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磁生电》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5节《磁生电》。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以及法拉第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 掌握法拉第的贡献,提高对物理学史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法拉第贡献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磁铁、线圈、电流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介绍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重点讲解法拉第的贡献。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验证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磁感应现象原理:磁生电产生条件:磁铁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法拉第贡献: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明发电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做出了哪些贡献?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是磁生电,即磁铁运动或线圈切割磁感线时,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
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磁铁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
3.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贡献: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法拉第贡献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
拓展延伸:1.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初中磁生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3. 掌握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含义。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探究。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2.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科幻故事引起学生兴趣:科学家带领科考队员乘飞机环地球自西向东考察时,遇到能源不足的问题,科学家巧妙地利用长导线和一个金属球,借地球这个大磁场感应出来电能,为什么能产生电?2. 展示各种发电机,提出问题:现在我们所用的发电机可以产生电,它是如何产生电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生电?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由奥斯特实验可知,当导线中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导体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教师提出问题: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运动,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4.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三、交流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10分钟)1. 教师展示发电机的模型,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总结和练习(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科幻故事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兴趣,通过讨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材第二十章第5节。
二、实验器材自制微电流放大器、通电螺线管(5000匝)、发光二极管、强磁体、U形磁体、板形磁体(两块)、灵敏电流计、缝衣针(若干)、铁架台、开关、导线。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演示实验——直观感受磁生电;(二)利用缝衣针直观、形象的模拟磁感线——探究“切割磁感线运动”;(三)利用自制微电流放大电路替换原有实验器材——探究“一部分导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已经超越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本节课以实验(包括:引课、产生感应电流的三个条件)为主线,为学生精心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在不断的发现和提问中,使学生拾级而上展开探究,符合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体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引课:利用5000匝通电螺母管、发光二极管和强磁体使学生认识到“磁生电”现象的存在,并为学生提供猜想的感性材料;(二)产生条件一“闭合电路”:在电路中接入开关,利用反证法验证;(三)产生条件二“切割磁感线运动”:利用缝衣针直观、形象的模拟磁感线;(四)产生条件三“一部分电路”:利用自制微电流放大电路替换原有实验器材进行验证;(五)合作探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演示实验:图11.将螺线管与发光二极管连成闭合电路;2.向螺线管中投入一枚“硬币”;3.用大头针检验“硬币”是否具有磁性。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现象:1.二极管不亮,电路中没有电流;2.二极管亮,电路中有电流;3.发现“硬币”有磁性,恍然大悟,原来电流是由磁场产生的。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11:电磁感应(磁生电)20XX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11:电磁感应(磁生电)专题11 电磁感应(磁生电)典例1 电动机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动力设备,广泛地应用研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下列家用电器中应用到电动机的是()A.电热水器B.电饭锅C.洗衣机D.电热毯解析:电动机的工作特点是通电以后,电动机的转子会发生转动.所以要判断哪个用电器应用了电动机,就看哪个用电器通电以后,会发生转动。
洗衣机通电时,滚筒会发生转动,表明洗衣机内部有电动机,所以洗衣机应用了电动机;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热毯通电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它们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本题答案为C.点评: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热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它们的能量转化截然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典例2 微风吊扇通电后扇叶转动,此过程中能转化为动能.拔下插头,在插头处接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发光二极管发光,这是生电的现象,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动机).解析:吊扇工作时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用手旋转叶片时,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了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使发光二极管发光,此时的吊扇就是一个发电机。
20XX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11:电磁感应(磁生电)答案:电;磁;发电机点评:发电机主要是由线圈和磁体组成的,电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线圈和磁体,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工作时的能量转换不同。
典例3 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了电和磁有密切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两项研究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左图是电动机的原理图B.右图是发电机的原理图C.在左图中,接通电源,导体ab上下运动D.在右图中,电路闭合,导体ab左右运动,电路中有感应电流解析:理解清楚教材中关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和电磁感应的演示实验的装置图即可得到答案。
在左图中,闭合开关,电路中有电流,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在右图中,没有电源,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通过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来体现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初三物理《磁生电》教学案例
张静茹
教材解析:这节课是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第五节的内容,在中考中以填空、选择的出题形式出现,因此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考点,控制深度
设计理念: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考虑到了前面曾学的电生磁可能会与本节内容发生极易混淆,因此我决定以演示实验为主,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问题,层层递进,抓住基础,重视对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有理有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的现象,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3、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原理、构造、及能量转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磁生电条件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他们团结合作意识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三段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发明意识,在师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尊重、
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交流电动机发电原理
教具:U形磁体3个、导线、铁架台、铅笔、铁丝、电流灵敏计、发电机模型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预习反馈
教师总结学生完成要点导航情况,并对集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求证,教师总结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
2、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导体运动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关系?
(3)电动机原理、构造、能的转化?
(4)换向器作用?
3、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先默读,再齐读,了解本节课学习任务
二、问题探究
1、教师根据书中的实验器材图组装实验器材,讲解每部分的作用,尤其说明灵敏电流计的使用方法及与电流表的区别。
学生认真观察、倾听(参与整个实验中去,可以让他们对本节知识点记忆更深)2、教师按书中实验步骤做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引起兴趣)
教师提问:多媒体展示(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怎样证明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什么研究方法?(3)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
础,加深记忆。
)
明确:(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观察灵敏电流计是否偏转。
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导体运动方向或只改变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改变;同时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结论,并马上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背记,然后检测。
(当堂知识点,尽量在课堂上消化,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立即背诵,积极回答(引导学生抢答、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过渡:如果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磁生电的过程,那么是怎样的能量转
化过程?
学生齐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追问:我们前面学的什么装置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学生举手回答:发电机
引导: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发电机的知识。
阅读教材页的内容回答,多媒体展示:(1)发电机的原理是什么?(2)发电机的构造?
学生阅读、小组统一答案、回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搜集整理能力)
教师拿出发电机模型,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齐答:发电机
教师演示发电机发电,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灵敏电流计指针左右偏转,小灯泡发光,小灯泡发光闪烁,指针偏转角度不同,指针偏转角度和变化速度与手摇手柄速度有关,灯泡亮度与手摇速度有关,灯泡忽亮忽暗,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
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并及时夸奖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判断能力。
明确重点:这是交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是交流电。
(学生通过要点导航已经了解了交流电的意义)教师拓展:(1)我国电网正是以交流电供电:周期0.02秒,频率50赫兹,每秒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2)科学世界: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与发电机相同。
学生在书中记录,并阅读科学世界内容,了解发电机原理(拓展考点)
4、知识小结:先由学生小结,再有教师小结
三、巩固提高:
练习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做,然后在小组长带领下统一答案,并汇报总结,有质疑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即学即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充分利用身边教具,注意教材与练习册的整合)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总结20章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磁生电
1、产生感应电流条件(1)闭合电路
(2)一部分导体
(3)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导体运动方向
(2)磁场方向
3、应用:发电机(1)原理:电磁感应(2)构造:转子和定子
(3)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交流电动机:供电交流电
4、拓展:动圈式话筒
六、反思:
1、本节课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紧扣考点,应相应地将考点及出题形式
说出来
2、没有及时给各小组加相应分数,对于提高小组积极性方面有一些失败
3、时间分配不合理,因此没有全部完成预先设计好的巩固提高方面的内容
4、引导话语较多,学生能力还没有被完全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