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
10门功课1000分的“国宝级”科学家、化工业巨人——侯德榜先生侯德榜,名启荣,字致本,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1890年,侯德榜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凤尾坡村。
祖父侯昌霖是个读书人,希望他读书修德、荣登金榜,故取名“德榜”。
侯德榜天资聪慧,勤奋好学。
由于家中缺乏劳力,不得不在课余时间下地干活,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即使这样,他依然书不离手,经常在劳动之余刻苦读书。
即使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他也不忘读书,留下了“挂车攻读”的典故。
20 世纪初,我国的民族工业也开始萌芽,福州是我国开埠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往来早于内陆各省,尤其是工商界人士,对现代科学技术有相当的认识。
1903至1906年间,在姑妈的资助下,侯德榜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
这段求学经历也成为侯德榜人生旅途的重要转折点,在接触西方科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和坚定了走科技救国之路的决心。
1907年,他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上海闽皖铁路学堂,1910年毕业后,在当时正施工的津浦路上谋到了一份工作。
1911年,侯德榜弃职并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
1913年,清华学堂公布第一批高等毕业生名单,16人赴美留学,侯德榜榜上有名,并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在麻省理工学院,侯德榜继续开启“超级学霸”模式。
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随后进入普拉特专科学院专修制革化学,1918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同年参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Sigmaxi科学会会员和美国Philambdaupsilon化学会会员。
他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在《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被特予连载,全文发表,成为制革界至今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1921年,远在美国的侯德榜收到一封信,是永利制碱公司总经理范旭东先生的邀请,就是这份诚挚的邀聘信,促成了两人二十几年的强强联合。
侯德榜侯德榜(1890—1974),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他于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四五十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侯德榜,名启荣,号致本,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农家。
自幼半耕半读,勤奋好学,有“挂车攻读”美名。
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
他目睹外国工头蛮横欺凌我码头工人,耳闻美国的旧金山种族主义者大规模迫害华侨、驱逐华工等令人发指的消息,使之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
他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罢课示威。
1907—1910年,就读于上海闽皖铁路学院。
毕业后,在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
这期间,侯德榜进一步感受到帝国主义者凭技术经济优势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和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立志要掌握科学技术,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
1911年,侯德榜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1913年被保送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再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次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
1918年又人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SigmaXi科学会会员和美国PhiLambdaUpsilon化学会会员。
侯德榜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围绕铁盐的特性以大量数据深入论述了铁盐鞣制品易出现不耐温、粗糙、粒面发脆、易腐、易吸潮和起盐斑等缺点的主要原因和对策,很有创见。
《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连载,全文发表,成为制革界至今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简介侯德榜雕塑侯德榜,字致本,名启荣,在化学工业([1])史上,一位杰出的,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以10科1000分的好成绩被录取!著作侯德榜一生勤奋好学,虽工作繁忙却还著书立说。
《纯碱制造》一书于1933年在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
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索尔侯德榜等三人雕塑维法制碱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同时被相继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的教授称这本书是“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制碱工学》是侯德榜晚年的著作,也是他从事制碱工业40年经验的总结。
全书在科学水平上较《纯碱制造》一书有较大提高。
该书将“侯氏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生平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自幼半耕半读,勤奋好学,有“挂车攻读”美名。
侯德榜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英华书院学习。
他目睹外国工头蛮横欺凌我码头工人,耳闻美国的种族主义者大规模迫害华侨、驱逐华工等令人发指的消息,使之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
他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罢课示威1907—1910年就读于上海闽皖铁路学院。
毕业后,在英资当实习生。
这期间,侯德榜进一步感受到帝国主义者凭技术经济优势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和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立志要掌握科学技术,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
1910年毕业于上海闽皖铁路学堂1913年毕业于北京留美预备学堂,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1916年毕业于化工科,获学士学位1918年毕业于美国纽约专科学院,获制革化学师证书。
