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欣赏课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把握小说主题,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名著,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人物心理变化。
2.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读过名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印象?2. 教师简要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提炼关键事件。
2. 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情节,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坚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物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主题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欣赏与借鉴(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文学素养,如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与借鉴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名著。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名著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4.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并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水浒传》阅读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教案XXX《水浒传》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
2、读《水浒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清楚书中脉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课前准备:1、《水浒传》的阅读指导课件。
2、准备好《水浒传》。
教学设计:一、歌曲激趣,导入文本。
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这首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听着这激昂的旋律,真叫人心潮澎湃,我们随着歌声仿佛跨越了千年时空,梁山好汉的铮铮铁骨好像在眼前,天罡地煞的英雄壮举仿佛就在身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二、简介作者XXX和写作背景1、要读好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作者。
作家作品补充引见:(多媒体显示。
)XXX,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
祖籍苏州。
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XXX,即为他的门生。
2、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
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XXX只知道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
XXX、XXX、XXX、XXX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
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小说中描写的XXX、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举荐来由:《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先写个人复仇和小股暴动,末了开展陋模好大的农民起义,解释了农民起义发生的根本缘故原由是“官逼民反”,揭发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本书偏重塑造了一些如1XXX、XXX、XXX等堆积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英雄形象。
三、借助前言和目录,理清全书脉络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前言和目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书本主要内容。
《中外文学名著欣赏》课程介绍学时:24 学分:1执笔人:王学宁审定人:王学宁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外国文学名著欣赏是了解世界文学主要成就,培养阅读、欣赏与审美能力的课程。
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要使学生通过外国文学名著的学习,了解名著的社会北京、思想意义、审美特点以及作家的生平、丝线。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线索,了解文学思潮、流派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们的基本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以及与中国文学发展进行对比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基本的文学作品分析方法,能够从文学史的角度,历史客观的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与艺术特点,并指出他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了解代表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人论世,为客观评价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具备初步的文学对比的意识,从而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把握各地区与各民族间文学发展的共同性以及不平衡性。
:二基本内容第一章荷马史诗第二章《神曲》第三章人文主义文学作品第一节《堂吉柯德》第二节《哈姆雷特》第四章《浮士德》第五章《巴黎圣母院》第六章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品第一节《红与黑》《第二节《双城记》第三节《高老头》第四节《安娜·卡列尼娜》第七章《静静的顿河》第八章《变形记》第九章《老人与海》第十章中国名著第一节《红楼梦》第二节《西游记》第三节《三国演义》。
第四节《水浒传》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外国名著的分析方法,因而,建议采用开卷作品分析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题目在课程结束前两周布置给学生,允许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初中毕业名著阅读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红星照我去战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和革命情怀。
2.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了解作品内容,准备教学设计和课件。
2. 学生准备《红星照我去战斗》原著,提前阅读,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我去战斗》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这部作品有什么了解?读了原著后有什么感受?二、自主学习1.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红色精神和革命情怀。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看待作品中的主人公成长历程?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红色精神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色精神的时代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红星照我去战斗》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课后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二、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评价作品中的艺术特色?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名著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继续阅读《红星照我去战斗》,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详细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4.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特点。
2.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北京方言和口语化语言的理解。
2. 深入剖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作品的基本认识和感受。
二、作品情节梳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主要情节,总结故事大纲。
2.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有趣或感人的片段,并进行讨论。
三、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如诚实、勤劳、善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主要人物的认识,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和冲突中深入剖析人物性格。
四、作品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出发,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剥削、道德沦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阅读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和品德素养。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名著进行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一点外国文学——介绍选修课《外国
文学名著欣赏》
很多学生在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时,会选择选
修一门外国文学的课程来增加一些课程和涉及一个
