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课堂实录、说课稿全面版_20200625150342
- 格式:pdf
- 大小:293.56 KB
- 文档页数:14
高中化学-高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2. 能够根据题目写出溶液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二、教学重点1.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2. 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各种表示方法的应用;2. 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课前准备1. 学生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学习;2. 手机或平板电脑,准备展示课件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引入题目:有一个盐酸溶液,其中含有0.1 mol/L的HCl和5 g/L的H2O,求该溶液中水分子的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2)展示一张图示例,说明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些比例等式的含义和关系。
2. 学习新知识(1)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求出每个组分的摩尔数,再用总摩尔数除以每个组分的摩尔数,就得到了各组分的摩尔分数。
(2)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用溶液中每个组分的摩尔数除以溶液总体积,就得到了各组分的摩尔浓度。
(3)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某个组分质量除以溶液总质量,就得到该组分的质量分数。
(4)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某个组分的体积除以溶液总体积,就得到了该组分的体积分数。
3. 操作演练(1)展示题目的方法来求解该溶液的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2)布置练习题。
4. 课程总结1. 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比例比式,都是反映了溶液组成的含义;2. 每个比例式都有它自己的计算公式和应用范围;3. 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做习题,多掌握不同类型的题目解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2. 总结学习笔记,把学过的知识点整理到笔记本上。
溶液组成的表示说课稿§6-2溶液组成的表示说课稿(两课时) 第一课时溶液组成的表示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第6章《溶解现象》的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这一节,对下面物质溶解性以及以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着很大的帮助。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本节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溶液组成的定性表示,第二部分是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及溶液的配制。
通过对第一节《物质的溶解》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分散现象每时每刻都存在与自然界,而其中溶液又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初中化学课程中所接触的化学变化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工业生产中的许多化学反应,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离不开溶液,而溶液是由什幺组成的?溶液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何?我们又该如何配制出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各样的溶液?这些都可以在这一节进行解决。
本课前一部分溶液定性组成轻易理解把握,后面的定量组成需要习题来加强对公式的运用,作为重难点来教学。
二、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学生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另外我还在每个知识点后配有一定梯度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5.学会利用数学思想转化解决化学问题,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6.掌握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7.掌握溶液稀释的计算。
8.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实验等能力。
高三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
2.了解每种表示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溶液的组成。
2.概念解释:质量分数:表示溶液中某种物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体积分数:表示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摩尔分数:表示溶液中某种物质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之比。
3.计算方法:(1)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某种物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2)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例。
(3)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溶质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的比例。
4.实例分析:从实验数据中判断溶液组成,计算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
5.讨论:比较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和使用范围,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发表意见。
6.归纳总结:总结各种表示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7.练习与拓展:结合实际问题,综合运用各种表示方法解决问题。
8.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教案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概念和意义,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
2.掌握三种表示方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3.通过讨论、实验和练习,加深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三种表示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2.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
2.概念讲解:(1)质量分数:某种物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例,常用于固体溶解物质的表示。
(2)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例,常用于液体混合物的表示。
(3)摩尔分数:溶质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的比例,常用于化学反应涉及摩尔关系的表示。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精选12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篇1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准确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假如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叙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许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叙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肯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其次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叙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肯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溶液有一定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汤中加入的盐多了就咸,加少了就淡,而汤的咸和淡是由于一定量的汤中含食盐的量的多少决定的。
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定量”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还是模糊的和不规范的。
因此如何表示溶液组成以及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便很自然能引出。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难,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导入,知道本节重点学会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组成,从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入手去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学生较熟悉、亲切,也能应用于生活,兴趣更大,便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从而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努力学好化学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主要运用了一下几种方法: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愿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危害人类切身利益的长生假疫苗事件导入,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会影响溶液的性质及作用。
