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胆囊首次病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许桂花诊断:协痛科别:普外病区:六床号:3 住院号:1260816

病程记录

2012-06-03,11:20

患者许丙山,男,64岁,涟水县红尧人,因“反复右上腹痛两年”入院。

病例特点:

1. 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觉右上腹部压痛,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尤以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无肩背部放射痛,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予以抗炎治疗后好转。两年来右上腹痛反复发作,均与保守治疗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现来本院就诊,要求手术治疗,遂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无晕厥、抽搐,无胸痛、咯血,无胸闷、心慌,无发热,无腹泻,无大小便失禁。刻下症见:右上腹痛拒按,纳呆,反酸、嗳气,纳谷不香,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睡眠欠佳。

2.体检: T36.5 ℃P:54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神志清醒,精神萎,形体适中,发育正常,营养一般。扶入病房,自主卧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无畸形,眼脸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正常,鼻中隔无偏曲,无鼻唇沟变浅,口角无明显歪斜,唇无紫绀,咽红,扁桃体不肿大。颈软,不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正常,颈动脉搏动正常,双侧无杂音。胸廓对称,胸壁静脉无曲张,胸骨无压痛,双侧呼吸运动一致,肋间隙无增宽,语颤正常,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扩大,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坦,肝脾肋下未及,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腹肌软,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为4次/分,墨菲氏证(+/_)。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两下肢不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3.辅助检查:腹部彩超(2012-5-27,本院)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伴扩张,右肾结石伴右肾盂积水,右输尿管结石伴扩张,左肾囊肿。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及鉴别诊断:

本案患者以“反复右上腹痛两年”为主症,疼痛以胀痛未主,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反复发作,胸闷食少,时有嗳气,右上腹局限性疼痛,腹壁尚软,体温正常,口苦,食欲减退,厌油腻,无巩膜及皮肤黄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沉涩,证属肝郁气滞型,

姓名:许桂花诊断:协痛科别:普外病区:六床号:3 住院号:1260816 属中医“胁痛”范畴。患者老年体弱,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温邪困渴,脾胃近化失健,敢达吧疏泄失常,温热变焦,不通则痛。可与如下疾病鉴别:1、胃疡、胃络痛:疼痛多有一定规律,一般不因食油腻而诱发,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见胃病病灶;

2、胰疡:疼痛及压痛部位多在中上腹活稍偏左,胆囊区无明显触痛,血、尿淀粉酶显著增高,B超、CT、MRI检查可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本案西医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扩张,右肾结石伴肾盂积水,右输尿管结石伴扩张。

1. 因“反复右上腹痛两年”入院。

2. 查体:BP:120/80mmHg,腹平坦,肝脾肋下未及,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腹肌软,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为4次/分,墨菲氏证(+/_)。

3.辅助检查: 腹部彩超(2012-5-27,本院)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伴扩张,右肾结石伴右肾盂积水,右输尿管结石伴扩张,左肾囊肿。

4.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急性胰腺炎:发病急,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呈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常阵发性加剧,并向左腰部放射,但血尿淀粉酶升高。2、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为梗阻性黄疸,有进行性消瘦,上腹部持续性钝痛,肝肿大及胆囊长大等症状,B超、CT、MRI可鉴别。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1、胁痛

肝郁气滞证

西医诊断:1、胆囊结石

2、慢性胆囊炎

诊疗计划:

1.外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脂饮食。

2.完善术前检查,予抗炎、抑酸、补液支持。

3.予番泻叶理气通腑,导泻通便。

4.健康宣教。

严卫东2012-06-04 09:00刘卫国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姓名:许桂花诊断:协痛科别:普外病区:六床号:3 住院号:1260816 患者因“右侧肢体乏力三月余”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有脑出血病史三月余,留有右侧肢体活动不能后遗症,今言语不利加重。查体:BP:130/90mmHg,神志清醒,精神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无明显口舌歪斜,唇无紫绀,胸廓对称无畸形,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右侧上肢肌力Ⅲ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NS(-)。辅助检查: 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腔梗,左侧外囊区软化灶。

唐主任查看病人后分析如下:

⑴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辅检(如上述),中医诊断:中风(风痰阻络),西医诊断:脑出血后遗症、高血压病。

⑵中医病因病机为:性急易怒,肝阴暗耗,肝阳偏亢,加之平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肝阳化风旋动挟体内痰湿阻滞经络,脉络不畅,故肢体乏力、言语欠利,苔薄白微腻,脉弦滑,为风痰之征。

⑶中医鉴别诊断为:本案当与“厥证”、“痫证”相鉴别:厥证以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特征;痫证以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口中作声,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为特征,两者均可自行苏醒,但痫症可再发,且均无半身不遂、失语、口舌歪斜等症,故可鉴别。

⑷中医拟遵“标本兼顾”原则,祛风化痰通络治则,方药如下:

天麻10g 钩藤10g后下菊花10g 决明子15g

丹参15g 赤芍15g 白芍10g 夏枯草20g

川芎10g 川牛膝15g 桑寄生15g 甘草10g

5剂,每日一剂,煎汁400ml分早晚温服。

⑸西医治予调脂、改善脑细胞营养代谢、营养神经等处理。

⑹完善相关检查以资诊治,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唐 /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