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致病菌性病害,在水稻中非常常见。
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1. 病害发生时间早:稻瘟病一般在水稻拔节期或灌浆期发生,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
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
2. 发病程度严重:稻瘟病病株叶片、茎秆都可能感染,其发病程度非常严重,一旦
发生大规模感染,可能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3. 症状明显:稻瘟病的症状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灰褐色斑点,斑点大小、形态、数量不一,病害发展到后期,叶片、叶鞘、茎秆上出现泛白的霉层。
1. 种植抗病品种:在种植水稻时优先选择抗病优良的水稻品种,如超优杂交稻等。
2. 机械防治:及时清理水稻田间的病叶和病株,防止菌株的传播。
3. 化学防治:可选用有效的化学药剂,如三氯氧磷、硫酸锌等,进行病害的预防与
控制。
4. 病害防治措施结合:与基于微生物的生物技术防治相结合,采取多种方法对水稻
稻瘟病进行综合防控,更好地推动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稻瘟病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病害之一。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主要侵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1. 合理施肥:适度施用高效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
同时,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土壤富营养而引起病害。
2. 良好的田间排水:稻瘟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迅速,因此保持良好的田间排水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调整水稻田的水位,保持适度湿润,避免水稻长期处于积水状态。
3. 清除病残体:在水稻田生长期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稻瘟病菌的存活和传播,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水稻稻瘟病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
目前,已经培育出很多对稻瘟病有较高抗性的水稻品种,可以选择这些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抗病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够在抗病菌的侵袭下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三、喷施药剂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使用药剂进行病害的防治。
喷施药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对水稻的损害。
在喷施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规范,防止药剂滥用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害防治方法,对于稻瘟病的防治也有一定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一些对稻瘟病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拮抗细菌或真菌,来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此外,也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来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有合理的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喷施药剂和生物防治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稻瘟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同时,也需要注意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确保水稻的稳定产量和质量。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相对应的提高,并且在不断进步。
在传统的种植方面采取的一些农业种植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一些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应用到了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水稻的种植模式也产生了相对应的变革,需要了解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影响到水稻产量的一些病虫害问题并对其解决。
一、稻瘟病的具体发生原因1、稻瘟病的发生和水稻品种本身的抗病性较差存在关联性由于水稻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单一性种植的模式,使一些原本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逐渐丧失了抗病性。
稻瘟病本身的结构变化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产生变化,导致丧失抗变性之后的水稻极容易感染稻瘟病,严重影响到水稻的种植效果以及水稻的产量。
与此同时,一些带病的种子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也会为稻瘟病的出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稻瘟病的发生和具体的气候环境存在关联性一般来说,稻瘟病的发生会在25℃~29℃达到巅峰,同时也对气候的湿度要求比较高。
在水稻抽穗之后,如果遇上了阴雨天气,气温急剧下降,环境的湿度升高,同时又缺乏阳光照射,也很可能会导致出现稻瘟病。
这个时期,雨水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实际情况以及水稻的产量。
3、稻瘟病的发生和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具体方式存在关联性在水稻的种植以及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的种植密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如果水稻种植的密度太大,就会导致在水稻的发育环节透气性以及透光性较差,容易使水稻的生长不良,进而引发稻瘟病。
