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86.05 KB
- 文档页数:7
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进展综述共3篇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进展综述1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建材,其力学性能的研究一直是混凝土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工程结构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在材料科学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混凝土看成是由一系列的微观单元构成的,通过对这些微观单元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和计算,以揭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微观单元主要包括水泥石、骨料、孔隙等,因为这些单元的形态、大小和分布等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
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混凝土的力学损伤与破坏。
在混凝土中,由于微观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部加载作用等因素,混凝土可能发生微裂纹、裂缝扩展、局部破坏等过程,这些过程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
因此,深入研究混凝土力学损伤与破坏机理,对于深入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是在混凝土力学损伤与破坏机理的研究上,在微观单元尺度上,人们通过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等手段,发现混凝土的破坏过程是由微裂纹、裂缝扩展到宏观破坏的连续过程,其中裂缝扩展是破坏过程中最主要的损伤形式。
其次,在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上,人们根据微观单元的力学响应,通过多尺度分析方法建立了混凝土的本构关系,这对于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计算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混凝土的疲劳损伤与寿命研究、混凝土在高温下的性能等也是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总的来说,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在深入理解混凝土力学性能、提高混凝土工程结构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未来,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领域需要继续深化相关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探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微观单元结构的关系,为混凝土工程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基础。
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进展综述2随着现代科技和工程实践的发展,混凝土作为一种最基础的建筑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和基础工程中。
基于细观力学理论的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中文摘要】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主要还是建立在宏观的力学实验基础之上,通过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指标的观测对比,定性地分析混凝土微结构的形成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缺乏理论的推导和分析,难以建立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
而数值分析研究则是具体题目具体分析,也无法建立混凝土微结构参数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量化关系。
细观均匀场理论在猜测刚度性质方面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并能给出各相均匀应力与微结构参数的解析关系式,然而在强度分析方面精度不够。
而目前的各种强度理论固然能够给出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破坏准则,但强度理论的给出要么是通过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出要么是通过理论假设结合少量试验点推导得出,无法反映细观结构参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本文采用细观力学均匀场理论与弹性理论相结合来研究平面题目下混凝土的微结构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量化关系。
首先在考虑界面过渡区的情况下建立混凝土三相细观力学模型;运用弹性理论计算在外载荷作用下混凝土单元块的各相应力应变;运用均匀场理论计算宏观载荷作用下水泥浆体的均匀应力;最后以水泥浆体的均匀应力作为混凝土单元块外场力,结合弹性理论基本解同时在考虑混凝土内约束的作用下给出了以混凝土中骨料的体积分数及两者弹性模量比为变量参数的混凝土早期裂缝判定准则。
通过算例的理论解与数值解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准则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cre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qualitativ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a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through the contrastof the targets of the ma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lack of, 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quantita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And numerical analysis can only analyze specific matters, also can not set up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micro-structure. By using averaging theories, though stiffness of concrete can be got perfectly, and the formula which reflec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formstress and the micro-structural can be got ,but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can not be got perfectly . Although the strength theoriescan give the criteria of intensity damage in the complex stress, but which also can not set up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In thi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re studied by using averaging theory and elastic theory .First of all, concrete three-phase micro-mechanics model is built .Then, the stress-filedand strain-filed of each phase are calculated .The average stress of cement phase is calculated by using dilute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finally, the judge criterion about early crack appearing can be built with the dilute distribution result as the concrete unit\' s outsideforc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an example shows that the judge criterion has value of using in the project.。
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进展及评述马怀发陈厚群黎保琨展,在细观层次上利用数值方法直接模拟混凝土试件或结构的裂缝扩展过程及破坏形态,直观地反映出试件的损伤破坏机理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近十几年来,基于混凝土的细观结构,人们提出了许多研究混凝土断裂过程的细观力学模型,最具典型的有格构模型(Latticemodel)、随机粒子模型(R跚domparticle啪del)‘掣MohamedAR【引等提出的细观模型、随机骨料模型(Randomaggllegatemodel)及唐春安等人心8’2引提出的随机力学特性模型等。
这些模型都假定混凝土是砂浆基质、骨料和两者之间的粘结带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用细观层次上的简单本构关系来模拟复杂的宏观断裂过程。
另外,文献[30~32]根据混凝土材料特性与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运用分形方法定量描述了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行为。
4.1格构模型格构模型将连续介质在细观尺度上被离散成由弹性杆或梁单元连结而成的格构系统,如图2。
每个单元代表材料的一小部分(如岩石、混凝土的固体基质)。
网格一般为规则三角形或四边形,也可是随机形态的不规则网格。
单元采用简单的本构关系(如弹脆性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并考虑骨料分(a)格构杼件网络(b)格构杆件属性布及各相力学特性分布的随机性。
