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不仅是学习文字、语言、表达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课文、听音乐、观影视,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学艺术,引导他们主动阅读,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精心挑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可以帮助他们自信、开朗,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更自如,更有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文、口头表达、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传统,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了解和感受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课、中国古诗文的诵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现代文化,让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
四、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趣味性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学科教育,周荣丽约2700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置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回归语文教学实质,呼唤人文关怀,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的新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
一、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要把语文课上成具有趣味、充满人性之美、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就必须增加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经常用人文精神高度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回归生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才有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不少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对新语文课程难以适应。
这不只表现在观念的落后上,也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上。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钻研精神和教学语言两方面下功夫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要力争作到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文化气质,既会教学又会研究还会写作。
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文明程度。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
他们谈吐文明,兴趣广泛,平易近人。
他们有着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情趣,追求着较高的生活和工作的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始终以自己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洋溢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小学六年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文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积累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六年级学生处于阅读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注重阅读感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并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朗读、分享读书心得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人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课程进行培养。
小学六年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初中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开设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这门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为目标,通过讲授人文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人文素养的跨学科融合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比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在社会课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艺术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等。
通过跨学科融合,我们可以将人文素养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环境因素。
小学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书法展等,激发学生的文化参与意识。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生人文素养训练方案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及他人的情感、智慧、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训练方案。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重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打扫街道、清理环境等,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
2. 开展义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义工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如陪伴老人、捐款等,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欣赏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并组织相关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才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三、促进学生与他人的良好互动良好互动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平等、尊重、合作和共享。
促进学生与他人的良好互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课堂合作、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团队合作之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平衡和健康。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1.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建立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导学生正确的情绪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素质的提高已形成一种趋势。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所以,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一大焦点,也是一大亮点。
一、教师要做好示范在小学阶段,特别在高年级,学生没有真正接触社会,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一半来自教师的为人处事。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一位语文教师应着装得体,知识渊博,讲课娓娓动听,辅导学生耐心、细心,这种优秀的品质学生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教师身体力行,以身示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发展。
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书,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将会是纸上谈兵,因此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应从小、从教师本身开始。
二、激发课堂活力,渗透人文关怀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强大动力。
(1)重视每节课的导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他们争论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重视整节课中情境的创设。
要整节课中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鼓励学生提问要培养学生敢问、好问的精神,更应该会问。
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提问。
记得我们班有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平时问题最多,每堂课都必定要问一个问题,我并没有阻止,而是大加鼓励和表扬。
之后在他的带动下几乎只要是自由读课文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在思考,然后提出一些疑难问题,创设探讨氛围,共同研究解决,大家学得不亦乐乎。
3.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在足够的思考时间内产生的,我们在教授教材时,多数都采用读书、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样给了孩子充分的思考空间和练习空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已然成为语文教学实践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人文素养其内在含义为:人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品格,此种精神品格主要体现在人的价值取向与气质层面。
总体而言,人文素养并非能力,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品质,同时也是学生最为需要的品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工作愈发倾向于个性化、思想化、修养化方面的教育,针对此,本文将以新课程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围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从强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底蕴,发挥示范作用;培养人文素养——以深究教材内容为突破口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致力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发展,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人文素养;语文教学引言: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其不能单纯地以读书认字作为学科的教学目的,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语言能力。
语言与文字是人类的主要交流工具,是人类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将其与人文性结合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转变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将科学性与人文性充分融入到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此种形式拓宽自身教学视野,并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
基于此,本文将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底蕴,发挥示范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要领导者应起到示范作用,毕竟严于律己才能要求于人。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从侧重语文教师的学历层次提升方面展开。
在客观的角度来讲,学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也是影响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
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而言其自身的学历层次与具备的人文素养水平成正比状态,而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与培养质量[1]。
针对此,若想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质量则应注重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如组织校内语文教师,以强化自身学历层次为目标进行进修,或者将语文教师的薪资利益与学历层次建立联系,以此来激发语文教师的上进心,在自我进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学历层次,进而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助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是多方面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文字的表达和理解,还涉及到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语文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古诗词、古文等经典文本,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塑造品格,提升修养,实现自我价值。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接触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审美情操,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在审美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第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正确、丰富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造力。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