让学生产生迫切的需求,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获取新知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本节课通过设计的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入。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兴奋活跃状态。
通过学生的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受。
三、目标明确,提高学生知识的吸收率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3.能够运用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
2.教学难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提问:如何表示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2.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
(2)举例说明各种表示方法的具体应用。
3.演示与练习(1)演示如何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4.拓展与应用(1)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
四、教学案例1.案例一:计算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g,溶剂的质量为90g。
求解: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总质量×100%=10g/(10g+90g)×100%=10%2.案例二:计算某溶液的摩尔浓度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60g/mol,溶液的体积为500mL。
求解:该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答: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溶质的质量/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的体积=(10g/60g/mol)/0.5L=0.33mol/L3.案例三:实际应用已知: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浓度为0.1mol/L的硫酸,现需要将该废水处理至浓度为0.01mol/L。
求解:需要加入多少体积的清水?解答:设需要加入的清水体积为V,则处理后的溶液体积为V+500mL。
根据溶液的稀释公式:C1V1=C2V2代入已知数据:0.1mol/L×0.5L=0.01mol/L×(V+0.5L)解得:V=4.5L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让学生掌握了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1)定义式(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
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
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9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对溶液的“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
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小结)。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小结):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组成每一份加水蒸发水加入溶质减少溶质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提问)怎样理解?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某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释其含义?。
2、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讨论):下表中的数据:硝酸钾溶液水KNO3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克96克??200克?10克?150克??16%?100克25克?(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关键是。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浓度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2. 教学课件3. 案例材料4. 小组讨论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
提问:溶液的组成如何表示?2. 知识讲解讲解溶液的概念,阐述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重点讲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3.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材料,让学生计算案例中溶液的浓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布置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围绕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液的概念和组成表示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注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溶液概念和组成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溶液组成表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溶液组成的理解。
《溶液》说课稿第一篇:《溶液》说课稿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从表面上来看,好象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知识体系。
但是,究其实质,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其他单元知识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则是第三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四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
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
正是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后边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
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本单元内容由于学生实践经验的匮乏显得有些抽象,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所以这部分内容即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想在这个课题上有好的复习效果,必须针对学生现有的不足和以往教学中的弱点进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好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且学习积极性较高,思维活跃。
在复习本节课之前,大多数学生对溶液的最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但并未构建知识体系。
但对一些发散性思维要求高、逻辑思维要求严密又是实际应用性的问题上,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困难的。
设计意图:对于这种全新的概念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并掌握它,因此这节课复习课我主要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安排自己的学生活动,老师只是在发现问题时做一下指引。
首先:由学生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及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这些在平时的讲课以及练习中已经接触过,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补充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遗漏。
其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设计了难度不同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最后: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及解题方法的印象并感受收获的喜悦。
《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3. 溶液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
2. 新课导入:介绍溶液的定义、特点及组成。
3. 课堂讲解: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
4.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
5.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有关溶液组成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溶液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的理解。
