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2
青少年普法知识
一、法律常识:
1.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保障。
2.法律的来源:我国法律的主要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3.法律的适用性: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宪法至上、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罪刑法定等。
4.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分为强制性法律和指导性法律,强制性法律具有直接约束力,指导性法律则起到指导和解释的作用。
二、法律意识:
1.法律权益的意识: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的法律权益,并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律责任的意识:青少年要清楚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对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公民义务的意识:青少年应该了解自己的公民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
三、法律技能:
1.法律文书的阅读能力:了解基本的法律术语和法律文书的
格式,能够正确理解法律文件的内容。
2.法律问题的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遇到侵权和合同纠纷时,能够合法维权。
3.法律规则的遵守能力:学会遵守法律规则,明确分辨合法
和违法行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青少年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学校、家庭和社
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技能。
通过
制定相关普法教育法规和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可以促进青少年
的法律素养提升,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同时,青少年
也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注重培养自身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提高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学校和家庭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伤害的最好方法。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打架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以上第一条、第三条),可以怎样解决?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
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5、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教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
如果是社会青年无端殴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脱身,然后及时打110报警,不应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于对方的原因引起互殴,而在互殴中将对方打伤,为什么只追究我的责任,不追究对方的责任呢?这类问题,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经常遇到,许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只是还手反击,将对方打伤,而只追究自己的责任,对方却没事。
青少年法治宣传知识
青少年法治宣传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基本知识: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如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以及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 权利与义务:了解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参与权等,以及应履行的义务,如遵守法律、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等。
3. 法律责任:了解青少年在违法犯罪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以及如何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 法律途径:了解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报警、诉讼、申诉等,以及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5.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6. 法律素养:提高法律素养,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 法律案例:通过学习具体的法律案例,了解案件的发生、审理和判决过程,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8. 法律宣传活动:参加各类法律宣传活动,如法治知识竞赛、法治讲座、法治进校园等,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
9. 网络安全与法律:了解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学会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网络犯罪。
10. 知识产权与法律: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如《著作权法》、《专利法》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初中生法制宣传常识法制宣传常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帮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还能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法制宣传常识的具体内容。
一、宪法及其重要性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是所有其他法律的基础和指导。
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机关的职权及其行使范围,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宪法对于保障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生应该了解宪法,尊重宪法,并通过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
二、法律的基本原则1.法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没有特权。
人们在行为上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规则行事,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2.公正原则:法律要求公平和正义。
对于同样的行为,法律要给予同样的结果。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公正待遇,不论其社会地位或财富状态。
3.罪行责任原则:犯罪行为的主体应当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如果初中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
三、常见的法律常识1.不违法停留公共场所:不得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不得公然污染环境,不得在禁烟场所吸烟,不得在公共场所随意涂鸦等。
2.不参与非法集会和游行:初中生应该遵守法律规定,不参与非法集会和游行,不参与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行为。
3.不传播和制作非法出版物和淫秽物品:初中生不得传播淫秽、邪教、暴力等有害信息,不制作、传播或持有淫秽书籍、电影、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和淫秽物品。
4.不偷窃和抢劫:初中生应该明白,偷窃和抢劫是违法行为,对于他人的财产要心存敬重,不得盗窃、抢劫他人财物。
5.不养殖和贩卖野生动物:初中生不得养殖和贩卖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6.不传播网络谣言:在网络时代,要明辨网络信息的真伪,不随意传播和相信网络谣言,不制造和散布网络谣言。
四、知识产权保护初中生应该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遵守相关法律。
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盗用他人的作品,不非法复制他人的商标。
青少年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引言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青少年的权益和安全,社会对于青少年的法律法规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管理。
了解青少年的法律法规常识,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自我保护,也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青少年常见的法律法规常识,以提升广大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
青少年行为规范1.儿童禁止从事危险活动:未满十四周岁的儿童禁止从事劳动,以及参与容易危及生命安全的体育、竞赛等活动。
2.尊重他人:青少年应当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不得侮辱、诽谤他人。
3.远离暴力:青少年应当远离暴力行为,包括打架斗殴、欺凌他人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4.禁止吸食烟酒:未成年人严禁吸烟、饮酒,对供给烟酒给未成年人的行为也是违法的。
青少年违法行为和责任1.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我国规定,十四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负刑事责任,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在十八周岁之前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青少年犯罪的后果和教育:青少年犯罪后,将受到教育、改造和帮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教育与救助工作,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3.违法成人协助实施:成年人利用青少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追责。
4.保护被害人权益:青少年如果对他人造成损害,应依法承担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青少年权益保护1.民事权益保护: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青少年也有享受父母关爱、受到合理保护的权利。
2.教育权利保护:青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部门及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他们平等接受教育。
3.健康权益保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保护,同时也需要青少年自身加强健康教育和保健意识。
4.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也拥有知识产权,他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知识成果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青少年普法内容青少年普法是指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
青少年普法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观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法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犯罪行为开始出现的时期。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普法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基础知识:青少年应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掌握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法律权益保护:青少年应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们需要了解消费者权益、劳动权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保护,避免成为侵权的受害者。
3. 预防犯罪:青少年应了解各种犯罪行为的危害,学会预防犯罪。
他们需要了解盗窃、抢劫、诈骗等常见犯罪行为,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法律意识教育:青少年应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尊重法律。