与此同时,如果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不合理地使用氮肥,也很容易导致水稻本身的抗病性降低,使水稻感染稻瘟病的概率增加。
另外,如果在施肥的过程中过度地使用氮肥,也可能会将肥料集中于水稻的某一个区域,使水稻局部吸收了过多的氮元素,进而影响到水稻细胞内部的碳氮比例,使水稻的抗病能力受到影响。
4、稻瘟病的发生和疾病的防治时间不合理存在关联性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一些农民可能会缺乏专业性的认知,无法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能够及时地发现稻瘟病的实际病情发展,更加无法及时对稻瘟病进行相对应的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吴媛媛来源:《新农业》2018年第03期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适宜的情况下,病原菌开始萌发,病害会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时期发生,各个时期会呈现不同的病症。
病害的发生源于病原菌的存在,病原菌一旦有越冬场所,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以风雨作为媒介进行大肆传播,稻瘟病就会大面积发生,造成水稻的大幅度减产。
发生特别严重时可造成绝产。
对于稻瘟病,目前防治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要做到“治早、治小”,利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
1 水稻稻瘟病的类型1.1 苗瘟发生于3~4叶期前后,日平均气温在25~28℃和阴雨高湿,叶面长时间有水珠,此时最容易发病。
病斑通常不明显,病苗常变黄褐色而死,发病部位在潮湿条件下会长出灰绿色霉层。
1.2 叶瘟叶瘟一般于分蘖后期发生,常发病的部位在秧苗或成株叶片上,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叶瘟的发生常分为急性、慢性、白点、褐点4种类型。
急性型:气候条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斑暗绿色,近圆形,病斑背部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在气候条件潮湿条件下易产生,病斑为梭形,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褐色,最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白点型:气候条件干燥时,侵染点周围很快形成白色圆形小斑点;褐点型:病斑为稍大的褐色斑点,病斑上不产生霉层。
1.3 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二节发生,发病初期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随病情加重逐渐扩展全节,使全节变黑凹陷,茎秆从此处弯曲或折断,影响水分和氧料的运输,以致穗部干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籽粒不饱满,千粒重偏低,发病时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1.4 穗颈瘟在水稻抽穗扬花时病原菌侵染穗轴,遇到连阴雨,可引起大面积穗部枯死。
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在穗下第一节的穗颈上,初期为褐色小点,扩展后形成黑褐色病斑并环绕穗颈,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被阻断,从而形成秕谷和白穗。
穗颈瘟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病原体引起的重要病害,它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本文将重点阐述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综合防治策略,帮助农民朋友更有效地防治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这种病菌以寄主水稻为基础生存,通过种子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方式,侵入水稻叶片、鞘片、穗轴、米粒等部位,引发病害。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病菌因素。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离不开病菌的存在和增殖。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菌的数量会增加,导致病害的爆发。
2、气候因素。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影响很大。
例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容易促进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病害的发生率。
3、土壤因素。
水稻生长的土壤质量及其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例如,土壤缺乏氮、磷等元素将导致水稻生长受到限制,从而降低水稻的抗病能力。
4、种植管理因素。
水稻的种植方式、用地方式、肥料管理等因素也会影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例如,连作、单作、化肥过量等都会增加病害的发生率。
1、合理的种植方式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宜的秧苗,避免连作、单作,同时进行科学的肥料管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2、保证土壤健康保证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采用轮作的方式,避免种植过密,同时合理运用肥料,以加强土壤的肥力和抵抗力。
3、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按照需要进行适当的农药喷雾、肥料追施、生物制剂应用等,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损失。
4、定期检测和病害防治定期检测和病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及时发现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状况,对病害进行预防和防治。
