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流派与西方绘画流派之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绘画风格被引入到了中国,而中国画也在逐渐受到西方人的重视。
然而,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造型风格截然不同,这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探究和比较的机会。
一、造型的基础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造型基础不同。
中国画注重线条的神韵和流动感,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形状和空间的理解。
中国画的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通常由线条组成,并强调画面的节奏感和节律感。
在中国画中,艺术家通常不是通过深度来表现画面内的空间,而是通过手法(如水墨、水蒸气等)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广阔感。
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画注重描绘的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所以许多时候人物和动物都是被画成简单而宏伟的形状。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则重点关注物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西方绘画中,艺术家通常会使用线条和阴影来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还会利用透视、比例和色彩来烘托氛围和表现情感。
西方绘画有时会因为描绘过于真实而被认为过于生动,但也正是这些细节和高度表现力的技巧,使它成为了现代画家们的必学的选择。
二、造型的表现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造型表现也有区别。
在中国画中,强调的是线条和笔划的特点。
许多作品中,人物或动物的表现是通过笔画和线条来刻画的。
同时,中国画往往强调整体感和协调性,这可以从画面中整体的美感中看出来。
中国画也因为其简洁的特点,在变幻莫测的流行中得到了众人的青睐,是瀛海之内的一朵瑰丽的花。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的造型表现往往注重形式的具体性,更加注重细节的展现。
此外,西方绘画的造型表现也更加现代化,突破传统的造型规则,呈现出了惊人的复杂性和缤纷,比如在立体艺术中表现的三维效果就是其最明显的代表之一。
三、造型地域性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地域性造型也是不同的。
在中国画中,有一种很明显的地域特色,它往往是表达了东方艺术中独特的审美和精神追求。
这种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背景有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中国画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形式,成为了呈现中国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中国画和西洋画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中国绘画:是散点透视。
用不同的视点观察物象,然后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内的物象共绘一画。
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即立足一点,描写物象,讲究“写形象真”。
(2)写意与写实中国画:追求以貌取神,以抽象之美表达其意。
西方绘画:强调写实,以具象美表达构象。
(3)“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中国绘画:是用尖锥毛笔通过“平、留、圆、重、变”等笔法筑成“点线结构”。
通过点线“模拟”外界事物,表达“面”的时候,逸笔草草,求得形似。
西方绘画:是用扁平的“刷子”结构成一种“块面组合”形式,这种“块面结合”的技法善于表现物象的“质量感”和“体积感”。
(4)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中国绘画:特别是水墨画,特别讲究用墨、用水。
通过用水使墨有浓淡之分,要求有凸凹之形,以线条来表现物象的质感,用“墨分五色”来暗示色彩。
西方绘画:画家用“感觉到的色彩”来表现物体之间形成的色彩关系。
往往选择特定的色调或强烈的对比色彩去构成油画的主题和意境。
(5)光影与透视中国绘画:由于“点线结构”的局限性,无法表现”块面”的“光影”和“透视”效果。
西方绘画:善于将物理学知识应用于绘画艺术,能十分“象真”地表达物象,用光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轮廓、深度和空间,追求“环境”和“透视”效果。
(6)构图中国绘画:在构图布局上要求空灵和单纯,讲究意境和情调,画面要气韵生动;在造型上多以偏侧、仰视和俯视下笔,使画中物象显出主次、虚实的分别,多留白。
西方绘画:在画面上全部绘图着色,用不同色彩表达、烘托主题。
一幅西方油画,在完成后,无法再添笔加彩。
(7)诗、书、画、印与签名中国绘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
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印画同辉,几种艺术在同—画面上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
西方绘画:完成后,画家仅在画面—角签名和注明日期。
这种签名和日期不构成画面的有机部分。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人类主要的审美方式是东西方两种,当然还有重要的非洲艺术和南美印第安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及中西亚艺术。
西方人至今仍然忽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方人自负的认为有了白种人的艺术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恰恰是西方人从未尝试过的。
其中美妙西方人至今不甚明了。
那么东西方艺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美术)有那些明显的区别呢?1:艺术思维有区别。
西方艺术主要反映客观现实。
东方艺术主要通过对现实主观再现表达某种意境。
西方社会从19世纪开始对艺术的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至今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很富有逻辑,他的艺术史这种最可以不逻辑的学科也充分显示了其思维的一贯性。
这点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我发现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核偏偏是西方人从来没有触及和能真正领悟的。
西方人从19世纪末仿佛突然开了窍,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哲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严谨的。
其主要的催化剂之一是摄影技术的诞生。