他们需要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5. 法律实践能力培养:青少年应具备一定的法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学会阅读法律文书、合同等,了解法律程序和方法。
6. 法治观念培养: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学会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他们需要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青少年普法内容的传递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活动、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法律教育。
青少年普法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和保护工作;学校应加强法律课程的设置,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法律教育和引导;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普法的宣传和支持。
通过青少年普法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法律意识强、遵纪守法的青少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建议收藏保存)1、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有哪些?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婚姻法、收养法。
2、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1)学习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学习法律可以对未成年人起到保护作用,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合法权益。
(3)学习法律当自身遇到不法侵害或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提起法律诉讼,追回损失。
3、青少年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1)不要轻信陌生人,与陌生人交流要时刻保持警惕。
(2)要学会分辨真伪,对新鲜事物不能一昧的盲从,首先要做的是分辨其利弊。
(3)避免误入困境并学会摆脱困境。
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应保持镇静,并积极想办法寻求帮助。
4、青少年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法律?(1)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2)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
(3)要具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具有挫折意识。
(4)要有勤奋的精神和执著的追求。
(5)要具有坚强的自制力,具有健康的情感。
5、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打官司;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
还有就是可以找当地居委会,妇联,公安局等等。
6、为什么要研究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
由此可见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7、为什么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造成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学校在高中才将具体的法律知识。
再者法律和政治一样枯燥无味不生动。
双面造成法律意识的淡薄。
8、怎么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二)建立机构,健全网络,构建普法教育服务体系(三)抓防范,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9、青少年的法律概念是什么?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
青少年应该了解的法律常识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青少年而言,了解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他们维护合法权益,还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为青少年介绍一些应该了解的法律常识,提醒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合法合规,维护自身权益。
1. 法律适用年龄在了解法律常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法律适用的年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享受特殊的法律保护。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未成年人可能无法承担与成年人相同的法律责任,同时也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
2. 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法律纠纷。
例如,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避免与陌生人随意交往、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等。
此外,青少年还应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避免上当受骗、泄露个人隐私等。
3. 违法和犯罪行为青少年要清楚某些行为违法或犯罪,并且要时刻谨记不可轻易触犯法律。
例如,盗窃、打架斗殴、散布谣言等行为都是违法的。
此外,青少年也要了解酒驾、毒品滥用、赌博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危害,并且远离这些违法活动。
4. 知识产权保护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随意侵犯他人的版权、专利、商标等权益。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为自己的创造或发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了解相关的申请程序和法律保护措施。
5. 网络言论和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要谨慎使用网络,并且了解相关的网络言论和隐私保护法律。
青少年在网络上发布言论时,应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恶意中伤他人、散布谣言等。
同时,青少年也要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谨防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
6. 纠纷解决途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纠纷或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纠纷解决的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可以通过沟通、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一些小的纠纷,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者向相关部门求助。
7. 法律教育与参与青少年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开展的法律教育活动,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青少年法律知识第一篇青少年法律法规基本常识1、什么是宪法?宪法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3、什么是公民?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在我国,哪些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6、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涵义是什么?《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它的涵义是:(一)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三)任何公民在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8、《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学校和家庭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伤害的最好方法。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打架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以上第一条、第三条),可以怎样解决?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
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5、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教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
如果是社会青年无端殴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脱身,然后及时打110报警,不应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于对方的原因引起互殴,而在互殴中将对方打伤,为什么只追究我的责任,不追究对方的责任呢?这类问题,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经常遇到,许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只是还手反击,将对方打伤,而只追究自己的责任,对方却没事。
中学生校园普法宣传内容中学生校园普法宣传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基础知识:介绍法律的概念、法律体系、法律制定和实施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宪法和公民权利: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
3. 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介绍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知识,如犯罪构成、刑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等,引导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
4. 民事法律关系:介绍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民事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等,引导学生了解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和民事权益的保护。
5. 合同和侵权责任:介绍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以及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和赔偿方式等,引导学生了解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6. 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介绍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的基本知识,如劳动合同、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权益的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
7. 知识产权法:介绍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的保护等,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8. 环境保护法:介绍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如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保护等,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9.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介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以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0. 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介绍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基本知识,如申请条件、程序等,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宣传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讲座、宣传栏、海报、视频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学生身边的例子,使宣传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易于理解。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第一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作为一名青少年,了解法制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一、法律是什么?法律是指国家规定的一切行为规范,是制定、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正,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的种类法律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宪法、民法、刑法等等。
