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超准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就是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得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得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脊柱骨折。
4、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5、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6、《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
1.损伤的分类:1.) 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骨折脱位筋伤)和内伤(脏腑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损伤性质: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5.) 按受伤程度分:轻伤和重伤。
(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运动、工业、农业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2.损伤的外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
3、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4、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肌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5、伤科局部望诊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6、闻诊:骨擦音、骨传导音、入臼声、听筋的响声(关节摩擦音、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关节弹响声)、啼哭声、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
118倾情巨献,圣诞快乐名词解释:1. 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骨擦音出现即为骨折处,经治疗后消失,表示骨折已连续或骨折处出现嵌插。
2.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脱位或韧带断裂。
3.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群的80%,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8%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5.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疾病。
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隐痛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后为全骨痛。
骨折时,患部有明显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6.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生在关节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属“关节流注”范畴。
临床症状为全身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局部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皮肤发红灼热。
7. 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正常值:110°~140°。
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
8.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值:12°~15°9. 掌倾角:桡骨远端与腕骨(月骨与舟状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10. 尺倾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常1~1.5cm,故其关节面还向尺侧倾斜20~25°11. 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
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
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中医骨伤科学》一、中医骨伤科学问答1.如何理解“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的含义?明代薛己所著的伤科专著《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局部外伤,可以导致机体的内脏功能失调,明确认识了外伤与内伤、局部与整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因此,对伤病的诊治,应从整体出发,对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及病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2.伤气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气的病理变化,概括起来包括有气滞、气闭、气虚、气脱、气逆等。
①气滞: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举重、迸伤,或跌仆闪挫等,导致气机流通发生障碍,而出现气滞现象,其特点为外无瘀肿,自觉疼痛,范围广泛,痛无定处。
多见于胸胁部损伤。
②气闭:多见于严重损伤而骤然导致气血错乱,气为血壅,气闭不宣。
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烦躁妄动,面赤,牙关紧闭,目瞑尿遗等。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③气虚:是人体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不足或衰退的病理现象,系由伤损,或创伤后元气化源不足而致。
主要表现有疲倦乏力、语言低微、呼吸气短,心悸耳鸣,胃纳不佳,自汗,脉虚细无力等。
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病人,严重损伤的恢复期,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
④气脱:损伤后大量失血,气随血脱,出现本元不固的病理现象,主要表现有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目闭口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浅促,大汗淋漓,脉微弱。
多见于颅脑损伤,骨折合并内脏损伤有大出血者。
⑤气逆:是因损伤而致内伤肝胃,可造成肝胃气机不降而反逆上。
主要表现有嗳气频频,作欲吐或呕吐等症。
3.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有血瘀、血热、血虚、血脱等。
①血瘀:多因局部损伤出血,离经之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临床上常见局部损伤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疼痛如针刺刀割,疼痛固定不移,是血瘀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中医骨伤科学》重点笔记总结一.小题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损伤的分类:1.)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9.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还最早记载了使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邻肢夹角法:以两端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第四章、治疗方法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内治法1)初期:攻下法或消法:攻下逐瘀,行气活血,清热凉血2)中期:和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舒筋活络3)后期:补法: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内要经常检查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7.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
中医本科骨伤学考试重点(重中之重)1、《肘后救卒方适用夹板固定。
2、《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4、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撘肩试验(Dugas‘sign)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
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重点 9、抽屉试验(Drawer test)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1、内治法分期: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
中医骨伤科期末重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骨伤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2. 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是“病机从脾,骨伤从中”,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与骨骼生长和修复密切相关。
3. 中医骨伤科主要依靠四诊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包括望、闻、问、切。
4.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二、常见病症及诊断要点1. 骨折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畸形等,通常通过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外固定、内固定等。
