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与绝缘体 3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6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电导体和绝缘体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能辨别一种常见的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四、材料准备:1.电池、灯泡、导线、电池盒、灯座、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等。
2.课时安排: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活动3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光亮。
活动目标: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实施过程:1.本活动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四人一组,每给准备一套材料,活动时间约20分钟,讨论环节10分钟。
2.课前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3.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
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亮。
要求每测试完一种物体的导电性,就将实验结果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灯泡亮的用‘勾’灯泡不亮的用‘叉’。
4.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二)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活动目标:1.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举例说明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实施过程:1.四人分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整节课以实验探究为核心,通过实验将各种物质的按能导电与不导电的现象进行归类,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然后,教师用导电发光球检测纯净水、盐水、人体、是否导电,拓展对材料的导电本领的认识。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们一节课的探究实验,不仅让学生知道,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更重要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方法。
水、人体、是否导电,用学生们的电路检测器是无法检测出来,因此,营造有趣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利用导电发光球来学习这部分的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1.回顾上一节《让灯亮起来》相关知识;2.检测身边的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3.认识人体和水能导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认识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知道人体也是导体。
方法与过程:1.能够运用自己组装的检测仪器初步判断身边常见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
2.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通过整理分类各种材料的导电能力、归纳出导体或绝缘体。
4. 通过配制食盐水溶液的过程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1.学会与人合作。
2.懂得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难点:认识人体是导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科学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实验材料:橡皮、铁钉、回形针、玻璃片、木条、铅笔芯、气球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简单电路、学生材料一套、导电发光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了,老师最近拍了一组照片和大家分享。
1.看视频,欣赏美丽的彩灯。
常德夜景很美在彩灯的装扮下,显得格外漂亮。
今天老师把彩灯带来点缀我们的讲台。
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帮忙?2.现场展示彩灯发光。
谢谢同学的配合请回。
感谢两位同学把讲台焕然一新,请大家边欣赏边联系上节所学知识:1.灯泡发光说明:(1)电路的状态(通路);(2)电路形成(闭合回路)都学得很认真,对上节知识掌握很牢。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13《导体和绝缘体》窦妪学区窦妪镇一中小学部史宏磊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开始活动)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看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观察)教师提问(曲别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如果将这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大家先来预测一下。
(分小组说一说预测结果)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将这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起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分小组汇报(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小学科学】2019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3)第四单元电导体和绝缘体反思一:了解学生,你真正做到了吗?课前了解学生,似乎已经是每位教师上课之前所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就值得推敲了。
了解学生与你所要教的知识或概念的相关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能力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等等,是我们经常想到并做到的。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你的课堂丰满而独特,而只有你真正的走进学生生活,和他们有过多次的交流之后,你的收获会更多。
在本课教学中,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确金属导电、漆绝缘的知识。
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建议教师准备两套曲别针,一套是普通的曲别针,一套是上漆的曲别针。
起初,为了准备这样的实验材料,我曾跑过县里的几个大超市与新华书店也没有买到,后来利用家里装修剩下的漆自己试着做了几个,结果涂上漆的曲别针由于漆没有涂均匀,还是导电,实验效果不理想。
正当我为此发愁的时候,学生的文具盒吸引了我,当我注意到有的孩子的尺子是金属的,有的同学的尺子则是涂了漆的钢尺,有的同学的小刀刀柄处也是涂了漆的铁片时,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大胆的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了筛选,增添了布条、火柴棍、玻璃片等典型的材料,去掉了涂漆的曲别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检测教师准备的代表性材料后,放手让学生检测身边的材料。
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通过一扶一放,学生检测的实验材料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金属以及典型的非金属材料。
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对于概念中的“不同材料”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
反思二:一节课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在小学,一节课40分钟亘古不变。
40分钟里教师可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40分钟里学生可以获得多少?40分钟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学环节的设定,由于教师引领的取舍,可能这是无法计量的。
但是,我认为至少是可以最大化的。
从本节课的设计来看,我在力求帮助学生完成核心概念的建构同时,进行横向扩展概念的外延,不仅让学生知道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同时还增加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等内容。
导体与绝缘体一、教学内容冀教版(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导体与绝缘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探究课本第40页和41页的活动一与活动二,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能通过自行探究与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3.能说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与记录。
4.构建适合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二)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并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与他人团结协作展开探究活动。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3.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检测区分常见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理解从物体构成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式。