在摄影术诞生以前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主要精力放在对客观事物的精确再现上,经过上千年的努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其实对事物的平面再现本身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艺术,这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算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经过量化的训练也可以掌握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表现方法。
我宁愿把这种技术归纳为科学而不是“艺术”。
但西方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的卓越技巧仍然可以算作艺术。
但可笑的是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打乱了艺术家的思维---还有必要画画蛮?有了摄影我们画什么?艺术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艺术家们开窍了,重新思考并定义绘画的定义以及表现的方式。
于是种种流派,种种观念,种种思潮不断涌现,其实无非是想给画家们一个存在的理由。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西方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严谨的。
这几乎是一个拨丝抽茧的过程。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比较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特点和差异,分析中西方绘画的异同点和相互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绘画文化的特点和优劣,为未来的艺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独特特点和审美价值。
虽然两者在技法和构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表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将从技法、构图、色彩等方面比较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特点和差异。
二、中国画的特点与技法中国画注重笔墨纸砚等工具的使用技巧和特点,强调用笔的力度、节奏和气韵生动。
在技法上,中国画主要采用线描和墨色渲染等技法,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干湿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中国画也非常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生动,追求画面的整体和谐与美感。
三、西方绘画的特点与技法西方绘画则注重光影、色彩和构图的运用,强调对自然真实的再现和表现。
在技法上,西方绘画主要采用涂绘和厚涂等技法,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饱和度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西方绘画也非常注重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追求画面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四、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技法、构图、色彩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首先,在技法方面,中国画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而西方绘画则注重涂绘和厚涂等技法的运用,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其次,在构图方面,中国画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与美感,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追求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最后,在色彩方面,中国画注重墨色的运用,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而西方绘画则注重色彩的运用,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质感。
五、小结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独特特点和审美价值。
虽然两者在技法和构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表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作为两个不同文化圈的绘画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与相似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进行对比,并从绘画技法、文化背景及价值观等多方面来分析这两种绘画传统的差异。
一、绘画技法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绘画技法方面存在着重大的不同。
中国画以水墨为主要材料,其以线条勾勒和“留白”为基本特点,其作品常常展现出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各样的主题。
此外,笔触独特、意境深邃,这些都是中国画的显著特点,这种画风通常让人们产生一种深邃、优雅的感受。
另一方面,西方绘画则以颜料为主要材料。
而这种绘画技法通常采用了更加写实的手法,以光与影为中心,通过描绘细节来表现主题。
此外,西方绘画通常更加注重色彩的鲜艳、立体和光照效果的表现,这种美学造型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感受。
二、文化背景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文化背景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这两种绘画的风格。
在中国文化中,重视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对于中国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画在描绘自然和人物的时候通常更加注重抽象的、深邃的表达方式,其所呈现的“中庸之美”和“意境美”也成为了其独特的文化基因。
而西方绘画则在宗教、人文艺术和科学等多个领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受基督教教义和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西方绘画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
这种文化的根基使得西方绘画描绘了丰富的史诗和神话、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等各种主题,其美学造型也更加透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价值观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画的价值观主要强调“性情”、“墨趣”和“气韵”,这种笔墨之间的呼应、气氛的渗透等都是其独有的精神标志。