有效的病害防治可以通过选择优质、高效的化学药剂、生物药剂、防治方案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一方面取决于病菌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另一方面也与作物的品种、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水稻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也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水稻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
其特征为灰黑色斑点,叶子逐渐变黄,并在几天内干枯。
防治方法包括:(1)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合理施肥:保证充足的氮肥供应,增强植株抵抗力。
(3)药剂防治:可使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
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其特征为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深褐色条纹。
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并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1)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枯叶和秸秆等杂物,保持田间通风干燥。
(3)药剂防治:可使用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
3.稻瘿蚊稻瘿蚊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生长不良等。
防治方法包括:(1)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免在高温潮湿的季节播种,以减少蚊虫数量。
(2)清理田间杂草:清除田间杂草和废弃物,减少虫源。
(3)施肥增强抵抗力:合理施肥,增加水稻植株的营养供应,提高其抵抗力。
4.白叶枯白叶枯是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之一。
其特征为叶片出现白色或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
防治方法包括:(1)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枯叶和秸秆等杂物,保持田间通风干燥。
(3)药剂防治:可使用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
二、水稻害虫1.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斑、白斑和枯黄。
防治方法包括:(1)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免在高温潮湿的季节播种,以减少蚊虫数量。
(2)清理田间杂草:清除田间杂草和废弃物,减少虫源。
(3)药剂防治:可使用敌敌畏、氧乐果等药剂进行喷洒。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逐渐卷曲,并在内部产生白色细丝。
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
然而,水稻生产中经常受到稻瘟病的侵害,给农民带来了很大
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保障水稻产量,实施综合的
防治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优质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和化学控
制等方面,介绍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优质种子选育
1.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通过繁育、筛选,选育出对稻瘟病抵抗力
较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整体的抗病性。
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浸泡在5%的盐酸中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可
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二、田间管理
1. 合理地培育土壤:在田间管理中,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性,为水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2. 清除聚集中的杂草:水稻生长期间,定期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
病害的传播途径。
3. 合理的灌溉控制:避免过度灌溉和积水,以减少稻瘟病菌的繁殖
和传播。
4. 种植制度轮作:通过轮作,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可与其他非稻瘟病作物进行轮作,如小麦、玉米等。
三、化学控制
1. 预防性喷药:在水稻生长期间,定期使用药剂进行喷洒,如代森锰锌等有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药剂。
2. 解毒剂的使用:当田间水稻确诊感染稻瘟病时,可以使用解毒剂进行喷洒,如硫酸锌等,将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和健康。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优质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和化学控制三个方面。
通过科学地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提高水稻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丰收对全球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病害的出现使得水稻的减产和亏空日益加剧,尤其是稻瘟病。
稻瘟病害是造成水稻病害流行性危害最严重的病原之一,其引起的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稻作物的产量。
因此,它的发生及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稻瘟病是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病原有大粒稻瘟、小粒稻瘟和黄稻瘟三种病原,它们都属于真菌类,科目为真菌,主要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具有传播能力,所有形态都具有威胁作物安全的能力。
稻瘟病可以通过病毒携带物,以气候变化为说明,病毒和细菌会在病害发生季节发挥影响地域,或携带病原菌的空气悬浮物转移到另一区域。
当水稻植株受到稻瘟病的侵害时,它的叶片会逐渐变褐、变干,叶片两侧的沟口也会变深,最终叶片会变成金褐色,最后叶片会掉落。
另外,稻膜也会变得有腐烂的痕迹,米粒也会因稻瘟病而变得脆弱,失去弹性。
进而,水稻植株的穗也会变硬、梗变短,有时会发芽失败。
