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册第二次联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20
湖南省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遗址沿古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稍高起的区域,包括宫殿区和宫城(晚期)、祭祀区、围垣作坊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等重要遗存。
这一分布格局A.可以认定二里头是夏朝的都城B.证实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C.表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当发达D.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2.西汉昭帝时期。
霍光组织了一场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史称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说道:‘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这表明贤良文学A.仍然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B.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全盘否定C.仅从道德层面反思了盐铁政策D.完全忽略了工商业的积极作用3.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等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飘逸的风格。
宽衣博业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
这种服饰装则必备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4.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制度有只表示官阶俸禄品级,并不执掌实权,职是加官虚衔,属名誉称号;只有空道后才取得实权,负责具体事务。
这一制度设计A.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B.防止了官吏擅长之权C.适应文人治国的需要D.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5.下图是明朝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的代表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进行交流。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图反映了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分布区逐期扩大的形势。
据此可以判断()A. 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 区域开发呈现南强北弱态势C. 早期区域文明存在交流互动D. 史前人类因农业而迁徙不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5000~前2000年水稻在北方黄河中下游扩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稻作农业分布区逐步扩大,这是早期区域文明之间交流与互动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国史前时期稻作农业扩展,并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稻作农业发展对比,排除A项;当时开发的重点在北方,排除B项;农业发展使人类定居,排除D项。
故选C项。
2. 汉文帝继位时,“绛侯(周勃)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还与颍阴侯灌婴择取“长者士之有节行者”斥退文帝举荐的贾谊。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皇帝下令居住在长安的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
汉文帝的这一做法()A. 使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B. 旨在调整中央决策体系C. 推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推动世官制度走向消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汉朝时期。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魏孝文帝曾被“民族交融的推手”,主要是因为他A.支持胡汉通婚B.具备儒学修养C.实施全面汉化政策D.迁都中原洛阳2.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
这一方针A.成为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B.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C.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D.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3.明清《江宁府志》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明清工商皆本思想严重泛滥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C.为限制西方殖民而闭关锁国D.资本主义萌芽侵蚀传统经济4.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这说明A.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B.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它的文明C.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D.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5.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由此得出结论()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6.古代中国的贵族政治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在各级贵族中,并世袭享有特权。
2023年邵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卷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人提出了“孝”和“德” 的伦理思想。
他们认为孝的对象不仅是父母、祖父母,而且包括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德是处事得宜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运用在政治上即是要求明察和宽厚。
这说明A. 周人伦理观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B. 天命观推动周人宗教理论形成C.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在西周定型D. 周人承认天意与人事相互制约2.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沟容五十二株,一亩凡四万五千五百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 “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沟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等。
这体现了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 农民生产积极性日益提高C. 麦豆复种制开始形成D. 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3. 下面是中国古代官方户口统计数字一览表(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正史户口统计数是绝对可靠的一手史料B. 官方记载户口数与实际户口数存在差异C. 正史户口统计数必须与民间史料相印证D. 官方统计数可以真实反映人口历史状况4. 面对饥荒,宋代潭州知州李允则主张“先赈后奏”开官仓济民,转运使却坚持“先奏后赈”。