新的文化领域。
为此,我们将介绍一门不错的外国
文学课,它叫做《外国文学名著欣赏》。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国文学名著,从而提升学生对外语文学的认知和能力。
课程将综
合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各种学术分析方法,让学生
从不同角度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外国文学名著,以培
养学生严谨的文字感和分析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介绍如何进行文学分析
的实践、探寻文化背景的资料、学习文本分析的方法,以及应用历史发展观察文学创作中的技巧。
另外,课程还会关注欣赏家对文学的解读,学生 are
既要学会从外在形式上把握体现作品中思想内涵、
图像表现、情感体现等的文字的美感,也要学会从
内在因素分析作者的创作思维意图,活学活用自身
丰富的情趣及观照,开花结果。
此外,这门课程还将提供一定的小组活动,以便学生们更充分地讨论在课堂探讨中考虑到的文学理论问题,以及文本的翻译和作者的写作动机。
总之,《外国文学名著欣赏》是一门有趣而有价值的选修课程,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分析的能力,让他们对外国文学有更深的理解。
初中读名著课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骆驼祥子》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内容:1. 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
2.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介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时间背景和地域特色。
二、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介绍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性格、命运和生活状况。
2. 分析祥子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引导学生探讨祥子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三、故事情节梳理(15分钟)1.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祥子的买车、失车、再买车等。
2. 分析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变化。
3. 引导学生理解情节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关系。
四、主题思想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如贫困、压迫、道德沦丧等。
2. 分析小说对人性的探讨,如祥子的善良、坚定、绝望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五、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语言风格,如北京话、俚语、成语等。
2. 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如倒叙、插叙、描写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审美价值,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情况。
六年段“名著赏读”校本课程计划一、活动目标:钱理群曾说:“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和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
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
—它的魅力就在这里。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学生、老师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六年段特拟定此阅读计划。
二、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第1节三、活动地点:教室四、活动形式:从教学规律看,要求学生在阅读能力的五个层次上综合发展:(一)体裁辨析(阅读第一步)、(二)主题阐释(阅读关注的中心)、(三)结构梳理(阅读的枢纽)、(四)技巧鉴识(阅读的法门)、(五)风格流派评述(阅读的高层次追求)。
五、活动要求:1.按计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天课外阅读(包括做笔记)时间不少于30分钟,阅读量不少于2000字。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过程中,应适当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精彩语句作上记号或批注,并将好句、好段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课外阅读笔记本》上,进行长期积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
3.读写结合,提高作文能力。
读后写随笔。
4.诵读积累经典选段。
六、活动方法与措施:1.培养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如举行读书汇报会、速读比赛、美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书香学子、阅读之星评选等阅读交流活动。
2.强化阅读指导。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如指导学生利用图书目录,及时找到自己需要的书,训练他们迅速阅览图书,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的能力,以及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等,以便提高阅读的效果。
《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多篇《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1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小学语文教案:《欣赏名著中的经典句子》一、引言名著是文化的瑰宝,其中经典的句子更是闪耀着智慧和启迪。
通过欣赏名著中的经典句子,能够拓展孩子们的语言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欣赏名著中的经典句子,并通过课堂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
二、目标与要求1.目标:- 了解名著中的经典句子,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 掌握使用适当技巧理解和解读经典句子。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语言表达和写作的敏感度。
2.要求:- 学生能够区分出名著中的经典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 学生具备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精彩文章。
- 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技巧,共享欢乐阅读成果。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知识点导入在开始本节课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一本名著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你能记住其中的哪个经典句子吗?请与同学们分享。
2.名著中的经典句子- 给同学们展示几本有名的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句子。
鼓励他们解释这些句子背后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比如,《红楼梦》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句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请同学们解读这个句子,并提问其他同学是否理解了其意义。
3.合作学习活动- 分组让同学们选择不同名著,围绕着每本书中的经典句子展开合作学习。
每组选取一个小组长,协调小组活动并向全班呈现成果。
- 教师可提供辅助材料,包括选取适当篇幅进行阅读,针对性提问和讨论等。
鼓励小组内部积极合作,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以致用- 指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篇名著经典句子展示文章,内容包括所选名著的简介、经典句子解读和自己的感悟。
引导同学们注意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连贯。
- 学生撰写完毕后,可在班级内展示并邀请其他班级进行交流。
同时请同学们从其他班级的展示中寻找灵感,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5.总结与反思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活动,让同学们回顾并总结自己的收获。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科幻小说的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名著概况: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
3.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引人入胜的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名著概况: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了解。
3.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4.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思考。
6.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及阅读感受。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4.结合学生的阅读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学名著与阅读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文学名著与阅读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名著的内涵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具备更深层次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通过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 能够运用相关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3. 发展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思维;4.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素材和思想开展文学论证和写作的能力;5.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典名著选读与分析1. 名著概述: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作者解读:了解名著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意义;3. 情节分析:深入分析名著的情节,探讨其中的智慧和思想;4. 人物塑造:探究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剖析其性格和命运;5. 主题探讨:通过讨论和辩论,深入挖掘名著的主题和价值。
