、失落和无助。
亲戚朋友的奚落和关切也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失独家庭还面临着悲伤和痛苦的情绪。
失去了子女的夫妻往往会陷入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中,他们对于失去的子女可能会一直怀念和思念,这种情绪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悲伤和痛苦的情绪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抑郁、焦虑、自责等心理问题。
对于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研究发现,失独家庭往往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
他们对于失去的子女往往会有无尽的痛苦和怀念,而且常常感到无助和失落。
研究者们认为,这些心理问题与失独家庭内部的家庭关系、社会支持、个人应对等因素密切相关。
失独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是否和睦、社会对失独家庭的支持是否充分等都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为了帮助失独家庭解决心理问题,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
社会应该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痛苦。
失独家庭内部应该加强夫妻间的沟通和理解,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失独家庭可以参加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悲伤疗程,通过专业的帮助来缓解痛苦和解决心理问题。
农村失独家庭的生命轨迹、弱势地位及扶助措施作者:吕世辰王金杨华磊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03期〔摘要〕通过对农村家庭生命轨迹图分析,可知农村失独家庭依靠自身走出失独困境十分困难,相较于城镇失独家庭,其在靠外界力量走出失独困境方面也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相关部门和组织应采取制定差异化扶助策略、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健全多元化扶助机制等措施,帮助农村失独家庭尽快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村;失独家庭;生命轨迹;弱势地位;扶助措施〔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3-0066-03虽然农村独生子女的比例小于城镇独生子女,但由于农村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丧子概率高于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导致农村失独家庭的规模大于城市失独家庭。
周伟在对城乡失独家庭数量估算时指出,截至2010年,农村失独家庭为158.57万户,城镇为82.69万户,农村失独家庭的规模远大于城镇失独家庭〔1 〕。
因而,关注农村失独家庭十分必要。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对于农村失独家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养老及社工介入等方面,却忽略了农村失独家庭面临的诸多方面问题的研究,因此,拟结合农村家庭的生命轨迹图,从失独家庭的能动性角度出发,分析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而提出保障农村失独家庭正常生活的政策取向。
一、农村失独家庭的生命轨迹为了抚育子女,社会以婚姻形式提供了一男一女所组成的抚育团体,同样地也为丧子家庭提供预备机制:抚养三代、再生育、收养等,形成了如下农村家庭可能的生命轨迹图(见图1)。
观察农村家庭生命轨迹图,可以发现失独家庭主要分为两大类:有三代之后丧子与有三代之前丧子。
与非失独家庭相比,有三代之后丧子的生命轨迹与非失独家庭生命轨迹最为相似,不同的是在抚养三代阶段。
对于非失独家庭的父母来说,子女是抚养三代的主要承担者,父母是抚养三代的次要承担者,甚至可以由于身体或心理原因不抚养三代。
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研究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模式是指针对在养老方面没有其他支持的失独家庭,政府或社会力量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关爱和关注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缓解失独家庭在养老方面的经济压力,以及保障他们的生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模式目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改革研究来加以解决。
首先,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于其资助力度不足。
在我国,失独家庭常常是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
他们除了缺乏经济来源外,更因为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的离世而引发了心理问题,尤其是老年人更加容易产生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
因此,政府对于失独家庭在养老方面的经济补助应该更为充足。
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失独家庭仅能获得很少的经济支持,很难解决生活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索一种相应的养老扶助模式,从而更好地保障失独家庭的生活质量。
其次,现有的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不断漏洞。
养老扶助的发放和具体落实都需要相关部门的联合配合。
但是我们发现,现实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却不是很高。
往往出现了一个部门的承诺没有实现、一个环节没有落实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需要养老扶助的失独家庭就很难得到他们应有的帮助和补助。
这就需要我们优化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明确各自的职责、加强工作沟通,以实现失独家庭养老扶助的具体目标。
第三,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模式的发展,还面临着缺乏个性化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具体执行方案的情况。
对于不同的失独家庭而言,他们的实际需求是有所不同的。
而现实中我们的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模式却过于简单,导致其难以满足所有失独家庭的实际需求。
此外,没有特别的个性化配套政策和具体执行方案,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在保障失独家庭生存的基础上,从个性化需求入手,通过相应的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深入挖掘失独家庭的实际需求,研究出更具体、针对性更强的政策。
浅谈我国失独家庭的困境及扶助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再次怀孕生育二胎,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因故未能如愿,成为了失独家庭,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困境。
本文将从经济、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分析我国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扶助对策。
一、经济方面的困境失独家庭在经济方面首先面临的是子女教育方面的经济压力。
