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猪场生产力新秘诀-养肠生物技术(全能生技-李志心)
- 格式:pdf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42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A生长速度:以日增重(克)来表示。
B饲料转化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C胴体和肉质: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比脂肪型猪种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高等。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
我国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国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其优势效果好。
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仔猪初生重越大,则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也越大。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一)能量水平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
进行商品瘦肉猪的生产时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
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
(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水平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
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14--16%。
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
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
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三)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猪充分生长。
(四)粗纤维水平生长育肥猪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段宜用低限。
中国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日粮粗纤维水平最高,但不应超过16%。
实践证明,生长各阶段不论蛋白质水平高低,日增重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胴体相应变肥。
山东畜牧兽医2019年第40卷14提高规模化猪场母猪年生产力的技术措施韩慕俊丁兆忠赵书臣张瑞峰张殿新罗永华刘冬(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沧州061001)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3-0017-01 母猪的年生产力(简称PSY)指平均每头母猪一年内能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可用来表示母猪的繁殖力和猪场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国内猪场的PSY在15~20之间,养猪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丹麦、法国),PSY可以高达25~27,甚至30。
作为综合指标,PSY涉及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整个繁殖猪群的饲养管理,几乎囊括了(除保育、生长、育肥阶段)养猪生产的全部内容。
现阶段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1 PSY的概念及计算方法PSY是指一头母猪一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数。
算法如下:PSY=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断奶仔猪数=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活产仔数×哺乳期仔猪成活率。
可作为评价猪场效益及管理水平的依据。
2 猪场PSY的意义据计算,1头母猪1年饲养成本约3000元。
若1头母猪提供20头断奶仔猪,每头断奶仔猪分摊成本为150元;若15头,则200元。
一个年出栏l0万头断奶仔猪的规模化种猪场,假如每头母猪年可提供20头仔猪,则需要5000头母猪;若每头母猪年提供16头,则需要6250头母猪,比前者多1250头母猪,每年多花费的饲养费用至少要375万元。
3 PSY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根据PSY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猪场PSY值与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产活仔数和哺乳期仔猪成活率有关。
3.1 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年产胎次=365/一个繁殖周期=365/(妊娠期+哺乳期+断奶再发情间隔天数+非生产天数)。
例如:某猪场妊娠期为114d,25d断奶、断奶后平均11d再发情、平均非生产天数为12d,该农场母猪年产胎次为:365/(114+25+11+ 12)=2.25胎。
提高规模化养殖场母猪年生产能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宋顺强1选择优秀的后备种猪优秀的种公猪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最关键因素。
在选择时,要选择系谱记录中无隐睾、脐疝等遗传缺憾公猪,如果在系谱中存在这种记录,其后代中也会出现相似的疾病。
因此,要选择初生重大,并且四肢粗壮,腮肉小,臀部丰满的小种猪。