第二单元:文学批评与赏析方法1. 文学批评理论简介:介绍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如新批评、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2. 批评方法:教授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3. 批评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批评理论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赏析;4. 艺术与美学:探讨文学作品与艺术美学之间的联系和特点;5. 批评实践与文学写作:通过批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三单元: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1. 文学与历史:探讨文学作品和时代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2. 文学与社会:分析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反映;3. 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4. 文学与价值观:探究文学作品与人类价值观念的对话和冲突;5. 当代文学:介绍一些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发展和趋势。
《西方文学名著欣赏》课程简介
该课程将介绍自荷马史诗以来的西方文学名著,选择具体篇目的标准是每一时代,每一次文学思潮中有代表性,能够凸现时代特色的作品,主要以西方文学,尤其是欧洲文学为主。
在时间的跨度上,兼顾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等几个大的时间段。
篇目为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赛万提斯《堂吉哥德》、弥尔顿《失乐园》、莫里哀《吝啬归》、歌德《浮士德》、雨果《巴黎圣母院》、普希金《叶甫盖及·奥涅金》、巴尔扎克《高老头》、司汤达《红与黑》、狄更斯《艰难时世》、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托尔斯泰《复活》等。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介绍,一方面使学生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表现内容、著名形象、艺术成就等都能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和熏陶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文学审美趣味。
在讲授的形式上,将作品介绍和对作品的理性分析有机结合,将课堂的导读和课外的阅读要求有机结合,做到从个案分析入手,深入到对文学普遍性理论的介绍和对文学发展规律的介绍;从具体作品入手,关注到对学生修养、品格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与审美情趣,以配合当前的素质教育。
任课教师:张蓬,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初中名著品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骆驼祥子》这部文学名著的鉴赏能力,理解其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主要情节概括3. 人物形象分析4. 作品主题探讨5. 经典片段品读6. 个性化阅读体验分享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骆驼祥子》的背景及作者老舍。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现实,激发阅读兴趣。
(二)情节概括(10分钟)1. 概述作品的基本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事件,把握故事脉络。
(三)人物形象分析(10分钟)1. 分析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坚韧、诚实、善良等。
2. 分析其他重要人物形象,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中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作品主题探讨(10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如贫富差距、人性扭曲等。
2. 探讨作品对人性的探讨,如生存斗争、命运捉弄等。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主题中汲取人生智慧。
(五)经典片段品读(10分钟)1. 选取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如祥子买车、虎妞逼婚等。
2.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风格,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个性化阅读体验分享(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骆驼祥子》过程中的感悟、体验。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了解作品的全貌。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鉴赏能力。
4.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阅读兴趣。
课前阅读分享四大名著教案教案标题:课前阅读分享四大名著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课前阅读分享四大名著,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四大名著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看法。
2. 提问:你们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最感兴趣?为什么?二、知识输入(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四大名著的背景和作者。
2. 分别介绍每本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三、小组合作阅读(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或片段进行深入阅读。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记录下他们对这个章节的理解和感受。
四、分享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所阅读的章节或片段。
2.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和讨论,提出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品被称为经典,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辅助材料:1. 四大名著的简介和故事梗概。
2. 小组讨论记录表格。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四大名著的理解和阅读感受的分享质量。
3. 学生对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的积极性和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四大名著或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书评或读后感的撰写。
2. 组织学生进行剧本改编或角色扮演,将经典故事搬上舞台。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研究,了解四大名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和解读。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品读名著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品读名著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品读名著,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名著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名著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名著中的主题和意义。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名著的价值和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名著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名著的价值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名著教材,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名著相关的教学资源,如电影、音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名著的概念,解释名著对文学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或听说过一些名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二、名著介绍(15分钟)1. 选择一本名著进行介绍,包括作者、出版时间、背景等。
2. 分享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名著阅读与讨论(30分钟)1. 学生阅读名著的指定章节或片段。
2. 分组讨论名著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隐含意义和价值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四、名著批判性思维训练(20分钟)1. 提供一些名著的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名著的价值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阅读名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名著,扩展他们的文学知识和视野。
2. 组织名著分享会或读书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环节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名著阅读和书评等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名著导读课名著导读课是一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名著的课程。