2. 脱位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尽早复位,采用牵引、外固定等方法固定关节,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3. 关节炎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4. 骨质疏松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骨折易发、身高下降等,通常通过骨密度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同时注意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进行适当的运动。
三、常用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独活、羌活、草乌、地龙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中药制剂:常用的中药制剂有汤剂、丸剂、散剂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剂。
2.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足三里、合谷、曲池、肩井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刺方法:常用的针刺方法有激情针法、平补平泻法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
3. 推拿按摩常用手法:捏揉、推拿、拍打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按摩治疗。
推拿技巧:常用的推拿技巧有涂抹、推拉、按蹭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技巧进行按摩治疗。
四、预防与保健1. 骨伤病的预防加强运动锻炼: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骨骼的负荷能力。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11.12.下1/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移位可因暴力方向、前臂和肘关节的位置而异,多位成角、内旋移位。
1.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2.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颞颌关节脱位复位,论述开放性伤口早期处理重要性。
3.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骨伤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证型,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4.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5.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6.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暴力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
7.急性损伤是指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是指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损伤。
8.外伤四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9.病机:①气滞:多见胸部屏伤或挫伤。
特点是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体表无明确压痛点。
②血瘀:血瘀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疼痛性质如针刺刀割,痛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一个症状。
10.肝主筋(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藏血,肾主骨。
11.颈部: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胸腰背部:直腿抬高试验;肩部:搭肩试验(肩关节内收试验);膝部:挤压研磨试验。
12.骨伤初期:伤后1-2周内;中期:伤后3-6周期间;后期:伤后7-8周后。
——13.夹板固定适应证:①四肢闭合性骨折;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14.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15.骨牵引:又称为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汇总总论第1章:发展史(选.填)1.《黄帝内经》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知识。
2.《肘后救卒方》XXX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3.《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XXX是我国最早的外伤科专书,对金疮和痈疽的诊治有较详尽的论述。
4.《诸病源候论》隋·巢元为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将骨伤科疾病列为专章。
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XXX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
6.《洗冤集录》XXX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7.《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XXX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9.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准绳:动静联合.筋骨并重.表里兼治.医患协作。
(填)第2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XXX: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工夫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XXX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投掷手榴肌肉收缩引起肱骨干骨折。
(4)持续劳损:单一历久弯腰引起慢性腰肌劳损。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辨证诊断症状:一般症状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特殊症状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骨折)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突出骨端(脱位)量度:量度主要是用带尺或量角器等来检查肢体的长短、粗细,以及关节活动度,判断损伤及预后的功能。
骨折1 定义:骨折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2外因:外来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拉力及慢性劳损)。
内因:患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特点及骨类疾病等。
3分类:闭合性、开放性(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不完全性、完全性(损伤程度)。
横行、斜形、螺旋形、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骨骺骨折、压缩骨折、凹陷骨折、裂纹骨折(骨折线的形态)。
稳固性、不稳固性(整复后的稳定程度)。
4骨折段的移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5骨折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延愈合或不愈合、迟发性畸形、泌尿系感染(结石)。
卧床三大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
6骨折的骨折:复位(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固定方法(骨折复位后,必须有效的、持续的固定在良好的位置防止骨折再移位直至临床愈合。
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和持续牵引等)练功药物治疗(初期以消为主、中期以和为主、后期以补为主)上肢骨折(一)锁骨骨折锁骨位于胸壁的前上方,横架于胸骨与肩胛骨肩峰之间,使上肢与躯干发生骨与关节的联系。
骨折后局部有肿胀和压痛,扪诊可摸到移位的骨折端。
X线检查可确诊。
通常以非手术疗法治疗,不必强求解剖对位,只要与健侧等长,无上下成角畸形,预后和功能均属满意。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小题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撰《正体类要4<6>.清.·吴谦..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等著《医宗金鉴5<9>.损伤的分类.....: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第一篇: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手法运用原则: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小,痊愈快,功能恢复好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准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巧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