而不同的画家往往会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并呈现出别样的审美价值。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通常更加注重客观性和视觉效果的表现。
它通常着重展示细节和技巧,力图将作品呈现出更加真实、直观的感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绘画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也使得西方绘画的审美价值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分享1、中国画。
中国画是以毛笔、水墨、矿物质颜料、绢帛、宣纸为工具。
题材上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形式上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总体上追求神韵和气韵的表现,造型不拘于外形的肖似,注重表现外物的内在神韵和画家的情意。
人物画主张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山水强调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花鸟画则强调生命的表现和寄寓情怀。
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和空间处理区别于西方古典绘画只表现特定时空的传统,常按画家的主观意图自由组合空间。
如不断移动视点或并置时空,讲求平面布局的横卷图,用高、平、深三远法结果画面,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处理方式等;用线造型是中国化最基本的造型方式。
结合毛笔的运行,线条不仅能状物,还能传达出画家的主观情绪,对欣赏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向着主观意像化发展。
工笔重彩,使用纯度很高的色彩,产生装饰意趣,水墨写意,则将色彩淡化为不同的墨色,结合宣纸的性能和不同笔法,使浓、淡墨色能给人以想象和审美的感动,中国画家历来重视在书画中表现学养、品格、情操,由是形成了诗、书、印结合一体的独特风格。
其中的诗、书、印不仅是画面不可或缺的部分,且有生发画意,直抒情怀的作用。
2、西方绘画。
西方传统绘画多强调写实性。
画家通过明暗、色彩、透视、解剖等造型因素,把眼中所见的自然物象真实的描绘出来,“像真的一样。
”因此,在欣赏写实性绘画时,就要品位画家是如何巧妙的运用明暗的转折关系、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规律、透视原理与解剖结构,以及描绘的笔触、画面的机理等艺术效果,真实的再现客观物象的存在状态和人物形象的精神气质的。
而外国现代绘画则不以再现客观物象的外表真实为目的,或以单纯的点、线、面和色彩组合的图形表现形象,或以变形、夸张、怪诞的形象表现画家内心的情绪和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外国绘画在题材内容上有不同种类,在欣赏时也各有侧重。
如以描绘风土人情为主的风俗画,要注重其浓郁的生活美感和朴实的民情意味;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画,要注重滑稽寄寓在自然景物中的心境与情感;以再现历史时间为主的历史画,要注重分析所暗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以表现宗教或神话内容为题材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要体味其宗教或神话情节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理想;以刻画人物为主的肖像画,要体味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品格;即使是静物画,我们也要透过对象,审视其内在的形式结构和外溢的不同情趣。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中国画和西洋画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中国绘画:是散点透视。
用不同的视点观察物象,然后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内的物象共绘一画。
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即立足一点,描写物象,讲究“写形象真”。
(2)写意与写实中国画:追求以貌取神,以抽象之美表达其意。
西方绘画:强调写实,以具象美表达构象。
(3)“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中国绘画:是用尖锥毛笔通过“平、留、圆、重、变”等笔法筑成“点线结构”。
通过点线“模拟”外界事物,表达“面”的时候,逸笔草草,求得形似。
西方绘画:是用扁平的“刷子”结构成一种“块面组合”形式,这种“块面结合”的技法善于表现物象的“质量感”和“体积感”。
(4)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中国绘画:特别是水墨画,特别讲究用墨、用水。
通过用水使墨有浓淡之分,要求有凸凹之形,以线条来表现物象的质感,用“墨分五色”来暗示色彩。
西方绘画:画家用“感觉到的色彩”来表现物体之间形成的色彩关系。
往往选择特定的色调或强烈的对比色彩去构成油画的主题和意境。
(5)光影与透视中国绘画:由于“点线结构”的局限性,无法表现”块面”的“光影”和“透视”效果。
西方绘画:善于将物理学知识应用于绘画艺术,能十分“象真”地表达物象,用光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轮廓、深度和空间,追求“环境”和“透视”效果。
(6)构图中国绘画:在构图布局上要求空灵和单纯,讲究意境和情调,画面要气韵生动;在造型上多以偏侧、仰视和俯视下笔,使画中物象显出主次、虚实的分别,多留白。
西方绘画:在画面上全部绘图着色,用不同色彩表达、烘托主题。
一幅西方油画,在完成后,无法再添笔加彩。
(7)诗、书、画、印与签名中国绘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
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印画同辉,几种艺术在同—画面上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
西方绘画:完成后,画家仅在画面—角签名和注明日期。
这种签名和日期不构成画面的有机部分。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1. 引言1.1 引言绘画美学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并在不同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理念。
中西方绘画美学作为两大文化体系中的代表,各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美学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从中发现美学的普遍价值。
中西方绘画美学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中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西方绘画美学的比较也可以为当代绘画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灵感,帮助艺术家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探讨中西方绘画美学的起源,了解它们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形成过程。