在这门课中,老师会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名著的内涵和背景,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价值。
通过这门课,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名著,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名著导读课上,老师首先会介绍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例如,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名著,老师会讲解清代社会的特点、封建礼教的影响以及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接下来,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名著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例如,对于《1984》这本名著,老师会引导学生思考政府对个人自由的控制和社会操控的问题。
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乔治·奥威尔想要传达的警示和批判。
在名著导读课上,老师还会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和角色关系。
例如,对于《傲慢与偏见》这本名著,老师会帮助学生理解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这段爱情故事背后所反映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名著导读课还会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手法。
例如,对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名著,老师会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通过叙述者的视角和语言风格来表达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内心矛盾。
通过分析这些文学技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名著导读课上,学生们还会有机会进行名著阅读和讨论。
老师会给学生布置名著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和交流。
通过互相分享读后感和观点,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理解和解读名著。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名著导读课结束之后,学生们将会对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不仅能够读懂名著,还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名著阅读欣赏课《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1、领会《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2、理解童年经历对鲁迅人生道路的影响。
教学重点:领会《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童年经历对鲁迅人生道路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辩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罗大佑歌曲《童年》,上课铃响后,老师提问:大家喜欢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然后要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童年。
师:童年在我们心目中是美好,五光十色的,无忧无虑的,但是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朝花夕拾》,我们来看一看,鲁迅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板书题目:《朝花夕拾》)
二、畅谈感受和心得
这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一共10篇文章,下面请同学们找一下,这10篇文章里面有多少篇写到了童年。
明确:共8篇,
这样看来,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部主要描写鲁迅童年的散文集。
前两周我们对这本书进行了仔细研读,下面,请同学们就这8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文章,来谈一下读后的感受和心得。
屏显:
畅谈读后感受和心得。
(提示:任选一篇你喜欢的文章或某篇文章的一点来谈即可)
三、主题提升
鲁迅的童年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感受和收获,那么对鲁迅本人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请同学们(屏显):
结合你喜欢的一篇文章或某篇文章的一点,来谈一下童年经历对鲁迅的影响。
学生先独立思考(5分钟),可适当在书上做批注,然后小组合作讨论(5分钟),之后展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老师的观点:(此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有困惑或不能想到的时候的补充)
童年趣事、童年读的书、听的故事、经历的人和事使他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为他走上文学道路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
一些违背人性、不合情理的故事(如《二十四孝图》)炼就了他的质疑、批判性思维;
衍太太、给父亲看病的庸医要他看到了人性的平庸、猥琐和恶俗;进而产生了拯救国家拯救国民性的宏伟志向;
阿长要他对社会底层的善良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关爱;
父亲的病使他的家庭由小康之家坠入困顿,也使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
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和人情世态有了深刻的洞察力和准确把握,从而也使他成为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他过早的思索人生,思索社会,所以以后鲁迅先生写了很多深刻的文章,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与他小时候的遭遇有很大关系.
父亲的病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使他走上了学医救国之路,逃异地、寻异路,“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的叛逆之路。
从而也就有了后面的去日本留学,因而也得以看到国人的愚昧和麻木,由学医救国转而文艺救国。
从此,他走上了革命之路。
……
同学们说得很不错,关于童年,鲁迅和坦桑尼亚诗人夏巴尼都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屏显):
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鲁迅《南腔北调集》
童年乃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人的品性在童年开始形成。
我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童年时的所学与所为。
——夏巴尼
全班齐读
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明确:童年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
我们再找一个同学来介绍一下鲁迅(屏显):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明确:童年经历为鲁迅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成为思想家和革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参与辩论
课前,老师和大家沟通交流,很多同学对鲁迅在《五猖会》里面被父亲逼着背书的遭遇有惺惺相惜之感。
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有没有和鲁迅相似的经历呢?有相似经历的请举手!
在《五猖会》里,鲁迅对大人一味专制不顾及小孩子心理进行了鞭挞。
可是,中国有个大翻译家傅雷,为培养儿子傅聪成才,曾说过这样一段名言(屏显):你可以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你会有一个快乐的成年。
——傅雷
同样是两个很伟大的人物(屏显):
鲁迅和傅雷,你更支持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辩论。
老师观点: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除非我们天资卓越,否则肯定会面临二难选择的问题。
如何取舍,要看我们把什么看得更重要。
童年的快乐很重要,成年后的生存也很重要。
所以,我们最好是在保证自己快乐的同时,努力学习,争取做到鱼和熊掌二者兼得。
五、大胆猜想
我们知道,鲁迅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用我们现代话来讲,他最初也是一个富二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是父亲生病和去世使他的家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试想一下(屏显):
如果父亲没有生病和去世,鲁迅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呢?
老师观点:
人生是很复杂的,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和他成长的环境,受的教育,还有他自身的性格、气质、修养、天赋、追求和理想都密切相关,要想判断鲁迅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还需要我们多多去了解鲁迅,多多去读鲁迅的作品,这样我们的猜想才会趋于合理。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领会了《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分析了童年经历对鲁迅人生道路的影响。
透过鲁迅的成长,我们可以发现:童年就是一颗会开花的树(板书)。
那枝叶是生活的经历,那树干是生活的体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奠定人生方向的思想基础。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这样一棵树。
但这棵树是展蕊怒放,花满枝头,还是枝叶凋零、死气沉沉,需要靠我们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最后,老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要自己这棵树花香漫城,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