1918—1921年在美国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并以《铁盐鞣革》的获该校博士学位1921年起回国,应聘在我国化学工业开拓者和奠基人开办的塘沽碱厂任总工程师;期间兼任北洋大学教授1922年起先后当选为理事,常务理事;理事,理事长;理事长;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筹委会主任,理事长。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介绍中文名:侯德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省闽侯县坡尾村出生日期:1890年8月9日逝世日期:1974年8月26日职业:化工专家,著名科学家毕业院校: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主要成就:侯氏制碱法代表作品:《纯碱制造》、《新法制碱》、《制碱工学》等。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侯德榜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生平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农家。
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
1907年,他曾到上海学习了两年铁路工程。
毕业后,在当时正施工的津浦路上谋到了一份工作。
1911年,侯德榜弃职并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以10门功课1000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
1913年,清华学堂公布第一批高等毕业生名单,16人赴美留学,侯德榜榜上有名,并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再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次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
1918年又参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并在永利制碱公司任工程师。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sigmaxi科学会会员和美国philambdaupsilon化学会会员。
初中化学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侯德榜侯德榜 (公元1890~1974)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
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
古代那种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的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为此, 1775年法国科学院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可工业化的制碱方法。
1788年,勒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为原料的制碱法,经过4年的努力,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勒布兰制碱流程虽然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地被完善,但是因为这方法主要是利用固相反应,又是高温操作,存在许多缺陷,生产不能连续,劳动强度大,煤耗量大,产品质量不高。
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人有意改革它。
到了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
由于这种新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
废物容易处理,成本低廉,它很快取代了勒布兰法。
掌握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本家为了独享此项技术成果,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对此新技术一无所知。
一些技术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秘密,大都以失败告终。
不料这一秘密竞被一个中国人运用智慧摸索出来了。
这个人就是侯德榜。
披露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
少年时他学习十分刻苦,就是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仍能捧着书本认真读书。
后来在姑母的资助下,他单身来到福州英华书院和闽皖路矿学堂读书。
毕业后曾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过工程练习生。
在工作之余,他抓紧时间学习,1911年考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
8年中,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柏拉图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时,他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
这时候,在纽约他遇到了赴美考察的陈调甫先生。
陈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
当陈先生介绍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的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侯德榜引言侯德榜,又称“侯爷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彰制度。
侯德榜以表彰在社会各界有卓越贡献的人士,其形式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本文将介绍侯德榜的起源、发展及现代应用,并探讨其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起源和发展侯德榜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士人制度。
在古代中国,士人是社会地位较高的知识分子,他们受到社会的敬重和崇拜。
为了表彰士人的贡献和才华,侯德榜应运而生。
侯德榜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的侯德榜以文人为主要对象,旨在表彰他们的学问和文化造诣。
后来,侯德榜逐渐扩大范围,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人才,如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医生等。
明清时期,侯德榜的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清朝皇帝每年都会发布侯德榜,表彰在各个领域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
被列入侯德榜的人士既享有社会地位的提升,又得到了更多的尊敬和荣誉。
现代应用侯德榜虽然起源于古代,但其影响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
在中国,侯德榜作为一种荣誉称号,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经常会发布侯德榜,表彰在各个领域有重要贡献的人士。
这些人士可能是社会活动家、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等。
他们因为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突出成就而被列入侯德榜,从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崇拜。
侯德榜的发布不仅可以表彰个人,也可以展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