然后分析中西方绘画美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逐步揭示它们的演变轨迹。
接着比较中西方绘画美学的核心理念,探讨它们在美学思想上的差异和联系。
然后对比中西方绘画美学的表现形式,探讨它们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方式和技法。
最后总结中西方绘画美学的审美标准,分析它们对美的理解和评价标准。
通过这些内容的比较分析,我们将得出结论,进一步探讨中西方绘画美学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中西方绘画美学的起源中西方绘画美学的起源始于古代文明时期。
在中西方绘画美学的起源中,东方绘画美学主要指中国绘画美学,而西方绘画美学主要指希腊和罗马绘画美学。
在东方绘画美学的起源中,中国绘画美学受到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审美与道德的统一,提倡以笔墨材料表现主观感受。
而在西方绘画美学的起源中,希腊和罗马绘画美学受到古典哲学和基督教信仰的影响,注重理性和形式的表现,提倡以人体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中国绘画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更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
随着书法的发展,中国绘画美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强调笔墨的运用和表现力,注重意境的表达和心灵的感悟。
文化艺术:中西方绘画风格的比较分析引言绘画是一种传统而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和色彩表达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情感。
中西方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中西方绘画风格概述中式绘画风格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笔墨之美,强调意境、空灵、含蓄。
先后经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绘画追求“意在笔先”,侧重于表达内涵与情感。
西式绘画风格西方绘画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突出色彩表现与透视效果。
历史上形成了许多流派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尼里斯蒂克、浪漫主义时期的印象派等。
西方绘画强调对物体的客观再现,并讲究透视、光影以及线条运用。
绘画材料与工具差异中式绘画材料与工具中式绘画常用的材料包括宣纸、墨汁、中性水笔等。
宣纸质地轻盈,墨汁浓郁天然,中性水笔能够灵活控制线条粗细。
西式绘画材料与工具西方绘画常用的材料包括帆布、油彩、各种刷子等。
帆布质地厚重,油彩具有良好的色彩稳定性和光泽感,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刷子可以实现丰富多样的线条效果。
绘画题材与表达方式差异中式绘画题材与表达方式中式绘画注重表达自然风景、人物情感以及文字意蕴。
山水画追求“一片落叶知秋”的意境,人物画讲究才情气质的表现,花鸟画强调生动传神的描摹。
西式绘画题材与表达方式西方绘画涵盖了历史事件、肖像、风景等广泛主题。
作品更加注重对物体外貌特征的真实再现,通过色彩运用和构图安排来表达主题或情感。
影响因素差异中式绘画影响因素中式绘画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积淀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注重情感表达和超越现实境界,追求内涵的深刻与意境的高远。
西式绘画影响因素西方绘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了宗教、社会政治变革以及科技进步的影响。
艺术家通过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生活的观察来表达对现实的理解和认识。
结论中西方绘画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源于两种文化对美学审美观点的不同看法。
中式绘画强调内在意蕴与情感抒发,而西式绘画更偏向于客观再现与色彩表现。
这种差异使得两种绘画风格都有其独特魅力,并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不同风格体验的机会。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绘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两大重要艺术流派,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
它们的造型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就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进行探讨。
一、中国画的造型特点中国画历史悠久,自先秦时期起已经有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特定的哲学思想。
中国画的绘画手法以笔墨、色彩、构图为基础,运用“意境”和“意象”进行表现和决定。
1.笔墨技法。
笔墨是中国画独有的绘画技法,它包括用笔厚薄、干湿、轻重等多个细节,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气氛和主题,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体验。
中国画的境界是“墨之深浅,水之清浊”,墨汁呈现灰色、黑色、墨绿色等不同层次、不同深浅的颜色。
而且,中国画采用的是毛笔,这种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灵活地变化线条的宽度、粗细、更换笔锋,显示出更多的思想感情。
2.色彩运用。
中国画色彩主要是以水墨为基础,但是它追求的是“墨色为主,清重相生,以墨绘色”。
色彩不如西画鲜艳,但因为画家的笔墨和形式创造力,提供了柔和和简洁的视觉体验,这种表现技巧同样可以表达出深厚的意蕴和情感。
3.构图设计。
中国画的构图设计多追求简单,利用虚实相生的方式来表现抽象的情感和形象。
在构图上,中国画家经常运用空白的原则,仅仅通过细节和轮廓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把一幅美好的画面还原出来。
二、西方绘画的造型特点西方绘画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向现代艺术风格转变。
西方画的特点是收集和显示视觉信息,具有艺术性与装饰性,西方画具有高度逼真的造型和画法,能够传递各种情感和思想,西方画家重视透视、色彩、概括和形象的表现等。
1.透视的应用。
透视是西方绘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呈现不同的维度,使两维变成三维,以满足视觉的深层次需求。
透视的应用使西方画具有了丰富的空间感和深度感,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艺术性。
