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点2 环境 语言技
- 格式:doc
- 大小:378.00 KB
- 文档页数:22
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卷分析][备考指导]1.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另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
2.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第一,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
第二,梳理近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
3.据2017《考试说明》,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题变更为一道多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学生版2018海淀二模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得小说,完成19-24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得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得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得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就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得余晖像被顽皮得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得。
(A)老铁瞧不清烟盒上得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得,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得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得狗为啥咬您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她就是经常回来得,这狗不应该吠她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您不合群,您得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得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就是套崭新得西装,为此,她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瞧在啥场合。
您回到自己得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您变了,能不咬您?”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得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您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就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当然不就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
”儿子心里又就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您还别说,这次狗见了她们,没一个龇牙咧嘴得。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您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您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得,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得。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就是村里得命脉。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三轮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次元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个亚文化族群。
早期的动画、漫画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的,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
广义上说,各种虚拟世界的卡通、动漫、电子游戏及其相关的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都可以归为二次元的范畴。
为何那么多人痴迷二次元文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
不少青少年沉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自拔,其实是不愿面对充满竞争和纷扰的真实世界。
二是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
处于边缘地位的亚文化族群往往要通过对亚文化的集体消费,不断强化着彼此间的认同感,感知个体存在的价值。
二次元文化的盛行,于资本市场可能是利好,但对文化领域是喜是忧,则需要时间的验证。
当下二次元文化的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互联网这个场域完成的。
新媒体不仅为二次元作品提供了便利宽广的展示平台,还为网络一代找到了同好聚集、思想碰撞的交流空间。
在这种环境下,二次元逐渐跳脱了孤立的虚构故事空间,超越了动漫的艺术形式,形成涉及人群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时尚潮流。
然而,由于互联网对海量内容的筛选、监管和把控不甚严格,使二次元文化落入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窠臼。
随着主要受众群体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破壁交融的进程将逐渐加速。
高考针对性练习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 毫米的黑色署名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2(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1~3 题。
唐诗此刻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和蔼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其余难过以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能够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明显不行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沟通方式,更多时候就像此刻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坐的诗人们说,假如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此后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真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仰慕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体唱可是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拜地位,在他逝世数十年后才成立,应当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陆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惊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悲欢离合,都会感人在心,专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比如生命、爱情、母亲、故土、分别、重逢、游览和参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土的迷恋和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相同的雅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能够匹敌,《想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对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2018海淀二模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4题。
桃花流水鳜鱼肥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
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
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
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
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
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
可今儿个怪了。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
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当然不是。
走,跟我捕鱼去。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
”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
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
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
专题七精准赏析散文表达特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隆兴寺铁凝少年时听父亲讲过正定。
建国前后正定曾是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著名的华大、建设学校校址都曾设在那里。
成年之后,每逢我乘火车路过正定,望见那一带灰黄的宽厚城墙,便立刻想到父亲讲过的那教堂、那钟声和月季。
不知为什么,父亲讲正定却很少讲那里的其他:那壮观的佛教建筑群“九楼四塔八大寺”,那俯拾即是的民族文化古迹。
我认识的第一位正定人是作家贾大山。
几年前他做了县文化局长,曾几次约我去正定走走。
我只是答应着。
直到今年夏天大山正式约我,我才真的动了心,却仍旧想着那教堂。
但大山约我不是为了这些,那座“洋寺庙”的文化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相反,他那忠厚与温良、质朴与幽默并存的北方知识分子气质,像是与这座古常山郡的民族文化紧紧联系着。
一个深秋绵绵细雨的日子,我来到正定。
果然,大山陪我走进的首先就是那座始建于隋的隆兴寺。
人所共知,隆兴寺以寺里的大佛而闻名。
一座大悲阁突立在这片具有北方气质的建筑群中,那铜铸的大佛便伫立在阁内,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河北四宝”。
隆兴寺既是以大佛而闻名,游人似乎也皆为那大佛而来。
大佛高20余米,浑身攀错着四十二臂,游人在这个只有高度、没有纵深的空间里,须竭力仰视才可窥见这个大悲菩萨的全貌。
而他的面容靠了这仰视的角度,则更显出了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慑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
它是自信的,这自信似渗透到它那四十二臂上二百一十根手指的每一根指尖。
人在它那四十二条手臂的感召之下,有时虽然也感到自身一刹那的空洞,空洞到你就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然而一旦压抑感涌上心境,距离感便接踵而来。
人对它还是敬而远之的居多。
这也许就是大悲菩萨自身的悲剧。
距大悲阁不远是摩尼殿,在摩尼殿内,在释迦牟尼金装坐像的背面,泥塑的五彩悬山之中,有一躯明代成化年间塑绘的五彩倒坐观音像。
和大悲菩萨比较,她虽不具他那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作为自由的话语,最初就是历史学和哲学叙述的文体承载方式,与历史学和哲学有着亲缘性关系,但是,人们常常关心其诗学和美学意义,而很少关心散文和哲学之间的关联。
散文中可以有哲学的思致、认识和发现,但是,散文文体毕竟不能真正代替哲学文体,散文中有哲理,或哲学中有散文,应该是二者关系的基本表达。
在话语表达中,散文必须以情感表达为主调,而哲学必须以理性解释为主调。
这就是说,散文是情感与思想的自由谐和,仅有思想而没有情感,不是散文的本质性要求。
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表现为思想与情感间显示着最本原的生命亲近,《庄子》与《孟子》就标志着中国哲学与散文之间最古老的联系。
庄子不是借助纯粹概念的分析来表达思想,而是善于借助形象和寓意之间的关联,揭示深刻的人生奥秘,虽然他的散文中也有一些概念。
孟子的说理,带着人生的全部激情,并正视人性的善良和伟大说理,因而,情感因素的参与,使《孟子》本身具有抒情的力量。
中国古代思想的诗歌源头和散文源头,使古老的思想始终保持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当然,思想发展到后来,逐渐与诗性分离。
走上了专门化道路。
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导致这一转变的文化英雄,则不太容易确定。
但是可以肯定,是哲学家导致了这种根本性转变。
在西方,哲学与散文之间关联,可以通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作获得深刻说明。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擦黑,儿子回到了村子,脚步声响亮,震得路边的桃花纷纷飘落。
狗听到声响也开始狂吠。
___靠在墙上,眯着眼睛看着儿子走近,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
儿子看到父亲后,轻声地走到他面前。
儿子掏出一支香烟递给老铁。
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这是___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___这才笑了一下,接过香烟。
儿子绷着脸也露出了一些笑容。
你知道为什么村里的狗会咬你吗?”老铁抽了一口烟,问道。
儿子确实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他经常回家,所以狗不应该咬他。
但今天却出现了这个问题。
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
”老___眼看了看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
他穿了一套崭新的西装,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难道我不能穿好衣服吗?”儿子有点不服气。
当然可以,但要看场合。
你回到自己的家,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难免会咬你。
”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
”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儿子非常不情愿地脱下西装。
“你让我回来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吗?”当然不是。
我们去捕鱼吧。
三月桃花开,鳜鱼肥,谁不馋呢。
”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___往村外走去。
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一个也没有龇牙咧嘴。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___,去哪儿?”儿子惯性张开嘴,想回答,但发现自己错了。
___说:“我们去河边抓点鳜鱼。
”村民笑着说:“你还需要鳜鱼吗?说一声,我们都会送给你。
”___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才香。
”听到这话,儿子感到有点尴尬。
他们走到河边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只有两个烟头忽明忽暗。
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