程序流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提升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收集整理数据—结合收集的信息、分类、找出规律—巩固扩展。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实验材料十套(每套含电路检测器1个;8种待检测材料:橡皮擦、铁钉、曲别针、铜线、气球、干筷子、铝线、塑料尺)、导体与绝缘体材料检测记录表和检测橡皮擦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的记录表各30张。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引出课题(4分钟)师: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干活吗?生:帮啊!师: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有帮家长干活)。
爸爸在家修理电器,需要你帮忙拿一把钳子,你会拿给爸爸那把呢?(PPT1:一个有保护胶皮,一个没有。
)生1:我会拿那个有保护胶皮的钳子(我会拿右边那个)。
师:你为什么会给爸爸拿这把呢?生1:有胶皮的不会导电(示意生1坐下)。
【小学科学】2019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3导体和绝缘体》word教案(3)第四单元电导体和绝缘体反思一:了解学生,你真正做到了吗?课前了解学生,似乎已经是每位教师上课之前所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就值得推敲了。
了解学生与你所要教的知识或概念的相关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能力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等等,是我们经常想到并做到的。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你的课堂丰满而独特,而只有你真正的走进学生生活,和他们有过多次的交流之后,你的收获会更多。
在本课教学中,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确金属导电、漆绝缘的知识。
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建议教师准备两套曲别针,一套是普通的曲别针,一套是上漆的曲别针。
起初,为了准备这样的实验材料,我曾跑过县里的几个大超市与新华书店也没有买到,后来利用家里装修剩下的漆自己试着做了几个,结果涂上漆的曲别针由于漆没有涂均匀,还是导电,实验效果不理想。
正当我为此发愁的时候,学生的文具盒吸引了我,当我注意到有的孩子的尺子是金属的,有的同学的尺子则是涂了漆的钢尺,有的同学的小刀刀柄处也是涂了漆的铁片时,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大胆的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了筛选,增添了布条、火柴棍、玻璃片等典型的材料,去掉了涂漆的曲别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检测教师准备的代表性材料后,放手让学生检测身边的材料。
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通过一扶一放,学生检测的实验材料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金属以及典型的非金属材料。
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对于概念中的“不同材料”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
反思二:一节课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在小学,一节课40分钟亘古不变。
40分钟里教师可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40分钟里学生可以获得多少?40分钟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学环节的设定,由于教师引领的取舍,可能这是无法计量的。
但是,我认为至少是可以最大化的。
从本节课的设计来看,我在力求帮助学生完成核心概念的建构同时,进行横向扩展概念的外延,不仅让学生知道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同时还增加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等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电导体和绝缘体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能辨别一种常见的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四、材料准备:1.电池、灯泡、导线、电池盒、灯座、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等。
2.课时安排: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活动3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光亮。
活动目标: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实施过程:1.本活动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四人一组,每给准备一套材料,活动时间约20分钟,讨论环节10分钟。
2.课前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3.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
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亮。
要求每测试完一种物体的导电性,就将实验结果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灯泡亮的用‘勾’灯泡不亮的用‘叉’。
4.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二)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活动目标:1.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举例说明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实施过程:1.四人分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丛台区实验小学徐银增指导教师:李玲蔚莎莎彭小平赵丽13 导体和绝缘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和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计划。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曲别针、铁片、铜片、塑料片、干木片、气球、铝片、橡皮、玻璃片、陶瓷片、科学记录表等。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自制教具--水导电性检测器、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听徐老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出示课件)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傍晚,邻居家电线老化而突然引发房顶着起大火。
情急之下,我妈妈端起一盆水给了邻居,他不假思索就把水泼向着火的房顶,只听啪的一声,邻居不知怎么回事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倒在地,盆子也摔倒了一旁,而且火也没有扑灭。
这时,另外一个人拿起一根干木棍抡起来把电线打断,后来在大家帮忙下用水把大火扑灭了。
请问,我的邻居被什么东西推倒在地了呢?而为什么另外那个人用干木棍打断电线而没有事呢?预设:生回答水导电,人被点推倒的,干木棍不导电。
师: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研究电的知识--《导体和绝缘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认识实验材料师:为了避免危险发生,我们是不是应该了解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呢?老师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些物品,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边贴边认识)曲别针、铁片、铜片、塑料片、干木片、气球、铝片、橡皮、玻璃片、陶瓷片。
2、认识电路检测器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品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生:做实验。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提要:实验探究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学内容: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一、对教材的理解:《电》这一单元是三年级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调查家中的电器入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电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结构,从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导体、绝缘体的概念,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指向对电的概念。
本单元由三个内容组成,分别是《电来到我家中》、《让灯亮起来》、《导体与绝缘体》。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导体和绝缘体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20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在感性经验充足的情况下,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性课文,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
