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的影响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85 KB
- 文档页数:13
新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与减值分析刘博摘要:本文首先对金融资产分类原则与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新旧准则的分类情况进行对比,然后阐述新准则下金融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难点与解决措施,最后分别列举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力求通过本文研究,使资产减值损失确认、是否转回等得以明确,为会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新准则;金融行业;资产分类;资产减值引言:在金融行业与资本市场飞速发展下,以往金融资产分类与减值方式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与当前经济环境不相适应。
对此,我国正式出台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减值方式做出合理调整。
因新旧准则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在实施中面临着公允价值确定、减值客观正确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等问题,应积极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完善减值计量支持环境、培养更多高素质从业者等方式,使新准则能够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变化需求,将企业财务状态与经营成果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为财会工作提供更多助力。
一、金融资产分类原则与对比分析(一)分类原则新准则的分类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资产业务模式,另一方面是合同现金流特点。
在业务模式方面,主要是指主体采取何种方式获取现金流,通常分为三种,一是通过采集合同规定现金流方式;二是在合同期满之前以获取差价方式将金融资产售出;三是在采集合同现金流的基础上获取买卖差价。
新准则对业务模式评估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在合同预期内,站在整体角度实施业务评估,如若单纯在紧急情况下售出金融资产,对业务模式评估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评估期间,不但要综合分析历史现金流量,还要根据后续可能发生的事件,对现金流的实现方式进行改变,使业务模式得到全面评估。
在合同现金流特点方面,主要是指现金流能否包含本金和未支付本金时的利息。
要求现金流应具备“本金”与“利息”特点,如期货、期权等等,此类带有高杠杆、现金流量较大的金融工具不包含在内;还要注意“未支付”特点,只有在没有支付本金情况下产生的利息,才与“未字符”条件相符。
我国会计准则中的金融资产三分类:理解与分析在现代企业会计体系中,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是财务报告的核心组成部分。
我国会计准则在这方面也有详细规定,特别是在金融资产的分类上。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金融资产主要分为三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TOCI)和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这三种分类的不同,不仅反映了资产的性质和企业的管理意图,也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风险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这一类别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那些企业持有用于短期交易目的的资产,或者在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FVTPL计量的资产。
这类资产的特点是公允价值变动较大,且变动直接影响当期损益。
例如,某些交易型金融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通常被分类为FVTPL。
这种分类使得企业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市场波动,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但同时也增加了财务报告的波动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TOCI)FVTOCI的金融资产则是指那些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资产。
这类资产通常包括一些企业持有用于收取合同现金流或出售的债权投资。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企业平滑损益表的波动,特别是当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较大时。
企业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出售这些资产,此时相关收益或损失会被重新分类进入损益表。
三、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最后一类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这些资产主要是企业持有的期望通过合同现金流回收其账面金额的金融资产。
例如,存款、商业贸易应收账款等通常被归类于此。
这种分类方法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更稳定,反映了企业对这些资产的长期持有意图和收益预期。
它减少了财务报告中由市场波动引起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隐藏一些潜在的市场价值变化。
四、重要性及影响这三种分类方式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意图和风险承受能力,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权益类永续债在单体及合并报表列报中的实务探讨引言永续债是一种混合类金融融资工具,其特殊性是符合一定条件可计入权益,发行人在产品期限、赎回、利息支付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性,对于重资产高负债企业既可以有效降低杠杆率,也能增加融资需求,自主选择保持适当流动性。
因此,继2018年五部委发布关于《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发行永续债,既是改善财务状况和负债结构的客观需求,也是响应监管要求的理想选择。
为规范永续债相关业务会计处理,财政部于2014年3月下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对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原则、运用及会计核算规定进行明确,要求“企业应当根据所发行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以法律形式,结合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企业发行永续债等金融工具时,应以金融工具准则的相关规定作为判断准绳,分析和判断合同条款内容及其经济实质,规范会计处理。
该规定为永续债可以分类为权益工具提供了支撑依据,但对于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详细区分标准缺少明确指引。
随着永续债存量规模的不断增大,为进一步细化永续债核算判断要点,财政部于2019年在对新金融工具相关准则整合基础上发布《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9〕2 号)(以下简称“2号文”),对永续债发行方和投资方的会计处理提供进一步规范和指引。
一、永续债主要条款的分析与判断结合财政部对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发行人应当基于永续债合同条款的经济实质来判断其是否能够“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合同的经济强制或激励作用条款除外,除非间接形成合同义务),以此作为划分为“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的判断总原则。
永续债的条款设置,主要包括票据期限和赎回条款、票面利率和重置条款、清偿顺序、利息延迟支付和强制付息、担保状况等方面。
企业金融资产的分类及会计处理一、企业金融资产分类企业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所持有的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包括现金、存款、证券投资、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等。
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策略,金融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类:1. 持有到期投资持有到期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证券、债券、存款等形式进行投资,且在确定的持有期限内持有至到期,并且以持有至到期为目的的金融资产。