在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这些法律的性质和作用,使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处理。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青少年能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依法行事。
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需要家长、老师、社会各界和青少年自己的共同努力。
四、学会依法维权在社会实践中,青少年往往会遇到不公正的对待和不公正的待遇,这就需要他们学会依法维权。
依法维权不仅能够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他们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法律素质。
五、遵守法律规定法律是国家对社会的规定,是引导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利益的法定制度。
青少年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乱纪,不得从事任何非法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和平、安全地生活,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合理运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依法维权,还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比如,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社交等方面,都需要合理运用法律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处理。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积极参与法制教育,做一个合法、守法、信法的好公民。
第二篇: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注意事项青少年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掌握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基本学习知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成长的道路上,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法律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法律就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它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就像在马路上有交通规则,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停车,什么时候该前进;在学校里有校规,告诉我们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
法律也是一样,它是整个社会的规则,保障着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与自己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
比如,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意味着在进行一些民事活动,如买卖东西、签订合同等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有着不同的权利和限制。
再比如,在刑事责任方面,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就提醒青少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因为年纪小就随意违法犯罪。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
比如,在学校里,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能欺负同学,不能抄袭作业,不能考试作弊。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定,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也可能侵犯了他人的权利。
在网络世界中,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不能在网上散布谣言,不能传播不良信息,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现在很多青少年都喜欢玩网络游戏,要注意不能沉迷其中,更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游戏装备或者进行网络诈骗。
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学习法律知识呢?学校是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法律条文,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法律不仅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那么,青少年应该掌握哪些法律基本知识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最常接触到的法律之一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这部法律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它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是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
它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青少年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自身行为规范的法律知识。
比如,不能盗窃、抢劫他人财物。
盗窃和抢劫是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即使是未成年人,如果犯罪情节严重,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比如,不能故意伤人。
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一时冲动而犯下大错。
同时,网络世界也不是法外之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在网络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要知道,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侮辱他人或者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也是违法的。
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学习和遵守法律呢?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制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同时,老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青少年法律知识青少年法律知识是指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应当了解和遵守的法律法规,包括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青少年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自我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青少年常见的法律知识。
首先,对于青少年来说,了解和遵守法律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应该明白,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利益的基石,是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年轻人要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
其次,青少年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但是也有相应的义务。
青少年除了享有人身权利、教育权利、言论权利等基本权利外,还要履行公民义务,如尊重他人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再者,青少年应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需要在法律中得到体现,包括未成年人的监护、教育、权益等问题。
了解这些法律规定有助于青少年保护自己的权益和避免受到侵害。
此外,青少年应该知道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法律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让他们具备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思维。
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还能够减少不法侵害和犯罪行为。
最后,青少年应该知道违法行为的后果和承担责任。
违法行为将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罚。
青少年要明白一旦犯罪或违法行为被发现,将会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青少年应该懂得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以法律为准则,努力成为有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总之,青少年法律知识是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参与社会事务。
同时,也能够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每个青少年都能够成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公民,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法律小常识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违法犯罪不禁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及其沉重的。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青少年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
作为青少年,要牢记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和用法,认识不良习惯与违法行为只是一步之遥。
为了大家的美好明天,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遵纪守法。
路在脚下,成长进步,关键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1.违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2。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一)警告;(二)罚款;(三)行政拘留;(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3。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相对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已满18周岁的人为完全治安法律责任能力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4。
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由于醉酒后的人并未完全失去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自己应当预见自己酒后的行为的后果,其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后果是自己主观过失造成的,因此应当对自己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负责,应当给予处罚。
5。
