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24.95 KB
- 文档页数:12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三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印泥等。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法:(一)、创境、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二)、观察、操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亲身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师生共进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我采用了引导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认识,发展思维。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5篇).doc》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shuokegao/3237403.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还设计了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几何图形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正式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征,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发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2.新课导入: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1、积木各小组一套;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
”(积木)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
挑好的请举手?(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
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图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
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
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这几种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组成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让学生玩积木,并要求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总结诱导),认识本节课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4.基本练习(1)看图形,说名称;(2)将物体和图形连线。
(3)完成第35页“做一做”,第37页“连一连”。
5. 游戏活动,发展思维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认识图形说课稿1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1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
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
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
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教学目的: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瞧!谁来了?生:机器人!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生:哇,这么多礼物!师:喜欢吗?生:喜欢!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
动手吧![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观念。
这节课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及其特点,培养观察,语言表达。
(2) 过程目标:在分类、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学习。
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 情感性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及其特点。
4、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外形特点。
5、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实物图形、课件及学生的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
”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与直观教学原则,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采用情境法、游戏法、谈话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学生入学前已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要把这些经验上升到清楚地知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会辨认几种物体和图形,应该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
为此,在教学上我准备这样安排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3、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
4、巩固体验。
5、全课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我将努力创设一个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拟这样引入:利用课件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喜洋洋,并旁白: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第二环节: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立体图形,体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三视图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长方体体和正方体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分析各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
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学情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精选13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篇1教学目标: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关键:观察比较中认清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教学过程: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
“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
”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
学生评价结果。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平面图,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出示3 6页l,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
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和理解平面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对图形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更丰富的图形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正确地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正确地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教学难点: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学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认识圆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圆形,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特征,如曲线、无角等。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3)认识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如三条边、三个角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大家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生的学习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1)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来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
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
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 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
还有印泥画、小棒,白纸。
二、说教法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欢迎借鉴!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师生共进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我采用了引导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认识,发展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让他们在观察,发现,交流,操作中,亲身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立足课堂说过程为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1、联系生活———分图形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思想,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2、交流对比———认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体现生本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安排了方法指引,合作探究,反馈辨析这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方法指引。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学具,先看一看它的形状,再摸一摸面的特点,最后滚一滚,看是否能滚动,从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立体图形特点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刚才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继续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特征,再次体会探究的方法,积累经验。
第三个层次:反馈辨析。
通过学生的反馈,质疑,补充,总结,加深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特点辨析,巩固理解。
3、游戏巩固————辨图形本环节设计的猜物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再次巩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最后落脚到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析上,即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不是正方体,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交流,总结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4、联系生活—————找图形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建筑的展示,让学生根据形状特点抽象出立体图形的数学模型,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认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学以致用—————用图形本环节通过“为什么不把足球设计成正方体形状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顺应理念说评价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中我将通过各种激励式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板书以教学内容为主,力求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步预设,具体实施过程将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适当调整。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学生状况一部分孩子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五种基本的平面图形一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
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3、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能力目标: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并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4、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5、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和平行六面体各一个。
剪好的纸贴画二、说教学方法1、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能单纯的以来模仿与记忆,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对绘画情有独钟,于是我就以此为突破口。
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图画,请大家欣赏,(出示情境图)并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幅纸贴画吗?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发现那些与物体形状有关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情境图的理解以及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找图中的信息。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千差万别,但都应对孩子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勇气,给予鼓励。
带着孩子们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活动一(1)以同桌为单位从纸贴画学具中挑选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并介绍给同桌听。
(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能从中挑选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并介绍给同桌听。
)(2)以同桌为单位到实物平台上将自己认识的图形介绍给大家听。
在本环节中,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平行四边形比较陌生,所以在学生介绍平行四边形时,就将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教具粘贴在黑板上,并标注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3)将纸贴画中的平面图形以同桌为单位按形状进行分类。
学生有可能会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也可能会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
在孩子们分类的同时,走到孩子中间去,对个别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指导。
(4)汇报展示分类方法。
找代表汇报分类结果,边汇报边告诉大家分类的原因。
答案可能千差万别,但多媒体课件从牧童骑黄牛图上动态抽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对平面图形进行准确分类。
活动二(1)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平行六面体)三棱锥和平行六面体对孩子们比较陌生,这时可以适当做一下介绍。
(2)从立体模型学具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找一找,摸一摸并把找到的图形介绍给同桌听,巡视指导孩子找图形的顺序并尽量找全图形。
(3)同桌展示从物体表面找到的平面图形。
同桌举起立体模型边摸边介绍它的形状。
(4)将从立体图形上找到的平面图形画下来。
为了鼓励孩子认真细致的画图,及时给孩子鼓励和评价,并将孩子们的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上找出平面图形,感受“体”上有“面”,“面”附于“体”。
3、图形的应用。
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多了,我们一起去参观吧!(课件出示街道和沿途的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吗?孩子们想不到每天都能见到的`交通标志牌里竟然也有数学知识,一下子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到这些朋友?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
通过说交通标志牌的形状、找生活中的图形、说生活中的图形,为孩子们搭设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贯彻了‘数学生活化’理念,使孩子们趣味盎然地经历了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全过程。
4、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共同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我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1)面向全体,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
课本23页的1、2、4题。
(2)拓展延伸。
课本23页3、5题。
(3)加大难度,进行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
课本24页第6题。
3、反馈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在师生轻松愉快的谈话中结束此课。
4、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认识图形》说课稿3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