持有到期投资通常属于企业长期投资的一部分,以期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和资本增值。
这类资产通常属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债券、国债等。
2. 可供交易金融资产可供交易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基金、期权等形式进行投资,并且在未来可能进行交易出售的金融资产。
这类资产通常以公允价值计量,并直接计入利润,属于企业短期投资的一部分,通常用于获取短期收益或进行交易。
3.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购买其他企业股权的投资行为,通常持有时间长,并且有意愿对被投资企业进行重大影响。
这类资产通常属于企业战略性投资的一部分,用于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和经营控制权。
4. 其他金融资产除了上述三类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工具和产品,如金融衍生品、外汇、贷款、应收账款等都可以归类为其他金融资产。
这类资产通常根据其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处理,并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二、企业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企业金融资产是企业在经营和投资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需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对金融资产进行认定、计量和披露,并且根据其分类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主要的会计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定金融资产企业在获取金融资产时,需根据相关准则和规定对金融资产进行认定,包括确认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特征、风险和回报、控制权和所有权等方面的要素,以确定其是否符合金融资产的定义。
还需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判断,以确定其在财务报表中的归属和披露方式。
权益性金融工具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引言权益性金融工具是指企业在交易账户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持有的股票、权证、债权证券等金融产品。
在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对于权益性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在税务处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权益性金融工具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进行分析。
权益性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差异在企业财务会计中,权益性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股利收入、投资损失等方面的差异。
公允价值计量权益性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将该工具的公允价值作为期末账面价值。
在企业财务会计中,权益性金融工具会计处理通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而在税务处理方面,根据税务规定,权益性金融工具往往采用成本模式,即以购买成本作为税务账面价值,导致会计和税务处理上存在差异。
股利收入对于持有的股票等权益性金融工具,企业可能会获得来自该工具的股利收入。
在企业财务会计中,股利收入通常会被确认为营业收入或投资收益,纳入利润表。
而在税务处理方面,对于股利收入,根据税法规定可能存在不同的税率或免税政策,导致会计和税务处理上存在差异。
投资损失在持有权益性金融工具的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发生投资损失。
在企业财务会计中,一般会将投资损失计提为减值准备,同时纳入利润表。
而在税务处理方面,对于投资损失的扣除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导致会计和税务处理上存在差异。
权益性金融工具税务处理差异在税务处理中,权益性金融工具通常会涉及到投资收益计税、转让所得税、免税政策等方面的差异。
投资收益计税对于权益性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税务处理往往根据税法规定进行计税。
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法规定,对于权益性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可能存在不同的计税方式和税率,导致与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存在差异。
转让所得税当企业转让持有的权益性金融工具时,可能会产生转让收入。
在税务处理中,这部分收入可能会被视为转让所得,根据税法规定进行计税。
而在企业财务会计处理中,转让所得可能被纳入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导致会计和税务处理上存在差异。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资产分类计量及报表列报的影响及对策作者:吴亦希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08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资产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所拥有的一项重要资产,其会计处理规范与否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2017年我国财政部重新修订了金融工具准则,规范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增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紧跟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前进步伐,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会计管理要求,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出发,针对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计量及报表列报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帮助企业正确解读和运用新准则,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管理,实现了企业在经营业务、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一体化整合;同时,新准则的施行也存在着专业性过强、监管难度大等问题。
对比旧准则,新准则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作了大幅修订,相应的报表列报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和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一)金融资产分类的变化在新准则中,依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对金融资产进行辨别分类,使金融资产由“四分类”转为“三分类”,对不同类别之间进行了明确的定性。
整合后的“三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AM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FVOCI)”,保证了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加强了分类标准的逻辑性。
(二)减值损失确认的提前舊准则下,资产的减值采用“已发生损失法”,只有存在触发减值迹象时才进行减值测试,发生的减值损失一次性计提计入利润表,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比较方便省事,但是缺少灵活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无法适应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
为了更积极主动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及时性,新准则引入全新的“预期损失法”以替代原有的“已发生损失法”,要求企业在初期计量时便对之后12 个月的信用损失进行确认,尤其对风险系数较高的金融资产要采取更为超前的减值预测方式,从而使资产损失计量得到提前,提高了减值损失确认的预见性,对于企业控制损失以及降低机会成本有着现实的意义与作用。