对于稻瘟病的防治,我们首先要实行田间管理措施,加强收割管理,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其次,可以采用化学喷药,使用杀菌剂或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稻瘟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培育和放养天敌,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要有效控制稻瘟病,还可以采取种植抗病品种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以抵抗病虫害的侵害。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加强种子消毒处理,预防病害的发生。
同时,还应该注意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综上所述,稻瘟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是确保水稻高产的关键,是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涉及到政府和农民的利害关系,需要加强政府与农民的沟通、政策的实施以及病害的科学控制。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40%-50%。
一、发病原因1.稻瘟病是由真菌的梨孢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
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有病稻谷和稻草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
稻草上的分生孢子主要由风传遍到禾苗上,侵染危害稻株。
在适宜的条件下,禾苗上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再侵染,不断危害。
2.氮肥施用过多过迟,引起稻株疯长,叶质柔软披垂,易受病菌侵鲁在氮肥过量清况下,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砂质土壤易发病;肥田过度干旱后遇降雨或灌水,易诱发稻瘟流行施用无机肥较施用有机肥发病重长期深灌的稻田和冷浸田、漏水田易诱发稻瘟。
3.水深的田块和一直未排干过的田块稻瘟病发生重,洼地比岗地重。
连续降雨使稻田水层过深,农户不舍得放水,致使水稻一直在深水中生长。
长期大水淹灌,稻苗细弱、徒长,根系发育不好,造成贪青晚熟,易得病。
4.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达6-10小时的情况下,稻瘟病就易发生。
如果平均温度为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稻瘟病就易流行。
多雨、多雾、多露、少光照天气易发生稻瘟病。
二、发病症状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及稻株的各部分都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
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生产上应重点识别叶瘟。
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分蘖至拔节期危害较重。
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慢性型病斑元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
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水稻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防止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基本方法。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抗病品种,如“杂交稻杂交优势1号”、“杂交稻杂交优势2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首选品种。
二、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田间管理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2.及时灌溉: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因此,在灌溉时,应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
3.及时除草:水稻田间的杂草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同时也是病害的重要来源。
因此,在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化学防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杀菌剂,如三唑酮、氧化锰等。
这些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生物防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瘟病属天下性病害,是妨害火稻的要害病害之一,正在尔国各火稻产区均有分歧程度的爆收,普遍引导火稻减产1 0%~30%,宽沉时可引导绝支.连年去,黑都会火稻培植里积渐渐夸大,稻瘟病收病率及收病程度渐渐减少,科教灵验防治稻瘟病已成为火稻死产的要害关节,应引起充分沉视.1 爆收症状稻瘟病可正在火稻所有死育期制成妨害,简曲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战谷粒瘟仄分歧典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妨害最为宽沉.苗瘟:由种子戴菌制成,常爆收于3叶前.受害后,苗基部变灰乌,上部变褐,若田间干度较大,则可爆收灰乌色霉层(病本菌分死孢子梗战分死孢子).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典型,即缓性型、慢性型、褐面型、黑面型.缓性型病斑边沿褐色戴有浓黄色晕圈,中央灰红色,由暗绿色小斑夸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产死没有准则大斑,死少较缓;慢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者椭圆形,叶片正反里均有褐色霉层;褐面型病斑普遍正在下抗品种或者老叶上爆收针尖大小的褐面,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收病;黑面型病斑正在老叶上爆收红色近圆形小斑,普遍没有爆收孢子.节瘟:火稻抽穗后正在稻节上爆收褐色小面,后绕节扩展,病部变乌,易合断.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面,制成枯黑穗战秕谷.2 收病顺序病菌以菌丝体战分死孢子正在稻草战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产死核心病株,其产死的分死孢子可举止再侵染.