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有足够的感性经验,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STSE目标: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小学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4、能辨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对简单电路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电路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电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因此,本节课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学习相信也不是难事。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获得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
理解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难点:对人体、大地以及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复习导入
提问:1. 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开关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3、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把它们连接在电路中会怎么样?
2【活动】实验探究
1、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将自己的预测记录在下表中。
2、让学生代表实验验证
3、订正实验结果
4、引导总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
3【讲授】归纳总结,得出概念。
13 导体和绝缘体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4、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6、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7、能辩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目标: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活动过程:1、课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2、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炮亮起来。
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炮是否亮。
要求将结果记录在课本表格中。
3、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第2课时活动目标:1、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能举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活动过程:1、分小组进行(4人一组),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
指引学生认识: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个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
安全用电活动目标:1、能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活动过程:1、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导体和绝缘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3. 掌握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4. 能够分辨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二、导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特点- 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存在自由电子,能够在外加电场下挪动。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铜、铝等。
- 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不能在外加电场下挪动。
常见的绝缘体有木头、橡胶、玻璃等。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导体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能够传导电流;而绝缘体电导性能较差,不能传导电流。
- 导体的电阻率较低,绝缘体的电阻率较高。
- 导体在外加电场下会产生电流,而绝缘体不会产生电流。
3. 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在电路中,导体常用于毗连电路元件,传导电流;而绝缘体常用于隔离电路元件,防止电流短路。
- 导体还常用于制作电阻、电容等元件,绝缘体则用于制作绝缘套管、绝缘板等。
4. 分辨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可以通过导电性测试来判断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如果能够传导电流则为导体,反之则为绝缘体。
- 也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外观和成分来判断,如金属多为导体,木头多为绝缘体。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特点。
2. 进修: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观点的理解。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分辨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加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4. 应用: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
5. 总结: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及区别,稳固学生的进修效果。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区别?- 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有哪些?2. 鼓励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并纠正错误,加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13《导体和绝缘体》窦妪学区窦妪镇一中小学部史宏磊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重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科学记录表、曲别针、塑料尺、玻璃片、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橡皮、铝片、陶瓷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要想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简单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电池、开关、导线、灯泡)现在同学们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开始活动)师:都亮起来了吗?(亮起来了!)师:怎样让小灯泡熄灭呢?总结:我们通过开关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如果用一些其它材料代替开关,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灯泡是否会亮?(想)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看我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观察)教师提问(曲别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如果将这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大家先来预测一下。
(分小组说一说预测结果)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将这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起来,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看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将物体连接到电路。
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分小组汇报(我们把曲别针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起来。
⋯⋯⋯⋯⋯⋯⋯⋯⋯⋯⋯⋯⋯⋯⋯⋯⋯⋯⋯⋯⋯⋯⋯最新料推荐⋯⋯⋯⋯⋯⋯⋯⋯⋯⋯⋯⋯⋯⋯⋯⋯⋯⋯⋯(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电导体与绝缘体一、教学目标:a.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让物体通过的是绝缘体。
b.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擦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c.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内容分析:本课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的几课学习中,对电知识有了些许的了解,借助前一课中的电路检测器知识,来正确规范的检测这节课中准备的一些常见材料,看看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不容易导电的,从而初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并且还要正确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懂得安全用电。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重点是要规范地检测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安全用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所以本节课以复习简单电路电流的流向作为铺垫,以教师直观的剪断导线来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揭开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内容,在以橡皮擦为例经历一个简单并且又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认识,即导体与绝缘体,在最后,将教材上升到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导体和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接着认识水. 人体是导体,让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四、 .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时间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1. 同学们,请看老师这个简单电路,小灯以复习的方式,将所泡已经点亮了(观察黑板上简单的电路连学知识引入本堂课,接图),那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 1. 学生回作为铺垫。
