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1关于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
- 格式:ppt
- 大小:386.50 KB
- 文档页数:70
全国人大通过修改《专利法》决定2008年12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新的专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颁布实施。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对多数条款进行了改动,重点是突出鼓励自主创新和加强专利权保护,此次的修改条款将对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加大对侵犯专利权行为的处罚规定。
明确侵犯专利权的赔偿应当包括权利人维权的成本,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同时,为打击专利违法行为,修改后的专利法将假冒他人专利的罚款数额从违法所得的3倍提高到4倍;没有违法所得的,将罚款数额从5万元提高到20万元,并增加了对专利主管部门查处涉嫌假冒专利行为的授权。
提高授权门槛和完善标准。
新修改的专利法提高专利授权门槛,对授予专利权的基本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特别是提高了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标准。
修改后的专利法将专利授权标准由“相对新颖性”改为“绝对新颖性”。
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都没有为公众所知,将新颖性的标准在地域上由国内扩展到全世界。
这对提高申请专利的质量,提高自主创新,从而提高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明确规定可以先在国外申请专利。
新的专利法规定,申请人可以直接申请外国专利,无需先申请中国专利,但应当事先报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按照过去专利法,申请人必须先申请中国专利,而后才能申请外国专利。
目的是旨在鼓励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闽粤两省沿海城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第五届联席会议在泉州召开2008年12月11~13日,闽粤两省沿海城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第五届联席会议在泉州召开。
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佛山市、湛江市和福建省的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莆田市、宁德市等12个沿海城市的知识产权局局长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3新专利法将诉前证据保全确认为专利权人的一项单独权利,有利于专利权人获得侵权证据:“为了制止专利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自接受申请之时起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执行”;“申请人自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该措施”(新专利法第67条)。
共有专利权的行使专利权属于民事权利中的财产权。
现行专利法并未对共有专利权的行使做出规定,一般认为专利权的共有属于共同共有,共有人可以使用,但不得擅自处分(如许可或转让等)。
新专利法对共有专利权的行使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共有人对权利的行使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没有约定的,共有人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的,收取的使用费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配”;“除前款规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新专利法第15条)。
取消涉外的专利代理中国从1992年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只有获得专利代理人资格后才可以进入专利代理机构,提供专利代理服务。
到目前,全国获得专利代理人资格的约1万人,其中半数以上为专利代理机构工作。
外国公司或个人在中国的专利事务(如专利申请、专利无效等),必须委托中国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目前,中国的专利代理机构分为国内和涉外两类,只有涉外代理机构可代理国外公司或个人的专利事务。
涉外代理机构的门槛较高,在全国现有的690家专利代理机构中,涉外代理机构仅有188家。
新专利法仍要求外国公司或个人必须委托中国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在中国的专利事务,但专利代理机构不再区分国内和涉外,所有的代理机构都可以代理涉外业务。
这样,一方面,外国公司或个人在确定专利代理机构时,将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涉外代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可能导致代理费用的降低。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1、增加了关于药品专利期限补偿制度和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的规定。
这有利于鼓励制药行业研发新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2、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报酬有了明确规定。
这使得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更好的动力去创新,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3、完善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例如,要求在申请专利时一并提交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以方便审查;将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作为授予专利权的基本条件等。
4、明确了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报酬标准。
这将激励科研人员更加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
总之,此次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申请主体。
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只有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才能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强制许可请求,而在本次修改中,将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和个人的三种许可人身份统一为“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并明确规定:“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包括:有支付能力的购买者;利用该项专利进行生产、经营的独占被许可人;使用该项专利的普通被许可人等。
2、申请对象。
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强制许可申请的对象仅限于“国内外的企业”。
而本次修改将其扩大到“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使强制许可的适用范围更加宽泛。
3、申请程序。
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强制许可的申请程序较为繁琐,需要经过审批、公告等环节,时间较长。
而本次修改则简化了许多程序,如取消了审批环节,改为直接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同时缩短了公告期限,由原来的两个月改为十五天。
4、救济措施。
在修改前的《专利法》中,对于强制许可决定不服的,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而本次修改增加了行政复议制度,允许当事人对强制许可决定不服时,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复议,再向人民法院起诉。
总之,《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后的强制许可规范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性和灵活性,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有关专利侵权诉讼的内容 作者:史玉生* 矫鸿彬**知识产权期刊 2009年7月经过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1。
在专利侵权诉讼方面,此次修改的专利法既纳入了现有的两个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3以下统称“司法解释”)中的部分内容,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具体解释如下:一、关于专利侵权判定方面的修改1、增加现有技术抗辩现有技术抗辩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被法院接受和认可,但是在修改前的专利法4(“现行专利法”)以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均未涉及。
修改后的专利法第62条是新增加的条文,该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
据此,现有技术抗辩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事实上,先前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借鉴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5中已经有关于已有技术抗辩(即现有技术抗辩)的内容,但规定已有技术抗辩仅适用于等同专利侵权6,不适用于相同专利侵权7的情况。
该规定一直广受争议,此次专利法的修改对该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即现有技术抗辩的使用不受相同侵权还是等同侵权的限制。
另外,由于修改后的专利法采用了绝对新颖性的标准,“现有技术”和“现有设计”明确规定为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或设计(第22条和第23条)8,范围比原来有所扩大,这使得现有技术抗辩能够使用的机会也有所增加。
2、平行进口不视为专利侵权修改后的专利法第69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此项修改将专利权利一次用尽原则扩大至进口产品的范围,允许平行进口行为不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
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解读2008年12月27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