第一,在选择种母猪的时候,要选择14乳头的母猪,这样的母猪产仔能力强,分泌乳力较高;第二,也要查看母猪的体貌特征,以无瞎乳头、四肢有力、膘情良好,后背宽大,步伐开阔的母猪,并且下垂的无上翘者;第四,要禁止选择产下自公猪较多母猪来做为后备公猪。
有研究显示,同胞中的公猪小于11%,在61-70%或大于70%时,同胞后备母猪的受胎率分别为97.67%、97.5%、72.16%,因此,说明同胎公猪比例大于60%不宜作为种用。
2保证母猪良好的胎次结构如果母猪群的胎次结构缺乏合理性,成年或后备的种猪过多,会影响养殖效果,因此,要定期淘汰成年母猪,及时补充优秀的后备母猪,来调整现有种猪群的胎次结构,比如产下4胎以上的母猪应占种猪群27-30%;而产一胎的种猪应占种猪群的30%左右;产下2-3胎的母猪应占30-40%左右,通过这样的分配方法,才能最大化的提升种猪群的生育能力。
3加强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第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饲养70kg 以上的母猪时,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投食为12.9兆焦每公斤,粗蛋白质大于16%);体重在70公斤以上的母猪要减少喂食,(消化能大于12.5兆焦每公斤,粗蛋白质大于13%),日喂量占体重的2.5~3%;在母猪长到90kg 后,要使用公猪诱情两次,时间为15min ,3次发情期后可配种;在第二个情期时,喂养母猪的饲料中,粗蛋白质要高于16%,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提高初产仔数;第二,妊娠饲养管理。
在种猪配种后一个月内,要喂养低蛋白饲料,粗蛋白质大于13%。
同时,建议在母猪怀孕10天时,要在喂养饲料中,加入维生素A 、D ,来降低仔猪的死亡率,减少死胎的发生。
规模养猪如何提高母猪生产力安利民1,姜杰2(1.漯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漯河462000;2.黄泛区农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河南周口466632)母猪是一个猪场的基础,只有充分挖掘母猪的繁殖潜力,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使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更多合格的断奶仔猪,才可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也是每个养猪人的目标。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从种猪群选留,种猪保健,配种管理,饲养管理等方面结合本人多年养猪实践,探讨一下如何从管理上、技术上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1生产母猪群的选留与更新1.1选择高产的二元杂交母猪,淘汰低劣母猪在选种时优先考虑长白公猪与大约克母猪杂交后代长大母猪,国内技术相对成熟的配套系,适合本地条件的品种等。
要从正规种猪场引种,有条件的可以参照其父母的繁殖性能,从外阴发育、乳头、四肢、蹄、品种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定,检测猪瘟、伪狂犬、蓝耳野毒阴性的猪,多年实践证明长大二元母猪所产后代不仅在生长速度、瘦肉率、饲料报酬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其繁殖性能也十分理想。
也有猪场采用长白、大约克、汉普夏等外来品种做父本与本地猪种杂交所产二元杂种母猪做基础母猪群,选用杜洛克公猪交配生产商品猪,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但切记一些血缘关系混乱、多次杂交的母猪一定不能混入生产母猪群。
在引种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所引猪健康后方可混入猪场母猪群。
1.2及时更新母猪群,保持合理的年龄胎次结构对连续多胎产仔数少、泌乳力差、胎次高、屡配不孕、断奶后不发情等问题母猪坚决淘汰。
一般来讲,母猪繁殖高峰在3~6胎。
6胎以后繁殖力开始呈下降趋势。
理想的胎次结构分布为1~2胎占30%~35%,3~6胎占到60%,7胎及以上占5%~10%。
对一些性能特别优秀的母猪可以适当延长使用年限。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依据生产规模制定合理的后备母猪补充计划,更新母猪群。
做到均衡配种,均衡生产。
2配种管理2.1选择优质公猪,提供质量好的公猪专用料,改善公猪生活环境,并定期对公猪精液品质进行检查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采用人工授精。
一一一一一中图分类号:S82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090(2019)09-004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降成本、降能耗、降污染、提效益、改善农村环境摆在畜牧从业者面前,要求必须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畜禽的繁殖能力,既能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又能降低环境污染,进一步增加从业人员的经济收益。
提高母猪生产力实际就是提高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的数量。
我国是养猪大国,却不是养猪强国,我国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15~22头,然而发达国家每头母猪的年提供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在2008年,丹麦为25.50头,荷兰为25.56头,法国为23.89头,北美PIC112.7万头母猪年生产力平均为24.35头。
母猪的年生产力不仅与国外差距很大,而且国内的猪场间差距也很大,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出栏商品猪头数,优秀的猪场可达20头,较差的猪场仅14~15头。
以自繁自养万头猪场为例:优秀的猪场仅需饲养约500头母猪,较差的猪场则需饲养约700头母猪,同样的出栏数却需多饲养约200头母猪。
按每头母猪每年的综合成本约需0.5万元计算,则较差的万头猪场比优秀的万头猪场多饲养的200头母猪,每年多支出的母猪综合成本约100万元。
同时减少200头母猪的粪尿排泄物,少支出不少的污染物治理费用。
母猪的繁殖水平在养猪业直接影响着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收入。
