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市情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8
吉林市市情
一、吉林市的基本情况
吉林市坐落在长白山麓、松花江畔,是我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
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城区人口200万,辖4区5县(市)、2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开发区。
(一)吉林市是一座适宜人居的城市
自然条件优越。
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之城”。
松花江呈反“S”型穿城而过,俨然一幅天然的太极图形;城外四面环山,“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犹如四神拱卫。
回转的江水和环绕的群山,赋予吉林市“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
生态环境优良。
吉林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城区大气质量良好,全年好于二级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320天以上;水质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
松花江两岸百里“清水绿带”精品工程,构筑了著名的城市生态走廊和天然氧吧。
良好的城乡生态体系,为这座城市赢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文化底蕴深厚。
吉林市是我国史前文化发源地和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高句丽古城遗址、乌拉古城、吉林文庙、北山古庙群等文物古迹。
吉林市巨商牛子厚创办的喜(富)
连城社,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名家,享有“中国京剧第二故乡”的美誉。
吉林市歌舞团从1997年起连年荣登央视春晚舞台、“吉林市电视剧现象”、松花湖浪木根雕等文化品牌,成为吉林市流动的城市名片,展示着充满生机的现代文明。
旅游资源丰富。
吉林市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赏红叶、冬戏冰雪,具有独特的北方山水城市特色。
与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潮涌并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世界石陨石之王的吉林陨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松花湖,曾举办过亚冬会的北大湖滑雪场,使吉林市成为夏季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冰雪旅游的乐园。
城市功能完善。
市区道路经纬分明,中心成网、周围成环、内外通畅。
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电、气、热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齐备,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以及15个省级开发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城市集聚和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二)吉林市是一座适宜创业的城市
区位优势明显。
吉林市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要腹地城市、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节点城市。
与国内23个城市及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的龙嘉国际机场,长吉、沈哈高速公路,长吉、吉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
功能完善的内陆港,连接所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吉林市快捷便利、顺畅通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自然资源丰富。
吉林市素有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之称。
拥有全国人均占有量1.8倍的水资源和占东北55.5%总发电量的充足能源。
已发现的地下矿藏达171种,其中镍、钼、油页岩等9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
占有耕地面积66.4万公顷,粮食年均产量90亿斤,动植物资源达2000余种,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长白山天然绿色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也是驰名中外的“东北新三宝”——人参、林蛙油、鹿茸角的故乡。
工业基础雄厚。
吉林市是中国化工的摇篮,是碳素、铁合金生产基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正由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朝着新型工业城市迈进,形成了以化工、汽车、冶金三大支柱产业,碳纤维、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农产品加工、非金属矿产加工三大传统产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
人才资源丰厚。
吉林市现有大中专院校46所。
多年来,重点实施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战略,依托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培养和输送,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历练和锻造,全市现拥有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技术工人32万人。
投资环境优良。
吉林市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政务服
务机制,实行重点工业项目并联审批制度。
“零距离、一站式、全方位”领办跟踪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引进项目提供办事环节最少、办事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的服务,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
诸多优势和快速发展,使吉林市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等诸多美誉。
二、吉林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近年来,吉林市坚持突出工业、全面发展的战略,不断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推动高科技产业、旅游文化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基地。
(一)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推进建设千亿级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按照原料路线多元化、产业发展延伸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方针,加快完善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为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全力推进石化产业朝着园区化、集群化、链式化方向发展。
突出化工向汽车领域的延伸,实现化工与汽车两大产业互相融合、互相配套、互相发展。
到2015年,吉林石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化工园区销售收入达到千亿元。
(二)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推进建设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
以国际化、多元化为发展方向,以轻微型车、多功能车、
经济型轿车生产为重点,逐步形成百万辆整车的生产规模,并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到2015年,汽车产业要形成千亿元产出能力。
(三)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推进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借助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优势条件,不断开发优势资源,有序利用一次能源,加快发展二次能源,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努力建设全国知名、种类齐全的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四)大力发展冶金业。
突出黑色、有色、炉料三大主线,深度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替代进口产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冶金炉料、羰基金属研发生产基地和东北重要的精品钢基地。
2015年,冶金业产出能力力争达到千亿元。
(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以中新食品区建设为契机,以绿色有机和专用农产品生产为基础,发展粮食、畜禽产品、长白山特产资源深加工,建设国内重要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千亿元产出能力。
(六)大力发展非金属矿产加工业。
以提高优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中心,突出发展水泥熟料及制品、陶瓷及耐火材料、无机粉开发利用、石材等装饰装潢材料,壮大非金属矿产加工业。
(七)大力发展碳纤维产业。
作为科技部认定的唯一国
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将以打造中国“碳谷”为目标,坚持碳纤维原丝制备、碳纤维制造、碳纤维制品研发生产的方向,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八)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突出新能源装备、石化及水工专用设备、大型起重设备、模具研发制造四大领域,加快形成以精、深、专、强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九)大力发展基础电子及电力电子业。
以电子元器件、电子功能材料、工控电子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建设国内重要的基础电子和电力电子特色产业基地。
(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以农业和长白山生物资源为基础,积极引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及成果,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等产业。
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产业。
立足江湖凇雪森林生态优势,挖掘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资源,发展沿湖沿江雾凇、冰雪、温泉等特色旅游,打造更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把吉林市建设成龙兴福地、陨石之乡、雾凇名都、京剧故里、魅力江城。
全面推进商贸物流以及金融、法律、信息、担保、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消费安全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三、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建设情况
当前,吉林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吉图开
发开放的有利时机,在推进“长吉一体化”的战略进程中,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以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快发展。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我市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建设情况,下面我把吉林市的主要开发区和特色园区情况作以简要介绍:(一)国家级吉林高新区。
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实施火炬计划先进单位,现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框架体系。
高新区内的吉林汽车工业园区,是吉林省重点支持的两个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30万辆整车、浙江新湖集团50万辆整车、亚奇物流基地项目均座落于此,以整车为龙头,将进一步带动零部件配套生产及汽车文化、物流、服务等汽车后市场产业快速发展。
(二)国家级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国家专利技术产业化试点基地,开发区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重点建设精细化工、新材料、品牌食品及农副产品、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基地,努力推进大宗商品运输中转基地、物流集散中心、东北亚现代物流港口建设,全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吉林新城。
(三)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积极推进碳纤维基地、精细化工园、生物化工园、汽车用化学品和三剂工业园、钢铁配套园的“一地四园”建设,努力打造成生产技术国际领先、管理模式世界一流、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
发展,具有较强幅射力和竞争力的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四)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
充分利用吉林市地域及资源优势,依托中新两国及国际技术标准、科研成果和销售市场,通过产业化、一体化经营,构建从田间、养殖场到安全健康食品研发、加工,到超市等消费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重点建设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园区、仓储物流中心、食品检验监测中心、研发及人才培训基地等五大功能区,努力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安全健康食品生产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农村“三化统筹”示范区、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先行先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