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建筑doc-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1
中国十大特色古民居建筑中国历代民居建筑表现形式各异,因势而建,具备当地人文及地理环境的优良因素。
特优选出中国十大最具有人文气息的特色古民居建筑摄影照片。
土楼NO.1福建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碉楼NO.2 开平碉楼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
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中国传统民居中国传统民居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目录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木构架庭院式住宅“四水归堂”式住宅“一颗印”式住宅大土楼窑洞式住宅干阑式住宅具体内容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木构架庭院式住宅“四水归堂”式住宅“一颗印”式住宅大土楼窑洞式住宅干阑式住宅具体内容∙中国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中国南方民居与地理环境∙少数民族民居∙特殊的住宅形式——水上民居的“舟居”∙中国南方和北方民居的代表展开编辑本段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中国在先秦(公元前221年)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中国传统民居矢量图(公元前后200年)起,“宫室”才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的住宅。
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
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萌芽。
公元前5000~前3300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
公元前第 5千纪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
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可归纳为下列六类:编辑本段木构架庭院式住宅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
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
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
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邮票上的中国民居我国从1986年至1991年共发行了四套二十一枚民居邮票,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的不朽智慧结晶。
★老北京四合院老人常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羊。
”那么众多胡同中,谁才是辈分最高,年龄最长的老太爷呢?从玄武门向西,有一个毫不起眼的胡同,三庙街,可追述到1100年的辽代,历经荣衰。
幽深的胡同实际上是由两旁相临的院墙组成的,墙的里面,就是老北京的“四合院”。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统民居,在元代就已出现了。
不过现存的四合院大多数是清代到20世纪30年代所建的。
简单的说,四合院就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
里面的建筑布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四合院是个统称,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院子的外墙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关上大门,就是一个宁静、封闭的小天地。
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南向的东角。
院内坐北朝南的房子是正房,是家长的住处,它建在四层台阶的基础之上,东西厢房要低一层台阶,房前有回廊环绕。
北房是四合院的中心,共有3大间,正中的一间称为堂屋,是不住人的(说点什么)。
东西两侧是子女的厢房。
倒座在四合院中是条件最差的房子,屋内又暗又潮湿,所以不住人,是放杂物的地方。
有时正房以北会令辟小院,布置厨、厕、储藏,称后罩房。
院子屋顶多以硬山为主,次要房屋用单坡或平顶。
80年代,吴良镛先生在北京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中,推出了“类四合院”的居住形态模式。
“类”的原义是“拟”,在住宅设计中,“类”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就是当代住宅设计对传统居住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朝鲜民居中国东北部图门江以西的延边是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
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我国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日本民居的形式与此相近。
屋顶常为庑殿顶。
没有窗子,门的隔扇做成落地,都为抽拉门。
中国古代建筑-民居-2••傣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住宅,主要是干栏形式。
住宅的底层是架空的,一般不住人。
其架空的高矮有别,矮的称为矮干栏,高的称为高干栏。
傣族主要使用高干栏。
又因为西双版纳盛产竹、木,所以傣族干栏民居主要以竹、木为建筑材料,其中竹子搭建的称为竹楼。
竹楼大多建在坝区,也就是丘陵地带低洼的平地处,每年雨水集中的时候,坝区常会遇到洪水袭击。
不过,因为竹楼的竹蔑之间有很多空隙,利于洪水通过,所以不会发生水灾。
如果洪水过大的话,还可以将绑在梁架上的竹蔑拆除,以减低房屋的浮力,避免被水冲走。
可见,竹楼是与当地的气候与环境非常适应的住宅形式。
现在,傣族民居大都使用木材,而且木柱使用方柱。
•贵州石板房贵州地区的石板房是极为特别的一种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它也是贵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居形式。
贵州石板房非常有特色,而它的特色之处主要就在材料的使用上。
它的材料就是石头,石头砌墙、石片作瓦,从外面看几乎全是石头材料。
不过,里面的构架还是木材料。
贵州石板房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周围的郊县和安顺地区的几个县。
典型的贵州石板房为三开间,中央开间为堂屋,只有一层,而两端的房间各为一楼一底形式,这与一般地方民居突出堂屋的做法非常不同。
这是因为早期的石板房,其两端的底层是用来圈牲畜的,人住在上层看护牲畜。
•梅县围拢屋广东等沿海地区,因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以很多的民居形式都以防御为主,广东梅县的围拢屋即是其中之一。
围拢屋的平面多为马蹄形,建筑前方有半月形的水塘,在房屋与水塘之间有一块较大的露天场地,是用来晒谷子的禾坪。
禾坪与屋宇之间的大门是建筑物的正门,位于住宅的中轴线上。
大门做得非常牢固,门扇的木料很厚实,并且多设置两个以上的门闩。
两扇门板还带有企口, 一扇凸起,一扇凹进,对应关紧以后,丝毫没有透空门缝,从外边无法用东西将门闩挑开。
围拢屋后部有个半月形的院落,称为龟背,象征长生不老,金汤永固。
龟背后部外围建筑是围屋,也称枕屋或围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