由于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老人照顾,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失独家庭很难同时在经济上和精神上承担子女的教育费用。
这使得许多失独家庭的子女在教育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机会,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另外,在经济上,失独家庭面临更高的医疗费用。
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支出,而失独家庭缺少扶助,这一压力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有必要加强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尤其是加大医疗保险福利覆盖面,从而减轻失独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针对失独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可以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心理方面的困境失独家庭还常常面临着心理困境。
由于缺乏亲子关系,失独家庭的老人会感到孤独无助,尤其是在老年病痛及失能的情况下更加明显。
同时,失独家庭的子女也因长期经历亲人的病逝和缺乏同龄的家庭成员的陪伴而产生精神不健康的问题。
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哲学道德教育以及亲情教育等,使得失独家庭的老人和子女能够正视现实,学会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社会方面的困境在社会方面,失独家庭也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些政策往往不能同时考虑到所有人的利益,从而导致失独家庭在其中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和待遇。
与此同时,在社会底层,由于缺乏社会连接和关心,失独家庭面临着被社会孤立的压力,有时甚至被视为负担。
因此,需要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包括通过资金、物质等方式的直接帮助,以及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方式提供心理、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支持,让失独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拥抱。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心理问题的研究引言失独家庭是指由于意外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家庭中的子女离世,使得父母失去了子女的家庭。
在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失独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加,这使得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家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量增加、心理困扰、社会关注、政策支持等。
失独家庭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庭因为意外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失去子女,造成了大量的失独家庭。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失独家庭的数量甚至更为突出。
失独家庭的成员常常面临心理困扰。
失去子女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难以承受的沉重打击,而对于失独家庭来说,这种打击更加巨大。
失独家庭的父母往往陷入极度的悲伤和自责之中,难以从心理上得到解脱。
失独家庭的兄弟姐妹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经常陷入内心的痛苦和无助之中。
失独家庭的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不少媒体对失独家庭的现状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一些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也积极参与到失独家庭的援助工作中,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政策支持也逐渐得到加强。
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和扶持力度。
提高失独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失独家庭带来了一线希望和温暖。
二、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失独家庭的成员往往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悲伤、自责、孤独、压力等。
失独家庭的父母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
失去子女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痛苦,这种痛苦往往深深地刻在了失独家庭父母的内心深处。
他们常常感到心如刀割,痛苦不堪,难以释怀。
失独家庭的父母经常自责不已。
他们常常陷入“如果当初”、“为什么不”等种种自责之中,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了子女的离世。
我国失独老人社会保障的困境与出路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
而在这些老年人中,失去了独生子女的老人,也被称为“失独老人”,成为了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
这部分老人面临着身心健康、经济生活、精神寄托等方方面面的困境。
现状目前,我国对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形成全面的覆盖。
许多失独老人处于贫困状态,无法养活自己。
他们缺乏可靠的经济来源,没有子女的陪伴和照顾,且多数面临精神上的孤独和情感上的空虚。
对失独老人的扶持力度和政策也存在许多不足。
困境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独老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巨大的规模,然而,目前对已经出现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障措施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补贴不足我国对于失独老人的经济补贴主要有两种:一是特别生活补贴,另一种是重度失能津贴。
但实际上,这些补贴的标准过低,很难满足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更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上门服务、长期护理等方面的需求。
护理服务体系不健全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失独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周到的护理服务。
然而,目前我国的护理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政府在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设施建设的同时,应该注重推动护理服务的发展,完善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实物资助、生活补贴等多渠道支持手段,为失独老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精神关爱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失独老人的身体不断恶化,心理的困难也随之增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老人、对失独老人,需要最基本的人情关怀,缺乏这一点,那所谓的福利制度,起不了很好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为失独老人提供精神抚慰和心理支持,是当前考虑的重要问题。