通过这些目标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指以语文课程为载体,以人文性知识为内容,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通过人文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感受人文情怀,培养文学修养,提高人文素养,使其成为有情感、有修养的人。
小学语文人文性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作品的学习文学作品是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风土人情、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方式学习古诗词、现代诗歌、经典散文等文学作品,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文学鉴赏、文学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诗意情怀;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经典散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是人文性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典故、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知识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古代历史典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通过学习历史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历史感悟;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名人故事的传承名人故事是人文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名人故事,可以启发学生的人生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名人传记、名人故事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名家等人物,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可以通过名人故事的讲解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人格塑造。
通过学习孔子的故事,可以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通过学习孟子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通过学习屈原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心得: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0月21日,我们聆听了一场由名师课堂、专家讲学荟萃而成的文化盛宴。
一堂堂生动的课堂,一场场前卫的报告,都紧紧吸引住了会场内的每一个参会老师的眼球。
吴建芬老师的绘本课《长大做个好爷爷》,吴老师用朴实的文字讲述着故事,就连亲人的去世也是用平静且温柔的话语缓缓道出。
她紧紧抓住《长大做个好爷爷》这个绘本中几处可能成为语言训练点的关键。
如爷爷带小熊看风景,可以让学生看图加上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看到的美景。
在不同的天气里,爷孙俩所做的事绘本中并没有详细的说,这可谓是绘本的留白,利用这样的留白进行写段训练。
最后,如果学生愿意,可以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亲情。
将绘本和作文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故事的画面以暖色调为主,烘托出温暖的爱与美好的生命。
即使是爷爷去世的时候,被子上那一束怒放的鲜红玫瑰花也让这个本应惨白和冷冰冰的的画面充满了美感,增添了温暖,仿佛爷爷只是睡着了。
另外,洪榴老师利用四人小组学习,带着孩子们倾听历朝历代诗人借柳表达的心声;朱燕芬老师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文本的过程更是让老师们体验到了语文课堂里不一样的风景。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几位专家老师跟我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
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语文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和人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让学生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写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言语和行动中蕴涵的情感,进而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班级互动中,让学生学会用真诚的态度去交流和沟通,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二、引导学生正视自我、了解自我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面对基础人文知识的建立,学生更应该学会正视自我、了解自我。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懂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作文、口语表达、课外阅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究自我内心,让他们感知自我情感,进而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三、鼓励学生探究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小学生虽然还未形成全面的人生观念,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现代优秀文献,开展主题讨论、阅读感悟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提高人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觉察的能力,小学语文教育同样需要注意到这一点。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PBL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外实践,广泛接触社会文化知识,扩大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正视自我、了解自我,探究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等。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往往偏重于对教学内容的工具性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强调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是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不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之外“附加”一个培育人文素质的环节。
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就是课堂。
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一、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不断地给学生输入新的血液。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我们应该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基础。
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堂学习资源主要以教科书为主,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们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例。
真正地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
因为好多课外的学习资源都比较直观,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庭文化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种资源,学生作为班级的每个个体,他们不都是一样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生活习惯,这种特定的范围让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不一样。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个体的特性。
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此,我们必须要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人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地发现每位学生特长和发光点。
小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引言:在当今社会,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以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1. 概念普及:通过故事、诗歌、小说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功能等。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文学想象力的开展:通过给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文学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二、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1. 阅读与鉴赏结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在阅读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听说读写全面培养: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文学创作中,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如让学生进行文学朗诵、绘本创作、写作比赛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3. 作品展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展示与分享活动,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交流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互相欣赏和交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他们的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1. 创设文学情境:在课堂中创设多样的文学情境,如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2. 进行文学游戏:设计有趣的文学游戏,如文学知识问答、文学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文学知识、感受文学的乐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喜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基础,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呢?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识字能力、语音意识、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四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识字能力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小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字音、辨形和记忆力的训练。
通过设计趣味性和多元化的活动,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2. 语音意识语音意识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中的另一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划重点、设计听读练习等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音意识水平,让小学生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
3. 理解能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在句子理解、段落理解和篇章理解等方面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堂、课外阅读等多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小学生阅读能力中的高级能力,主要包括对文章意义、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的教学和教学案例的呈现,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写作能力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带学生走出教室,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足,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引导他们写作。
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实践技巧。
3. 基础知识写作需要良好的语言基础,教师要注重提高小学生的词汇量、句型结构等基础语言知识,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说话和写作的能力,是人们相处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培养小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小学生的语音语调往往不标准。