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1.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2.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写实的。
中国画是写意的,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
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中国画不光要画得好,光是技术好不行,你还得有文化。
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
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实在在的。
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种思维方式,3,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所包含的思想以唯心为主,而西方讲究的则是唯物主义。
以及绘画时所用的工具以及画面的构图和画的风格都能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绘画的差别。
下面就来简略的分析一下:中国绘画是以唯心为主,所谓的唯心,个人解释就是说比较随意性,画家看到了所能引起他灵感的对象,比较随意性的来突出个人的想法,比如画一个古代美女,不一定忠实的把对象反映在画面中。
而是很大程度上主观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及感觉的意向,他可以用线条来勾画出美女的轮廓,也可以用比较写实的方法来画。
但是突出的是自己的想法。
老师曾经讲过,中国古代的宫廷绘画人物时,皇帝的头部一定是在所有人里最大的,而最小的也是官位最低的,几乎所有的宫廷画都是这样,有一点是因为社会原因所导致,但是基本也能体现出来画家构想是唯心的。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中西方绘画的造型比较绘画是一种语言,通过画笔,艺术家可以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不同文化的绘画风格与造型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画和西方绘画中造型的比较。
中国画的造型中国画是一种拥有深厚历史、强烈文化传承性的绘画形式。
它的造型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如比例、对称、寓意等。
中国画通过线条勾勒轮廓,构成的造型显得简洁、韵味十足。
中国画家追求的是形神兼备的表现形式,即便是人物造型,也并非实际的模样上的再现,而是通过线条勾勒,塑造人物的性情和气质。
中国画造型所运用的手法,以墨为主,作品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山水、花鸟、人物、历史、神话等等。
中国画家的造型技艺独到,线条流畅自然,金笺银笔、山水人物、装饰花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西方绘画的造型西方绘画同样具有一份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它的造型则倾向于将现实世界再现于画布上,强调结构、体量、透视,使人们看到的画面更真实、更具体。
西方绘画追求的是一个准确的视觉呈现,其造型手法较为具体,常常要求画家风景人物的形体比例、结构、表情都科学、合理。
同时,西方绘画也强调灰暗与光明、纹理和形状,并将其运用于作品之中,刻画出更为生动的画面。
此外,西方绘画中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流派,它们通过绘画语言和思想方式的不同,塑造出了大量独特、传世之作。
例如,印象派运用大量颜色来展现不同光线下的景象,野兽派则注重人物造型的变形和颜色的纯净度。
两种绘画形式的比较中国画形式是一种注重创意表现的绘画形式,它摒弃了准确的形态灰度等要素,而强调与观众的心灵交流。
不像西方绘画创作那样需要考虑客观、现实的物体场景,给了画家充分的创作自由度。
中国画无需将某一花朵究竟长得如何,而是通过艺术的快感和潜在的气韵,在观众的心灵深处诱发激动和体验。
而西方绘画结构则注重于准确的形体与比例。
它通过不断渗透大量的生活元素,反映现实,塑造一个真实、严谨、有力的世界。
中外美术作品对比无论古今中外,人们从未放弃过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然而经过一代一代的发展,东方和西方对艺术和美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形成了不同地画派,各自有着不同的绘画特点。
一、中外美术作品的总体特点对比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多用散点透视法,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表达一种美的意境。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国画大多是保持线条的流畅,一笔呵成而不是西方的画了还可以再改。
西方画的特点: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早期的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绘画首先要形似。
后来渐渐又形成了印象画派,以梵高、莫奈、马奈、塞尚等为代表。
二、中国美术作品的特点(1)国画注重意境作画应有引人入胜的意境,而画中意境不是任何画家都能达到的。
其原因是画家笔下所表现多是一般的境,没有强烈的感染力,没有使人历久难忘之境。
意境比现实更吸引人,更具备理想的高度。
作者通过对自然与人物的加工,把观者从画外引入画内,再从画内引到画外,启发了人们无穷的回味,抒发隽永的通思。
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依靠作者本身的修养,另一方面能否在生活中发现最具有画意的契机,也是非常重要的。
(2)国画注重对笔墨的操控国画注重对笔墨的操控。
这需要作者经年累月甚至数十年的练习。
懂得操控笔墨也就渐渐能画出画的意境、能画出神似,而不仅仅是形似。
齐白石先生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
他的虾,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白石,他在下笔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
( 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惬意的“合象”。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是两种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它们在色彩运用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注重表现笔墨意境与氛围,追求色彩的含蓄和韵味,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审美的感受。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真实性与立体感,追求光影的表现与对现实的再现。
这种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之间的色彩表现也开始相互渗透和影响。
对于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两种绘画形式的色彩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观念和审美观念,还可以启发艺术家们在创作中跨文化的色彩表现方式,从而推动艺术的跨文化交流与创新。