李允则解释说:“如果奏报朝廷要花一个多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转运使还是不准。
李允则无奈,只好以家产作为抵押,转运使才勉强同意他开官仓平粜谷米救济灾民。
这反映出A. 政府在赈灾中失去主体作用B. 宋代转运使的权力膨胀C. 儒家思想观念影响吏治行为D. 古代救灾赈灾机制僵化5. 乾隆时期,总督“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巡抚则是“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群吏之治”。
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头衔,从一品;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头衔,从二品。
据此可知,清朝前期督抚制度A.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 造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C.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 导致权责不明行政效率低下6. 郑观应在19 世纪80 年代提出:“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几乎所有早期文明都经历了彩陶时代。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之间,仰韶文化广泛分布于黄土、类黄土区及冲积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彩陶文化也以土壤丰厚的冲积平原为基础,特里波列一库库泰尼文化彩陶也基本分布在东欧黄土区。
这反映出( )A.彩陶文化以农业为基础B.彩陶是早期国家重要标识C.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D.中西方彩陶文化交融共生2.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
这说明(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3.贞观元年(627年),唐朝依“山河形便”将全国划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江南道等十道。
贞观十三年,户部按照道统计各州县的户口、赋税等情况,魏王李泰在此基础上采取“分道计州”的方法编纂了唐代第一部地理总志《括地志》。
由此可知,唐初的“道”( )A.是统辖州县的行政区B.提高了地方治理效能C.是继承汉制的监察区D.构成了全国交通网络4.1027年,宋仁宗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等地,“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1052年又颁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且勒归旧处”,对施、黔州诸县逃移的客户,地方官应限时追回原籍,“令著旧业”。
上述情形,折射出北宋仁宗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中央集权已遭到破坏C.租佃关系趋于解体D.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5.元代出现了一种名为“平话”的文本作品,现存有福建建安虞氏刻印的《三国志平话》(见下图)等“全相平话”五种。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位于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约公元前2000~前1500年),以鬲、甗、鼎为代表的三足器占据了陶器群的主导地位,个别器物还发挥着礼器的作用,与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同类器物相似。
该考古发现A.印证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B.说明文化融合促进了国家的统一C.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D.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2.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
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
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3.据《唐六典》记载,唐朝在西域广置屯田,玄宗时始由节度使兼任营田使,不少地方出现“禾菽相望”“良田数十里”的繁荣景象。
由此可推知A.屯田为唐朝驻军西域提供物质保障B.西域地区从唐朝开始隶属朝廷管辖C.节度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推动边疆开发4.下列关于宋代科举制的记述,集中反映出这一制度D.优化了官僚队伍总体结构5.明清时期,儒贾兼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尤以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最为显著。
时人曾说道“业儒服贾各随其矩,而事道亦相为通”。
河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填写在答题纸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史(一、二、三)一、单选题:本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2.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
这反映出宋代()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C.专制主义集权高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3.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4.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
这引起北方士人的强烈不满。
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
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了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
韶关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这一制度,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此项政治制度”是A.封邦建国B.内外朝制C.郡县制D.君主专制2.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文言文、汉字等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以废除。
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3.下图是美国总统胡佛与罗斯福面对经济大危机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是A.减少了政府收入激了对外出口B.加剧了经济危机扩大了政府赤字C.增加了政府收入减少了对外出口D.提高社会购买力减少了政府赤字4.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5.《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以下能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殖民者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B.列强取得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的特权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列强扶植地方军阀,形成割据状态6.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某大国政要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