其正在适温下干,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好处收病,菌丝死少适温26~28℃,孢子产死的相宜相对于干度正在90%以上,死少适温25~28℃,孢子萌收需有火存留并持绝6~8h.温度相宜才搞产死附着胞并爆收侵进丝,脱透稻株表皮,正在细胞间伸张摄与养分.阳雨连绵,日照缺累或者时阴时雨,或者早早有云雾或者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赶快.3 收病本果 3.1 施肥没有当火稻死产中偏偏施氮肥或者施氮肥过多,制成叶片过老,火稻收棵猛,启止早,稻苗贪青,抗病本领强,易激励稻瘟病.3.2 播期过早少江以北天区,若火稻播期推早,则简单逢上仄衡气温20℃安排,多雾、天阳或者阳雨连绵的天气,简单引导稻瘟病的爆收与流通. 3.3 培植品种没有当分歧火稻品种,其抗稻瘟病的本领分歧,普遍情况下粳稻比籼稻、早稻比早稻简单熏染稻瘟病,纵然共一品种,其分歧死育期熏染本领也没有相共. 3.4 稻田火分管制没有当稻田少久灌深火没有排;漏火田管制短佳,孕稻期、抽穗期缺火;山区曲交引用热泉火灌田.正在那3种情况下,火稻根部吸支养分的本领降矮,叶构制单薄,病菌简单侵进.4 防治要领 4.1 采用抗病品种就天与材采用2~3个符合当天培植的抗病品种.采用无公害火稻品种,要掌控4个准则,即符合性、歉产性、抗顺性战本量性.对于那些准则要举止概括思量,没有成仅探供产量. 4.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亡菌源,稻草处理火稻支获后,应把稻草局部支回,没有克没有及留正在田中,如要使用必须通过10~15 d下温处理(50~60℃),才搞施正在田里.收病宽沉的稻草应废弃. 4.3 种子处理搞到浸种选药精确,实足浸种消毒,可杀死种子上所戴病菌.可用10%浸种灵乳油5000~6000倍液浸种5d安排,10mL可浸种30~40 kg,注意一浸到底,没有必荡涤曲交催芽;或者用25%咪陈胺乳油1袋(10mL)对于火40~50kg配成药液,浸种60kg,视温度浸5~7d,每天搅动1~2次,一浸到底. 4.4 加强肥火管制按火稻需肥顺序,加强肥火管制是防止稻瘟病的灵验步伐之一.根据火稻品种个性、天力火仄科教配制基肥,采与配圆施肥技能,没有克没有及偏偏施氮肥,应删施硅肥.火稻死少历程中,瞅苗逃肥,使火稻正在抗病较强的3个险期降黄.适度排火晒田,不妨督促稻根新死根的萌收,减少根部的吸支本领;能统制肥效,督促仄常降黄;使茎叶老健,巩固抗病本领. 4.5 化教药剂防治按照“沉正在防止,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准则.主要按3个步调举止:第1步早期防止.7月1日启初,正在火稻拔节期,注意瞅察天气情况,如果阳天或者下雨天连绝2d以上,应赶快施药防止稻叶瘟.防止用药有三环唑、咪陈胺或者其复配剂,视天气情况连绝防止2~3次,每5~7d喷施1次,可基础统制稻瘟病的爆收,简曲用量遵从植保人员的指挥或者按证明书籍庄重使用.第2步即时用药.正在病害爆收初期,即时用药统制病情,以防病菌扩集齐田制成流通.采用的药剂有稻瘟灵、富士一号、50%氯溴同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没有成漏喷.第3步瞅田施药.如果叶瘟战穗瘟爆收已经很宽沉,每穴有30%以上的灵验穗受害时,可根据火稻所处死育期采与2种办理要领:一是稻穗已到完死期,叶片有20%脆持绿色,那时要继承施药以统制病害扩集,而且必须先用强氧化剂先灭菌,而后用富士一号等举止后期呵护.两是稻穗已经达到实足老练,粒皮黄色,稻粒搞硬,那种情况便没有必采与防治步伐,果为纵然没有防治也没有会举止再侵染战扩展. 正在药剂防治历程中,喷洒农药时央供搞到“五准”:一是病虫诊疗要准.两是用药要准,对于症下药.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证明书籍剂量央供配药.四是里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五是时间要准,掌控病害爆收的时期即时用药,喷药时间普遍采用15:00以去喷药,早上叶片有露火没有宜喷药,中午日照强,药液挥收快,没有宜喷药.若喷药后8h内降雨,药液被浑洗,等雨后天阴还应补喷,或者加进劣量的删效剂,才搞支到良佳的防治效验.(念霜)。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它具有广泛的发病范围和强烈的破坏力,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常见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发病期:水稻稻瘟病发病期多在水稻生长期的成熟期和收获期,其中以成熟期的发病频率和强度较高。
(二)发病条件:水稻稻瘟病往往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特别是在气温在25℃以上,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下繁殖和扩散。
此外,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湿度过高,通风不良,土壤酸碱度异常等均会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三)发病特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多以散发病势为主,极少数地区可出现大面积爆发。
发病初期,稻叶上出现黄色小点,逐渐扩展,由小点扩大为大片病斑,叶面也出现灰白色粉状菌丝。
严重的病株甚至会发生干腐的现象,导致稻穗不成熟或无法结实。
在严重的情况下,水稻产量甚至可减少30%以上。
二、综合防治措施(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水稻抗稻瘟病的高产品种,能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和病情程度。
此外,可以通过良种繁育,培育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二)适合施肥:适量施肥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但施肥也应该适度,避免过多的氮肥施用,使水稻长势过旺,更易罹患稻瘟病。
(三)土地整治:保持田间通风和排水的良好状态,保持土壤适度的湿度和pH值,以减少病原的生长和繁殖。
(四)农艺管理:合理间茬,制定合理的灌水和收割时间,促进植株早熟,减少病害发生的条件。
及时割除并销毁病株,避免病原的再次繁殖。
(五)化学治疗:如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农药防治,应选择环保、无毒、低毒的药剂。
注意有效成分和药剂浓度,以免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六)物理防治:采用覆膜和喷雾等方法控制病原的传播。
适时开展热烟熏等方法,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病原的滞留和再生。
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农民和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和总结了一系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已经培育出一些高抗病品种,如“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II优良组合”、“超级杂交水稻第三代组合”等。