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手法的作用: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功能锻炼的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折合并伤和并发症:合并伤: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并发症:1.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ARDS,MODS 2.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骨折愈合:1.血肿机化期 3周内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3.股价改建塑性期8周后骨折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min,下肢能徒步行走3min,并不小于30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骨性愈合: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2.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年龄2.健康情况3.骨折断面的接触4.断端的血运5.损伤的程度6.感染7.治疗方法的影响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要点(1)外伤史(2)关节活动痛(3)弹响与交锁(4)麦氏征阳性(5)MRI等影像学诊断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干骨折移位方向:1.上1/3骨折:近端屈曲、外旋、外展,远端向上、向后、向内2.中1/3骨折:近端外展屈曲,近端向内上方移位,故多向前外突起成角3.下1/3骨折:远端向后。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还最早记载了使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邻肢夹角法:以两端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第四章、治疗方法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内治法1)初期:攻下法或消法:攻下逐瘀,行气活血,清热凉血2)中期:和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舒筋活络3)后期:补法: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内要经常检查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7.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
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骨牵引:股骨髁上和胫骨结节看一看第五章、创伤急救(急救技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最后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多见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伤者有肢体骨折、脱位或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史。
5P征:疼痛、苍白、无脉、瘫痪、感觉异常。
加上肿胀、骨筋膜间隔区组织压增高8、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骨折的病因病机:外在因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积累应力内在因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骨骼本身的病变。
骨折的分类: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接:闭合、开放、潜在开放性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形、粉碎、青枝、嵌插、裂缝、压缩)骨折、骨骺分离骨折合并伤:骨折的同时合并有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者称之。
最常见的是脑、脊髓和肺部,其次为周围神经、泌尿系统、血管和腹腔内脏。
骨折并发症: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衰竭等。
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
治疗: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瘀祛,新生,骨合)、功能锻炼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与骨性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期。
2)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①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②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10、骨折的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骨折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对线良好。
2)功能复位:骨折移位虽未能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A、对线:成角移位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C、长度: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若无骨骺损伤,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行矫正,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骨折愈合异常:畸形愈合:骨折有重叠、旋转和成角愈合。
迟缓愈合:是指骨折超过临床愈合时间仍有骨折的症状体征,X线检查骨痂量少的情况。
不愈合:是指超过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后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检查示骨折断端分离、骨痂稀少,断端萎缩、硬化,骨髓腔封闭的情况。
骨盆骨折按盆弓断裂程度分三型:骨盆边缘孤立性骨折、骨盆环单处骨折、骨盆环双处骨折。
骨擦音:由于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感觉到;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如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为假关节活动。
骨折的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之。
伤筋: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造成筋的损伤。
前倾角:肱骨两髁稍前屈,并与肱骨纵轴形成30°~50°的前倾角。
携带角:前臂完全旋后,肘关节伸直时,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15°的携带角。
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绕骨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盖氏骨折:桡骨下三分之一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掌倾角:桡骨远端与腕骨(月骨与舟状骨)形成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尺倾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长1~1.5cm,故其关节面还向尺侧倾斜20°~25°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的内倾角,叫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前倾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点的间的连接线形成的角度叫前倾角或扭转角,正常在12°~15°。
结节关节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为跟距关节的一个重要标志。
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
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则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浮髌实验: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膑骨内外缘,示指按压髌骨,若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为浮髌试验阳性。
脱位分类:病因:外伤性、病理性、习惯性、先天性脱位脱位方向:前、后、上、下和中心性。
脱位临床表现:(体征注意与骨折相比较)一般:疼痛和压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殊:关节畸形:关节脱位后,骨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出现畸形;关节盂空虚:脱位的骨端,完全脱离了关节盂,造成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可使脱位后的关节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被动活动脱位关节时,存在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脱位合并伤: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脱位并发症: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骨的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感染。
治疗参考骨折,不需太注意。
伤筋病因病机:外因有直接和间接暴力、慢性劳损和外感风寒湿邪;内因有解剖结构、年龄、性别、生物学特征体质等。
分类:按暴力形式有扭伤、挫伤;按伤筋的病理变化有瘀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
临床表现:急性伤筋:早期:急性损伤后3天内,伤处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严重者出现明显的瘀斑,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中期:损伤3天后,肿胀开始消退,瘀斑转为青紫,皮肤温热,疼痛渐减。
后期:2周后,瘀肿大部分消退,疼痛和功能障碍明显缓解或消失,可能残留轻度功能障碍和疼痛,多在3~5周内完全恢复。
慢性伤筋:持续性或反复性的酸痛或隐痛,或酸胀不适,或功能障碍等,常因劳累或受凉后加重或复发。
压痛点在急慢性伤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牙痛明确的部位往往就是病灶所在。
合并伤:小骨片撕脱,神经损伤并发症:骨化性肌炎,关节内游离体,骨关节炎大题:桡尺骨干,桡骨远端,股骨干(临床表现和处理),脱位看看肩肘髋,肩周炎,腕管综合征,化脓性骨髓炎看定义,诊断要点,病因病机(断端移位机制)四个对比:病例:应包括病因病机病史或外伤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骨折为肿痛骨擦音)、进一步检查、诊断、治疗原则,详细的治疗方法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交叉韧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