计算时,图2格构模型在外载作用下对整体网格进行线弹性分析,计算出格构中各单元的局部应力,超过破坏阈值的单元将从系统中除去,单元的破坏为不可逆过程。
单元破坏后,荷载将重新分配,再次计算以得出下个破坏单元。
不断重复该计算过程,直至整个系统完全破坏,各单元的渐进破坏即可用于模拟材料的宏观破坏过程。
格构模型思想产生于50多年前,当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数值计算能力,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模型被用于非均质材料的破坏过程模拟n8瑚’21’33。
6]’。
后来,schlangenE等人汹’21’”“3将格构模型应用于混凝土断裂破坏研究,模拟了混凝土及其它非均质材料所表现的典型破坏机理和开裂面的贯通过程。
《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与工程领域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和结构特性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混凝土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为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1. 细观结构模型细观结构模型是研究混凝土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微观结构模型和细观力学模型。
微观结构模型通过观察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如骨料形状、孔隙分布等,来描述混凝土的细观特性。
细观力学模型则通过分析混凝土内部各组分(如骨料、砂浆、孔隙等)的力学性能和相互作用,来揭示混凝土的宏观力学行为。
2. 数值模拟模型数值模拟模型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数值模拟模型包括有限元模型、离散元模型和格构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模拟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裂纹扩展等行为,为混凝土的细观性能研究和结构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三、细观混凝土分析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研究细观混凝土性能的主要手段,包括试件制备、材料性能测试、微观结构观察等。
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参数,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
此外,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可以观察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为细观结构模型提供依据。
2. 数值分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数值分析和模拟的方法。
常见的数值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边界元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模拟混凝土在各种工况下的力学行为,为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四、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的应用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在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细观混凝土分析,可以了解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性能,为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此外,细观混凝土分析还可以为新型混凝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指导,推动混凝土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23卷第5期2007年10月结 构 工 程 师Str uctural Eng i n ee rsV o.l 23,N o .5O c.t 2007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文远科技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2007-05-16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研究进展王卓琳 林 峰 顾祥林(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摘 要 介绍了离散单元法用于混凝土细观结构数值模拟的优越性及其基本原理;总结了目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刚体-弹簧元模型、扩展的离散单元法、颗粒-界面元模型、梁-颗粒模型等常用模型的原理、研究现状、成果,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对数值模型建立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如破坏准则、本构关系以及材料参数的确定方法等作了归纳分析。
指出目前离散单元法用于混凝土数值模拟的研究主要以二维模型、简单受力状态、定性分析为主,而在复杂受力状态、定量分析、随机性分析以及相应实用软件的开发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混凝土,细观力学,数值模拟State of t he Art ofM eso -M echan i calM odels ofConcreteBased on D iscrete E le m entM et hodWANG Zhuo lin LI N Feng GU X iang lin(D epart ment o f Buil ding Eng i neering ,T ong ji U niversit y ,Shangha i 200092,Chi na )Abst ract The advantages and pri n ciples of m eso -m echan ica l mode ls o f concrete based on t h e discrete ele m entm ethod are i n troduced .V arious m ode ls w ide ly used a t presen t ,such as Rig i d Body -Spring M ode l ,Ex tended D isti n ct E l e m ent M e t h od ,Partic l e -Interface E le m en t M ode l ,and Bea m -Partic le M ode l ,are analyzed .The study sta te ,as we ll as advantage 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 ethod ,are summ arized .So m e pr oble m s needed to be no t e d when t h e m ode l is built ,such as fa il u re crit e ria ,constit u ti v e r e lationship ,and m a terial para m eters ,are also analyzed .Fina lly ,it is fi g ured out t h at curr ent st u d ies on num erical si m ulation of concr e te based on the discrete e le m ent m ethod m ain l y focus on planar m ode l ,si m ple load sta te ,and qua lita tive analysis ,m o r e efforts on co m plex load state ,quan tita tive analysis ,stochastic analysis anddeve l o pm ent of co rresponding so ft w are ar e needed in the future .K eywords discrete e le m entm e t h od ,concrete ,m eso -m echanics ,num e rical si m u lation1 引 言混凝土是一种多相非均质复合材料。
基于离散元的沥青混合料细观力学研究进展张 宏摘 要 :介绍了离散元在沥青混合料细观力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具体阐述了沥青混合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并根据目 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预测了基于离散元的混合料细观力学的发展方向 ,以期促进基于离散元的混合料细观力学研究 。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离散元 ,细观力学 中图分类号 : TU535文献标识码 :A当空隙率为 0 %时 , 2D 和 3D 离散元模拟结果相同 ; 当空隙率为10 %时 ,3D 的模拟结果比 2D 偏高 26 % ,但其预测值较 2D 准确 。
3 国内研究现状 王端宜17 (2003 年) 对三种典型的常用级配 SMA 213 ,AC 213 I和 SU P 212 . 5 组成的混合料 (不含沥青) 利用离散元分析了集料颗粒传递荷载的路径 ,发现荷载传递的路径总是寻找大颗粒或大颗粒集中的区域 ,SMA 形成的混合料由于集料众多 , 分布均匀 , 荷载传递路径也更均匀 ;刘玉18(2005 年) 利用 P FC2D 对混合料的单轴压缩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 ;陆阳19(2006 年) 针对 SMA 特有 的骨架结构特点 ,采用蒙特卡罗法随机生成集料球形颗粒 ,并按 相容条件进行混合料骨架集成 ,以此对混合料的级配敏感性进行了讨论 ;田莉20 (2007 年) 提出了基于随机理论的沥青混合料集料的三维颗粒生成算法 ,提供了一种便利的 3D 离散元建模方法 ; 肖昭然21 等 (2007 年) 采用 3 种接触模型描述了沥青混合料内部的相互作用 ,并进行了单轴压缩虚拟试验 ,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和应力情况 ;胡霞光 3等 (2007 年) 利用离散元模拟了沥青混合 料的蠕变和松弛 。
4 沥青混合料离散元建模方法 4 . 1 集料颗粒模拟方法 早期的离散 元 程 序 , 大 多 利 用 刚 性 圆 盘 或 刚 性 小 球 来 模 拟2D 或 3D 集料颗粒 ,利用蒙特卡罗法 、单一粒径或随机粒径来模拟颗粒级配 ;采用这种方法建立的离散元模型颗粒数目较少 ,程1 概述离散元法是由 Cun dal . P. A 1 (1971 年) 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岩 土体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 。