___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到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
他不允许别人砍树,更不允许别人使用电(药)捕鱼。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
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宁市高三年级复习检测(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
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进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
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
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湿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戒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这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类,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
2018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真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有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
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答答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
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
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
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
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
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
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
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
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
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
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
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
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
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
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
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
电影已经开映。
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
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
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
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精准训练八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练前提示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
首先,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
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
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效果最佳。
高考对“我”的考查主要是两点:形象特点和作用。
分析概括“我”的形象特点同分析概括其他人物形象一样,重点是分析概括作用。
“我”有四重作用,当认真体会和把握。
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
作为“有限视角”,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②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
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活着男人的病是突然发作的,病情危急。
女人急得手足无措。
女人在手术单上签字时,手抖抖的。
“医生,求求您,一定要把他治好。
不管花多少钱,我都会想办法的,只要能救他的命。
”女人乞求说。
从医多年,病人家属的心情我能理解。
我对女人说:“请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但情况不容乐观,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女人一听,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不!医生,求您一定把他治好。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女人哭着,两腿一弯跪在了我面前。
给医生下跪的家属我见得多了。
女人这一跪,跪出了我的反感。
我冷冷地说:“请不要这样。
我说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
”“不,您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女人的泪不停地流。
克制着内心的不快,我用平和的语气说:“好吧,我答应你,我们一定尽全力救治——你快起来。
”女人抹了把泪,站起来。
考点环境语言技巧探究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环境类[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
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
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
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
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正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
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
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
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
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
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
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
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
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
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
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
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
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
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
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
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这是一道考查环境的试题,试题要求写出古城的特点,及其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2.研读文本细致分析细读文本可知本段环境描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从描写的具体事物来看,小说描写了古城、老木门、古城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根据环境描写的作用可知,对“古城”“老木门”等事物的描写有突出古城历史底蕴和古城鲜明传统文化的作用。
从环境对人物的作用,可以看出,这些事物和城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为陈皮匠性格的形成,提供了环境的依据。
3.依据模板构思答案答案构成: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特点;营造了……的氛围,对塑造人物有……作用,突出了……的主题。
4.组织语言做出答案(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失分剖析设问方式1.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特点?2.概括第×段景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3.×××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开头、中间、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
6.小说中××(景物)多次出现,这有什么作用?7.请就本文第×段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做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自然环境的作用模板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板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定下了……的抒情方式,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核心要点环境类试题一般分为概括环境特点和环境作用两大类。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环境的种类,依据不同种类进行解答;其次要熟知环境描写的基本知识;再次要熟知环境的作用有营造某种氛围、突出主题、转换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等;最后根据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答。
类型二语言技巧[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
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
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
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
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
你有这个胆子吗?”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
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
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
”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
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
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
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
这里准有野兽。
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
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
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
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
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
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
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
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
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
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
“今天,我打了个鹿。
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
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⑪“嘿,傻小子。
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
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懂吗?”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
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
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
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
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
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
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
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
啊,真有一手。
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
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
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⑰啊,这只狼真坏。
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
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⑲鹿胜利了。
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
“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
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
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21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
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
○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
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
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
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 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仔细审题应该可以明确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语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