么流的?答。
2. 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 2. 学生观用现场剪断的方式创什么情况?为什么?【师剪断导线】(强调察老师剪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设因为我们在实验室时使用的电源是干电断导线,并剪断的同时强调了问池,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是大家千万回答出现在家中不能随便剪,题要注意,在家中不能随便去剪电线。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导体和绝缘体》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2.能辨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能够分辨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并且知道它们的应用,在生活中养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能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同学们又知道多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图中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活动目标:1.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举例说明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实施过程:1.四人分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
提示学生认识: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
评价: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教学设计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2)教学设计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几种导体和绝缘体的名称。
安全用电1.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
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实施过程:1.分为四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实验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电路检测器导线橡皮插头学生: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粉笔、纸片、铁片、铜片、铝片、螺丝钉、塑料片、回形针、木片、陶瓷、塑料尺、布条、毛线、钢锯条、铅笔芯、易拉罐、硬币、钥匙、小刀、海绵等多种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学会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现在,请同学们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比比哪组的同学组装的又快又正确。
1.学生组装电路检测器,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
)3.讨论:如果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4.教师演示:那我们现在把这根导线接起来,小灯泡是不是会重新亮起来?(1)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2)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3)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5.问: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6.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7.交流汇报:(1)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板书:导体与绝缘体)(2)什么叫导体和绝缘体?(板书: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二、新知探究(一)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1.(出示橡皮)问:那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样才能知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用电路检测检测)2.(抽生演示)现在请一个同学上来用你学到的方法进行检测。
《导体和绝缘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联系;3.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导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 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其内部的自由电子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挪动,形成电流。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水和铅笔芯等。
- 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其内部的电子无法自由挪动,因此不能形成电流。
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玻璃和木头等。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导体能够传导电流,而绝缘体不能;导体内部的电子能够自由挪动,而绝缘体内部的电子无法挪动。
- 联系: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们在电路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电路的基本元素。
3. 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作用:- 在电路中,导体通常被用作电流的传导介质,毗连各个电子元件,形成完备的电路。
- 绝缘体则被用来隔离导体,防止电流发生短路或其他意外情况,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不同作用。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判断它们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分析原因。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这两种物质的理解。
5. 拓展: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该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和进修中不息加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为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电
导体与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a.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让物体通过的是绝缘体。
b.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擦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c.学会与人合作,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内容分析:
本课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的几课学习中,对电知识有了些许的了解,借助前一课中的电路检测器知识,来正确规范的检测这节课中准备的一些常见材料,看看哪些是容易导电的,哪些不容易导电的,从而初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并且还要正确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懂得安全用电。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重点是要规范地检测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安全用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所以本节课以复习简单电路电流的流向作为铺垫,以教师直观的剪断导线来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揭开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内容,在以橡皮擦为例经历一个简单并且又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认识,即导体与绝缘体,在最后,将教材上升到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导体和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接着认识水.人体是导体,让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实验报告单
第()实验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