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当今社会,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这样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珍视和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
高一必修教材中便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本文主要从教案设计的角度,分享该课进行教学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受到污染的危害2.思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激发学生对保护环境、水利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导入:出示图片-干涸的河流,让学生就此发表感想,引起学生的思考2.学习内容: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水是易受污染的物质。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体会“一滴眼泪”和“一滴水”的关系,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就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3.课堂练习:以小组形式,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节约水资源,并用PPT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出来。
4.引导学生探究对策:学生在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行动计划,以及总结出“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案”。
同时,引导学生合作,组织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以图片为引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去开展教学活动。
2.访谈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小组内得到认识和坦诚地交流,促进思维和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PPT展示法。
让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播放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介,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上占有先机,加入大量的图片、实物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增强教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篇一:7《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最新)】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目标】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2、能够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3、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4、查阅资料,深入研读,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2、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教学过程】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
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
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
昨天我们学习了曹禺在《雷雨》中给大家展示的一段灵魂的对话,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二、【感受?鉴赏】1.雨果雨果(l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是法国文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遗产。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
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2.《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情节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道貌岸然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看到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之后,被禁欲主义压抑的的情欲蠢动起来,疯狂地想占有她。
面目丑陋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也爱上了爱斯梅拉达。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设计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上水资源的紧缺性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小班水处理方法,如:过滤和消毒;3. 增强难忘的联想以及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1、了解水资源的紧缺性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1.2、掌握基本的水净化处理方法,如:过滤和消毒。
2、教学难点:2.1、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的培养;2.2、如何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小学生珍水意识。
三、教学步骤分析:3.1 活动启动三、两幅相对对比的图:一幅是干旱的沙漠,一个没有水的干航天;另一幅是清澈的河流和一个婴儿喝到清水非常的高兴。
引导学生猜测这两幅图片含义,学生回答时间适当延长。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水资源的非常珍贵!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3.2 理论学习在介绍水资源保护的同时,特别指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无端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危害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办法。
采访环节:向在座的同学询问是否有无节约使用水的好事,同时在学生们抱怨:家长浪费水,校方对节约水的教育不够深入等话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围绕“水”展开自由讨论,发现了很多节约使用水的好方法和机会。
3.3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按照同窗组合要求,开始实践小班水净化方法。
通过许多先容和实验后,同学们逐渐地学会了利用水净化法净化水的方法。
如:过滤法用过滤纸、棉纱等道具进行初步去除水中浮质的净化方法。
这样处理后的水,虽然看起来很干净,但是仍然具有细菌、病毒等除微生物之外的杂质。
所以,我们还需掌握杀去水中微生物的消毒处理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石灰消毒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学习相应的消毒法,并掌握紫外线灯的使用。
3.4 归纳总结同学们围绕净化水资源的主题,共同制作了一幅清晰明了的净化水图片,展示给全班其他同学。
同时一起完成下面这个案例设计猜测题: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贪婪的国王,在他国有一个很干净的河流。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情节2.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的方法。
3.领会作者赞美美好人性、呼唤良知和人性的主题教学重点: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初步体会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对美好人性力量的赞美,和对人们沉睡的良知和美好人性的呼唤的主旨。
课前预习: 1.阅读文章,至少两遍,并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2.把小说节选中的出场人物按出场顺序理出来,并明确他们的身份。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伽西莫多把克洛德从钟楼推下的图片。
在这部作品里,( 出示《巴黎圣母院》这本书) 伽西莫多对他人总是心怀敌意,但是对一个人的“挚爱”也许要胜过大教堂。
这就是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克洛德。
然而,在小说最后他却义无反顾地把克洛德推下钟楼,是什么力量让他做出如此骇人之举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二、作者简介:略三、课前检测(字音字形)略四、整体感知:问题:1.在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有哪些人在活动?其中有几种角色值得关注?伽西莫多围观的群众克洛德爱斯美拉达2.这些角色在看台上又有什么表演呢?请分别用一个词或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他们的活动。
卡:流泪看客:嘲笑辱骂克洛德:逃避爱斯美拉达:送水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在划线处填上人物的行为动作)在格雷沃刑台上,伽西莫多受笞刑,群众嘲笑辱骂伽西莫多,克洛德逃避,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送水,伽西莫多流下泪水。
五、文本研读:问题探讨1.卡西莫多在受刑时,围观群众有哪些反应,你如何看待?(提示:重点找出并体味有关围观群众“笑”与“不笑”的描写)民众素描——麻木、冷漠、残忍2.克洛德出场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神甫——冷酷无情(提示:重点分析卡西莫多神情的变化。
