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可能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分离焦虑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往往会产生分离焦虑。
他们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却无法得到满足,导致情感上的空虚和不安全感。
2. 自卑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会出现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离开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缺乏自信心。
3. 忧虑和焦虑留守儿童常常会面临对未来的忧虑和焦虑。
他们担心父母在外工作受到欺负或遭遇意外,担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4. 社交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社交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朋友,有时甚至会被同龄人孤立或排斥。
5.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可能缺乏引导和约束,导致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受到诱惑和负面影响。
二、对策1. 提高大众的关注和关心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关心,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的处境,并且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健康。
2. 家庭教育对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父母需要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保持和孩子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和不安全感。
3. 政府和社会的关怀政府和社会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怀。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缓解焦虑和忧虑。
4.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积极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比如建立留守儿童的关爱中心,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5.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一些具体内容。
1. 孤独感:留守儿童经常一个人度过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2. 情绪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安慰,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
3.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容易出现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自卑、自闭、焦虑等。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供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5. 家庭关系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容易疏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紧密度。
6. 自我认同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对自我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缺乏清晰的自我认同。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经历和正能量的启发,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自我身份,并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7. 心理抵抗力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面临困境,容易缺乏心理抵抗力,面对诸多压力无法有效应对。
对策:加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培养,通过培训和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的情况下,由其他家庭成员或其他人照料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 情感抚慰不足。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2. 心理问题。
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出现抑郁、焦虑、行为问题等心理问题。
3. 教育问题。
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教育容易受到影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可能造成学业困难和学习成绩下降。
4. 安全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的照料和监管,留守儿童面临着安全问题,容易受到伤害或侵害。
对策:1. 加强家庭关系。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鼓励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亲自参与孩子的成长。
2. 提供心理辅导。
政府和社会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3. 完善教育支持。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4. 加强社区监护。
社会应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加强社区组织的监督和关怀,确保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5. 增加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上述对策只是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初步探讨,实际上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合作,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关注留守儿童的处境,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享有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在农村留守,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一、心理问题分析1. 孤独与无助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
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
2. 情感缺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的情感,容易产生情感缺失的问题。
他们很难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3. 情绪不稳定长期的孤独和无助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4. 社交问题由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和沟通,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容易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表现为内向、孤僻等。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亲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尽量减少与孩子的分离时间,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
2. 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
3.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组织志愿者进入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4. 扶持教育扶持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是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技能。
5. 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和关爱留守儿童。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务工等原因长时间不在家,留守在农村家中的未成年子女。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随着农村转型的加速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孤独感与身份认同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
他们往往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因而缺乏关爱和情感支持。
当他们和其他同龄人交往时,常常感到形单影只,缺乏归属感。
由于长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他们的身份认同感也变得淡薄。
2.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易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在精神上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与挫折感,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 行为问题长期的留守状态容易促使一部分留守儿童产生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性、不愿与人沟通等问题。
有的留守儿童在与其他人交流时缺乏合作意识,易产生冲突与争斗,甚至有的出现攻击性行为。
4. 学业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监管和教育,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学习动力缺乏,对未来的规划模糊。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关爱,长期留守的儿童易陷入不良的学习行为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保护机制,包括设立乡村留守儿童专项基金、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等,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和学业规划,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2.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父母的教育意识,引导父母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成长,增强亲子沟通,建立健康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降低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
3. 加大留守儿童关怀力度政府可通过增设农村留守儿童关怀中心、农村留守儿童夏令营等形式,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打拼,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长期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心理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长期处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情感失调与父母长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失调,甚至对家庭缺乏归属感。
当父母长期离家不归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3. 心理压抑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没有人能及时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抑。
在长期没有得到消解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压抑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 父母回家让父母回到农村来陪伴孩子,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和情感失调问题。