这些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降低稻瘟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避免稻株叶片湿度过高。
其次,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病菌在水中传播。
此外,还要注意适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稻株生长过旺,易感染病菌。
3. 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稻瘟病的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田间巡查、病害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
通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的蔓延。
4. 种植病害间套作物:病害间套作物是一种有效的防治稻瘟病的方法。
比如,在水稻田间种植豆类作物,如大豆、豌豆等,可以抑制稻瘟病的发生。
这是因为豆类作物根系中的某些化合物具有抑制病菌生长的作用,可以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5. 施用生物防治剂:生物防治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稻瘟病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
这些生物防治剂能够通过竞争和产生抗菌物质的方式,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稻瘟病的目的。
6.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在防治稻瘟病时,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药剂有三唑酮、噻菌酯等。
使用化学药剂要遵循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7. 清除病源和病残:定期清除田间的病源和病残,可以减少稻瘟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和传播。
清除病源和病残的方法包括病株深埋、田间消毒等,可以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扩散。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是由真菌病原体稻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的病害。
该病害的症状表现
为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点,褪色后形成黄色环状斑,枯死后整叶干枯。
严重时,导
致稻子失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原因:
1. 气候因素:高温多湿是稻瘟菌繁殖的最适宜生长环境,夏季湿度过大,有利于病
菌繁殖;
2. 土壤因素:缺乏养分会使水稻达不到正常生长水平,减弱发抗病能力,也会影响
稻瘟菌的引起和发展;
3. 农业措施:长期大田连作、化肥连用、不及时深松土壤等,都会导致水稻植株生
长不佳,易生病。
防治策略:
1. 选种抗病品种:采用抗病品种,可降低水稻感染稻瘟病的几率;
2. 合理施肥管理:适量施肥,注意合理供水,增强水稻植株的免疫力;
3. 种植间作物:利用间作等措施,既可以避免长期单一作物耗损耕地养分,也可以
控制稻瘟病的流行;
4. 清除病源:发现病害及时清除,减少病菌扩散和影响;
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除了能够控制病情外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建议小
心使用;
6.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防治,可以增加水稻植株免疫力,减少化学物质的使
用。
综上所述,防治水稻稻瘟病需要采用多种综合措施进行。
从根本上解决稻瘟病的发生,需要注意做好土壤肥力的管理,改善种植环境。
同时,定期喷药、加强病害监测和清理病源,对于控制病情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处理病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保方面的问题,
尽量使用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生长季节长、适应性广、容易滋生病虫害等特点,使得水稻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的正常发展。
为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病害防治(一)稻瘟病发病特点:稻瘟病是水稻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移栽后的40天左右。
发病初期呈现灰绿色,后来逐渐变为稻叶上的白色霉点,霉点愈来愈大,相互连成片状,并向叶缘蔓延。
最后可导致叶片完全枯死。
防治方法:防治稻瘟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地抵御稻瘟病的危害,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施肥:充分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稻瘟病的发生率。
3.及时清除病害来源:病株及时清除可以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防止病害扩散。
4.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一般选用三唑酮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洒,但不能过度使用,防止产生药害。
(二)白叶枯病发病特点:白叶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条件下水稻易受感染的病害。
发病初期,水稻叶面有白色粉末状斑点,随着病程的推进,叶片渐渐变黄,形成大片坏死,最终叶片脱落。
1.搭建遮阳棚: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使水稻感染白叶枯病,适当搭建遮阳棚可以降低气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采用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工作液浓度为400倍左右,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喷洒。
发病特点: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生育期后期。
发病初期,叶片表面有灰色细长的纵条状斑点,随着病程的继续,病斑逐渐变大、变形,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干枯斑片。