通过侯德榜的发布,社会可以看到大量优秀人才的涌现,也可以认识到这些人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侯德榜的重要性侯德榜作为一种表彰制度,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侯德榜可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和成就。
被列入侯德榜的人士成为了社会的楷模,他们的成功经历和贡献激励着更多的人们奋发向上,追求更高的目标。
其次,侯德榜的发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表彰在各个领域有贡献的人士,社会可以发现和推动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这有助于促进科技、文化和经济的繁荣,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社会的幸福指数。
最后,侯德榜的存在能够营造出竞争激烈的社会氛围。
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被称为“国宝”。
他,就是侯德榜!侯德榜(1890.8.9耀1974.8.26),名启荣,字致本,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侯德榜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他揭开了索尔维法生产纯碱的秘密,打破了洋人的封锁,实现了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
侯德榜写了10部专著、近70篇论文,其代表作品《纯碱制造》、《新法制碱》、《制碱工学》等。
同时,侯德榜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化学的领域内是没有废物的”,这是侯德榜的经典名言。
1、勤学好问,刻苦拼搏侯德榜1890年8月9日出生在福建省闽侯的一个小乡村,家族世代以务农为生。
祖父侯昌霖是家中少有的读书人,为其取名“德榜”,乃是希望他将来能够考取功名。
由于家庭贫困,幼年的侯德榜在学过两年私塾后,便辍学回家,帮着父母在田间干活,同时跟着祖父接受教育,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在学习上,他表现出非凡的读书天分。
农闲时,他常常趴在学堂外面听课,往往是里面的学生还没记住,他在外面已经能够出口成诵,被教书先生视为“奇才”。
即使农忙时,他也时刻不忘学习。
有一天,侯昌霖找小德榜问事情,远远望见他趴在村外的水车上车水。
祖父边走边高声喊他,可他始终置若罔闻。
祖父生气了,正要申斥,却听见对方的读书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祖父大为惊愕:“这不是五柳先生的文章吗?我没教过,他怎么已能出口成诵?”只见候德榜双肘往横木上一爬,脚下踩着水轮,一边车水,一边自学从姑妈家借来的《古文观止》。
经年累月如此,侯德榜的双肘磨起了趼子,这“挂车攻读”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13岁时,侯德榜在姑妈的资助下进入美国教会学校英华书院求学。
化工专家侯德榜侯德榜(1890~1974)化工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1974年8月26日卒于北京。
早年考入清华大学留学预备学堂高等科。
1913年赴美国留学。
1916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
191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制革硕士学位。
1921年获博士学位。
1921年回国后任塘沽碱厂总工程师、南京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和总经理。
1949年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重工业部顾问、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他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开发、建设和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技术指导下,中国在20年代成立了亚洲第一大碱厂,生产出的红三角碱获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
1932年起,用英文撰写《纯碱制造》一书,将氨碱法制碱技术公之于世,打破了帝国主义者对制碱技术的封锁垄断,为中外化工学者共享。
1937年,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铵厂,开创了中国化肥工业的新纪元。
1942年受聘为印度达达公司碱厂顾问,为其纯碱改造获得成功。
曾应邀考察巴西等国,帮助发展其纯碱工业。
1943年,首先在实验室完成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氨的联合制碱工艺。
此法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同年获得英国皇家化工学会名誉会员称号。
1944年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领导中国化肥专家,开发了碳酸氨的新工艺流程,促进了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
共获得20多项荣誉。
撰写十余部著作,发表60多篇论文。
在化学工业中,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化学名称又叫“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的粉末。
别小看它,它的用途可大呢!制造肥皂、玻璃、纸张时要用它;纺纱织布时要用它;炼铁、炼钢过程中也少不了它。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中国化学家-侯德榜[1]〕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侯德榜(启荣,字致本),1890年8月9日诞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坡尾乡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1907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1910年他毕业于闽皖铁路学校,并到津浦铁路当施工练习生;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学堂;1913年,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名震全校,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19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他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该校博士学位。
这一年,侯德榜收到一封来自祖国的不寻常的信件,寄信人是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交通受阻时期。
中国一向依赖进口的洋碱断了来源,国计民生受到严重影响,范旭东先生决心在塘沽久大精盐公司的基础上创办永利制碱公司并进一步发展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可是苦于当时国内没有专业人才,于是他发信给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恳请他回国共同振兴祖国的民族工业。
就这样侯德榜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
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
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
侯德榜的成就有什么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启荣,字致本,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侯德榜的成就介绍,希望你喜欢。
侯德榜的成就介绍中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成就很高,他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呕心沥血。