确保孩子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情,帮助孩子促进情感的稳定和成长。
2. 安排亲近人的陪伴为孩子安排亲近的人陪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亲近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叔叔阿姨、堂兄姐等。
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人,能够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怀。
3. 心理辅导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疏导情绪。
心理辅导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行开导和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探讨应对策略,为关注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建议。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2. 自卑感:由于家庭状况的影响,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
3. 抑郁情绪:长期的孤独和无助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4. 焦虑情绪:担心父母的安全、担心未来,留守儿童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5. 学习压力: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产生学习压力。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关注和帮助。
二、应对策略1. 加强社会支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和帮扶工作,引导父母亲身离家务工的也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3. 学校干预: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等服务,鼓励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
4. 心理咨询: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5. 建立亲子活动:在留守儿童的家乡社区或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吸引父母亲返乡参与,增进他们和孩子的感情,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关爱和陪伴。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应该齐心协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出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的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这就需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有时会感觉孤单、失落和无助。
他们缺乏亲情关爱和感受到的家庭温暖,长时间的独居会使得心理上出现偏差。
他们可能会对未来感到不确定,会出现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二、行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独处,往往缺乏人情味和交际能力。
这样就会出现在家里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特别是在与人沟通方面,表现比同龄人差。
有时,留守儿童会表现出反社会行为,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很重要,需要家长从细节上入手。
比如,在电话和微信上与孩子留言、说说话,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在寒暑假回家的时候,尽量多陪伴孩子;在一些重要节日一定要回家,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二、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些教育活动和心理辅导,让留守儿童增强自信心,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社会关注留守儿童是社会的责任,社会应该关注这部分人群的问题。
比如,在农村设置一些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心,让他们有一个社交场所,同时,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支持与协作。
家庭应该加强关爱和监护,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应该提高关注度和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怠工、敌对等消极心理问题。
2、在情感和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不爱交际,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3、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
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厌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
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的是由亲朋好友、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对策有: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而留在家乡生活的儿童。
他们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面临着多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心理问题父母的长期离家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2.学习问题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支持,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3.行为问题在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如叛逆、消极、不良习惯养成等,甚至有些孩子会走上不良的道路。
4.身体健康问题由于生活条件和饮食水平的限制,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身体健康问题,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患病的情况。
5.社会适应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很难融入集体生活,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沟通。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2.建立家庭教育辅导机构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父母提供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能力,以便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孩子。
3.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辅导,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提高学习成绩。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和家长共同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团队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家乡寄居亲友家或独自生活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下面将列举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问题一:情感失落与孤独感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情感失落。
解决策略:建立亲子联谊活动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义工团队或心理健康专家,定期组织亲子联谊活动,让父母和留守儿童有机会进行交流,加强亲子关系的建立。
通过活动,父母可以向儿童表达爱和关心,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问题二:学业困难及学习压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困难往往是由于缺乏父母辅导和学习资源的限制,导致学习压力增加。
解决策略:提供学习支持和资源学校和社区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资源支持。
可以成立学习小组,由志愿者或高年级学生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帮助。
政府也可以提供经济支持,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和设施。
问题三:心理问题与社交障碍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他们也面临着社交障碍,不懂得与同伴交流和相处。
解决策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和开展社交技能训练政府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学校可以开展社交技能训练课程,教导留守儿童与人相处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问题四:缺乏自信与自尊心父母的长期离家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缺失,对自己缺乏信心,容易受到欺负和排挤。
解决策略: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活动,如戏剧表演、艺术作品展示等,鼓励留守儿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问题五: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缺失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容易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解决策略: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和培训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和培训,引导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纷纷走向城市谋生,而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农村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离异、疾病等原因,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由其他家庭成员或外教照顾的未成年人。
他们长期处于缺乏家庭支持和关爱的状态下,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发,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1.1 孤独与孤立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容易产生孤独和孤立感。
在生活中,他们缺少家长的陪伴和引导,长时间处于孤独的状态下,心理易产生问题。
1.2 自我认同困惑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在同龄人或其他亲戚家庭中成长,往往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容易对自己的身份产生困惑,甚至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
1.3 教育与情感缺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情感缺失往往比较严重。
父母不在家,没有人进行及时的教育和情感引导,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失。
1.4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焦虑、抑郁、自卑、情绪不稳定等问题比较普遍,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2.1 经济原因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谋生。
由于留守儿童无法随同父母外出,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2.2 家庭矛盾部分留守儿童是因为家庭矛盾导致父母离异或者家庭关系紧张而导致的,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2.3 教育资源匮乏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和情感的缺失,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2.4 基层社会照料不足在基层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照料和关爱不足,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关爱的状态下,心理健康问题产生。