如何培养小学五年级孩子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包括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认知与理解。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其人文素养不仅仅是为了学业发展,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培养小学五年级孩子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阅读培养阅读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小学五年级的孩子选择适合其年龄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儿童文学、经典童话等。
通过阅读,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受不同的情感和思考方式。
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阅读内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阅读培养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丰富课外活动除了课堂学习,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和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美术展览、音乐会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自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提高对各种艺术形式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此外,也可以让孩子们参加一些社区志愿者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公益和奉献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社会科学、历史、地理等人文科目的时期。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举办模拟法庭、小报社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体验到真实的人文环境,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历史遗迹、名胜古迹等,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
四、注重培养审美能力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可以为他们提供接触各种艺术作品的机会,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让他们能够欣赏和表达对艺术作品的喜好和感受。
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参与一些创作活动,如绘画比赛、写作比赛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1. 引言1.1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是传授知识和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良好的语文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全面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育人之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育人之道的意义育人之道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朗读、背诵、写作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其情感修养,使其成为品德高尚、热爱生活、有责任感的人。
育人之道还包括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世界观。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写作作文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育人之道的意义在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可靠、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只有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提升。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首先,拓展学生的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通过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
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
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最后,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
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
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
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走进语文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篇文章。
教师应该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缩影。
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以《花牛歌》为例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人的文化修养,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良好的人际和谐自我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以小学语文的一首课文《花牛歌》为例,介绍如何通过这首课文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花牛歌》的基本情况《花牛歌》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它讲述的是花牛的故事。
花牛是蒙古族人传统信仰中的神兽,象征着草原的美好和富饶。
这首歌册数简单,音调优美,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花牛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歌的内容、歌曲的节奏和歌唱者的表情等综合因素,来理解歌的内容。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听歌曲来发现其中的情感和情感的起伏变化,从而获悉花牛的故事。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讲解歌曲中的生动形象语言、生动的描写手法、遣词造句的优美等方面逐步感受民间诗词的魅力,增进学生对人文的认识和理解。
三、如何进行《花牛歌》的教学老师应该让学生听一遍《花牛歌》,教学到第三遍的时候,让学生试着唱一下这首歌,对于不懂得一些词语的话,老师应该尽量讲解和解释。
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花牛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吟诵、阅读、写作等形式去发现歌曲中的内涵,深入挖掘民间文化的精华,感受到民间诗词的内在魅力。
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歌曲中所表述的内容,让学生深入感受歌曲中传递的人文情感。
例如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花牛的爱和敬意,表述民歌中的情感。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交流,感受和态度的外表,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教学过程中设立小组讨论,同学们分享自己对花牛的理解,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在交流中的思维、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四、总结通过《花牛歌》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民教育工作者。
学生可以学习到有关蒙古族民间文化的知识,了解其千古不朽的传统,提高学生的辨析和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作者:陈林魁
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4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需求。
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缺乏全面且正确的认识,加之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并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对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处世能力和感恩之心,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4-0130-01
前言:对于人文素养来说,主要是指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基本品质。
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表现在其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之间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情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因此,需要教师积极熏陶学生,激发学生心中的激情,使其能够树立坚定的信念与理想,坚守个人操守,在优秀文化的感染下,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进而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得到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1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材。
注重情感熏陶
教材是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此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深入研究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人文特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注重情感的熏陶,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充分传递给学生,使教学的内容、主体以及方法实现统一,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并没有贴上标签,需要教师深入的发掘,找到文中的人文内涵,并将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对文章抒发的情感产生一定的认同,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这样,不仅能够净化学生心灵,同时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并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动之以情。
2不断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在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佳篇名作中,蕴含着即为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对小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
通过朗读以背诵古诗文,就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启
迪。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文属于经典之作,蕴含着大量的哲学精神,是各个朝代文化不断变迁过程中沉淀出的精华部分。
精美的语句、优美的节奏和韵律,能够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使其感受到其中的美感。
例如,白居易的《草》这首古诗中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素养,在带动学生进行分析的时候,“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充分的体现了出来,纵然烈火无情的燃烧,春天到来,青青的野草又会遍地重生。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只有拥有顽强的精神,才能够重获新生。
教室还可以将更多的优秀作品带到课堂上,不断拓展教学资源。
在此过程中,应该引起教师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师适当简化其中的人文精神,尽量为学生呈现较为基础的内容,进而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3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晨读活动,即利用每天清晨的1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可以挑选出班级中具有良好朗读技巧的学生进行领读,并在每周特定的时间进行朗读汇报,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在不断猎取文学作品的同时得到提升。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课本剧表演以及故事大赛等语文竞技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过对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并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体会带浓厚的文化气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邀请一些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我国的名胜风景以及大好河山,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文化遗产散发出的魅力,进而得到人文素养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更是启蒙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材,不断拓展课堂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等,能够实现小学生德育、智育以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