第41卷第4期力学进展Vol.41No.4 2011年7月25日ADVANCES IN MECHANICS July25,2011混凝土静态力学性能的细观力学方法述评∗杜修力†金浏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摘要混凝土力学特性是大坝、海洋平台等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及仿真分析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混凝土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其宏观力学特性由细观组成来决定.本文总结了目前研究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的细观力学分析方法,细观有限元法及理论分析法;阐述了界面过渡区(ITZ)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简单介绍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作者提出的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研究的细观单元等效化分析方法.最后对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总结.关键词混凝土,细观力学,界面过渡区,力学特性1引言由混凝土材料组成的工程结构,如高坝、桥梁、海洋平台、核电站、隧道、地基基础及边坡等是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混凝土材料是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拌合一定比例的砂、石和水,经过搅拌、振捣、养护等工序后,逐渐凝固硬化而成的复合材料[2].粗骨料和硬化水泥砂浆两种主要组成材料的成分、性质、配比以及粘结作用均对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使混凝土比其他单一材料具有更为复杂的力学性能.混凝土力学特性(宏观应力–应变关系)是进行大坝、海洋平台、边坡等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及静、动力仿真分析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根据特征尺寸和研究方法侧重点的不同将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分为3个层次,如图1所示的微观层次、细观层次及宏观层次.目前,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细观两个层次进行.早期,人们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分析混凝土及混凝土工程结构的力学行为的前提是,假设混凝土为各向同性材料,但这样的宏观模型不能揭示混凝土内部结构、组成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不能合理解释其裂纹扩展规律,难以描述细观非均匀性引起的混凝土材料损伤及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局部破坏现象.混凝土力学实验是研究混凝土材料力学特性及混凝土结构力学行为和断裂过程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是由于加载条件、试验机刚度、实验费用以及混凝土试件规格(大体积混凝土)等的限制,实验结果不能反映试件的材料性能,甚至实验难以进行.细观力学理论的发展和高速大容量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用数值方法研究混凝土细观结构对混凝土材料破坏的影响,及细观裂缝发展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在细观层次上,混凝土可以看作是由粗细骨料、砂浆基质及过渡区界面(ITZ)、微裂纹或孔隙等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如何建立起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能和组分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组织参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细观力学方法大体分为两类[3]:细观力学有限元法和理论分析法.有限元细观计算力学应用于复合材料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的本质是将有限元计算技术与细观力学及材料学相结合,根据复合材料具体细观结构,建立细观计算模型、界面条件和边界条件,求解受载下细观复合材料模型中具有夹杂的边值问题.收稿日期:2011-01-24,修回日期:2011-05-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715041,50838001)资助†Email:duxiuli@412力学进展2011年第41卷从而建立起细观局部场量与宏观平均场量间的关系,最终获得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响应.理论分析法的目的是建立复合材料宏观性能(如有效弹模)与细观各相组成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将微观结构形态特征量与宏观力学分析相结合,来建立两个不同尺度之间的联系.图1混凝土材料的尺度问题本文将对国内外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比较详细的综述,简单介绍细观单元等效化分析模型的优势,对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简单介绍.2细观力学有限元法细观力学有限元法是通过划分网格将结构离散化来计算宏观应力–应变关系.先求出应力–应变场,再通过均匀化方法来求出宏观应力–应变关系,当然还可以根据细观场量进一步研究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过程及塑性屈服等问题[3].混凝土细观数值试验,不仅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混凝土细观损伤破坏的全过程,还可以反映骨料的形状、级配及分布形式和过渡区界面(ITZ)等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当然,在计算模型合理及各相材料力学参数准确的情况下,可以替代部分试验,避开试验条件的限制及人为操作误差对结果的影响.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成熟,在细观层次上对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及其损伤破坏过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发展提出了很多细观力学模型,如格构模型、随机粒子模型、MH 细观力学模型、随机骨料模型及随机力学特性模型等.这些细观力学分析模型均认为混凝土是由骨料颗粒、砂浆基质及粘结界面等多相介质组成的复合材料,以材料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来体现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采用细观有限元法对试件进行网格离散化后,可以得到一组代数方程组Ka =P(1)式中,a 是结点位移列阵,P 是载荷列阵;K 为整体刚度矩阵,它由单元刚度矩阵K e 组装而成K =∑eK e =∑e∫V eB T DB d V (2)式中,B 为应变矩阵,D 为弹性矩阵.细观有限元法的本质就是求解该非线性方程组,由于非均匀因素影响在加载过程中各个单元破坏的先后次序不同,在整体上便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复杂非线性行为.下面对这几种经典的模型做简单的分析说明.2.1格构模型格构模型(lattice model)是50年前以物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网格模型,是将连续介质在细观尺度上离散成由弹性杆件或梁单元联结而成的格构系统,如图2所示.图2格构模型最初它主要用来求解经典的弹性力学问题,网格一般采用规则的三角形或四边形,也可以是随机形态的不规则网格,网格由杆件或者梁单元组成,各单元代表材料的一小部分(如岩石或混凝土的固体基质).各单元采用简单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并考虑到骨料分布及其力学参数分布的随机性.当然,杆单元只能传递轴力,梁单元则不单可以传递轴力,还可以传递剪力和弯矩,进而可以模拟更为复杂的受力状态.计算时,在外载作用下对整体网格进行线弹性分析,计算出格构中各单元的局部应力,超过破坏阀值的单元即从体系中去除,单元的破坏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起初,由于缺乏足够的数值计算能力,格构模型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上.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学者采用该模型模拟非均质材料的破坏过程.Schlangen 和van Mier 等[4-10]最先将格构模型应用于混凝土的断裂破坏研究,该模型假定在细观层次上混凝土为粗细骨料、砂浆基第4期杜修力等:混凝土静态力学性能的细观力学方法述评413质以及两者之间的粘结界面(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根据一定的骨料粒径分布,随机地生成混凝土三相复合材料模型,进而把规则或者不规则的三角形网格投影到生成的复合材料模型上,对属于骨料、砂浆基质及粘结界面(ITZ)部分的单元赋予相对应的力学性质参数,从而反映混凝土材料的非均质性,单元破坏后,重新分配载荷,再次计算得出下一个破坏单元,往复计算,直至整个非线性系统完全破坏.图3即为采用格构模型研究混凝土破坏机理得到的典型破坏模式图.近来,文献[11]将二维格构模型扩展到三维,对混凝土三相复合材料模型进行单轴拉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骨料颗粒稠密度增大,其峰值载荷减小,混凝土体系延性越好;当粘结界面强度与砂浆基质相同时,峰值载荷与体系延性不受颗粒密度影响.图3典型的破坏模式图文献[12-13]基于格构模型对混凝土强度的尺寸效应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文献[14-16]等亦采用格构模型对混凝土的断裂和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利用格构模型模拟因拉伸破坏引起的断裂过程是非常有效的,但用于模拟混凝土材料在压缩作用下的宏观力学性质时结果不够理想,且单元的破坏过程为不可逆过程,很难反映卸载问题;另外,用该模型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比较脆,研究者认为是由于忽略较小颗粒影响以及用二维模型研究三维问题造成的[9].2.2随机粒子模型随机粒子模型(random particle model)是由Cundallt 等[17]提出,后来发展为如今的离散元方法[18-20].