3.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加强对相关班子和机构的监管,落实相关政策,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一方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留在乡村寄宿亲戚家或空巢老人陪伴的儿童。
这种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经济效益,但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下面将对农村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阐述。
农村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孤独感、焦虑、自卑感和无助感等。
孤独感是留守儿童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寂寞。
为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和亲戚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让留守儿童在寄宿亲戚家中感到温暖和关爱。
2.积极开展亲子活动,如视频通话、写信、寄礼物等,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减轻孤独感。
3.开展社交活动,让留守儿童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增加他们的社交能力,降低孤独感。
焦虑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他们经常为父母的安全和归来而担忧,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未来的焦虑。
为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和父母的沟通,告诉他们父母工作的具体情况,让留守儿童知道他们并不是被遗弃或被抛弃的。
2.培养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分散焦虑情绪,增加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
3.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留守儿童处理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孤独感、焦虑、自卑感和无助感等心理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未来规划,从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这就是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他们往往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长期以来导致了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
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 孤独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缺少亲情关爱,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心理上产生障碍。
2. 自卑感:在和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留守儿童会感到自己和别人有很大的差异,产生自卑感。
3. 学习压力: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缺乏家庭的指导和鼓励,长期独立学习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4. 人际关系问题:缺少与父母亲密的交流,使得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在农村,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形式,因此要加强对爷爷奶奶、亲戚等家长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亲情关爱。
父母在外打工,应该利用假期和节假日回家,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传递对孩子的爱和关心。
2.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要加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心理辅导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这样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孤独和自卑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内定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学会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通过课堂教育、心理测试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增加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认识。
4. 家庭访谈和社区帮扶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访谈,了解家庭的情况,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帮扶措施,比如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帮助,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或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交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焦虑感,导致自卑和情绪不稳定。
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学校支持:学校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3.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社区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关怀。
4. 父母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机制,教育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他们的孩子。
提供与父母沟通和关爱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5. 心理咨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师可以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都应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家庭原因,许多父母选择到外地工作,导致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而长期独自生活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教育和健康等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主要问题1. 心理问题由于与父母分离和长时间独自生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情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尊重感,常常感到被遗弃和无助。
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通常只得依靠老年人或其他亲戚抚养,这些人往往缺乏教育资源和专业知识。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环境恶劣且缺少家长监管,在学业上容易落后于同龄人。
他们也缺乏社交机会,无法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和分享。
3. 健康问题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适当的运动以及缺乏早期预防接种等问题导致他们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并可能长期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
三、解决方法1. 加强家庭教育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子女成长需要的认识和关注度。
同时,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培训和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适应生活变化。
2. 加强学校支援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应该承担起更多责任来帮助他们。
建立专门面向留守儿童的辅导班和兴趣小组,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此外,学校也应该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孩子们感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3. 加强社区关怀留守儿童所在的社区应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照顾。
社区可以建立托管中心或活动中心,提供安全、健康、有趣的环境给留守儿童,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照料。
同时,社区还可以鼓励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服务中来,为他们提供陪伴和帮助。
4. 建设多元化服务网络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合作建立完善的多元化服务网络。
这一网络包括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心理辅导中心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导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农村就业状况和教育资源的限制,父母出去打工或迁往城市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常年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情感疏离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孤独感1.: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往往感到无助和失落。
焦虑和抑郁2.:长期面对父母的缺失和不确定性,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自卑感3.: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良好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常常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心。
情感疏离4.:由于缺乏亲情关怀,留守儿童在情感上与父母和亲人疏离,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学业压力5.: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往往缺乏家庭支持和指导,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家庭教育1.: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机制,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
完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2.:建立起政府、学校、社区等多方合作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4.: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圈子,减轻孤独感。
建立合理的学校教育机制5.:改变传统的农村学校教育方式,注重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加强社会关爱和参与6.: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解决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迁徙到城市或其他地方工作,留下儿童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戚照顾的一类儿童群体。
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家中独自生活,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缺少家庭关爱与陪伴,长期处于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
