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光现象、光学作图、实验及应用(教师版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1
光的折射与反射、折射作图
)由光路可逆性可知:光从水中或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注意:一定要画上法线,
标明光线方向,注明界面,
光在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所对应光线与法线夹角越大
3、如图3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
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请你在图中用箭
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4、按照题目的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答案】
、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总大于人射角
角不等于人射角
于虚像的有
“高”或“
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
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
、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
A
下方
上题中,光射到水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随着水面的升高,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
考答案:
图3 图4
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
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光的产生、传播、相互作用等问题。
光学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电子技术、军事等领域。
在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光学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偏向的现象,即发生折射。
我们可以利用斯涅尔定律来计算光的折射角。
当光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为n2的介质中时,斜入射角i1和折射角i2之间满足斯涅尔定律:n1×sin i1=n2×sin i2。
二、光的反射光线照到一个平坦的镜面上,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反射面的法线上的夹角相等。
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三、光的颜色光的颜色取决于波长的长短,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光谱中,越短的波长光的颜色越偏向蓝色,越长的波长光的颜色越偏向红色。
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
四、光的衍射当光线通过一个孔或绕过一个障碍物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通常情况下,障碍物的尺寸和光的波长是相近的,才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五、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交汇时,由于波长的长短关系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现象。
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
拓扑干涉实验是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干涉来生成干涉条纹。
光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学科,通过学习光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光学知识来制造各种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等,这些元件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电子技术、军事等领域。
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光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5-2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成像目录 (1) (3) (5) (8) (10)一、平面镜1.平面镜(1)表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作平面镜,如日常生活中的镜子、一些平面的玻璃、表面十分平整的金属面等。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光源S向周围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S',人感觉光好像是从点S'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但实际上光线在镜面发生了反射,并没有到达镜子的后面,镜子后面的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因此是虚像。
虚像实际并不存在(不能在屏上显示),因此画虚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要用虚线表示(如下图所示)。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正立的虚像;②无论远近,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⑤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
(4)平面镜成像的两种作图方法①用反射定律作图(如图甲所示),先画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任意的入射光线,用反射定律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再用同样的方法作出另一条反射光线,最后作出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所得的交点S',即是点S 的像。
②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如图乙所示),过点S作一条与镜面垂直的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O,再在另一侧截取与SO等长的线段OS',S'就是S的像。
【易错提示】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因此没有光从虚像上射出来,不能用光屏承接。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
二、球面镜1.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如下图所示。
反射面是球面的外表面的镜属于凸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内表面的镜属于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发散,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该凸面镜的虚焦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5-3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折射目录 (1) (2) (3) (6) (10)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1)直射:当光垂直入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斜射(如下图所示):①光从空气斜射人水、玻璃等其他物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其中,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③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在折射现象中,光线方向颠倒时,光传播的路径不变。
【方法点拨】当光斜射到空气与另一种物质的界面上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简化记忆成:空气中的角始终大。
3.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人从岸上看水中的鱼(河底),总感觉它比实际位置高一些,如下图所示。
人看到鱼射出的光经过水面的折射后进入人眼,而人只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就感觉鱼的位置变浅了。
注意此时人看到的鱼是虚像,并非实像。
而实际上鱼要深一些。
从水中看岸上:岸上的树,人、楼等变高。
这也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原理解释: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人眼看到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位置变高了。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到盆底深度变浅;潜水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钢笔错位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72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识别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要分辨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需要从这三个概念入手。
光的反射指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如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
光的折射指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但没有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一、光源:自身会发光的(正在发光)的物体。
例如:火焰、太阳、闪电、萤火虫、烛光、正在发光的电灯、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思考:月亮、宝石、镜子、电影屏幕等,也会亮的,它们是光源吗?光源的分类:二、光线的传播1、光源发出的光会在什么物质中传播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那么光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3、光在透明物质及真空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1)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传播路径是怎么样的?(2)一束激光射到水中,传播路径是什么样的?(3)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传播路径是什么样的?如何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注意: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但光是真实存在的。
三、光直线传播的现象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被挡住,形成暗区,所以产生了影子。
当人远离路灯时,影子会怎样变化?拓展:医生给病人做外科手术时,为了使手术部位得到良好照明,必须使用无影灯。
它是由十多盏灯组成。
医生的手或器械,在一个灯发出的光照射下可能产生影的区域,被其他灯发出的光照亮,于是便产生“无影”的效果。
2、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的像的性质:3、日食,月食4、光线准直(3)排直队要看齐思考: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什么井底观天比在井外观天范围小呢?并用光路图表示。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四、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最快,为3×105千米/秒。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更小1光年= 9.46×1012千米光年是长度单位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五、光的色散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
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的光。
光都可以用眼看见吗?六、看不见的光七、物体的颜色1、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3、分别使用红、蓝、绿、黑四种颜色的纸屏,直接接受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观察纸屏上分别出现什么颜色的条纹?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就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
七年级下册浙教版光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的物理教材中,光学是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光的起源、传播、反射、折射和成像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一、光的起源和传播1. 光的起源光的起源是太阳,太阳光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光源之一。
除太阳之外,其他的光源还包括灯泡、电视等。
2.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介质中自由传播的过程。
介质指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一般是直线传播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线会发生改变。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从一个介质中的界面反射回来的现象。
反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光的方向和入射光的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且在反射面两侧对称。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转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光线的偏转。
折射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与法线线垂线所成的角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三、成像与光学仪器1. 成像成像是指光线经过物体,经过透镜或者其他光学元件,最终在屏幕或者其他像面上形成物体的图像。
成像规律是最重要的光学规律之一,因为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眼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相机等。
2.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是使用光学原理和技术设计制造的一类仪器。
它们包括透镜、凸面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光学仪器的用途非常广泛,从科学研究到医疗保健、照明、通信、环境监测等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光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物理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的光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起源、传播、反射、折射和成像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拓展更广阔的物理学知识奠定基础。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4-1光和颜色——光的传播目录 (1) (3) (4) (8) (10)一、光源1.光源的定义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重要提示】①光源是指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一些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者其他光源射出的光而使自己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的行星。
②光源是指正在发光的物体,如只有点亮的电灯才是光源,未点亮的电灯不是光源。
2.光源的分类光源分类举例共性、特点天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人造光源点亮的电灯、烛焰、火把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热光源太阳、点亮的电灯、火把冷光源萤火虫、水母二、光的传播1.光传播的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光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作光线。