直到他与世长辞,他才停止他的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用在他身上也不会过分。
侯德榜出生在福建农村,他从小家境贫寒,但是学习十分勤奋。
一九一一年,他考进了进了清华大学,通过三年的努力,不仅消除了同校学生对他的歧视,同时又以十科均满分的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
侯德榜对待科学的态度一向是认真谨慎的,他不仅研制出了侯氏制碱法,而且在三酸二碱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他成功将纯碱提炼出来后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印度阿三。
他研究苏尔维法,发现它要提炼纯碱需要用掉大量的食盐,但是产生的氯化钙在制碱的工序中又利用不起来。
后来德国人又研制出了察安法,这个方法使得效率提高了很多。
当时侯德榜带了一个团队要去引进德国的制碱法,没想到德国人却连门也不给他们进来,并且提出生产出来的纯碱不能在中国销售。
这个要求简直是太过分了。
于是侯德榜带着团队离开了德国。
侯德榜于是自己做实验,另外的团队做中试,在一次次失败中终于取得了成功。
侯德榜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报效祖国,回国后的他深深体会到了创业的困难重重,他与工人们同甘共苦,不畏困难,不仅在工作中竭尽全力,在生活中谦虚对待他人。
侯德榜的成就,中国人将铭记于心。
侯德榜的英雄事迹说到侯德榜的英雄事迹主要是他的爱国表现,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祖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崇高的国家荣誉感。
侯氏制碱法为制碱技术的发展道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在那个时候打破了外国人对制碱法的垄断并且收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与称赞。
侯德榜的英雄事迹最值得一说的便是这个制碱法事迹。
侯氏制碱法实现了中国人制碱的理想,他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制碱中,通过五年的努力探索和与员工的团结奋斗,终于研制出纯碱。
中国制碱工业之父作者:姜士冬来源:《快乐作文(3.4年级)》2021年第09期侯德榜,1890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着名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也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制碱工业之父”。
侯德榜積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时候的侯德榜家境贫寒,没有条件去学堂读书,他便经常偷偷趴在学堂的外面听课。
侯德榜很聪明,在外面听课也能学得样样精通。
教书先生发现了他,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免费让他进学堂听课。
因为家里贫苦,需要劳动力,侯德榜常在课余时间下地干活儿。
即使这样,他依然是书不离手,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刻苦读书。
有一次,侯德榜到姑妈家玩,姑妈让他去阁楼上取个东西,他却久久没有下楼。
姑妈好奇,上楼一看,原来侯德榜正心无旁骛地读书呢。
姑妈心想,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13岁的时候,侯德榜在姑妈的资助下,进入美国教会学校,也就是英华学院求学。
这段求学经历成了侯德榜一生的转折点。
1921年10月,侯德榜学成归国,出任永利碱业公司的总工程师。
他脱下白领西服,换上工作服,和工人们一起工作。
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
侯德榜这种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获得了工人们的一致赞赏。
1937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看中了南京的硫酸铵厂,想收买当时在工厂工作的侯德榜,但遭到了侯德榜的严词拒绝。
为了不让工厂遭到日军的破坏,侯德榜决定将工厂迁往四川,重新建造一个永利川西化工厂。
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可是四川的盐都是井盐,要用竹筒从非常深的井里一点点吊出来。
由于井盐浓度稀,还要经过浓缩才能成为原料。
这样的话,制碱的成本就高了很多,而且当时的索尔维制碱法的食盐利用率不高,会有30%的食盐被白白浪费掉。
侯德榜决定不再使用索尔维制碱法,而是另辟蹊径。
经过一次次尝试,最终试验成功,食盐的利用率几乎达到了100%,这为世界制碱工业开辟了新纪元。
侯德榜侯德榜(1890—1974),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他于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四五十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侯德榜,名启荣,号致本,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普通农家。
自幼半耕半读,勤奋好学,有“挂车攻读”美名。
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
他目睹外国工头蛮横欺凌我码头工人,耳闻美国的旧金山种族主义者大规模迫害华侨、驱逐华工等令人发指的消息,使之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
他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罢课示威。
1907—1910年,就读于上海闽皖铁路学院。
毕业后,在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
这期间,侯德榜进一步感受到帝国主义者凭技术经济优势对贫穷落后的中国和人民进行残酷剥削与压迫,立志要掌握科学技术,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
1911年,侯德榜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誉满清华园,1913年被保送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
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再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次年获制革化学师文凭。
1918年又人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制革,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获博士学位。
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SigmaXi科学会会员和美国PhiLambdaUpsilon化学会会员。
侯德榜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围绕铁盐的特性以大量数据深入论述了铁盐鞣制品易出现不耐温、粗糙、粒面发脆、易腐、易吸潮和起盐斑等缺点的主要原因和对策,很有创见。
《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连载,全文发表,成为制革界至今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侯德榜和他的侯氏制碱法总结自己从事制碱工业40余年的经验,写出了《制碱工学》,将侯氏制碱法系统地奉献给读者,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他为中国小化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循着侯德榜的足迹,探寻这位科学家成功的奥秘。
挂车攻读有美名侯德榜,字致本,1892年8月9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南台区坡尾乡一个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他只念了两年私塾就辍学了,只得随着祖父在家读书。
稍长,边在祖父教育下读书,边跟随父亲到田里劳动。