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一声音最有可能出处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7.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殷商甲骨刻辞的内容涉及迁都、农耕.田猎、天气、地理、战争、祭祀、疾病等,他们在长期对自然、天象、气候的观察、记录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
这反映出商代()A.占卜活动影响天文B.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C.早期民本思想孕育D.农耕生产盛行精耕细作2.西晋短时期曾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东晋政府此举()A.有利于江南开发B.旨在维护门阀士族统治C.激化了阶级矛盾D.是维护统治的长远政策3.贞观九年,波斯景教(基督教派)信徒阿罗本来到长安,要求设寺传教。
三年后,唐太宗诏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景教“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同意了阿罗本的请求。
由此可推知,当时()A.唐朝崇尚各宗教平等B.道教对统治者的影响较深C.基督教实现了中国化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4.北宋神宗时期,创立了免役钱等新税种,大多直接向农民征收货币。
南宋时期,又进一步向农民征收折帛钱,中央政府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
两宋政府的这些举措()A.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B.提升了农业商品化程度C.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D.解决了政府财政性危机5.明代中叶以后江浙地区大量市镇兴起,有作为手工业中心的手工业市镇;作为商业服务业中心的商业市镇;作为交通线上重要环节的交通市镇等。
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
这一思想新变化A.动摇了封建专制理论基础B.否定了宗教的社会作用C.导致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D.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2.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
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A.农耕规模的扩大B.政治局势的动荡C.人口数量的萎缩D.经济地位的下降3.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经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指A.结束朝鲜半岛的分裂B.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C.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D.改善国际环境的需要5.甲午战后,日本崛起,俄国加紧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清政府在“恐日”“仇日”情绪的支配下,实行“联俄制日”。
1896年,中俄签订“中俄密约”等条约,结果竞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
据此可知A.中国外交官不善于开展外交活动B.日俄在东北问题上合谋坑害中国C.弱国的外交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D.清政府以夷制夷的策略完全无效6.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湖北武汉武昌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汉初,半两虽仍延用,但不断减重,自二十铁而榆荚、而八铁、而五分、而四珠、而三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吕后曾亲自参与钱币设计,给方孔圆钱增加了围边,定五铁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诞生:至汉武帝时以强制方式行五铢。
上述变化主要反映出,西汉A.成为古币重如其文的开端B.通货膨胀非常严重C.货币铸造权趋于集中统一D.确立了圆形方孔的货市样式2.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这说明此时的中国A.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B.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D.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3.谭嗣同:“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这一说法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有相似之处A.霍布斯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4.唐高祖李渊为笼络前来归降的隋朝官吏,“割置州县以宠禄之”,自此“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在合并州县的同时,又设置了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准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以监察地方。
唐太宗此举A.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B.意图在于控制江南各地C.易于造成地方办事低效D.起到了革新政治的作用5.“……请允许一个奴隶来把你歌颂/ 快用你的激情来燃烧我的心胸/ 使出你雷霆万钧的力气奋起一击/ 将黑暗的奴隶制化为光明! /行使你的权力吧/ 沙皇会因你的声音而战栗大惊。
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是二里头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
这说明当时()A.社会等级森严B.中央高度集权C.都城规划有序D.周朝文明发达2.先秦时期的生产工具——钱、刀,在失去实用工具功能之时,通过铭铸“匕”“化”“釿”“刀”等价值单位,标明所代表的交换价值——面值,完成了第一次标准化,成为了最早的金属铸币。
据此可知,当时货币()A.部分源于生产工具B.逐渐实现统一C.质地已经发生改变D.形成途径多样3.《梁书·何敬容传》记载:“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郎以上,簿领文案,不复经怀,皆成于令史。
’”由材料可知南朝()A.佛教十分盛行B.清谈之风渗透官场C.中朝制度瓦解D.监察制度比较完备4.燕乐是娱乐音乐,“燕乐”中的“燕”,有时候也可写成“宴乐”的“宴”。
下表是隋唐时期的“燕乐”来源,此现象反映了()A.音乐受异域文化影响B.隋唐的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C.唐朝疆域的十分辽阔D.少数民族加强中原文化学习5.明朝宰相机构废除后,丘浚《大学衍义补》记载:“今制,四品以上及在京堂上五品官,在外方面官,皆具职名,取自上裁。
五品以下在外四品,非方面者,则先定期职任,然后奏闻。
”这说明()A.六部的权力有所扩大B.皇帝进一步擅权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科举制度的完善6.1905年,江南船坞从江南制造局分离出来,仿照商务办法,由专门修建清政府的轮船军舰而转变为中外兵轮商船的制造和维修,实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务化方针,所得利润作为常年经费以资周转。
这一转变()A.导致企业所有制性质变化B.官督商办企业较为盛行C.顺应了商品市场经济规律D.彻底保障企业资金来源7.下表为1929~1932年全国纱厂用棉分类占比(%),由下表可知()资料来源:朱仙舫《吾国纺织今后所需要原棉之质与量》,中国纺织学会编《纺织年刊》,1933年,第7页。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畜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饮食结构的不同B.地区交流的缺乏C.自然环境的影响D.生产技术的发展2.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据此可知,他们倡导()A.施行仁政B.教化民众C.隆礼重法D.敬天保民3.从汉高祖到景帝,皇帝宗室被封为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