浅析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和对企业的影响作者:龚孝雅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34期摘要:2017 年3 月31 日,财政部修订并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 号- 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 号- 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2017 年5 月2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以反映上述新准则在列报和披露方面的要求。
以上四项准则统称为“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这是我国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十年来第一次全面修订。
本文就新准则的出台背景、新变化做简要探究,并分析其对我国企业的利弊,为企业更好贯彻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促进企业制定协同经营战略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工具准则;主要变化;影响一、金融工具准则的颁布背景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许多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修订了相关会计准则,并于2014 年7 月颁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 号- 金融工具》(IFRS9),拟于2018 年1 月1 日生效。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推动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深化,同时,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我国当前的准则不能恰当确认计量相关经济业务,迫切需要修订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以更好协同企业经营活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二、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 金融资产分类由“四分法”改为“三分法”新准则改变了过去按照主体持有意图和目的为划分依据的“四分法”,这种分类方式繁杂,分类标准较主观,给会计信息间的对比造成不便。
新准则的划分依据是“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现金流量特征”① 。
前者是指通过金融资产获取现金流量的方式,包括收取合同现金流和出售金融资产。
后者是指合同现金流是否仅为本金和利息。
并根据这两个标准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不属于前两类的金融资产都列入第三类。
金融资产计量及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对企业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进行了规范,从而使得国内企业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新金融资产准则下,金融资产计量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原准则差别很大。
因此,建立在该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反映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资产计量经营绩效影响2006年2月15日,为了履行加入WTO时会计市场对外开放的承诺,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与过去只有16条具体准则的原会计准则体系相比,新会计准则增加了22条具体准则,涉及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年金基金、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套期保值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工商、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行业。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前提下,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并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以及《套期保值》等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采用。
计量属性的变化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内含的变化,进而导致报表账面经营绩效的变动。
一、新准则有关金融资产的计量(一)初始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包括贷款及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需要解释的是,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
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论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也越来越成熟,金融工具也越来越多元化。
在金融市场上,权益性金融资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投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探讨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问题。
一、何为权益性金融资产权益性金融资产是指投资者持有的能够在未来带来变现利益的证券,例如股票、基金等。
二、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权益性金融资产可以分为两大类:A股和B股。
A股是指境内注册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只能由境内投资者持有。
B股是指在境外注册发行的外资股票,只能由非境内居民持有。
此外,权益性金融资产还可以根据投资策略和目的进行分类,例如: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投机等。
还可以按照所处行业进行分类,例如:金融、材料、能源等。
三、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主要围绕两个问题:A股与B股的归类问题和投资策略的归类问题。
1. A股与B股的归类问题由于A股和B股的投资对象不同,而且两者在流通性、投资门槛等方面也有区别,因此在归类上存在争议。
一些机构认为应该将A股和B股分别归为两类,其它机构则认为可以将A 股和B股归为一类。
由于不同的划分标准和归类方法,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也会因此产生不同的监管、风险管理和投资选择等问题。
2. 投资策略的归类问题在投资策略的归类问题上,也存在诸多争议。
一些机构认为应该根据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价值、成长性等特性进行分类,而另一些机构则认为应该按照投资风格划分,例如: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投机等。
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不同分类方法会对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的意义与价值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分类对投资者、管理机构、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金融产品的发展情况、市场风险和预期收益等信息。
另一方面,对这些金融产品进行分类管理也有利于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监督。
【⼤华研究院】⾦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变化、影响和建议⼤华研究院为⼤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华会计师事务所研究⼒量和外聘专家,构建⾼⽔平研究团队,打造“学术交流平台”,将建设、发展成为在资本市场、会计及审计专业领域有较强影响⼒的⼀流新型研究机构。
⼤华研究院通过资本市场热点问题、会计审计理论及实务难点问题、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等⽅⾯的课题研究,为资本市场发展、会计审计理论及实务提供前瞻性研究,树⽴⼤华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品牌,提⾼⼤华会计师事务所在资本市场及专业领域的影响⼒。
专业,成就职业。
请关注⼤华研究院定期发布的研究报告。
⾦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变化、影响和建议——⼤华研究院2017年3⽉31⽇,财政部发布了经修订的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确认和计量》在内的三项⾦融⼯具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
本报告着重就⾦融资产分类与计量进⾏新旧准则⽐较,分析新准则实施的潜在影响,并就新准则应⽤提出相关建议。