随机粒子模型假定混凝土是由骨料和砂浆基质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首先按照混凝土实际骨料的粒径参数,将其随机的分布在混凝土细观模型中,骨料采用圆形或球体颗粒来表征;然后将骨料和砂浆基质均匀划分成三角形桁架单元,并对应地赋予其力学参数.值得注意的是,Cundall等[17]提出的骨料假设为刚性,认为混凝土的断裂破坏发展不会穿越骨料,只会在砂浆基质中产生.目前,颗粒离散元除应用于岩土力学与工程[21-22]领域外,还应用于制药、化工、粉末加工和研磨技术等领域;研究问题涉及矿山开挖、颗粒流动、颗粒材料的屈服、流动和体积变形以及由粘结粒子组成的物体的动力冲击破坏过程.由于圆形或球形单元的形状简单,接触检索简单易行,同时其他形状的块体可以由多个球形通过粘结作用捆绑在一起,所以在颗粒离散元中,单元的形状常为圆形或球形.为适应不同问题的需要,研究者发展了多边形单元[23]、椭球形单元[24]以及其他非光滑的非球形单元[25].到了20世纪90年代,Bazant 等[26]在Cun-dall 的刚性粒子模型上作了改进,认为骨料颗粒是弹性的,可以产生变形,同样将圆形颗粒随机地分布在混凝土细观模型中,且考虑了骨料与砂浆基质间粘结界面的影响.颗粒周围与砂浆基质的界面层,被设定具有应变软化特征的性质,且当单元卸载时,仍然保持原有的刚度.此外,假定界面单元只传递颗粒轴向应力,忽略界面的剪切能力,即相当于轴力杆相连,通过单元的张拉破坏模式来模拟开裂问题;当粘结带的应变达到某定值时,其应力–应变曲线按照线性应变软化曲线来表征,所以基质相的断裂能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材料参数.文献[27]提出的细观力学分析模型也是基于随机粒子模型的假设,但有所区别的是,基体本身含有微裂纹或微缺陷,这些裂纹在受力后进一步扩展和贯通,可以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准则来判断裂纹是否扩展.当然,该模型的模拟,除了需要骨料的弹性力学参数以及几何参数之外,骨料及砂浆基质的参数选取也十分重要,需要给定内聚力、摩擦角、I 型断裂韧度、II 型断裂韧度等力学参数,而这些参数实验资料较少,难以选取;且骨料是弹性的,不会发生破坏,这跟实际的实验现象有所区别,或者至少不适合研究含软骨料的混凝土.2.3M-H 模型Mohamed 和Hansen [28-30]在深入研究混凝土细观结构及破坏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观结构模型(micro-mechanical model),实际上称其为细观结构更为准确,即M-H 模型,如图4所示.该模型也是从混凝土细观结构出发,假定混凝土在细观层次上是由骨料、砂浆基质和两者之间的粘结带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模型,考虑了骨料在基质中414力学进展2011年第41卷分布的随机性以及各组分力学性质的随机性,并以此为基础,引入混凝土断裂能的概念,给出了细观单元单轴拉伸破坏时应变软化的本构关系,继而采用弥散裂纹模型的方法来描述单元受拉破坏的本构关系,并用有限单元法来进行模型的实施.此外,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是拉裂,故假定单元只发生受拉破坏,没有剪切或压缩破坏.图4M-H 细观分析模型[28]图5是该方法单轴拉伸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典型的裂纹扩展模式图.M-H 模型在模拟一些以拉伸破坏为主要原因的混凝土力学试验(如单轴拉伸、单轴压缩和四点剪切等)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结果.但对于多轴状态下混凝土的宏观反应,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图5混凝土裂纹扩展模式[28]2.4随机力学特性模型随机力学特性模型由唐春安等[31-34]提出,如图6所示,该方法也是从混凝土细观角度入手,假定混凝土为由骨料、砂浆基质及两者之间的粘结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利用细观力学的研究手段,借助统计学及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其混凝土损伤断裂发展的细观力学模型.该方法主要抓住了材料非均质性的这个非线性本质特征,为了能够充分说明各相材料组分的非均匀性,各组分(骨料、砂浆基质及界面)的材料性质按照某个给定的Weibull 分布来赋值,通过这种组成相材料单元力学参数的不同从数值上得到一个非均匀的混凝土式样,是一种抽象的细观力学模型.为反映每个组分相内部结构的离散性,假定其材料力学特性满足Weibull 分布.该Weibull 分布以如下分布密度函数表示f (u )=m u 0(u u 0)m −1exp (−uu 0)m (3)式中,u 代表满足该分布参数(如强度、弹性模量等)的数值;u 0是与所有单元参数平均值有关的参数;m 则定义了Weibull 分布密度函数的形状.细观单元的损伤演化按照弹脆性损伤本构关系[35-36]来描述,将最大拉应力准则和摩尔库伦准则作为混凝土单元的破坏失效准则,且拉伸准则具有优先权.认为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是由于其受力后的不断损伤引起微裂纹的萌生、扩展、汇合而造成的,而不是源自塑性变形.张子明等[37-38]应用该细观力学理论,认为混凝土三相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强度等力学参数服从Weibull 分布,对混凝土在单轴拉伸及单轴压缩情况下的断裂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得到了混凝土宏观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考虑到混凝土内部细微裂纹和微孔洞对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影响,赵吉坤[39]将随机缺陷作为混凝土第四相介质材料,采用弱化材料的方式来表征微裂纹对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图6随机力学特性模型朱万成等[40]评述了混凝土损伤断裂以及断裂过程研究的进展状况,总结了一些研究混凝土断裂的宏观力学方法和模型,并简单介绍了其用细观数值方法模拟混凝土宏观断裂过程的研究成果.文献[41]基于随机力学特性模型,对混凝土试样在单轴和双轴静载作用下的断裂过程进行模拟,并给出了双轴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包络面,得到的结果如图7所示.文献[42]在细观尺度上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随机力学特性方法相结合,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表征混凝土中骨料的空间分布,在骨料与基第4期杜修力等:混凝土静态力学性能的细观力学方法述评415质内部采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其非均匀性,对混凝土在单轴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唐欣薇等[43]为更好地描述混凝土材料的非均匀性,假定组成混凝土细观各相组成的力学性质满足Weibull概率统计分布,对混凝土非均质特性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图7混凝土强度包络面[41](纵坐标为两个方向上宏观强度与单轴压缩强度的比值)随机力学特性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混凝土拉伸、剪切及单轴压缩情况下混凝土的损伤断裂过程及宏观力学特性,且较好地模拟了混凝土在双轴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和断裂特征;但是该模型未考虑到混凝土粗骨料颗粒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实际上混凝土的骨料级配及骨料的空间分布的随机性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些影响;该模型也难以体现混凝土细观单元均值度与单元尺度的相关性.2.5随机骨料模型随机骨料模型(random aggregate model)是由刘光廷和王宗敏等[44-46]提出的,将混凝土看作是由骨料、砂浆基质及两者之间的粘结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介质.首先根据Fuller骨料级配曲线转化到二维骨料级配曲线的瓦拉文公式[47]确定骨料颗粒数;然后依照Monte Carlo方法将骨料随机地投放在混凝土细观模型中,并将有限元网格投影到该结构上,如图8(a)所示,或对试件剖面内的粗骨料及水泥砂浆直接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如平面Delaunay三角形剖分(图8(b)所示)[48],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单元的位置确定并赋予相对应单元的材料力学属性,用以表征混凝土的三相结构.与抽象的随机力学特性模型不同的是,随机骨料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唯象模型,可以表征混凝土中骨料颗粒的空间随机分布情况.文献[44]基于随机骨料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技术,模拟了单边裂缝受拉试件从损伤到断裂破坏的全过程.起初的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将骨料假定为圆形或球体,后来为了尽可能地模拟混凝土细观层次的实际形态,骨料的形状从圆形(或球体)向凸多边形(或凸多面体)发展演化,如图9所示.高政国和刘光廷[49-50]先后研究了二维混凝土多边形和凸多面体随机骨料的投放算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混凝土凸多边形和凸多面体随机骨料模型,但建立的模型骨料含量较低,且没有考虑实际骨料级配;此后孙立国、马怀发等[51-53]也先后对骨料的投放算法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随机骨料模型,彭一江等[54-55]、杜成斌等[53,56]、马怀发等[57]、党发宁等[58]、Stenfan等[59]、Wriggers等[60]、Leite 等[61]、杜修力等[62]对混凝土的单轴抗拉、单轴抗压、抗剪及弯拉等宏观力学特性,混凝土损伤断裂破坏过程以及混凝土模型尺寸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较好的计算效果.图10为采用随机骨料模型计算得到的混凝土试件等效应力与施加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图8随机骨料模型网格剖分的两种方法图9不同骨料形状但是这些研究工作,由于计算量的限制,大多都是基于二维平面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不能够完全真实地反映混凝土试件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及断裂的全过程.随着高速度、大容量计算机的发展,研究人员试图将平面分析模型扩展到三维实体模型,使得细观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混凝土416力学进展2011年第41卷的损伤断裂直至破坏的过程及混凝土的宏观力学特性.