【字数:209】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色彩运用技巧、文化背景及色彩表现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对比中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表现的影响,揭示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色彩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中西方绘画色彩的研究,可以启发我们对色彩的思维方式,促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在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继续探索中西方绘画色彩的异同,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色彩表现的影响,为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中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跨文化艺术交流和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研究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色彩运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对于色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艺术视野,增强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通过研究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的异同,可以深入探讨不同绘画传统中的色彩特点和运用技巧,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绘画启示和学习资源,有助于丰富我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
中国绘画流派与西方绘画流派之比较
作者:张璐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绘画流派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画派从晋唐、五代、两宋至明清,再至现代,其形成、发展、消失都离不开时代精神文化,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画派的差异较大。
但由于画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及观众的审美趣味等原因,使得中西方画派中某些画家或有相同的审美追求,或有类似的创作主张,其作品也或有气质的相似,或有表现手法的一致。
关键词:绘画流派;绘画思想;宋代院体画;宋代花鸟画;扬州画派;西方油画
画派是绘画发展的产物,也是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
绘画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画派,因为当时的绘画很多都是集体创作,没有形成独立的绘画思想,也没有出现画家的个人风格。
流派与风格是息息相关的,风格是流派产生的前提,也是形成流派的基本条件之一。
萧绎在他的《山水松石格》里说:“格高而思逸。
”说明艺术风格是创作者个性的流露,思想高逸则作品风格高尚。
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画乃吾自画”,自成一家方能有所成就。
当画家开始出现各自的艺术风格的时候,绘画流派就开始出现。
而无论中外,绘画流派都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内,由一些思想认识、艺术见解、审美情趣、绘画风格和创作方法等相同或相近的画家构成的群体。
一般来说,绘画流派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觉形成,即由志同道合的画家自觉地组织起来,成立一定的组织,公开打出自己的艺术主张,有一支创作队伍和代表性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比如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而另外一种是自发形成的,常由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画家在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而形成的画家群,他们有相近的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审美情趣及表现方法,但无组织、无共同主张,也无艺术宣言,画派名都是由后来的史论家总结而出的。
中国古代绘画流派的产生就大体属于后一种情况,例如明中期的吴门画派。
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西方绘画流派的形成更多地是由于新派推翻旧派,比如写实主义在题材上反对其前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称霸19世纪中叶;又如印象主义在技法上反对之前的写实主义,就全面推翻了写实主义而得势于19世纪末叶。
中国的画派变化没有那么剧烈,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它的流传更倾向于继承和发展,画派之间很多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比如米派山水就是南方山水派的支流,又比如历时百余年的吴门派不仅全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还对明末清初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直承松江派传统的华亭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影响深远。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中西方画派截然不同的形成条件下找出画派之间的共同点。
比如宋代院体花鸟画和17世纪荷兰静物画。
花鸟画的题材范围很广,包括花卉、鸟兽虫鱼,这使得其与静物画的题材能形成交集。
用“写实”这一概念来评论宋代院体画是20世纪的画论词汇,“中国在南北宋及元初时代,那描摹刻画人物禽兽楼台花木的功夫还有点和写实主义相近。
”
邓椿《画继杂说》里就记载了这么一段话:“画院界作最工,专以新意相尚,尝见一轴,甚可爱玩,画一殿廊,金碧熀耀,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榧、粟、榛、芡之属,一一可辩,各不相因。
笔墨精微有如此者。
”
这段话刻画了宋代院体画对写实的注重之极,不仅讲究画面要有新意,还要刻画更加细致入微,毫厘不差。
宋代花鸟画分为“院体画”和“文人画”两大体系,其中院体花鸟画的写实风格达到高峰,它具有的写实思想,体现着传统中国画的写实观。
如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出水芙蓉图》(图1),堪称写实精品。
绢本设色,一朵荷花\两片荷叶的特写镜头几乎占全幅。
花瓣鲜嫩丰满,舒展绽放,纹理丝丝入微,花蕊密密呈现,莲子粒粒可数。
其下荷叶,正反舒卷,筋脉可见。
对比而言,17世纪的荷兰静物画除了色彩更为瑰丽,富于变化,其写实性也是登峰造极。
皮特·克拉斯笔下的高脚酒杯,威廉·考尔夫描摹的玻璃器皿和中国瓷器,还有同样从这些具有反光效果的器物中发现了色彩表现力的威廉·克莱兹·海达,他的画充满了诗意和古典的美态(图2).