出路面对当前失独老人面临的困境,有以下一些应对措施:提高补贴标准政府和社会机构应该加大对于失独老人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确保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基本保障。
加强护理服务政府应该鼓励和推动护理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满足失独老人的基本护理需求,充分发挥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实物资助、生活补贴等多渠道支持手段。
老龄化背景下失独家庭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索摘要:随着一大批80后、90后渐渐为人父母,当初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巨大贡献的60后、70后们也已慢慢步入中老年,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更加明显,加之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逐步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社会青壮年的养老负担和责任不断加重。
而那些因为意外而失去了唯一孩子的家庭在这老龄化的社会该如何适应、存在着什么样的困境、权利如何保障、该如何安享晚年则是政府和社会以及公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失独社会保障机制2014年全国政协会议,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著名作家莫言的提案《关于提高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待遇的建议》将人们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到失独家庭上,莫言在提案中表示,失独家庭的父母应该纳入政府养老医疗体系,并且在60岁丧失了劳动能力以后,可以享受到和国家公职人员退休后一样的工资待遇。
失独家庭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唯一的孩子的家庭,这些失独家庭父母往往年纪较大很难再生育。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至少存在100万个以上的失独家庭,并且将以7.6万个的数量逐年增加。
失独家庭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并且要孤单地面对没有孩子之后绝望的人生,是整个社会之殇。
一、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及危害分析孩子是父母爱情和愿望的结晶,是一个家庭血脉的延续,也是一个家庭未来的依靠和支撑。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有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失去这唯一的孩子对于独生子女父母、家庭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
除去要经历丧子之痛,还有默默忍受别人同情的目光,在团圆之日见证别的家庭儿孙满堂的幸福,破败不堪的家经济也变得拮据,更在养老、医疗、权利保障等方面有道不尽的辛酸。
1、失独父母精神上陷入绝望、自卑甚至厌世仇世,身体状况每况日下。
从孩子出生之时父母就对他(她)充满了期待,独生子女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独生子女不仅仅是父母们血肉的结合,更是精神上的支柱和主宰。
由于某种意外,譬如车祸疾病等,唯一的孩子不幸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双悲痛欲绝的父母,整天以泪洗面。
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20卷第5期POPULATION&DEVELOPMENT Vol.20No.52014空巢余悲与生活困境:失独家庭生活福利弱势性研究韦艳1,姜全保2(1西安财经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9)摘要:中国目前独生子女数量超过1.5亿,每年由于独生子女死亡新增7.6万失独家庭。
独生子女的去世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断裂而成为特殊的空巢家庭,失独父母的生活福利受到了严重影响。
利用2013年陕西省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失独家庭在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经济福利、社会支持和养老状况等方面的弱势性和差异性。
失独家庭生活福利的各个方面都显著脆弱于一般家庭;失独家庭虽然由于丧子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群体内部由于失独父母特征和去世子女特征差异而显示出部分生活福利的差异性。
应改进和细化现有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充分考虑政策目标群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扶助。
关键词:失独家庭;独生子女死亡;生活福利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668(2014)05-0093-09Empty Nest Bereavement and Living Dilemma:The Vulnerability ofLiving Welfare of Only Child Lost FamiliesWEI Yan1,JIANG Quan-bao2(1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710061,Chian;2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49,Chian)Abstract: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over150million only child in China,and76000onlychild die every year.The deaths of the only child made those families a kind of special emptyfamily,and affect negatively those parents who lost only child.Using a sample survey conductedin2013in Shaanxi Province,the paper explores the vulnerability and differences of only childlost family in terms of physical welfare,psychological welfare,economic welfare,social supportand old age securit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families who lost only child are more vulnerablethan those families without such bereavement in every respect.Even for only child lost families,there show differences in living welfare by individual parent factors and death child’s factors.We argue that supporting policy for only child lost familie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modified toconsider the difference of target group.Key words:only child lost families;death of the only child;living welfare收稿日期:2014-03-12作者简介:韦艳(1972—),女,西安财经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姜全保(1976—),男,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39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5期1研究背景失独者是中国近年来出现的弱势群体。