虽然如此,三维模型网格剖分后节点太多,进行计算时需要巨大的计算机容量,若应用串行程序进行求解需花费太长的时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搭建并行计算平台求解这类超大自由度方程[63].图10单轴拉伸下应力–位移曲线图[61]2.6其他模型当然,除了上述几个经典的模型之外,国内外研究者也发展了不少其他的计算分析模型,如王怀亮和宋玉普等[64]提出的基于刚体–弹簧元的多相细观力学模型,邢纪波等[65]基于离散元理念提出的梁–颗粒模型以及Caballero 等[66]、Grassl 等[67]提出的细观力学模型.3细观理论分析法3.1混凝土材料弹模理论分析工程材料如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等不是均匀(或均质)的,而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理论预测复合材料的宏观等效力学性能,本质上是非均匀介质的均匀化等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将非均匀介质等效为理想的均匀介质,该均匀介质具有非均匀介质宏观等效的物理性能,如等效弹性、热弹性、热传导等.理论分析法是用来研究复合材料处于弹性范围时的弹性性能,现在也用于非弹性性能的预测.目前,常用的理论预测分析方法有稀疏分布模型[2]、Mori-Tanaka 法[68-69]、自洽法[70-71]、广义自洽法[72]、微分法[73]及均匀化理论方法[74-77]等.3.1.1稀疏分布模型稀疏分布模型[2]不考虑夹杂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假定夹杂的平均应变为嵌于无限弹性体中单颗夹杂的应变,并假设基体和夹杂均为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线弹性体,夹杂随机分布,代表体积单元的宏观响应也是各向同性的.利用稀疏方法对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预测为¯L=L 0+N −1∑r =1c r [(L r −L 0)−1+P r](4)式中,¯L表示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L r 和L 0分别代表第r 类夹杂模量及基体模量;N 代表夹杂数;c r 表示夹杂的体积分数;P r 是与基质体积模量及剪切模量相关的张量,如对于球形颗粒,P 张量可以表示成P 1=(3K p ,2G p ).K p 和G p 为基体体积模量K 0和剪切模量G 0的函数,分别为K p =13(4G 0+3K 0),G p =3(2G 0+K 0)10G 0(4G 0+3K 0)由于不考虑夹杂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代表体积单元的有效性能可以看做是单夹杂情况的简单叠加.该方法只适用于夹杂体积含量较小的情况下对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预测.3.1.2Mori-Tanaka 法1957年Eshelby [78]研究了关于无限大基体内含有椭球夹杂弹性场问题,针对含本征应变的椭球颗粒给出了椭球内外弹性场的一般解,并利用应力等效方法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Mori-Tanaka 法[68-69]由Mori 和Tanaka 于1973年提出,将夹杂嵌于无限大的基体之中,并假定受到的远场应力不是外部施加的应力,相对于稀疏分布法,考虑了其他夹杂影响的有效应力(即基体的平均应力),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有效场方法,是一种基于Eshelly 等效夹杂原理[78-79]的非均质材料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利用Mori-Tanaka 方法对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估计可表示为¯L=L 0+N −1∑r =1c r [(L r −L 0)−1+c 0P r]−1(5)式中c 0表示基体的体积分数,其余各参数意义同前.一般认为Mori-Tanaka 方法适用于中等夹杂的体积百分比情况,一般夹杂的体积百分比小于30%(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此外,Mori-Tanaka 方法对于带有取向为各向异性夹杂复合材料有效性质的预测会导致预测模量的不对称,说明该方法还存在本质上的缺陷.但由于该方法可以直接给出复合材料模量的显式表达式,故而得到广泛应用[2].林枫等[80]应用Mori-Tanaka 模型描述水泥水化产物的弹性性质,应用三相模型模拟水泥浆体骨架的有效弹性模量,最后再次。
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进展及评述一、内容简述混凝土细观力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种新兴研究方法,旨在从微观尺度深入探究混凝土材料的力学行为。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混凝土细观力学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接着,详细评述了当前混凝土细观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细观力学表征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混凝土样品的数字图像,提取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信息,如骨料、砂浆和界面区的形态、尺寸和分布等。
文章还对微观结构参数与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微观结构因素对混凝土强度、抗震性和耐久性等性能的影响机制。
在研究成果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混凝土细观力学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开展系列实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水泥砂浆体系、骨料种类和颗粒级配下混凝土的细观结构特征及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的数学模型和算法,为理解和预测混凝土材料的宏细观力学行为提供了有力工具。
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将继续向更高分辨率、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的研究将能够更加精确地捕捉和描述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为优化混凝土材料设计和提高其性能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相信未来将出现更多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推动混凝土细观力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1.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
特别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于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物以及大跨度桥梁等,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地标性建筑如上海中心大厦、迪拜哈利法塔等都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以确保其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使用。
混凝土的经济效益高。
虽然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在全寿命期内,混凝土结构的维护费用远低于其他建筑材料。
浅析混凝土细观力学的研究方法在一般的情况下,根据研究方法与特征尺寸侧重点的不同,将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视为细观(meso- level)、宏观(Macro- level)和微观(micro-level)3个层次。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混凝土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在宏观层次展开,对于混凝土构件和材料的损伤以及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直至破坏全过程的本构关系、机理、计算方法和力学模型都是基于此。
一、基于细观力学的混凝土数值模拟研究方法1、結构仿真分析的思路结构仿真分析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有关材料的物理模型或本构关系,这个一般可以由小尺寸试件的性能试验得到,有效的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差分法、直接积分法等已经相当的成熟,一般是可以采用的。
丰富的各种视景系统以及丰富的图形显示软件,这方面目前已经相当的丰富,并且发展比较迅速。
2、细观力学基础细观力学是研究材料细观结构对环境因素以及载荷的响应、实效机理、和演化的过程,以及材料宏观力学性能与细观结构的定量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材料科学和固体力学紧密结合的产物。
细观力学将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和概念直接的应用到细观的材料构件上,利用多尺度的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引入一些新的内部变量,来说明经过某种统计平均处理的细观特征、微观量的概率分布以及演化。
3、研究方法细观力学将混凝土看作是由硬化水泥胶体、粗骨料以及两者之间的界面粘结带组成的三相非均质的一种复合型的材料。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细观结构模型,在细观层次上划分单元、固化水泥砂浆单、考虑骨料单元以及界面单元材料力学特性的不同,以及简单的破坏准则或者是损伤模型反映单元刚度的退化,利用数值方法来计算模拟混凝土试件的裂缝扩展过程及其破坏形态,这样一般会直观地反映出试件的损伤断裂破坏原理。
二、基于细观力学的混凝土数值模拟研究模型1、随机粒子模型随机粒子模型假定混凝土是由骨料和基质组成的俩种相复合的材料。
在数值模型中,首先需要按照混凝土中实际骨料的粒径分布,在基质中随机地去生成混凝土的非均匀细观结构模型,骨料用一些随机分布刚性的圆形或是球体粒来进行有关的模拟;随后,将混凝土上的两个相(骨料和基质)都划分成三角形的桁架单元,对于位于不同相中的单元赋予相应的材料力学参数,此时每个单元是均匀的等大小的,只能说明一个相。
细观力学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细观力学是一种基于微观结构的力学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中。
本文将探讨细观力学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细观力学的基本理论、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细观力学研究方法。