修改后的专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改主要从进一步明确专利内涵、完善专利保护、提高专利授权标准、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对现行专利法作了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有关此次修改的一些重要内容。
1、提高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及标准此次专利法修订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提高了专利权的授权标准,现行的专利法对新颖性进行判断的标准采用的是“相对新颖性(或混合新颖性)”,即构成现有技术的内容包括申请日前在国内外公开的出版物以及在国内以其它方式公开的行为,但并不包括申请日前在国外以其它方式公开的行为。
修改后的专利法将现有技术明确定义为“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意即包括了申请日前在国外以其它方式公开的行为。
这意味着判断新颖性的标准从“相对新颖性”提高到“绝对新颖性”,也使得中国专利法在新颖性的判断标准上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标准相一致。
国外申请人应注意,根据新修改的专利法,在其本国的公开使用也会影响中国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另外,根据修改后的专利法,能破坏新颖性的抵触申请不再局限于他人提出的专利申请,而是也可包括本人提交的专利申请。
换言之,同一申请人就同一发明创造先后提出两件专利申请,其在先申请也会破坏在后申请的新颖性。
2、向外国申请专利现行专利法规定中国单位或个人如要将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应当先申请中国专利。
修改后的专利法取消了此要求,代之以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可以将其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但需先报经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保密审查。
新规定同时适用于中国单位和外国公司。
违反此项规定会造成在中国获得权利保护的权利的丧失。
3、加大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修改后的专利法进一步加大了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首先,修改后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定赔偿金额,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给予1万元以上100 万元以下的赔偿金额。
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后对新颖性判断标准的改进作者:陈秀娟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08期摘要:在《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对新颖性的定义和判断标准进行了修改,本文从现行《专利法》和修改后的《专利法》中对新颖性的不同规定为基础,对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后对新颖性判断标准的改进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新颖性;专利法;修改;绝对新颖性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于2008年12月27日公布,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改对现行专利法69条中的36条进行了修改,修改地方非常之多,笔者将仅仅对有关新颖性的修改进行探讨。
1 新颖性的本质含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第 27 条规定:不论是产品或方法,只要它们具有新颖性,包含创造性并能在产业上应用,都可以获得专利。
200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第三次修改后的《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并增加了第5款“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可见,新颖性是授予专利权的必要条件之一。
2 新颖性的客观标准以及各国对新颖性判断标准的分类现有技术与时间、地域和公开方式有关,相应的,确定发明的新颖性主要有以下三条客观标准。
2.1 公开标准是否已经公开是区别新旧发明以及判断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的重要根据。
现有技术公开方式分为有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和以其他方式公开三种。
出版物公开:中国专利《审查指南》中指出,专利法意义上的出版物是指记载有技术或设计内容的独立存在的有形传播载体,并且应当表明其发表者或出版者以及公开发表或出版时间。
精心整理《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的特点——以提升创新能力与加强专利权保护为视角法学论文关键词:《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自主创新/专利权保护内容提要:我国《专利法》于2008年12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
这次修订的重要特色是强化了对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
提升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立法宗旨条款和关于专利授权条件的改革等方面,加强对专利权的保护则体现于专利行政执法、诉前临时措施、损害赔偿等方面。
一、引言2008年12月27日,我国《专利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下称2008年《专利法》)。
修订后的《专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与前面两次修订相比,这次专利法修订,主要是国家自身发展需要的体现,而这突出地表现为提升专利法在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次出于中《专20001992。
与2000高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政策和战略举措,而中国(特别是企业)在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次修改《专利法》,在立法宗旨条款中增加了“提高创新能力”的内容,表明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中,专利立法对促进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专利法》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技术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
因而该内容的增加将引导《专利法》更好地发挥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功能和作用,使《专利法》成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重要法律保障。
因而在我国,这一修改的意义是深远的。
进一步说,我国最近两次修改《专利法》,在立法宗旨条款中均突出对“创新”的强调,赋予专利法促进创新方面的使命,特别是本次修改《专利法》强调要“提高创新能力”。
与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战略转型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专利法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以及我国目前技术创新情况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是密切相关的。
我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在实现创新型国家宏伟蓝图中,技术创新具有特别重要地位和作用。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相关内容解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于2008年12月2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了让我省公众及时了解有关内容,保证修改后的专利法在我省的贯彻实施,现采取问答方式对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1. 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与前两次修改相比有何特点?中国的专利法和专利制度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专利制度的很多重要的发展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从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专利法以后,1992年和2000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改。
第一次修改主要是为了落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履行我国政府在中美两国达成的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中的承诺。
第二次修改是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顺应加入WTO的要求。
本次修改有以下特点:首先,与前两次修改主要注重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不同,本次修改呼应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立足于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行的。
其次,与前两次修改主要为应对国际承诺、与国际规则接轨不同,本次修改的动因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专利制度建立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对专利制度本质和目的的进一步认识,根据我国自身发展需要,从解决我国专利制度实际面临的问题出发来进行的,其不仅要全面地保护国内外专利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要兼顾与公众利益的平衡。
另外,本次修改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重要举措。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创新型国家。
新修改的专利法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颁布实施后第一部经过修改的知识产权法律。
2. 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涉及到哪些内容?修改前的专利法共有69条规定,此次修改新增了7条,修改了29条,内容涉及立法宗旨、专利权的授权标准、涉外专利的申请及专利代理、专利权的保护、对专利权滥用的规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