同样从作品表现手法上可以举例的还有19世纪法国的后印象派和清初“四僧”。
后印象派对现代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其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和亨利·卢梭都曾不同程度追随过印象派,后因不满于印象派的过分强调客观表现和新印象派的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主张更强烈地抒发自我感受。
特别是梵高,从他的画里看到的完全是种主观的强烈释放,有时甚至有些扭曲变形(图3)。
后印象派认为艺术应该区别于照相,揭示主观世界的方式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这种理论近似中国画论中的“度物象而取真”“吐胸中之造化”。
而作为对比方的清初四僧,他们经历坎坷,借助绘画的形式或宣泄身世之感,或抒发亡国之痛,或表现与命运抗争下的旺盛生命力,加上其作品独具的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异其趣,所以被归为非正统派。
虽然如此,四僧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系统,特别是受徐渭强烈抒发主观感受的艺术影响较大。
他们十分重视感受生活,独抒性灵,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物高度加工为其笔下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
后印象派被称为“表现的艺术”,即其所描出的结果是脱离所描物象的独立存在。
而“四僧”中的八大山人,更是一位表现主义大师。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直抒胸臆,笔下花鸟禽兽皆以白眼向青天,冷逸孤傲、怪诞不羁(图4)。
他们的相同点在于都非常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从而造成其笔下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
绘画中雅与俗的范畴历来广为争议,雅俗共赏局面的形成大多是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的发展。
17世纪的荷兰是欧洲先进思想的中心之一,教育文化和科技均十分发达。
荷兰画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继承了尼德兰民族的艺术传统,绘画特点写实、纯朴,很少受到欧洲流行的巴洛克风格影响。
当时画家的艺术创作开始为新兴市民阶级服务,推动了艺术商品化的发展。
而18世纪的扬州,商品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市场上书画的明码标价也标志着书画的商品化。
扬州画派泛指代表当时扬州画坛新风的画家。
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对艺术的需求,加上各种矛盾的加剧,在带有初步民主色彩的文化氛围下,扬州画派的文人画家们不再像之前的文人画家一样“不食人间烟火”,他们逐渐融入世俗,重视生活感受,画中多表现身边的寻常景物和中下层人民的苦乐。
而荷兰画派的画家笔下也多是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身边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浓墨重彩通常是西方油画的共同点,而中国现代的画派也因为融合了中西方绘画的特点而变得古典中有奔放。
中国海派崛起于资本主义朝夕发展的上海,其风格特点之一就是“重色”。
色彩是最易振奋精神和表达情感的。
海派画家不仅吸收了中国古代工笔重彩的经验,也向民间学习了敢于用色的特点,此外也注意吸收西画的长处,比如怎样让物体处在不同光线、不同距离时呈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同样,拥有巴洛克绘画精髓的佛兰德斯画派激情四溢,色彩浓重奔放,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不仅如此,海派与佛兰德斯画派都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其产生的背景都和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绘画流派没有优劣之分,仅仅比较科学透视或者绘画技法是毫无意义的。
中国画承载着自己独特文化的笔精墨妙,而西洋画也反映着西方历史的厚重、丰富和力度。
有比较才有差异,有差异才有碰撞的精彩,而在这样的差异中摸索出共通之处,是莫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顾永之.艺术概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3]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丰子恺.西洋画派十二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5]李万才.海上画派(中国画派研究丛书)[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6]郭廉夫.花鸟画史话[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7]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