二、细观力学的基本理论细观力学是一种基于微观结构的力学研究方法,其基本理论包括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材料的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
细观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晶体、纤维、颗粒等微观结构,通过对这些微观结构的研究,可以预测材料的宏观性能。
三、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等材料混合而成的均质材料,其微观结构包括水泥石、骨料和孔隙三部分。
水泥石是由水泥和水混合后硬化形成的胶状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凝胶和水化硅酸钙,其微观结构为均匀分布的针状晶体和板状晶体。
骨料是混凝土中的砂、石等颗粒,其微观结构为多边形晶体。
孔隙是混凝土中的空隙,其大小和分布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其细观力学研究方法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等。
细观力学研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将混凝土模型离散化为小的有限元,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每个有限元的应力和应变,从而得到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
有限元分析可以考虑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如孔隙、骨料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基于分子尺度的模拟方法,可以模拟混凝土中水泥石、骨料等微观结构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研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考虑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可以预测混凝土的破坏模式。
3.离散元方法离散元方法是一种基于颗粒尺度的模拟方法,可以模拟混凝土中骨料、孔隙等颗粒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从而研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离散元方法可以考虑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可以预测混凝土的破坏模式。
《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材料组成、结构特性、环境条件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性能,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为混凝土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微观结构模型和宏观力学模型。
微观结构模型通过研究混凝土材料的微观组成和结构特性,揭示其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
宏观力学模型则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混凝土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机理等。
(一)微观结构模型微观结构模型主要包括骨料-砂浆-孔隙模型、多相复合材料模型等。
骨料-砂浆-孔隙模型将混凝土视为由骨料、砂浆和孔隙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通过研究各相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揭示混凝土的宏观性能。
多相复合材料模型则将混凝土视为由不同相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研究各相的分布、尺寸、形状等特征,分析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和性能。
(二)宏观力学模型宏观力学模型主要包括弹性力学模型、塑性力学模型、损伤力学模型等。
弹性力学模型研究混凝土在弹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塑性力学模型则研究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变形和破坏机理;损伤力学模型则通过引入损伤变量,描述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过程。
三、细观混凝土分析方法细观混凝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综合方法。
实验方法通过实际实验观测和分析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和性能;数值模拟方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和性能进行模拟和分析;综合方法则将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相互印证,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观测、电子显微镜观测、X射线衍射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手段,可以观察和分析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为细观混凝土分析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混凝土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计算模型及验证方法研究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泥的成分、骨料的种类和比例、配合比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混凝土的微观力学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计算模型和验证方法。
混凝土的微观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这些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和力学行为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模型和验证方法来分析混凝土的微观力学性能。
一种常用的计算模型是离散元法。
离散元法将混凝土看作是由离散的颗粒组成的,通过模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计算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过程,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另一种计算模型是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将混凝土划分为许多小的单元,通过求解每个单元的力学方程来计算整个结构的力学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混凝土的各向异性和非线性行为,但需要对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进行准确的描述。
为了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实验。
实验可以通过加载混凝土试件来测量其力学性能,如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强度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显微镜等仪器观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破坏机制。
除了实验验证,还可以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现有理论模型来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例如,可以将计算结果与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进行对比,以评估计算模型的适用性。
在研究混凝土的微观力学性能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非均匀性和随机性。
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和结构参数往往存在一定的变异性,这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还需要开展统计分析,以评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综上所述,混凝土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计算模型和验证方法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通过离散元法和有限元法等计算模型,可以分析混凝土的微观力学性能。
通过实验验证和对比现有理论模型,可以评估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非均匀性和随机性,开展统计分析以评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其性能和力学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分析逐渐从宏观向细观、微观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通过对混凝土材料微观结构的深入研究,提高对混凝土性能的准确预测和评估。
二、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主要关注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包括骨料、砂浆、界面过渡区等。
这些微观结构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主要包括离散元模型、有限元模型和格构模型等。
离散元模型通过将混凝土材料离散为多个独立的单元,模拟其在受力过程中的破坏和变形行为。
有限元模型则通过建立连续的力学模型,对混凝土进行应力、应变等力学性能的分析。
格构模型则通过建立网格结构,模拟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破坏过程。
三、细观混凝土分析方法细观混凝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种。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制备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双轴等力学试验,观察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力学性能。