同时反映了当地养殖技术的发展水平。
怎样才能降成本、降污染、提效益呢?那就需要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要想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就要弄清楚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因素。
影响母猪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有品种特性、猪舍条件、后备母猪的管理、母猪体况、妊娠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人工授精的效率、母猪及公猪健康、减少非生产天数、最佳胎次结构。
1品种特性选留有优秀基因的母猪是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前提,根据市场和实际生产需要,可选择具有中国地方品种猪血统的品种。
209能繁母猪生产力提高集成技术钱志锋1 蔡志军2(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300; 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300)摘 要:母猪年生产力提高是养猪效益提升的关键,通过人工授精技术革新,相关外源性生殖激素应用,能繁母猪群合理年龄结构调整,妊娠期、哺乳及空怀期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应用,能有效提高母猪PSY 数值,增加养殖效益。
关键词:母猪;生产力;提高;技术1 人工授精仿生输精技术母猪仿生输精技术为发明专利技术,其原理为模仿动物自然交配动作,“抽、摇、摸”三重刺激母猪敏感部位,使母猪产生性兴奋,促使子宫收缩,形成负压,从而将精液自动吸入母猪体内的一种输精方法。
该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能显著提高母猪受胎率及产仔数。
母猪应用该技术在发情期内连续配种两次,间隔时间为10~12h,一次输精量为80ml。
2 高效繁殖配套技术3 母猪群合理年龄结构胎次猪群比例胎次猪群比例118~20%414~16%216~18%513~15%315~17%614~22%4 妊娠期母猪饲养管理技术(1)饲养技术:妊娠前期(1~40d)饲粮营养水平要求为粗蛋白质16.5%,赖氨酸0.54%,钙0.6~0.8%,磷0.6%,消化能12.81MJ/kg。
在配种后24~72h将饲喂量减少到每头每天饲喂1.8~2.2kg,以降低受精卵着床后的胚胎死亡率,增加产仔数。
配种7d后,把饲料投喂量提高到每天2.2~2.5kg 左右;妊娠中期(41~80d)饲料投喂量提高到每天2.5~2.7kg,同时,根据膘情对投喂量进行适当调整,保持长大二元母猪七八成膘情;妊娠后期(80d ~出生)此阶段胎儿的生长发育很快,必须营养充足,饲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质17%,赖氨酸0.54%,钙0.9%,磷0.7%,消化能13.44MJ/kg。
产前3d,需将饲料投喂量减少到之前每天的一半,以减小胃肠道对子宫的压力,利于分娩和产后恢复体况。
养殖技术中的肠道菌群调理方法肠道菌群调理方法在养殖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农民和养殖业者的关注。
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动物的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力、消化吸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调理肠道菌群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调理肠道菌群的方法,包括饲料添加剂、益生菌及预生物的应用和环境调节等。
首先,饲料添加剂是调理肠道菌群常用的方法之一。
饲料添加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对肠道菌群有益的物质,如益生元、抗生素替代物、酸化剂等。
益生元是一种可促进肠道中益生菌生长的物质,包括低聚糖、果寡糖等。
这些物质在肠道中无法被消化吸收,但可以提供给益生菌作为营养来源,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
抗生素替代物则是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类似抗生素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其次,益生菌及预生物的应用也是调理肠道菌群常用的方法之一。
益生菌是指那些对宿主有益的活菌或活性菌群,如乳酸菌、酪酸菌等。
这些菌群被引入到动物的肠道中,可以与原有菌群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消化能力和免疫力。
预生物是指一类不可消化的物质,如果寡糖、菊粉等,它们可以被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利用,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预生物还可以增加有益菌群的数量,改善肠道环境,减少有害菌的滋生。
此外,环境调节也是调理肠道菌群的重要方法之一。
合理的养殖环境可以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利于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减少有害菌的滋生。
例如,在养殖场的卫生管理上应注意定期清理饮水设备、清洁牲畜舍、保持通风良好等,减少有害菌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养殖场应做好垃圾处理,保持场地的整洁,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同时,在饮水和饲喂设备上也应注意质量控制和卫生处理,避免污染饮水和食物。
肠道菌群调理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对象和养殖环境选择适合的方法,并在应用过程中注意合理配比和用量。
哪些新技术可提升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在现代社会,养殖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引入新技术成为了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以下将介绍一些能够显著提升养殖业生产效率的新技术。
