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思品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一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的特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
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出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通过持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
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三、学期目标1、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家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呼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并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以学校安全工作要求为基准,以确保学校财产、师生生命安全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人人有责的方针,为进一步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安全,把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特拟定本计划。
一、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班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安全教育。
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从小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动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导之以行,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二、具体措施1、利用班会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里有关安全教育的各项规定,增强学生学习、执行规范守则的自觉性。
抓好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2、围绕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主题,开展上放学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上放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3、强调课间文明休息,教育学生不在教室、校园里追逐打闹;有次序地进出教室;没有老师允许不随便出校园;不攀爬篮球杆等危险的高处;不可从高处随便跳下。
4、不能带刀或其它尖锐器物等危险物品到学校,使用刀、剪等用具必须有家长或老师的陪同。
5、上体育课或课间休息时要避免运动受伤,在运动或游戏时,教育学生注意规则,按顺序进行,避免碰撞;不做危险性游戏。
6、教育学生不在校园内外玩水、玩火。
7、上课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铅笔,不用铅笔戳同学;教育学生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文明相处。
8、每天注意饮水卫生,教育学生不喝生水;9、每天放学,站队回家。
10、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11、学生之间发生伤痛之事应立即去治疗。
12、经常检查电线开关、线路,保证正常使用;13、经常查看校门口动态,使学生上学、放学安全,家长放心。
14、凡大扫除、劳动课,班主任应亲自在场,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一年级思品教学的工作计划
一年级思品教学的工作计划通常会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教学目标:确定一年级学生在思品教育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教辅材料等。
4. 授课计划: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包括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安排、教学重点等。
5. 评价方式:确定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6. 课外活动:安排一些与思品教育相关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对思品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7. 教学反思与调整: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3篇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1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教学内容涵盖了道德、法治、礼仪、安全、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礼貌待人等方面。
2. 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
3. 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包括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等方面。
4. 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预防意外伤害。
5. 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其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 每周安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具体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教学进度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片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与反馈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将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帮助其发现不足和改进学习方法。
六、教师发展本课程将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将提供相关教材和资料,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七、家庭与社区的参与本课程将积极邀请家长和社区参与教学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2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大全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
以下是整理的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大全,欢迎阅读参考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一年级整体看学生还是很活泼。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4篇)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4篇)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通用4篇)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1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如下:一、加强学生小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是教师工作的小助手。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成为班级的好主人,班级集体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建立小干部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学生干部开一次例会,辅导总结工作。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二、开展德育系列活动1、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强调《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我们将在班级设立“值日班长”,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
班主任每天在放学前进行一日总结,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加强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深化爱国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
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狠抓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从守纪律、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5、开展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8篇)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从本学期开始,一年级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按法治教育大纲相关内容要求作出修订。
将法治意识教育融入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教材有机整合了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内容,使儿童的学科素养得到综合培育。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融入其中。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
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
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六个班,共有学生三百多人。
通过一年级上期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而一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有很好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进一步适应学校规定;能加强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
二、具体目标:1、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全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三、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1、培养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
2、培养学生能够愉快、积极地生活。
3、培养学生能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4、培养学生能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具体教学措施: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进一步明确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目的,使学生能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及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3、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并切实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4、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上好每一堂课。
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5、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指导学生认真完成练习。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2023年一年级思品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道德素养,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伦理观念。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解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3. 培养道德品质和优秀品格,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礼仪修养。
4. 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1. 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社会调研,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触觉。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开展学生自我介绍。
2. 第二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核心内容。
3. 第三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4. 第四周:讨论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5. 第五周:学习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6. 第六周:讨论礼仪的重要性和基本礼仪规范,进行礼仪修养训练。
7. 第七周: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实践活动。
8. 第八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
9. 第九周:学习志愿服务的意义和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10. 第十周: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1. 第十一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参考计划5篇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打算(一)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爽朗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怀班级集体,学习勤奋。
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别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外表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认识狭窄。
在新学期中应留意理论联络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构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构造大致可分为:我的家人与伙伴走进大自然健康生活每一天三、教学目的1、初步明白家庭的根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本人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激。
3、亲近自然,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酷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认识及才能。
2、培养学生关怀、保护同学的质量。
教学难点构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1、认真备课,留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实在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应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构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络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认识、习惯的构成。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打算(二)一、学情分析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关于刚上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他们会有非常多的不习惯,甚至不明白该做些什么。
然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尽快去习惯,否则非常容易给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严峻的还会使学消费生厌学、惧学等不良情绪而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开展。
这就要老师有耐心和决心协助他们克服本身的局限,使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
并以骄傲、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
那么老师要做到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展教育。
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3篇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篇1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教学理念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
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三、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一年级思品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礼仪•认识社交礼仪的基本要素。
•理解完善自身社交礼仪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第二单元:尊重自我,关心他人•认识自我,尊重自我,发扬自我。
•理解关心他人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第三单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认识自然环境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理解人文环境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第四单元:勤俭节约•了解勤俭节约的涵义和作用。
•认识不良消费习惯的危害。
•培养学生节约性的思维、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情境化、任务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计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周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礼仪项目化、情境化第二周第二单元:尊重自我,关心他人任务型、讨论第三周第三单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项目化、情境化第四周第四单元:勤俭节约讨论、任务型第五周复习与考试适当引导自主学习课堂评估•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如课堂测试、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礼仪、思维、创新、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评价。
课外拓展•每周开展一次关于社交礼仪、情感管理、环保节能等方面的主题班会。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本学期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在修养。
同时,注重课内外的融合,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得以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计划上学期一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3篇)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师教学规划上学期一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规划篇一</span 1、初步知道家庭的根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看感受酷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并学会看天气。
6、能发觉学习生活中的欢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查找校园内、生活中的好玩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欢乐。
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教学重点:1、学文明理,培育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力量。
2、培育学生关怀、爱惜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59人,其中男34生人,女25生人。
这些天真、活泼,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而可塑性又强的小学生因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稚嫩,盼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育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小学生。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动身,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教科书的构造是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的。
第一单元《暖和的家》:我的家、我的事情我来做、我为家庭添欢快;其次单元《漂亮的春天》:春天在哪里、我和小树交朋友、和风在一起、种养一棵花;第三单元《欢乐的星期天》:我们去游泳、爸爸带我去做客、看电视;第四单元《炽热的季节》:相互提个醒、学会看天气、迎接暑假生活。
四、改良教学的措施: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喜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相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敏捷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育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奇怪心,引导儿童探究的欲望。
3、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准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精选14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一年级思品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
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我背上了新书包
第二周校园铃声
第三周新朋友新伙伴
第四周平安回家
第五周我的国庆节
第六周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第七周和钟姐姐交朋友
第八周我很整洁
第九周我回好好吃
第十周我自己会整理
第十一周看我多精神
第十二周过新年
第十三周欢欢喜喜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