同时,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对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为建立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提供依据。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其中,有限元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数值模拟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合理的本构关系和边界条件,对混凝土进行应力、应变等力学性能的分析。
四、研究方法与实例分析以某混凝土桥梁为例,采用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实验研究获得该桥梁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参数。
然后,建立细观混凝土有限元模型,设置合理的本构关系和边界条件。
通过对模型进行应力、应变等力学性能的分析,预测该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破坏过程。
最后,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桥梁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通过对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评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混凝土材料在细观尺度上的分析模型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细观分析的重要性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接着,详细阐述了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材料组成、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模拟。
最后,探讨了不同分析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
然而,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受其微观结构影响较大,因此,对混凝土进行细观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与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耐久性及力学行为,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的构建1. 材料组成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的材料组成主要包括骨料、水泥浆体、孔隙和界面过渡区等。
这些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形状和分布对混凝土的宏观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构建模型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混凝土细观分析的核心内容。
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技术手段,可以观察到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在构建分析模型时,需将这些结构特征进行抽象化、数学化,以便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
3. 力学性能模拟细观混凝土分析模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力学性能的模拟。
通过建立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等,对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从而预测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三、细观混凝土分析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细观混凝土分析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备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微观结构观察等实验,获取混凝土的性能数据和结构特征。
这些数据为构建和分析细观混凝土模型提供了基础。
2.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细观混凝土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离散元模型等,对混凝土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
这种方法可以预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揭示其微观结构对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
四、不同分析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实验方法直观可靠,但成本较高,耗时较长。
细观尺度下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虽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宏观尺度上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对其微观结构和细观尺度力学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将从细观尺度的角度出发,探讨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首先,我们来谈谈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骨料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在微观尺度上,混凝土可以被视为一个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
这些孔隙可以是由于水化反应导致的水泥凝胶胀缩,也可以是由于混凝土中的空隙或气体存在。
这些孔隙的存在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继续我们的讨论,我们将关注细观尺度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在这个尺度上,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扫描电镜等高分辨率显微镜来观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混凝土中孔隙的分布和形态,并研究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另外一个重要的细观尺度力学性能研究是混凝土中的裂纹扩展行为。
混凝土在受到外界载荷时会产生裂纹,而裂纹的扩展行为对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混凝土中裂纹扩展的细观机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裂纹扩展的过程和参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此外,细观尺度下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模拟。
通过建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研究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变形行为等力学性能。
这样的模拟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在细观尺度下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问题,例如混凝土的疲劳性能、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混凝土材料的认识,还可以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细观尺度下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了解混凝土材料的本质以及其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混凝土微观结构、裂纹扩展行为和力学行为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第23卷第5期2007年10月结 构 工 程 师Structural EngineersVol .23,No .5Oct .2007基金项目: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文远科技基金资助。
收稿日期:2007-05-16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研究进展王卓琳 林 峰 顾祥林(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摘 要 介绍了离散单元法用于混凝土细观结构数值模拟的优越性及其基本原理;总结了目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刚体-弹簧元模型、扩展的离散单元法、颗粒-界面元模型、梁-颗粒模型等常用模型的原理、研究现状、成果,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对数值模型建立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如破坏准则、本构关系以及材料参数的确定方法等作了归纳分析。