【易错提示】①光线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是对实际不存在的一束极细的光的形象表示。
②光线是为研究光的传播而假想的一种模型,从而人们才能用几何的方法来描述和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影子的形成:当光照射到一些不透明的物体后,因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在物体后会形成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该区域即是影子,如图甲所示。
(2)小孔成像:如图乙所示,纸板中央有一小孔,蜡烛火焰发出的光通过小孔沿直线传播,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这样能用光屏接收到,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
小孔成像中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小孔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之间的距离(即物距u)与像到小孔之间的距离(即像距v)的大小关系: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成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成放大的实像。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月球、太阳运动到同一条直线上时,如果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形成了日食现象(如图甲);若地球运动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就形成了月食现象(如图乙)。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知识点分析】一.光源1.光源: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2)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篝火二.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打靶的三点一线(2)小孔成像原理:(3)日食与月食的形成(4)激光准直(5)影子的形成(6)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井底之蛙等词汇描述的都是光的直线传播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2..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四.光的色散1.单色光与复色光(1)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2)复色光: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光的色散实验(1)实验内容: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色散实验,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偏折情况:红光偏折角度最小,紫光偏折角度最大。
各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五.物体的颜色1.看到物体的原因: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
2.不同颜色物体反射不同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到的光,黑色物体吸收了所有照到的光,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该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该颜色的光。
3.光的三原色: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六.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第2章经典专题讲练——光现象、光学作图、实验及应用目录 (1) (7) (14)一、光的反射、折射辨析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②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⑤像和物体左右是相反的。
3.光的折射规律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②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③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光的色散。
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2)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3)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复色光,不是单色光。
5.成像情况对比分析像分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倒立、可呈现在光屏上;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正立、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常见类型的成像情况比较如下: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①太阳聚焦法: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之间的距离,使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焦点。
用直尺测出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
②平行光源法:将几束平行光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在光屏上得到的折射光线交于一点,量出这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③二倍焦距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并使火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节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的像与烛焰等大为止。
④焦点不成像法:透过凸透镜观看物体,调节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从看得见到刚好看不见时,测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⑤焦点入射法:在凸透镜的一侧放一光屏,另一侧用一个发光的小灯泡,沿主光轴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与透镜直径相等的圆形光斑为止,测出小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光学作图光学作图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中考常考的一个考点。
主要包括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和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给出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画反射光线;②给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反射面;③给出反射光线和反射面画入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①根据物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图;②根据像点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这一特点作图。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主要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在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和界面时,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4.透镜成像规律作图(1)当物距u>2f时,通过图像可以得出,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距u=2f时,通过图像可以得出,像距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物距f<u<2f时,通过图像可以得出,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物距u=f时,通过图像可以得出,光线通过透镜后变成平行光,不成像。
(5)物距u<f时,通过图像可以得出,物像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动态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四、光学实验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器材:平板玻璃、刻度尺、蜡烛、火柴、白纸。
简要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为止,在纸上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3)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分析与论证:未点燃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经过测量可知,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因此我们可以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用两支等大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有时候无法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实验中宜选择较薄玻璃板,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表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错位。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2)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又叫“三心等高”。
(3)实验步骤①利用太阳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呈现在光屏上)。
③先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物距大于2倍焦距),调整光屏与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或正,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④把蜡烛移到距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⑤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专题1 光的反射、折射】【例1】(2017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60° B.折射角等于40° 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答案】C【解析】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N′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M′为界面;由图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60°可知,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也为60°;由图可知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90° − 50° = 40°,所以折射角为40°;光从空气斜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
故ABD正确,C错误。
【例2】(舟山普陀区校级模拟))现在,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
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的是()【答案】B【解析】光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经历了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例3】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类似光一样要发生折射,如图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O点的(选填“左侧”或“右侧”)。
【答案】D【解析】由题知,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声波由空气进入人体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入射点应在O点左侧。
如图所示。
【专题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方法题】凸透镜动态成像【例4】(2019湖北省十堰市)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B.当u=15cm 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虚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C.当u=25cm 时,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D.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到30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答案】C【解析】A、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 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 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
所以2f=20cm,则f=10cm,故A 错误;B、f=10cm,2f=20cm,当u=15cm 时,物距处于f 和2f 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 错误;C、当物距u=25cm 时,物距大于2 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 正确;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 处移到30cm 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 错误。
【例5】(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I”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II”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倒立的虚像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答案】A【解析】解: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 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u=50cm﹣15cm=35cm,大于2 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 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即在光具座上65~80cm 之间可以找到清晰的像(即光屏在“I”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 的说法正确。
【例6】(2019百色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f小于9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D.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AB、蜡烛距离凸透镜32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8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2cm>2f;2f>18cm>f,解得:9cm<f<16cm,故AB错误;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cm处,u<f,可以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D、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故D正确。
故选:D。
【例7】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B.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D.生活中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答案】D【解析】A、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A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