2. 害怕与焦虑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父母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容易产生害怕和焦虑情绪。
他们在家中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不安。
3. 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产生自卑情绪。
4. 沟通困难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机会,容易产生沟通困难和社交问题。
5. 心理创伤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创伤。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在尽量减少外出工作时间,尽量多地在家陪伴孩子。
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2. 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状况,学会处理情感问题。
3. 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在父母外出工作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如电话、视频、微信等,加强家庭沟通,拉近亲子关系。
4. 加强亲子交流鼓励父母回乡探亲,或者将孩子接到城市与父母团聚,增进亲子感情,减少孩子的思念之情,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5. 鼓励社交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提供孩子们交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6. 政府关注政府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扶持力度,加强社会福利,提供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农村家庭为了经济发展而选择到城市打工,留下了孩子在农村生活,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然而,留守儿童面临着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等。
以下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1.加强心理疏导服务
留守儿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
政府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等。
2.提高关爱度
留守儿童对家庭的缺失感非常强烈,社会应该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关爱度,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比如,可以组织志愿者去农村看望留守儿童,送去关心和鼓励。
3.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系统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支持,很容易产生行为问题。
可以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为留守儿童的亲人提供一定的教育、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
4.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保障。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来解决。
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等各方
面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属长期外出务工等原因,留在农村家中生活的未成年人。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1. 孤独感: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孤立,缺乏归属感。
2. 情感淡漠: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无法感受到父母的温情,缺乏亲情关怀,导致情感淡漠甚至冷漠。
3. 自卑感:由于缺乏父母的鼓励和肯定,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影响自信心的培养。
4. 忧虑和压力:留守儿童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缺乏父母的安抚和支持,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5. 行为问题: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立生活,缺乏父母教育的指导和约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自闭、偷窃等。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政府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并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2. 学校教育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适应能力。
3. 家庭关怀和陪伴:家长和亲属应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多留在家中陪伴孩子,提供爱和关怀。
家庭成员应多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保持家庭的温暖氛围。
4. 社区关爱服务:社区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情感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5. 引导兴趣爱好:帮助留守儿童发展兴趣爱好,参加体育、艺术等活动,增加社交圈子,丰富生活,提高自我认同感。
6.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和了解度,促进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黄羊镇杨房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研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留守儿童的含义及其种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
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与父母相见的时间甚少。
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被我们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基本有这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祖父辈监护,也就是隔代抚养。
二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抚养孩子,类似于单亲抚养。
三是把孩子寄养于亲戚朋友家。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1.情绪消极。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认知水平较差。
儿童对于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主流的行为模式地学习,最早来自父母。
学到的价值观念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最终转化为行为准则。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积极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甚至出现偏差。
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对应的如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和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有资料显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认知上偏差程度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而父母皆在身边的儿童在认知上比前两种情况要好。
3.内心失衡。
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得不到同龄儿童应有的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
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会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世。
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的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
4.人际交往障碍。
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
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和谐。
以上的各种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根源在于亲情的缺乏。
三、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1.家庭方面。
第一,父母应当尽量避免一起外出。
如果留守儿童由他人或者一方监护,父母要经常给儿童写信,打电话,加强和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保障上。
除了衣食住行外,更需要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以及思想情况,留意其心理变化,给予正确积极的疏导,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感。
留守儿童父母应该摆正工作和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
同时社会也要体谅农民工的艰辛,给予他们更多的便利,减少他们工作压力,使他们
有更多精力关爱孩子。
第二,家长应该主动加强和学校的联系。
如工作有变动,联系方式有变动,应及时通知学校方面。
随时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以便掌握心理变化,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疏导。
第三,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多和孩子团聚。
对于寒暑假,最好把子女接到身边,给他们机会体会家庭温暖、父母关爱以及工作的艰辛。
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等场所加强亲子关系。
这些场所也需要针对他们减少相应的收费。
第四,加强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感。
监护人也要随时向留守儿童父母以及学校反馈他们的情况,在监护过程中倾注更多的亲情和关怀,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这一点,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要做好沟通,监护过程中要加强和监护人的联系。
2.学校方面。
以班级为单位,学校应调查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父母工作所在地、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情况、监护人联系电话,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随时通报给其父母以及监护人。
第四,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安排班主任学习心理知识,以便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帮助解决。
3.社会方面。
第一,留守儿童和父母交流见面,社会可以为之提供更多的便利。
比如农村当地政府可以组织集体探亲,城市可以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一些免费的亲子活动日。
第二,社会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小组,通过有组织有规模的方式,来传递爱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十分突出,最根本的原因是亲情缺失,同时也
有教育缺失,监护缺失的因素。
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监护也主要是学校监护和家庭监护。
对于未成年人,亲情、教育以及监护都离不开家庭,学校也负担着部分的教育和监护,而学校和家庭必然离不开社会,所以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解决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隐患,这不是哪一方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对他们倾注关爱,更需要有关部门给出具体的措施。
这是可持续发展、以人文本、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