⼀新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意义(⼀)变化关于⾦融资产分类与计量,新准则较现⾏准则最主要的变化有如下两个⽅⾯:1、⾦融资产分类由现⾏“四分类”改为“三分类”现⾏准则下,⾦融资产按照持有意图和⽬的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当期损益的⾦融资产(以下简称“FVTPL”:fair value through profit and loss)、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融资产。
新准则以企业持有⾦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融资产合同现⾦流量特征”作为⾦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将⾦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其他综合收益的⾦融资产(以下简称“FVOCI”:fair value through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以及FVTPL三类。
新准则下⾦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判断规则如图1所⽰。
关于新准则下合并报表对盈余公积问题分析2019-06-20[摘要]盈余公积抵销分析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中,有关盈余公积的抵销⼀直是富有争议的问题。
本⽂试图从合并会计报表对合并盈余公积的影响,合并会计报表对盈余公积调整问题,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法和盈余公积的抵销与调整,调整与抵销分录和盈余公积的抵销与调整,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盈余公积的抵销与调整⼏⽅⾯进⾏初步探讨,以便更好的把握会计学难点。
[关键词]合并报表盈余公积问题分析盈余公积抵销分析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中,有关盈余公积的抵销⼀直是富有争议的问题。
2009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及2010年度专项审计过程中,经常有同⾏在讨论这个问题,也有⼈在⽹上查询过其他上市公司年报并确认有的上市公司母公司报表及合并会计报表中盈余公积相等,有的不等,且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存在成本法核算的⼦公司。
本⽂试图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的和盈余公积的属性对这⼀问题进⾏初步分析。
⼀、合并会计报表对合并盈余公积的影响公司法的要求只适⽤于法律主体,因为合并报表是⼀个经济主体,所以需要讨论该事项产⽣的影响。
同时该情况也⽐较特殊,暂不作进⼀步深⼊讨论。
⾮同⼀控制下企业合并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进⾏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对个别会计报表进⾏调整时,会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净损益产⽣影响,说到经济主体与法律主体的问题,因为是站在合并报表的⾓度模拟调整⼦公司的会计报表,所以要模拟调整后的个别会计报表也要符合法律主体条件的,因此产⽣的净损益影响也要模拟在⼦公司⽴场上调整盈余公积,该部分调整应该视在⼦公司报表内进⾏调整,不是在合并报表中单独确认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合并报表准则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其⼦公司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
在合并⼯作底稿中,按权益法调整对⼦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所规定的权益法进⾏调整。
金融资产初步的分类判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金融资产是指具有一定价值,并能为持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金融工具,包括现金、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
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特性和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金融资产进行初步分类并进行判断。
金融资产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
主要包括货币、债券和股票三类。
货币是最流动的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和存款,其价值相对稳定且易于交易。
债券是一种债务工具,发行者向投资者借款并承诺按照一定利率和期限偿还本金和利息,具有固定的收益性质。
股票代表公司所有者的所有权,投资者持有股票可以分享公司利润和决策权,但其收益风险相对较高。
金融资产也可以根据其收益和风险进行分类。
通常来说,收益高的金融资产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货币市场工具和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风险相对较低,但收益也相对较低。
股票和衍生品等权益类资产收益风险都较高,但也有更大的机会获取超额收益。
金融资产可以根据其流动性进行分类。
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够迅速转换成现金的能力。
货币是最流动的金融资产,可以随时用于支付和交易。
债券和股票等投资类资产相对流动性较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变现。
在进行投资组合管理时,流动性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影响着投资者的资金安排和风险管理。
金融资产还可以根据其投资对象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境内金融资产和境外金融资产两类。
境内金融资产是指在国内市场发行、流通的金融产品,例如人民币存款、国债、A股等;境外金融资产是指在国外市场发行、流通的金融产品,例如美元存款、外国债券、海外上市股票等。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进行配置。
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多维度的,涉及到性质、收益风险、流动性和投资对象等因素。
了解金融资产的分类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资产的特点和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组合配置和风险管理。
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灵活应对各种市场情况,实现投资目标和财务规划。
2021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演变的特征与制约因素范文 家庭既是人类繁衍和文明延续的基本单位,也是市场经济行为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部门收入总体呈现历史性增长,资产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这意味着家庭经济成为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单元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家庭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家庭正处在对经济资本扩张的需求过程中.同时家庭经济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比如家庭理财、规划、投资、消费都充满着商机.经济资本作为家庭实力和地位的体现,使家庭获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资产是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金融资产总量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分配比例和重点的转移。
一、我国金融资产的概念、特征和影响因素 金融资产是指家庭持有的金融债券以及权益性凭证形成的资产,是用居民货币收入减去消费金额所形成的金融储蓄,是居民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形式(臧旭恒,2001;程兰芳,2005;刘楹,2007)。
按照是否具有货币功能分为货币性金融资产和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具体包括:现金、银行储蓄存款、保险、股票、基金、债券等,具有交易功能、投资功能和管理风险的功能,金融资产的数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经济金融化的水平. 金融资产主要有交易功能、投资功能、风险控制功能等。
交易功能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通过货币来进行交易,货币作为基本的支付工具具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介、贮藏功能和支付手段的作用。