指出目前离散单元法用于混凝土数值模拟的研究主要以二维模型、简单受力状态、定性分析为主,而在复杂受力状态、定量分析、随机性分析以及相应实用软件的开发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混凝土,细观力学,数值模拟St ate of the Art of M eso 2M echan i calM odels of ConcreteBased on D iscrete Ele mentM ethodWANG Zhuolin L I N Feng G U Xianglin(Depart m 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and p rinci p les of mes o 2mechanical models of concrete based on the discrete ele ment method are intr oduced .Vari ous models widely used at p resent,such as R igid Body 2Sp ring Model,Extended D istinct Ele ment Method,Particle 2I nterface Ele ment Model,and Bea m 2Particle Model,are analyzed .The study state,as well 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are summarized .Some p r oble m s needed t o be noted when the model is built,such as failure criteria,constitutive relati onshi p,and material para meters,are als o analyzed .Finally,it is figured out that current studies on numerical si m ulati on of concrete based on the discrete ele ment method mainly focus on p lanar model,si m p le l oad state,and qualitative analysis,more eff orts on comp lex l oad state,quantitative analysis,st ochastic analysis and devel opment of corres ponding s oft w are are neede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discrete ele ment method,concrete,mes o 2mechanics,nu merical si m ulati on1 引 言混凝土是一种多相非均质复合材料。
根据特征尺寸不同,通常可将混凝土结构分为微观结构(10-7~10-4m )、细观结构(10-4~10-2m )和宏观结构(>10-2m )3个层次或尺度。
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的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往往忽略混凝土内部的复杂结构,而将其看作宏观均质材料,并把室内试验得到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基于此发展的本构关系用于混凝土结构分析。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混凝土在微、细观层次上的受力状态与宏观尺度下所反映出的力学性能有很大不同,混凝土材料的宏观破坏过程与其细观(或微观)的非均匀性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细观尺度范围内进行混凝土破坏过程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混凝土的宏观破坏机制及其强度和变形特性。
试验虽然是研究混凝土破坏过程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由于其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时不能反映试件的材料特性。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在保证力学模型准确性和适用性的条件下,避开试验条件限制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减少试验结果的离散性。
因此,数值模拟已成为与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同样重要的研究手段。
2 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分类混凝土细观结构的数值模拟就是将混凝土看作多相非均质复合材料,选择适当的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在细观层次上划分单元,考虑各相材料力学特性的不同,以合适的破坏准则或损伤模型反映单元破坏和材料性能退化,利用数值方法模拟混凝土试件的裂缝扩展过程及破坏形态。
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研究混凝土破坏过程的细观力学模型和方法,根据对材料的假设可以将其分为两类[1]:第一类假定材料是连续的,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方法进行求解,以有限单元法最为典型,如较常见的微平面模型(m icr op lane mod2 el)、格构模型(lattice model)、随机粒子模型(ran2 dom particle model)等等。
另一类主要是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采用离散单元技术进行求解,如离散单元法、刚体弹簧元法、不连续变形分析等等。
混凝土的破坏过程是一个由连续体向不连续体过渡的过程,采用一般的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细观力学数值模拟时,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之处:它要求满足位移协调,难以处理位移出现间断(如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定义细观结构的几何形状,需要划分很细的网格,容易造成分析形成的裂缝不稳定;此外,还难以模拟出混凝土破坏的局部化特征。
离散单元法则由于自身方法的优越性在这一方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3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3.1 基本原理离散单元法最早由Cundall等[2]提出,是一种解决岩石节理系统或块体集合等不连续体系大变形运动的数值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把不连续体分离为刚性单元的集合,使各个刚性单元满足运动方程,用时步迭代的方法求解各刚性单元的运动方程,继而求得不连续体的整体运动形态。
该方法自提出以来,在处理非连续介质问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近年来又扩展到求解连续介质,以及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的力学问题。
离散单元连接形式在力学机理上可分为接触型和连结型两类[3]。
接触型是散粒体特有的连接形式,主要用于传统离散单元法中处理非连续介质的问题;连结型则认为单元间没有间隙且符合变形协调条件,主要用来处理连续介质力学问题,材料的变形完全由变形元件来存储和表示。
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的损伤和破坏,实质是力学模型从连续体向非连续体的转变过程。
采用离散单元法,只需实行连接形式从连结型到接触型的转换,不需改换单元就可以实现模型转变,比起构造特殊单元或混合各种算法来实现连续体到非连续体转换的方法要简单有效。
基于这样的思想,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用于模拟混凝土破坏的离散元模型。
图1 刚体-弹簧元法基本单元及变形后相对位置[4]3.2 刚体-弹簧元模型川井忠彦[4]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提出了连结型块体离散元模型,名为刚体-弹簧单元模型(R igid Body Sp ring Model,RBS M)。
该模型认为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弹性范围内的变形分布在其整体上,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应变能集中在塑性变形的狭小区域。
根据这一特点,将结构划分成若干刚性单元,单元通过均布在接触面上的零长度弹簧连接,刚性单元本身不发生弹性变形,变形能仅储存在位于接触面的连接弹簧中,单元任一点的位移可由单元形心的刚体位移和转角来描述,如图1所示(图中:kd,k s,k r分别表示单元间3种连接弹簧的刚度;φ,δH,δV分别表示两单元在・8・Structural Engineers Vol.23,No.5State of the A rt AC边上的相对位移)。
通过建立对应的刚度矩阵,采用有限元求解。
RBS M模型虽然采用有限元解法,但其刚体单元的假设更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离散单元法,所不同的是在单元间引入了连接弹簧,并采用了合适的本构模型对其进行描述。
基于此模型,Bolander等[5]采用Vor onoi多边形分割理论对材料区域进行划分,单元可以划分为任意凸多边形。
Kohei Nagai,Ta mon Ueda等[6]分别建立了砂浆、骨料以及二者界面层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对数值试件进行了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得到了宏观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单轴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曲线;研究了骨料位置、网格划分、材料性能的不均匀性引起的材料宏观强度的变化。
Ta mon Ueda[7]在模型中引入零强度单元,用于模拟由于冻融循环引起的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退化,初步显示了通过数值模拟就能预测构件或结构性能的可行性。
王宝庭等[8]探讨了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混凝土在拉伸荷载下的裂纹传播行为进行了研究。
刘玉擎[9]对混凝土拉伸断裂以及压缩断裂进行了模拟,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裂缝发展过程与材料宏观破坏特性。
RBS M方法求解时,可以将单元形心的位移、界面上的弹簧分别看成有限元法的节点位移和单元,从而可以按照有限单元法的原理形成总体刚度矩阵以及力平衡方程,其刚度矩阵是显式的。
该模型主要的缺点,一是在求解过程中需要形成刚度矩阵,增加了运算量;二是数值模拟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元的形状、尺寸和排列[10]。
3.3 颗粒-界面元模型Zubele wicz[11]提出一种用于分析混凝土破坏的二维颗粒-界面元模型(Particle2I nterface Ele2 mentModel,P I E M)。
模型将不同的完全刚性的粒子通过可变形的界面层分隔,界面层的力学性质通过给定法向和切向分量的力-位移关系来描述。
刚性粒子随机生成,不能相互重叠,且一般没有接触;当粒子周围的界面层重叠时,单元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如图2所示(图中:Ri,R j分别表示单元i,j的直径;ui,v i,w i;u j,v j,w j分别表示单元i,j的水平、竖向以及转角位移;Fs,F n分别表示两单元界面上的法向和切向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