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187.54 KB
- 文档页数:2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1. 引言1.1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等进行规范的文件。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地理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之前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相比,有许多差异和变化。
本文将对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目标设置、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地理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揭示新旧标准之间的优势和不足,为地理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目标设置的差异目标设置的差异在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都有明显的变化。
旧标准中,地理课程的目标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
而新标准则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能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标准对地理教育的目标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情感和创新精神,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旧标准则相对更为注重纯粹的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笔头功夫。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目标设置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注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新标准更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2.2 内容调整的不同1. 课程结构调整: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原有的内容重新组织,注重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旧版标准中地理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新版标准则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
2. 知识延伸和拓展: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设置上更加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现象。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一份教育部颁布的标准,旨在确定国内高中地理教育的课程方向、内容和教学目标。
于2002年首次发布,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2017年教育部修订并发布了新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本文将对新旧两个版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课程设置和改变新旧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旧版本包括《物理地理》、《人文地理》两门主要课程。
而新版本改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门主要课程,旧版曾经强调对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而新版则进一步体现了地理应用的实践,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安排。
二、思想性与特色新旧地理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地理学科的思想性和特色。
旧版课程注重地理思想的培养,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中更强调地理学科的研究问题,并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注重地理的实践性的同时,强调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特点,注重地理知识的结构性和综合性。
三、知识重点在知识重点方面,新旧地理课程标准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旧版地理课程标准注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概括性和深入性的训练,其中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太阳系、地球及其运动、地球的内部、岩石圈、地球表层和气温、气压等内容。
而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则从生态环境、自然地理基础和地球物理三大方面,也包括地球的组成、地表形态、自然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展开。
同时,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对世界主要地理现象的掌握和了解,例如天气、气候、地球生态系统等。
四、教学与实践新旧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和实践也有区别。
旧版地理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地理思想和知识的理性训练,强调地理工具和地理实验教学;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强化地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实践性的掌握,毕竟地理学科除去其专业特点外,还需要学生去实践探索环境和现实问题,以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加入了地理技能的培训,例如运用地图、海拔计、气候计进行测量、预测和监测等方面。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和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
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提高生命品质为目的,他首次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品位、精神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与03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地理课程结构;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同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做了调整。
二、地理核心素养1、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学习个体从不同维度的测量标准,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要求和测量,培养人,培养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最终目标,所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三维目标的升华和概括。
2.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那什么应该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来看:地理学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特色。
所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共同素养、关键少数素养和高级素养。
也成为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内,需要最重要进行培养的素养。
3.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乘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高中地理教学,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更好地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掌握好的地理教学方法。
本文笔者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和实践,并学习地理新课程标准,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地理教学方法。
一、实践活动法过程:提出问题——实践证明——总结问题——广泛应用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的。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这种实践活动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等,如教材必修一中“热力环流实验”的内容就可以把它单独设计成一节实验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且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兴趣引发法过程:提供刺激——激发兴趣——学生探讨——教师总结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兴趣很重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就能学得很愉快,能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发兴趣法,创造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推动学习进程。
例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先在屏幕上展示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乌尔禾风城的奇石怪峰、喜马拉雅山的险峻、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等地貌图片,由这些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不同的地貌?进而又引入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探讨其中的原理,这样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研究法过程:提出课题——创设问题——学生探究——教师总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备课重点要放在设计探索研究方案上,教学过程中要以问题的探索研究为起点和方向,所以,地理教师要掌握探索研究法。
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一、简介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和优化,力求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的主要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2.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地理知识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3.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资源、人口和经济的综合认识,促进他们形成独立、全面的地理思维;4.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包括地理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三、课程内容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地球与地图本模块主要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空、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地图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
2. 自然地理本模块探讨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包括地球的内外层构造、地质过程、地形地貌、天气气候和生物等。
学生通过学习自然地理,能够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3. 人文地理本模块介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讯、文化与旅游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人文地理,能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适应。