防治方法:防治纹枯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选用先进品种:选用耐病、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纹枯病的首要措施。
2.积极除去鼠害:鼠类是纹枯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应该加强田间鼠害的防治。
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
近年来,白城市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
1 发生症状
稻瘟病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造成危害,具体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
苗瘟:由种子带菌造成,常发生于3叶前。
受害后,苗基部变灰黑,上部变褐,若田间湿度较大,则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瘟: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
慢性型病斑边缘褐色带有淡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由暗绿色小斑扩大为梭形斑,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正反面均有褐色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白点型病斑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一般不产生孢子。
节瘟: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绕节扩展,病部变黑,易折断。
穗颈瘟:穗颈部初现褐色小点,造成枯白穗和秕谷。
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至寄主形成中心病株,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
其在适温高湿,有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发病,菌丝生长适温26~2 8℃,孢子形成的适宜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长适温25~28℃,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h。
温度适宜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
3 发病原因
3.1 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过多,造成叶片过嫩,水稻发棵猛,封行早,稻苗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发稻瘟病。
3.2 播期过晚
长江以南地区,若水稻播期推迟,则容易遇上平均气温20℃左右,多雾、天阴或阴雨连绵的天气,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
3.3 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其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粳稻比籼稻、晚稻比早稻容易感染稻瘟病,即使同一品种,其不同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
3.4 稻田水分管理不当
稻田长期灌深水不排;漏水田管理不好,孕稻期、抽穗期缺水;山区直接引用冷泉水灌田。
在这3种情况下,水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叶组织薄弱,病菌容易侵入。
4 防治方法
4.1 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
选用无公害水稻品种,要把握4个原则,即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性。
对这些原则要进行综合考虑,不可仅追求产量。
4.2 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稻草处理
水稻收获后,应把稻草全部收回,不能留在田中,如要使用必须经过10~15 d高温处理(50~6 0℃),才能施在田里。
发病严重的稻草应烧毁。
4.3 种子处理
做到浸种选药正确,彻底浸种消毒,可杀死种子上所带病菌。
可用10%浸种灵乳油5000~6000倍液浸种5d左右,10mL可浸种30~40kg,注意一浸到底,不用清洗直接催芽;或用25%咪鲜胺乳油1袋(10mL)对水40~50kg配成药液,浸种60kg,视温度浸5~7d,每天搅动1~2次,一浸到底。
4.4 加强肥水管理
按水稻需肥规律,加强肥水管理是预防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地力水平科学配制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不能偏施氮肥,应增施硅肥。
水稻生长过程中,看苗追肥,使水稻在抗病较弱的3个险期落黄。
适度排水晒田,可以促使稻根新生根的萌发,增加根部的吸收能力;能控制肥效,促使正常落黄;使茎叶老健,增强抗病能力。
4.5 化学药剂防治
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
主要按3个步骤进行:第1步早期预防。
7月1日开始,在水稻拔节期,注意观察天气情况,如果阴天或下雨天连续2d以上,应马上施药预防稻叶瘟。
预防用药有三环唑、咪鲜胺或其复配剂,视天气情况连续预防2~3次,每5~7d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具体用量遵从植保人员的指导或按说明书严格使用。
第2步及时用药。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病情,以防病菌扩散全田造成流行。
选用的药剂有稻瘟灵、富士一号、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等,不可漏喷。
第3步看田施药。
如果叶瘟和穗瘟发生已经很严重,每穴有30%以上的有效穗受害时,可根据水稻所处生育期采取2种解决方法:一是稻穗未到完熟期,叶片有20%保持绿色,这时要继续施药以控制病害扩散,而且必须先用强氧化剂先灭菌,然后用富士一号等进行后期保护。
二是稻穗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粒皮黄色,稻粒干硬,这种情况就不必采取防治措施,因为即使不防治也不会进行再侵染和扩展。
在药剂防治过程中,喷撒
农药时要求做到“五准”:一是病虫诊断要准。
二是用药要准,对症下药。
三是药液配兑要准,按说明书剂量要求配药。
四是面积要准,以便准确用量。
五是时间要准,把握病害发生的时期及时用药,喷药时间一般选择15:00以后喷药,早上叶片有露水不宜喷药,中午日照强,药液挥发快,不宜喷药。
若喷药后8h内降雨,药液被冲洗,等雨后天晴还应补喷,或加入优质的增效剂,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念霜)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