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出于共同的目的,故意实施了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分别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青少年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00题1.为什么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答:因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答:因为《宪法》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最基本问题,是制定一切法律的根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4.《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哪个?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哪个?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多长时间?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7.《宪法》规定哪些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8. 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五种以上)答:(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5)宗教信仰自由;(6)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权;(7)住宅不受侵犯;(8)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9)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10)社会经济权利;(11)社会文化权利;(12)妇女保护权;(13)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4)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9. 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五种以上)答:(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公民有遵纪守法的义务。
(3)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公民有保卫国家的义务。
(5)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6)公民有抚养、赡养及计划生育义务。
(7)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
青春之火,为祖国而燃烧;青年之路,因奋斗而精彩。
作为新一代青年的你,了解与自身相关的法律知识吗?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常识吧!一、青少年的年龄如何界定?首先,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条上,还没有“少年”和“青年”的称谓,而只有未成年人之说。
少年是未成年人,这是很明显的。
共青团章程第一条对团员的年龄作出了明确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的,应该办理离团手续。
这意味着共青团规定青年的年龄为14—28岁。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
2008年4月,经国务院法制办统一,“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
而在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将青年的年龄范围定义为14至35周岁,但如涉及婚姻、就业、未成人保护等领域时,年龄界限仍具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因此,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对“青年”的年龄界限作具体的规定,建议企业仍可沿用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的意见,按照14至28周岁的年龄限制来安排青年节的放假。
当然,企业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将适用人群的年龄放宽到35周岁。
二、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有哪些?(一)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二)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三、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如何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学校和家庭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伤害的最好方法。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打架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以上第一条、第三条),可以怎样解决?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
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5、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教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
如果是社会青年无端殴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脱身,然后及时打110报警,不应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于对方的原因引起互殴,而在互殴中将对方打伤,为什么只追究我的责任,不追究对方的责任呢?这类问题,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经常遇到,许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只是还手反击,将对方打伤,而只追究自己的责任,对方却没事。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只有达到轻伤时,才构成犯罪。
即便对方也将你打伤,但你经过法医鉴定,结果为轻微伤,而你将对方打成轻伤,那么对方不够成犯罪,而你却构成犯罪。
因为故意伤害罪是以结果论,看所受伤害的结果:达到轻伤才构成犯罪,达不到轻伤不构成犯罪。
7、怎样拒绝别人的要求一起去违法犯罪呢?一是要明辨是非,极力劝阻。
二是劝阻无效,自己坚决拒绝。
三是如被迫,应及时报案。
四是积极向家长、学校、警方报告情况。
8、在校女生如何保护自己?一是平时尽量少和社会不良青年及校内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接触。
二是注意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
三是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
四是遇到情况要巧妙周旋,会自我保护。
五是拒绝陌生人的好意。
9、自然人犯罪与年龄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0、在遇到社会青年或者高年级学生向我们要钱如何处理?首先,如果是社会青年向在校学生要钱,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或者向公安民警报案,以便尽快处理。
既不能自己拿刀来解决,也绝不能逆来顺受,从而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其次,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钱,可以向老师举报这种行为,不能几个同学结伙来抵抗或者报复要钱者,否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犯罪。
11、在遇到同学欺负自己时该怎么办?在遇到同学欺负或者发生小摩擦时,要冷静并正确地处理矛盾,可以向教师及时反映情况,而不是自己去冒然解决。
12、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3、违反学校纪律,对造成其他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4、未成年人对犯罪如何进行自我防范?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可能性,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未成年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②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③增强辨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④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什么是未成年人?答: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答: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4、未成年人的哪些权益受国家保护?答: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人有哪些?答: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6、学校能否开除未成年学生?答:能,但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7、学校为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应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答: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8、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在对犯错误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进行批评教育时,不得有什么行为?答: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9、未成年人能否进入营业性舞厅?答: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10、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能否吸烟?答: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11、哪些公共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答: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12、国家对提供给未成年人阅读或观看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在内容上有什么禁止性规定?答: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13、企事业单位能否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答: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14、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哪些劳动或作业?答: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15、未成年人有没有个人隐私权?答: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16、父母能否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答:除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可以由其父母代为开拆外,其他未成年人的信件,其父母不得开拆。
17、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是否由其父母享有?答:由其自己享有。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1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处理方针和原则是什么?答: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9、依法对未成年人羁押或关押,是否可以将他们与成年人羁押或关押在一起?答:不能。
应当与成年人分别羁押或关押。
20、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是否可以公开审理?答: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1、未成年人有没有继承权?答:有。
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22、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如何处理?答: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3、《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何时生效的?答:1992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是什么?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3、什么是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实行的综合治理?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5、谁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答: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6、经营场所能否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答: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7、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能否被应许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答:不能。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8、能否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答:不能。
9、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答: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
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10、学校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能否取消其学籍?答: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何时生效的?答:1999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