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和护理
培训对象:日期:
主讲人:地点:
参加人员:
一、中草药中毒的解救
中毒反应一旦确诊后,必须迅速根据以下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抢救。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1)脱离中毒现场:对吸入中毒应及时脱离现场。去除污染衣物。
(2)体表的冲洗:清洗中毒部位如皮肤或黏膜,用清水充分洗涤。如炮制野烟时,其毒液入眼会引起失明,一旦毒液接触皮肤、黏膜即快速用清水冲洗。
(3)局部处理:中草药在其采集、生产、炮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若是有毒物直接接触局部的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以尽可能地排毒。如在采集全蝎时,被其蜇伤,应立即拔出残留刺针,用1:5000高锰酸钾或者3%氨水冲洗伤口,继以火罐拔吸毒液,再用0.5%普鲁卡因做封闭注射,或用明矾末以米醋调匀外敷,或将大青叶、半边莲捣烂外敷。
2.快速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物
清洗中毒部位如皮肤表面或黏膜,用清水充分洗涤,对于非水溶性的毒物,则可选用适当溶剂;口服药物中毒,在服药后4~6小时内首选洗胃,不易洗胃时,可用机械法刺激喉咙部进行催吐,并配合使用催吐剂;洗胃或催吐后给患者服用碳粉20~30g,以减少毒物经消化道的吸收;也可让患者喝浓茶(其中的鞣酸可与毒生物碱或重金属结合形成沉淀物),阻止人体对毒素的吸收;为了迅速排出已进入肠道毒素或残留于肠道的毒素,可采用25%~50%的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口服导泻或使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高压灌肠;如果有毒中草药可以腐蚀肠黏膜时,应先让患者服下植物油、牛奶、蛋清、豆浆、淀粉等,以保护肠黏膜。
3.加速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和解毒
如果有毒药物部分已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和组织时,必须进行解毒和加速已吸收毒物排出的处理。可根据中毒药物性状、成分、作用的组织器官而选择不同的解毒方法和解毒剂,如应用利尿剂、解毒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药解毒剂等。最常用的中药解毒剂有:绿豆、甘草、生姜、蜂蜜等。如果确知中毒药物名称时,可根据中药的“相杀”、“相畏”配伍原则,使用中药解毒,如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半夏畏生姜等。
4.对症处理
由于中药种类多、成分复杂及中药中毒剂量、中毒方式、处理时间的差异,中毒反应各有不同,同时,药物不同成分对不同组织、不同器官、不同系统的亲和力不同,出现症状也有不同,特别是无特效
解救方法时,更应及时予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
5.针刺疗法
一般解毒取曲池、三阴交,呼吸困难取内关,呕吐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牙关紧闭取颊车、合谷,昏迷取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
二、中草药中毒的护理
1.观察病情
急性中药中毒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记录。同时,应记录中毒时间、中毒后出现症状、毒物种类、处理过程等。不明药物中毒时,应配合医生仔细询问服药史、有无家族过敏史、既往病史等,留取血、尿标本。针对可疑药物,取呕吐物、胃内洗出物等送作毒物定性或定量分析、鉴定。仔细观察病人的其他伴随症状,如有无呕吐、腹痛、血便、血尿等,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症状的患者,如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应给予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及其他血管活性药物,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呼吸困难者及时给氧,呼吸衰竭病人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有呼吸窒息和衰竭危险时应准备气管切开包,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准备。有呕吐、腹泻症状的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脱水症状,适量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催吐、洗胃
注意避免异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或肺部感染。虚脱和休克病人
洗胃时应严密观察病人心率、脉搏、血压的变化。肝硬化等病人,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随时观察洗出的胃内容物,了解病人有无心慌、烦躁、反应淡漠等休克前期症状。
3.饮食护理
中毒病人早期食欲差,宜进食流质。口服中毒者常有消化道的损害,在恢复期应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遵守不同药物中毒的饮食忌宜,如雷公藤中毒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4.生活起居护理
急性中毒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及湿度适宜。惊厥病人应安置于安静的单人房间,光线宜暗,各项检查、治疗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快,避免声响,已减少对病人的各项刺激。烦躁不安者给予半衰期较短的镇静剂,必要时加床旁护栏,防止坠床。
5.情志护理
多数人认为中草药无毒副作用、较安全。但患者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后,会表现出焦急、疑虑、烦躁、激动等不良情绪。加之对中毒知识的缺乏,患者及家属的心里充满了不安。护士要及时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谈,让其了解及预后情况,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