汉初的分封()A.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B.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C.维护了国家政权稳定D.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4.唐代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其长官为当地部落首领,仍保持原有称号和权力,允许世袭,自理内部事务,但由朝廷颁发印信,唐的政令、刑律也推及到这些地区。
其版籍(户口册)一般不上报户部,个别上报户部的,赋役也较轻。
唐代羁縻州的设置()A.适应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B.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C.阻碍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D.减轻了各地民众的赋役负担5.明末文人儒士乐于与商人交往,有些还直接投入到经商活动中,常有“逐末者多衣冠之族”“士人或窜身市籍”的记载。
士人与商人往来交友,为富商巨贾撰写传记等。
西南大学附中重庆育才中学万州高级中学高2024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下二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学校:西南大学附中2024年2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早期文献中关于德刑关系的记载。
这些史料反映了摘录出处“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
”《周书·酒诰》“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左传》“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后汉书·陈宠列传》A.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B.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C.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D.礼法之争的发展演变2.汉高祖封功臣为列侯,但不享有封地的所有权与治民权,仅食租税。
汉文帝改侯邑为侯国,功臣在封地拥有朝廷官制、宫禁宿卫、军队、宗庙与社稷,他还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
同时,通过“为吏及诏所止者”的方式,对于信任的功臣,则可以继续留居长安,并有意将新封侯国安置于汉郡。
据此可知,汉文帝创立侯国制度旨在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化解皇权政治的潜在威胁C.依靠功臣加强基层治理D.解决郡国并行带来的弊端3.史书记载,南朝高僧释昙迁“少而俊朗,爽异常伦。
年十三,令舅氏传授……会备练六经,偏究易道,剖卦析爻,妙穷象系,奇迁精采。
”这可以用来研究A.佛教儒学化的因缘B.动荡局势下民众的精神危机C.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D.佛教盛行所带来的社会冲击4.宋代园林美学主张“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的观念,民居除了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外,还要将建筑物与自然风光打造得浑然一体,宅园合一。
上海市十校 高三第二学期考试历 史 试 题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请你在图中选出他们取经的西天在2.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CDBAA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3.右图中,妻子被拒绝参加公民大会的主要理由是A .未满18岁B .不是公民身份C .女性身份D .奴隶身份4.某同学在查阅古代法典资料时做了如下记录。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法典涉及的法律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罗马公民法”D .“雅典普通法”5.东汉末赵歧解释“五谷谓稻、黍、稷、麦、菽(豆类的总称)也。
”其中,中国原始农耕时期没有种植的农作物是A.稻B.稷C.麦D.菽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7.“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
”这说明A.社会开始转型B.出现了新的生产力C.产生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D.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8.《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表明孔子强调A.仁爱思想B.忠恕之道C.等级秩序D.以德治民9.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占据41位,江南占据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有5位,江南占据47位。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A.北方文化已经衰落B.文化重心开始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南宋政府重视教育10.东罗马帝国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却被改造成右图中的伊斯兰教风格。
与此变革事件有关的是A.罗马帝国的分裂B.奥斯曼帝国建立C.阿拉伯帝国建立D.欧洲教权衰落,王权加强11.据史书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突破了1亿,乾隆二十一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
导致“人口爆炸”的最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B.经济繁荣C.科技发达D.移民增加12.“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了。
”架起这座“桥梁”的开创者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3.“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
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D.宗教改革14.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垄断海外贸易的《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
这两个关于海外贸易条令的共同点是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B.依据经济基础出台了相关条令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15.1899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中要求“中国市场对全世界开放”。
在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提出这一主张而遭中国政府拒绝的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修约”交涉C.第二次鸦片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16.主张通过契约产生统治者,否定“君权神授”;又反对推翻契约方式产生的暴君,支持君主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这位自相矛盾的思想家是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孟德斯鸠17.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是指A.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B.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C.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D.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18.中国与欧洲两个不同类型的区域文明,第一次出现较大规模的直接双向交流是在A.唐朝B.明朝后期C.洋务运动时期D.中华民国时期19.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20.亚当·斯密竭力倡导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十九世纪晚期的现实社会中遭遇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走上战争的轨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21.某班级开展社会主义运动史图片展时,展出了如下一组图片,并拟定了一些主题。
