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 格式:ppt
- 大小:13.42 MB
- 文档页数:14
色彩的采集重构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构成方法,是在对自然色和人工色彩进行观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分解、组合、再创造的构成手法。
也就是将自然界的色彩和由人工组织过的色彩进行分析、采集、概括、重构的过程。
一方面:是分析其色彩组成的色性和构成形式,保持原来的主要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
保持主色调,主意象的精神特征,色彩气氛与整体风格。
另一方面: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织结构,在重新组织色彩形象时,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念,是构成新的形象、新的色彩形式。
1、色彩的采集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艺术家是为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感动而存在的色库,从天空、大地,从纸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蜘蛛网……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拿出来,从我们的作品直到他人的作品中,”可见,从平凡的事物中去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逐步去认识客观色彩中美好的色彩关系,和借鉴美好的形式,将原色彩从限定的状态中走出。
注入新的思维,重新构成,使它达到完整的、独立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创作目的。
色彩的采集范围相当广泛。
一方面,借鉴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一些原始的、古典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祈求灵感;另一方面中从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以及那些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各类文化艺术和艺术流派中吸取养份。
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形式:(1)对自然色的采集:浩瀚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实多采,幻变无穷。
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色彩。
如蔚蓝的海洋、金色的沙漠、苍翠的山峦、灿烂的星光……具体的分,有春、夏、秋、冬,还有晨、午、暮、夜的色彩,有植物色彩、矿物色彩、动物色彩、人物色彩等。
这些美丽的景色能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感。
历来许多摄影艺术家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色彩的研究,对各种自然色彩进行提炼、归纳、分析。
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吸收艺术营养,开拓新的色彩思路。
(2)对传统色的采集:所谓传统色,是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在各类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特征。
我国的传统艺术包括原始彩陶、商代青铜器、汉代漆器、陶俑、丝调、南北朝石窟艺术、唐代铜镜、唐三彩陶器、宋代陶器等等。
一、解构与重构画面的意义解构一词起始于现代主义运动中的解构主义,它涉及了哲学、语言学、美学等诸多方面。
在艺术领域中主要是指后现代主义的思维形态。
解构就是意味着突破原有的系统,打开其封闭的结构,排除其本原和中心,消除其二元对立。
另一方面意味着将瓦解后的系统的各种因素暴露于外,看看它隐含着什么,排除了什么,然后使原有因素与外在因素自由组合,使它们相互交换、相互重叠,从而产生一种无限可能性。
我们所熟悉的模仿再现的模式,即写实性绘画对现实自然结构的模仿,是他律的。
重构性的形式语言,其所遵循的创作观念是“形式自律”和“主观创造”。
它可以满足艺术家的创造欲望,充分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潜力,发挥艺术家的自主创造力,在作品中将自然形象解构,重新组织画面结构,建构一种非写实的全新的艺术形象,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简化是重构画面的重要途径▲减法的过程在现实对象中所呈现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包括点、线、面、外形、光影、质感等,绘画写生中的解构就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化与抽离。
其中简化是必然的方法手段,就是把物象复杂多样的外部形态组织在一个单纯统一的结构程序中,使自己要传达的意图用最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
抽离,就是将隐含在对象中纯粹的形式结构因素抽取和分离出来。
这里的解构是要将形式元素从自然形态中抽离出来,用简化的方式加以表现。
其实,早在解构、重构的观念被提出之前,就早已出现类似解构与重构的形式。
比如中国的龙的形象就是将现实世界里的很多动物的形象进行解构删减,只将其寓意强势的、美好的部分重构在一起,这样全新的龙的形象便产生了。
中国龙的形象具备了鹿角、虎眼、狮鼻、牛耳、鹰爪,就这样新的和谐形象诞生了,并被赋予了超越现实非凡的意义。
当然,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解构与重构。
在这里简单地讲,解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新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新物体结构。
绝密 ★ 启用前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构成 试卷(A )(课程代码 0675)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分与和”, 拆解与重构 , 结构与规律 等几个认识过程对形态的控制与心情情绪的表达。
2.形态分为三大部分: 概念形态 、现实形态 、抽象形态。
3.重力是由构图的 决定的。
4.密集骨格中的基本形的形状,大小相差 较大 时,基本形的数量相对应 减少 。
5.色彩构成是以科学的 色彩理论 为前提的一门艺术教育基础课程。
6.色彩的错觉性时由于人们的 视觉生理与心理平衡 而产生的。
7.三原色是指 红 、 绿 、 蓝 三色。
8.色彩的解构与重组的构成方法,就是将人工组织过的色彩和自然进行 、 、 、 的过程。
9.立体构成就是对造型体的空间秩序、空间规律进行研究充分利用。
10.立体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是点、线、面、体。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Array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形式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A 】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D.文艺复兴时期12.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成”解释为“【 D】”。
A.形状和组成B. 形态和形成C.造型和形态D.形成和造成13.群化是指运用面积【 B 】的基本形构成的简洁设计。
A. 大而数量多B. 大而数量少C. 小而数量少D. 小而数量多14.重复是指骨格的每一单元的【 D 】均完全相等。
A. 大小面积 C. 形态和体积B. 大小和体积 D. 形状和面积15.在下列可见光中波长最短和最长的分别是【 A 】。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课程英文名称:Color composition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总学分: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参考教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范文南,出版地:沈阳,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参考资料:《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系列教材》(修订版).主编:于国瑞,.出版地: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色彩构成》主编:约瑟夫·阿尔伯斯,李敏敏译,出版地: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
《色彩构成/创意设计系列教材》主编:韩久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主编:周慧,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
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连接着绘画与设计的结合。
《色彩构成》本门课程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手绘练习为主的课程,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与心理、色彩的混合、色彩对比、色彩解构与重组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获得色彩搭配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而获得色彩审美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色彩构成的组织形式,基本规律和方法等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