4. 地理实践本模块以地理实践为重点,包括地理调查与实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问题的探究等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观察、实地考察、探究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2023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等多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掌握程度。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课程教学 >>142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沈 见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摘要: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新课程标准得以全面的落实和推进,对于学生学科思维和素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为例,全方位解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并深度的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开发教学资源,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身心轻松的掌握地理课程的特色,更好的助力学生,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密切关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为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和概念,做好铺垫。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各个层面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全新的教学内容,能够促使一线教育者积极的改进教学思维,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结合起来,并进行有机的统一,促使学生理解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得以全面的提升,真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深深地陷入到课程的研究和分析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铺设一条正确的道路。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为行动指南,不断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漏洞,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生携手攻克难关,全面发展学生的地理素质,从而为高中地理学科的可持续运行奠定基础。
下面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背景,就如何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如下阐述和说明。
一、创新自主模式,发展学生的主动能力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其动手能力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尤为被动,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领域,理解知识的能力浮于表面,一旦面对没有接触过的问题,往往就不能成功的找到突破口,这样的教学状况,长此以往下去,将不利于新课程标准的推进,更无法切实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质量更不能得到提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处理教材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处理教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材,毋庸置疑,总的来说,它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念可以在众人中达成共识,得到认可,然而在表达理念,也就是由理念转变为文字叙述的时候,高中地理教材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创造,因此教材本身与它所体现的新课标理念可能会有差异,教师对地理新教材的认识可能会不一样。
因此,为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与地理教材之间寻求结合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教材和处理教材。
1. 正确认识高中地理教材的功能与定位1.1 高中地理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材被普遍认为是非常规范的。
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认为讲授完了教材中的内容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对教材抱着一种尊敬的态度,不敢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材料,甚至是替换材料。
在这种教学活动下,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学生所学得的知识是非常狭窄的。
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可能学得很牢固,但是一旦要他们去解决实际问题,便不知道从何下手,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给地理教师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地理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学材料之一。
因此不能过分依赖神圣,既然地理教材是通过审核出版,就认为地理教材所说的就是正确的,是雷打不动的,不敢持怀疑的态度来对待它。
然而教师一定要清楚,地理教材的素材来源于地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特别是人文地理的一些原理和规律,它们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而反映它们的教材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同时,我们要知道地理学科发展中的新成果也是相对真理,地理教材中所阐述的一些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今天是正确的,明天可能就是片面的、过时的。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面对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城市病,地理学家提出了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合理发展中小城市,这一观点也写进了地理教材。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学科素养教学,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评价体系,由此形成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发的教学模式。
各版本教材的编排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展开教学改革值得广大教师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全新的要求。
新课改提出地理教学需要以学生地理素养作为核心,在新课程新教材的浪潮下,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一、地理教学的改革背景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底,新课程标准印发出版,并且在2018年秋季学期执行。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分别对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创设多维命题模型,考试情境分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
[1]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
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
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
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
地理必修一在经典自然地理基础上,适当扩充了地理科学科普性内容(地球历史、土壤、植被等),整体设计以气、水、土、地、生五要素为主,旨在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突出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1. 简介本文件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3.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图的编制与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和地图应用能力。
3.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强调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素养。
3.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3.4 区域地理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理特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施与评价4.1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4.2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宗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的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已经启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的展开。
因此,探讨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揭示其本质特点,而且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1、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三维一体”模式新高中地理课程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制订,在总体目标之下,又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形成一种“三维一体”交互作用模式。
2、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体现的教学理念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地理课程目标中体现了以下几方面教学理念:2.1基于“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教学的整体观。
人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
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如新课程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感受理解知识的内在意志,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2.2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进行教学的体验观。
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使他们获得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印象深刻的经验、体验和经历;。
例如在新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中提出:“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等等。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它旨在通过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推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地理课程体系,提高国民素质,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材编写、教学设备配备、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也要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
这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为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提供必要的支持。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取得实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