他干农活非常用心,举凡施肥、耕种、锄耪、插秧、收割,无一不精。
侯德榜不仅聪颖过人,而且勤奋好学。
他拔草时背书,走路时背书,在用水车车水时双肘往横木上一趴,脚下踩着水轮,两手端着书就念起来,有时把书挂在横木上诵读。
祖父给他这种读书法起了个名字叫“挂车攻读”。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侯德榜的双肘都磨起了茧子。
侯德榜的姑母在家乡开了一间小药店,有了些许积蓄,她见侄子如此用功,就决定出钱供他读书。
有了姑母的资助,侯德榜学习更加努力,1904年他考入福州教会学校英华书院。
在这所学校里侯德榜对数理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几年的学习生活使他懂得了许多天下大事,他看到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列强欺凌的情形,立下了以事业和科学技术振兴中华的志愿。
1906年,侯德榜因参加福州各界举行的反帝爱国大游行,被学校开除了。
侯德榜就在家里凭着顽强的毅力发奋苦读,1907年他考入了上海闽皖铁路学堂,毕业后在安徽符离集任铁路工程师。
1913年侯德榜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
该学堂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为尝试本地人才的培养1925年建立大学部。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13年的侯德榜赴美国留学,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工专业,1917年获学士学位。
他感到“要当一名称职的化工工程师,至少要对机、电、建筑内行”。
所以毕业后曾在美国的水泥、硫酸、燃料、电化等工厂实习,积累了各种不同的工作经验,所有这些为他日后成为杰出的化工专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中外化学学家小传:侯德榜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
少年时他学习十分刻苦,就是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仍能捧着书本认真读书。
后来在姑母的资助下,他单身来到福州英华书院和闽皖路矿学堂读书。
毕业后曾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过工程练习生。
在工作之余,他抓紧时间学习,1911年考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
8年中,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柏拉图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时,他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
这时候,在纽约他遇到了赴美考察的陈调甫先生。
陈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
当陈先生介绍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的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国后,出任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业公司的技师长。
他深刻地体会到创业之艰难。
要创业首先需要实干的精神。
他脱下了白领西服,换上了蓝布工作服和胶鞋,身先士卒,同工人们一起操作。
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经常于得浑身汗臭,衣服中散发出酸味、氨味。
他这种埋头苦干的作风赢得了工人们、甚至外国技师的赞赏和钦佩。
在他的带领下,技师、工人们团结一心,为建成中国自己的碱厂而奋战。
虽然索尔维制碱法的原理很简单:先把氨气通入食盐水,然后向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生产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
再将碳酸氢钠过滤出来,经焙烧得到纯净洁白的碳酸钠。
但是具体的生产工艺却为外国公司所垄断,所以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碱,得完全靠自己进行摸索,困难是很多的。
且不说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设备的挑选和安装等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仅从试生产的过程也可略见一斑。
例如干燥锅结疤了,浑圆的铁锅在高温下停止了转动,时间长了后果是很严重的。
侯德榜和他的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Array福建闽侯农村。
少年时他学习十分
刻苦,就是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的
车水时,仍能捧着书本认真读书。
毕业后曾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
过工程练习生。
在工作之余,他勤
奋学习,并于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
预备学校。
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
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
到美国留学。
8年中,他先后在麻省
理工学院、柏拉图学院、哥伦比亚
大学功读化学工程,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
当他得知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致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因纯碱的缺乏而步履维艰,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国后,把全部身心都扑到了科研和生产上,终于探索到大幅度改进氨碱法制纯碱的技术奥秘。
本可以高价出售这一专利而获得巨额财富的侯德榜却把它公布于众,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这一科技成果。
早期氨碱法制纯碱的主要缺点在于两种原料的组分都只用了一半,即食盐(NaCl)中的钠离子和石灰(CaCO3)中的碳酸根结合成纯碱(NaCO3),另一半组分即食盐中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成了CaCl2,却没有用途。
针对这种生产中的缺陷,侯德榜创造性地设计了联合制碱新工艺。
这个新工艺是把氨厂和碱厂建在一起联合生产。
由氨厂提供碱厂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将母液里的氯化铵用加入食盐的办法使它结晶出来,作为化工产品或化肥,食盐溶液又可以循环使用。
这个新工艺使食盐的利用率从70%一下子提高到96%,也使原来无用的氯化钙转化成化肥氯化铵,解决了氯化钙占地毁田、污染环境的难题。
这一方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极高评价。
1943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这一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在氯化钠、硝酸钾溶液中电离出的各种离子自由移动;混合后,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某种沉淀,气体或水,仍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存在。
所以两种物质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碳酸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氯化氢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
混合后,氢离子、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钠离子、氯离子仍留在溶液中,形成氯化钠溶液。
这样,碳酸钠和盐酸就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