请你为该组图片选择最为恰当的主题是《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发布《和平法令》列宁接见农民请愿代表A.十月革命,城市斗争的胜利B.十月革命,人民政权的胜利C.十月革命,让战争走开D.十月革命,工业化的到来22.“这个源于西方社会对二元革命执着的追求的伟大承诺,终于在战后时期那光辉的成就中得以实现,它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法国和英国,它暂时消除了大萧条带来的痛苦和纳粹极权主义带来的恐惧”。
材料中的“二元革命”是指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B.启蒙运动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D.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23.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24.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近代上海经济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A.仿洋机制品工业→对外贸易口岸→世界大都市B.对外贸易口岸→仿洋机制品工业→世界大都市C.仿洋机制品工业→世界大都市→对外贸易口岸D.对外贸易口岸→世界大都市→仿洋机制品工业25.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按照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立了联邦政府。
此原则源本于A.伏尔泰B.洛克C.孟德斯鸠D.卢梭26.右侧图表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
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A.推行“以工代赈”B.公布《存款保险法》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实施《农业经济调整法》27.1938年,在纽约世界展览会工地上埋入了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时间舱”,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
里面可能有A.电话机B.电脑C.原子弹残骸D.太阳能电池28.“西学东渐”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学的兴趣,也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数理学专家,他们是①李善兰②傅兰雅③徐寿④詹天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9.梁启超认为近代历史学家与传统史学家的区别之一在于“求得其(历史事实)因果关系”。
下列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斯图亚特王朝终结B.五四运动→→引发了北伐战争C.帝国主义瓜分狂潮→→签订《辛丑条约》D.苏军占领柏林→→欧洲战争结束30.右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其中,出现GDP第一个增长峰值的因素是增比长百分A.全国解放/抗美援朝的胜利B.土地革命/一化三改造的推进C.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推广D.市场经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下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请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右边为中国古代社会选官制度变化的示意图。
该图揭示了选官制度变化的特点是A.科举考试成为重要的途径B.选官权逐步集中的趋势C.体现了层层筛选人才的制度特征D.开始于地方举荐人才32.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
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
”对该材料准确的理解是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B.肯定了摩根集团的影响力C.体现了社会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D.说明了美国在世界地位迅速提高33.“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作者的疑问是要说明A.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古代美洲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D.自然条件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不是决定因素34.我国历史上某宪法规定:本国采行“君主立宪政体,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以法院遵律司法”。
下列选项对这部宪法的特点分析合理的是A.三权分立、相互制衡B.政治分权,君权至上C.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D.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不同的部门35.右图为中国抗战胜利时张贴的门神,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幅画的主题是A.人民拥戴中国政府,庆祝抗战胜利B.国民党政府是取得抗日胜利的唯一力量C.政府和军队担负了保家卫国的责任D.孩童欢庆抗日胜利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文明社会之源(9分)邻相望,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厥名河流时代第一纪,始脱行国成建邦。
……恒河郁壮殑迦长,扬子水碧黄河黄,尼罗埃及河名一岁一泛滥,姚台姚弗里士河、台格里士河皆安息大河名。
——梁启超《二十世纪太平洋歌》⑴、四大古国跨入文明社会的时间距今约(2分)A.一万年B.七千年C.五千年D.三千年⑵、作者判断文明社会的依据是?(2分)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5分)37.行政管理制度(12分)中国历史上的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西周、秦朝、元朝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12分)⑴、按示例填写表格。
(6分)⑵、扼要分析①与②的不同之处?(4分)并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点?(2分)38.传统思想演变(10分)思想纷杂,秩序混乱;时事变迁,杂糅更新。
试以孔孟之道、两汉经学、程朱理学为例,叙述中国古代思想家思想变化的趋势及其社会原因39.影响深远的法典(11分)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由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五个部分组成,共3编2281条。
以下是该部法典的部分条款:第1条规定:经国王(共和国总统)公布的法律,在法国全境内施行。
商朝 方国制西周① 秦朝② 西汉郡国并行制 元朝③第4条规定:法官借口没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确不完备而拒绝裁判时,得依拒绝裁判罪而追诉之。
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13条规定:外国人经政府许可设立住所于法国者,在其继续居住期间,享有一切民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