首先,精准养殖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养殖环境、动物行为和生理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
例如,在禽畜养殖场中,安装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传感器,可以实时掌握养殖环境的变化,并自动调节通风、供暖等设备,为动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同时,利用智能耳标、项圈等设备,可以监测动物的活动量、饮食量、体重增长等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基因编辑技术也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新技术。
通过对动物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品种。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提高生长速度、改善肉质品质等。
这不仅能够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风险,降低药物使用,还能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
自动化养殖设备的广泛应用也是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自动化喂料系统、饮水系统、清粪系统等能够大大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以自动化喂料系统为例,它可以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精确地提供饲料,避免了饲料的浪费,同时保证了动物的营养均衡。
此外,自动化的清粪系统能够及时清理粪便,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智能化的疾病防控技术对于养殖业至关重要。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疾病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警。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养殖数据,包括动物的健康状况、环境因素、养殖管理措施等,建立疾病预测模型。
一旦监测到可能导致疾病爆发的风险因素,及时发出警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将疾病的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快速诊断技术的发展,如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等,能够在疾病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畜禽水产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母的四大技术良策四大技术良策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年产窝与窝均断奶仔猪头数两个部分,其中决定年产仔窝数的是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决定断奶窝仔数的是窝产活仔数和断奶前死亡率,要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力。
一、选择优良品种的杂种母猪工厂化养猪生产中,商品猪的母体大都采用“长大”或“大长”二元母猪。
这是因为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具有杂种优势,同时适合市场对瘦肉型猪的需求,所以这种组合在我国工厂化养猪中普遍采用。
在选择长大后备母猪时,体型应平直或微倾,腹部大、松弛,腹部过度收缩的母猪繁殖力都较差;奶头排列应整齐均匀,一般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等;外阴部应大小适中、下垂,外阴部往上的母猪繁殖性能一般较差,经常有返情或不受孕的现象。
保持正常体况的母体(不肥不瘦)繁殖性能较好。
瘦肉率过高的母猪,其繁殖性能方面都较差。
在三元杂交体系中,对母本不要求瘦肉率。
二、适时配种长大或大长后备母猪配种一般以体重达到110~115千克为宜。
高于或低于这一体重对产仔数有影响,偏差越大,影响越大。
后备母猪从有明显发情表现到排卵,间隔时间一般为36~40小时,经产母猪为38~44小时,排卵时间为2~7小时,因此在开始发情后8~12小时配第一次,间隔12小时进行复配通常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发情不明显的母猪应进行二次复配。
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10天内发情,妊娠后的母猪都要控制饲喂量,保持中等体况能够提高其窝产仔数。
三、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正常生产状态下,有个别母猪长时间不发情或频繁返情,对用药物催情和改善饲养管理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
一般情况下,母猪3~6胎产仔数最高,到9~10胎降低,且带仔性能差。
这种母猪应予淘汰。
对哺乳性能差或产后无奶的母猪应做记录,若以后出现同类情况时则应淘汰。
四、加强种公猪和妊娠母猪的管理种公猪要求体质结实,四肢稳健,性欲旺盛。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技术石 琳1,宋朋治21.吉林省图们市畜牧管理总站,吉林图们 133100;2.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图们 133100在生猪养殖生产中,母猪生产性能直接关系到养猪经济效益。
要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必须加强和完善母猪的饲养管理,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经验,就后备母猪的选择,管理和母猪的配种,妊娠母猪管理以及哺乳期管理进行了介绍。
1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1.1 优质备种母猪的培养1.1.1 优质品种的筛选不同品种的生猪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表现在繁殖能力、饲养条件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后备种母猪选择时,要进行科学选种。