投资功能是指居民家庭利用金融资产进行投资获得额外收益,例如银行存款是最常见的具有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的收益性在一定程度上高于银行存款,但是其风险性也大大高于储蓄存款.风险控制功能体现在避免或者减小可预期的和不可预期的风险,保险是金融资产风险控制功能的体现.例如退休以后收入会降低,这是在可预期的风险范围之内,为了减小此类风险造成的损失,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资产的功能尽可能平衡收入的分配,在高收入年份进行储蓄以备退休后使用,在低收入年份利用金融资产的借贷功能或者动用储蓄以平衡消费.再比如我们经常面临失业风险、健康风险或者财产风险等,家庭可以利用金融资产的风险控制功能来购买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来降低风险. 金融资产受到个人偏好、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导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的影响分析
【摘要】笔者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
税法的相关规定,辅以相关的实证研究结论,深入分析了权益性金融资产不同归类对公
司的会计指标、全面收益、所得税、股票价格等方面的影响,判断企业管理层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偏好,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权益性金融资产;归类;
影响;监管
一、研究背景及其研究目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企业
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
次伟大变革。
在这一变革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成为最大的亮点。
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代表性领域,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理念
的核心变化,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减和股票市价的涨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不同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存在差异,
但新准则没有明确界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与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标准。
某项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目的等因素,这为企业管理层对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留下了选择空间。
二、权益性金融资产的范畴
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内涵
金融资产是金融工具的资产化形式,是对负债性金融工具或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
的结果。
本文所称的权益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对股票及其他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而
形成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归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两个项下。
其中,归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项下的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准备在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而从二级市场购
入的股票、基金等;归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的权益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
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权益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联
系与区别
权益性金融资产的“镜像”是股票及
其他权益性工具,与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同属于股权投资,且上市公司的部分权益性金融资产就源于股权分置改革
后取得流通权的原非流通股。
两者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最显着的区别是:不管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期末的账面价值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报告,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表决权比例、对被投资单位的实质性影响等标准进行划分,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
三、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影响分析
对某项资产的归类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资产的归类对公司本身的影响。
下面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处理差异对公司会计指标、全面收益、所得税、股票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以对管理层的归类偏好做出判断。
会计处理比较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同属于金融资产,都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它们的会计核算方法适用于独立的具体准则——《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者的会计核算有以下异同:一是初始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交易费用作为初始成本入账。
二是期末,两者都按期末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
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跌重大或属非暂时性时,需计提减值损失,减少账面价值;在计提减值后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又上升时,如果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对负债性金融
工具投资,则冲减原计提的减值损失,如果属于对权益性金融工具投资,增加资本公积。
三是处置时,两者都须将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出,但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资
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出。
会计处理差异的影响分析
1.对会计指标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一项权益性金融资产被归类为交易性金融
资产与被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不发生减值的持有期间的利润
有差异,对减值期间及处置时的利润没有影响。
当所持有的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时,金融资产不存在减值,如果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导致当期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上升;如果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会导致投资企业的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的增加,不影响利润指标。
处置时,两种归类方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总额都等于出售
价格与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且投资收益的大小都受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
影响。
在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使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每股收益大幅上涨;反之,在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会使出售当期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每股收益大幅下跌。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