在中国特有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失去唯一的子女给独生子女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创伤。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突然断裂导致其成为特殊而又脆弱的空巢家庭,其经济功能、社会支持、社会融合、养老功能等都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和损害。
失去独生子女而引起的养老风险近年来逐渐受到公众、学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穆光宗,2009;武威,2012;BBC News,2012;Huang,2012)。
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的30多年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
有学者对独生子女数量和死亡做了估计,超过1/3的中国家庭最终仅有一个孩子(王广州,2009)。
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增加(国家老龄委,2013)。
虽然死亡率很低,但是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失独家庭数量不可忽视。
王广州(2013)利用1990、2000和2010年的普查数据进行的估计和预测表明,2010年独生子女数量在1.45亿左右,超过100万的家庭为失独家庭。
2050年中国将有3亿独生子女,累计死亡的独生子女数量即失独家庭数量会超过1184万。
随着失独家庭的增多,失独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死亡总人数超过8万,至少产生了6000多个失独家庭(Gu and Cai,2009)。
2012年6月5日,八十多位失独者聚集在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达自己的诉求,主要是: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政府给“失独者”提供集中的廉租社区,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明确管理“失独”群体的机构(李岩,2012;吴家翔,2012;Huang,2012)。
失独者通常把失独之后没有子女归结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失独不仅破坏了家庭结构,也颠覆了家庭关系,导致家庭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失独老年人因无子女而面临巨大的养老、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困难。
然而失独对家庭生活福利造成哪些影响?生活福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失独家庭和一般家庭的生活福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共同经历失独的家庭群体内部是同质性还是存在差异性以上有关失独家庭生活福利的问题在已有的“海量”研究中还很少涉及。
本文希望通过基于实地调查的调查数据,定量地对失独家庭的生活福利状况进行多维度分析并进行内外部的差异性分析,以丰富已有的研究,并对相关的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文献回顾:丧子对家庭生活福利的影响2.1概念的界定失独家庭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核心的是曾经的仅有的一个子女现在已经死亡,而母亲已经过了生育期不可能再有自己的亲生子女的家庭(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2007;王广州等,2008)。
本文将失独家庭定义为:女方年龄在49岁以上,独生子女死亡且不再具有生育能力的家庭。
丧子使得失独家庭结构断裂,家庭功能弱化和消失,生活福利也遭受极大的损伤。
生活福利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包括健康、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的质量等影响人们生活条件的非经济因素(Doraid,1997),生活福利应该是建立在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综合的基础上(贺春临,周长城,2002;刘继同,2003)。
针对中国的失独家庭的生活福利是包括失独家庭经济、身心健康、社会关系等生活现状和主观感知的一系列维度。
本文着重研究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经济福利、社会支持和养老状况这五个维度。
2.2丧子对家庭生活福利的影响子女的逝去使得家庭结构断裂,家庭功能弱化或消失从而对家庭的生活福利带来严重的冲击。
已有的研究虽然在丧子的影响方面并未提及生活福利的概念,但不同的研究或多或少有涉及生活福利的维度。
2.2.1国外关于丧子影响的研究国外的丧子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子女死亡给父母和家庭成员带来的心理影响,及对丧子父母的心理干预。
丧子对于父母来说是灾难性的打击,是父母最难以忍受的悲痛(Rando,1983;Rubin,1990;Rubin and Malkinson,2001),子女的死亡会导致更多强烈的反应,如绝望、身体不适、生气和罪恶感(Hare-Mustin,··49韦艳等:空巢余悲与生活困境:失独家庭生活福利弱势性研究1979;Sander ,1979)。
对子女已经去世多年的父母进行研究发现,即使是年轻时丧子,这种丧子之痛也会持续到老年阶段(Rubin ,1990)。
由于个人特征和环境变化差异,不同阶段的悲伤程度存在差异,但是丧子的影响会贯穿整个生命周期(Malkinson and Bar -Tur ,2004-2005)。
丧子对父母的影响存在差异(Conway and Feeney ,Levav ,1989-1990)。
Wijngaards -de Meij 等人(2005)利用219对丧子夫妇纵向数据研究了悲伤感和压抑感,发现悲伤感更多地受丧子特征影响,而压抑感更多受父母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对中国失独的影响研究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计划生育国策,失独家庭与其他国家丧子家庭相比有显著不同的特色。
在中国,子女是父母生命的传承、生活的依靠、精神的寄托和最重要的晚年赡养保障,是是家庭的全部意义和希望(李银河,陈俊杰,1993)。
中国实施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失独父母会将失独归结于政府的政策,从而对政府产生抵触和怨恨情绪(穆光宗,2009;张必春,江立华,2012)。
中国的失独家庭会使得家庭解体的风险剧增(赵仲杰,2009;张必春,陈伟东,2013)。
即使家庭没有解体,也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活困境:心理层面、养老和经济层面,以及社会层面。
独生子女死亡严重影响了父母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李兰永,王秀银,2008)。
因为其父母已经过了生育期,大龄独生子女的死亡对父母和整个亲属网络的影响更加严重(穆光宗,2009)。
失独父母情绪低落,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他们中的一些人自称从此成为终生的精神残疾者(欧颖,李春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