(2) 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计算与应用。
(3) 实验操作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2.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3. 课件:溶液组成的表示相关动画、图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 第3-4课时: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 第5-6课时:实验演示及练习。
“溶液的形成”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在化学教育中,溶液的形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溶液不仅在生产、化工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对一堂“溶液的形成”课堂教学的实录和评析,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溶液的形成。
一、课堂教学实录本堂课是一节初中化学七年级的课程,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溶液的形成”。
整堂课十分生动,教师先进行了一系列引入,然后用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溶液的形成。
课堂环节分为以下几部分:引入环节:教师采用课件投影的方式,展示了不同饮料中的营养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饮料能够取代食物。
然后,教师列举了食盐溶于水的例子,并让学生看到实物,了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实际效果。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我寻找问题,并预测解决方案。
实验环节:在引入环节之后,教师开始进行实验演示。
教师用小板凳和气球演示了溶解速率慢的糖倒在水中的过程,与溶解速率快的盐倒在水中的过程。
这样,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
此外,教师还在水中加入了食盐,观察学生发现水中食盐的变化。
讲解环节:在实验演示之后,教师开始进行知识讲解。
教师首先使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反应前后的颜色,让学生理解反应的可视化。
然后,教师详细讲解了“溶液是什么”、“怎样形成溶液”、“什么物质可溶于另一种物质中”等相关概念。
小组活动环节:经过讲解,教师让学生按小组分类,思考哪些物质呈现均匀分布,哪些不均匀分布。
然后,教师发放小卡片,让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下他们所选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的物质,并解释原因。
最后,学生把卡片贴到黑板上进行汇报,同时进行交流探讨。
二、评析从上面的实录可以看出,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溶液的形成的知识传递。
下面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评析。
1.引入环节合理并成功引入环节使用了多个知识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知识讲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更加关注饮食健康、生活中的化学离不开的语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溶液的理解;2.能熟练掌握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实验用品:(1)仪器:托盘天平、量筒(50 mL )、药匙、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药品:蒸馏水、食盐。
教学过程:(引入)投影一组图片。
教师:溶液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如果运用不当还会给人们带来危害。
海南文昌市某市民其5岁的儿子在一次静脉注射后突然耳聋,经残联定为聋哑残疾一级,经鉴定认为,当时给孩子吊针用的甲硝唑用量超标2、4倍,是导致孩子耳聋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数据,2011年以来,美国由于处方药用量过度造成的死亡人数至少有37480余人,远远超过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假若你作为一名药剂师,你想造成类似悲痛事故发生吗?学生:不想教师:好,这节课就让每位同学,以一位药剂师的身份,一起来体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过程吧!教师:如果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下药品:食盐、蒸馏水,20%的食盐溶液。
5%的食盐溶液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方法能配制出10﹪的食盐水呢?请把你的方案写一写,然后和小组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然后其中一组把自己的方案展示给大家)学生:学生回答(不要精确的数据,只要方法对就可不必过多解释)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同学们的方法很好.在这里我们采用最简单的方案进行实验好不好?那我们比一比,看那一组做的最快最好?学生:好教师:我们共同检查试验台上的实验仪器学生:仪器齐全师生共同总结步骤:(投影)1.计算;2.称量;3.溶解。
教师:下面我们开始配制该选种液:请用食盐和蒸馏水配制50克8﹪的溶液。
(学生活动,计算配制50g8%的食盐水需要食盐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师生交流,教师点拨)(板书):(可由其中一组的某个学生来完成)需要食盐的质量:50g×8%=4g需水的体积为:(50g-4g)g/ mL=46mL教师:我们已经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计算,下面同学们开始探究实验吧。
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鉴于大家对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增大字体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化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溶液的形成说课稿1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
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首先是第一部分一、教材分析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
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
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
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准确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假如发生改变,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叙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许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叙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肯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其次课时(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叙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肯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溶液的形成”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第一篇:“溶液的形成”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溶液的形成”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概念,会确定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3)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4)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知道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通过实验得出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探究。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你猜到了吗?从前有一位国王,他的皇宫里有许多食盐,可是国王非常吝啬,他从不把食盐分给百姓吃。
百姓们没有食盐吃,就去皇宫里偷食盐,可是都被发现,受到了惩罚。
有一位从皇宫向外面拉水的人,每天都能偷运食盐,分给百姓们,你知道他把食盐都藏到哪里了吗?师:同学们看完这则小故事,你能回答故事中水起了什么作用?生:溶解食盐。
师:食盐溶解后形成的盐水我们叫做食盐溶液。
你们见过盐水吗?(展示一瓶盐水。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运水人把运出来的盐水分给百姓们,每一家分到的盐水都是一样咸的吗?百姓们把盐水拿回家后,盐会不会析出呢?(学生争论,回答各不相同)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共同学习溶液的形成。
点评:教师以一则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小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同一问题(盐水都一样咸吗?盐会不会析出)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唤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认识溶液】师:溶液的形成是一个无法直接观察的微观过程,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了解一下(播放蔗糖、食盐溶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