选择身体健康、体型良好、皮毛光泽、四肢健壮、骨骼结实、乳头6对以上且排列整齐的母猪。
按上述标准筛选完后的母猪品质较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每头母猪每年的仔猪数,而且乳量充足,有利于仔猪的存活,提高养殖效益。
1.1.2 严格引种引种前要对供给猪场进行调查筛选,确保引入种猪的优良品质。
引种时要跟进猪群状态,并对其进行产地检疫,保证猪群的健康。
引种后要进行检疫观察,保证猪群没有隐性感染猪只存在,再对猪群接种疫苗和驱虫,最后对其进行培育饲养。
1.1.3 备种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优质备种母猪进行培育饲养时,要保证猪群生长有舒适的环境,保持好猪舍的温度、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合适的温度和良好的空气质量有助于猪群在最好的状态下成长,保持好猪舍的卫生状况对于隔绝疾病的传染途径非常有效。
其次,要重视猪群的营养摄入,提供猪群所需的纤维素和微量元素供应,注意猪饲料的质量问题,如果发现饲料受潮、霉变,要及时进行更换。
还要注意保持猪群饮水的质量,充足的饮水有利于促进猪群的饲料转化利用,如果在水中添加复合有机酸化剂,可以减缓水中细菌的繁殖速度,有助于猪只肠道环境的改善,加快肠道对饲料中营养的吸收,还能增加其进食量,有利于猪群的健康。
1.2 妊娠母猪的分段精心饲养母猪在其生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营养需求不同,养殖者需要根据母猪不同阶段进行科学饲养,有效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保证母猪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
生产管理PRODUCING AND MANAGEMENT提高猪场生产成绩的五大策略李桃梅1,2,邓小红2,刘远佳2(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2.上海伊科拜克兽药销售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2013年年底至今持续的猪价下跌,让整个行业从繁荣跌入萧条。
猪价涨涨跌跌,让人摸不清头脑。
在猪价震荡行情下,正是养猪人应该静下来反思的时候。
如何在猪价低时比别人亏损得少,在猪价高时比别人挣得多,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打败我们的不是猪价,而是生产效率低下背后的高成本。
为了提高农场的生产效率,我们可以做也最应该做的事有哪些呢?1 控制源头只有加强后备母猪和公猪管理才能保证猪场“干净”,减少病原体的循环感染。
1.1 后备母猪的引进猪场如不能自繁自养则最好从单一源头定计划分批次引种,避免多源头引入多种不同病原体。
需获取引进种猪的免疫接种情况,并抽血PCR检测主要病原体: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和圆环病毒等,避免引入新病毒导致猪场疫病暴发。
1.2 后备母猪驯化及并群常用健康老母猪或疫苗驯化60 d 以上,每隔7 d换1头老母猪。
后备母猪可因驯化以及注射蓝耳病活疫苗而处于病毒血症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其平静下来,建议转定位栏前饲料中添加20%爱乐新(酒石酸泰万菌素),有助于缩短其病毒血症,减少后备母猪并群携带蓝耳病病毒水平传播经产母猪群,导致蓝耳病不稳定。
1.3 后备母猪,头胎母猪以及其分娩的仔猪单独饲养(P0-P1)头胎母猪有独立妊娠舍和哺乳舍,其分娩的仔猪有独立保育舍。
头胎母猪较经产母猪往往抵抗力差,对猪蓝耳病病毒(PRRSV)易感。
单独饲养能够减少后备母猪感染PRRSV的机会,保护易感动物。
P0-P1策略还能减少二胎母猪综合征,提高二胎母猪的生产效率。
1.4 公猪管理常见的错误做法:后备母猪以及断奶母猪饲养在公猪舍;采精公猪用于查情,猪场可使用二元杂性欲强的公猪查情以及诱导母猪发情,对其采精,但精液丢弃。
提高猪场繁殖成绩的管理方法繁殖成绩的高低是衡量猪场生产经营成绩好坏最关键方法之一,提高繁殖成绩:首先要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待配母猪有良好的健康水平,有合理的膘情,发情正常并表现较好的发情状态。
第二配种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做好母猪发情鉴定,做到适时配种,认真做好输精操作,提高其配种质量以获得较高的分娩率与较高产仔数。
第三控制好生产各阶段各种疾病以保障种猪群的健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员工企业文化宣传培训及养猪技术理论培训和现场操作指导,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与积极性来提高工作质量,达到减少过程损失,提高母猪繁殖成绩的目的。
现就某猪场如何提高繁殖成绩,本人在这里谈谈我场的一些做法!一加强干部互动交流学习,提高员工场内生活氛围。
1、通过会议和各种适当场合加强企业文化宣传,使干部员工对企业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干部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度认同度,使干部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
要求所有干部统一跟员工一起上下班,倡导班干部加强巡夜,吃苦在前,通过全场干部以身作则带动示范,提高全场整体的工作效率及积极性。
2、要求场内副手级以上人员每天到办公室交流学习最少半小时,多组织会议多做培训,即使在场部不组织会议的情况下也要多组织一些相关有意义活动,比篮球比赛,组织员工生日集中娱乐活动,以生产线为单位聚餐交流。
使干部员工有集体感,有归属感。
二制定目标,明确责任人。
通过班组会议讨论,结合目前生产情况制定一次生产目标,确定好实现时间;把相关目标分解到各班组并签订相关责任,再由各班组明确组内落实相关工作责任人,并确定好落实时间以方便做好监控;场部通过监控要及时做好帮扶和引导,必要时对个别不胜任岗位人员做好及时调岗。
对阶段性生产数据和人员配置做好相关分析,确保最终结果能如期完成。
三种猪优化是关键。
持续有效的种猪优化能使种猪繁殖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通过种猪每月胎龄监控和每周的种猪异常情况监控来合理优化种猪群,及时清除掉种猪群中不稳定的因素,保持种猪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