可请同学进行朗诵)克洛德的出现,让我们在看客的集体冷漠之后又看到个体的无情,克洛德的遗弃不顾让卡西莫多对人性的期望值降至冰点,在美与丑的看台上展现了丑的极致3.如何理解爱斯美拉达的送水的行为?找学生范读这一段,让学生在诵读中共享美好与感动爱丝梅拉达——美的化身爱丝梅拉达的美好纯真和群众及克洛德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4.卡西莫多为什么会留下他人生的第一滴眼泪卡西莫多——善的感召(可以点拨学生对比上文卡西莫多面对鞭刑、面对群众、面对克洛德时的表现具体理解)面对残酷刑罚:他毫无反应,听之任之,默默承受,心如死灰面对群众嘲笑辱骂:愤怒、憎恨、失望面对神甫无情转身:绝望悲哀面对以德报怨的一滴水:人性的觉醒留下了觉醒、感激、自责、悔恨、开心的一滴泪动物般愚昧、不知羞耻——迷茫绝望——自责感激的流泪了(人性回归)5.爱斯美拉达送水后,卡西莫多受到了感召,群众如何?群众——善被唤起(群众欢呼起来好极了、好极了)联系文章P35页29段雨果用“儿童”来形容,说明民众的人性也还在沉睡,处于原始无知状态,人性美需要被唤醒也是可以被唤醒6.明确创作手法:美丑对照(对比)如:爱斯美拉达的美和伽西莫多的丑克洛德道貌岸然和自私恶毒的心伽西莫多丑恶的外表和善良的内心群众、克洛德和爱斯美拉达的对比六、课堂小结:小说通过叙写一个外表丑陋的敲钟人遭受笞邢的经过,表现了人性的美与丑的尖锐冲突,歌颂人性中的美好的同情心,批判冷漠邪恶的行为及肮脏丑恶的灵魂,呼唤沉睡的良知和美好的人性。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
3.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感动流泪的故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眼泪”的意义。
2.板书课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邀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和期待。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后题,找出自己认为感人的细节描写,做好批注。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感人细节,组织讨论,体会人物性格。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一滴眼泪”和“一滴水”分别代表了什么?2.布置作业:思考课文的含义,预习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感人细节,那么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含义是什么?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眼泪”和“水”分别代表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拓展延伸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
2.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反馈。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描绘课文场景的画。
2.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课文表达技巧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3.学生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对话,询问他们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眼泪与水之间的象征意义,进而理解的含义。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阅读《巴黎圣母院》。
(2)自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问题:文中节选部分写出了那些人?他们对卡西莫多的态度如何?二、教学课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三、教材分析《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课文。
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
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的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活的能力,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一组组构成对比的人物形象,通过美与丑,善良和邪恶,崇高和卑下的重重对比,解释了真、善、美的真谛。
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雨果及写作背景,识记有关常识。
(2)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3)能够对人性中“美与丑”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2、教学重、难点“看客”所揭示出的人性的悲剧及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讨论法、五、教学过程(【百度搜索】:连云港名胜风景幻灯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 a1&word=%BB%A8%B9%FB%C9%BD%CD%BC%C6%AC师:同学们,你们游过花果山吗?花果山上有哪些名胜风景呢?(很多学生都笑着,谈论着)生:我们连云港最好玩的是花果山,谁没玩过呀,除非他是傻子。
花果山上有玉女锋、七十二洞、娲遗石——孙悟空就是从那里面蹦出来的……师:我们的家乡花果山名胜很多,风景也很优美,全世界人都知道!全世界人怎么知道的呀?生:媒体早作过报道了呀,世界上有很多人也来过了呀,他们能不知道吗?生:我认为我们政府应该给吴承恩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呢?如果不是他的《西游记》,如果不是他老人家为我们做广告,花果山要想有这样大的名气我看很难。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查阅资料,深入研读,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2)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并形成正确的人性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阅读,理解“看客”所揭示的人性悲剧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看客”所揭示出的人性的悲剧及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
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板块的学习,帮助学生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任务1、自读全文,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2、让全班同学分四大组,每一组学生分别以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克洛德、一普通观众这四种角色中的一种身份(由老师随意指定),用第一人称概述本选段故事情节,400字左右。
二、导入PPT图片背景“(影片中的)巴黎圣母院”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
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三、熟悉情节(一)咱们班有看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同学吗?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小说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好吗?(也可以课前调查,预先布置任务)(二)1、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本书的第六卷第四章,也就是课本的这一选段上。
请每小组派代表以课前指定给他们小组剧中人物的口吻概述本选段的故事情节。
(可以推举个人代表,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接龙叙述)2、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同学的概述,并谈谈你个人的感受。
四、分析人物(一)在同学生动的叙述中,我们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加深了。
让我们立足于这一选段来评价一下这些人物。
你觉得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克洛德、普通观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作者具体的叙写来谈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语言和人物形象所展示出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其中包含的人性光辉。
2理解对比和细节描写的目的和意义,欣赏对比和细节描写的艺术。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有条件的同学通读小说《巴黎圣母院》,尽量弄清楚小说的故事梗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和语言艺术。
2.认真阅读课文,从整部小说的角度和人物关系的角度研读、体会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相关的具体描写。
3.评点相关的描写,尤其是体现人物个性、表达十分精致的部分。
4.在此基础上试着解答文后的相关问题。
5.如有兴趣,还可以将本文与鲁迅先生的《祝福》《孔乙己》等小说进行对比阅读,看能否发现什么。
第一课时一、查看预习情况二、根据预习要求和预习情况,回顾和梳理与本文相关的《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三、师生一起梳理本文的基本故事梗概,在梳理特别是绘制“路线图”的过程中。
理解本文的结构安排,发现其中的音疆分对比关系,最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一张“对比框图”四、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全篇,对某些语言表达在本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价值能获得更深入和清晰的理解五、学生自主理解阶段1.要求在比较宏观的背景下对预习时初步认识、理解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调整,对某些刚刚的印象特别深、感觉特别好的新的语言点进行点评分析。
2.发现问题,准备小组质疑。
3.准备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六、小组交流1.交流各自学习中感觉最有深度和最有价值的体会和收获。
2.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3.相互帮助解决各自的问题,对交流的体会和收获发表意见。
4.形成本小组在全班研讨交流中的意见和问题。
七、班级交流、研讨1.各小组交流自选点评的语言点和段落。
2.对各小组交流的问题中难度较大、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可集中整理:1伽西莫多究竟是怎样一个人2怎样看待“官方”对伽西莫多的施刑3对巴黎市民围观伽西莫多被施以酷刑时的表现,我们今天究竟应该怎么分析评价4从本部分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审美视角和批判精神八、课后继续思考1.集中点评文章第9段、第25~28段、第58~60段、第66~67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中的善恶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主要内容介绍。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探讨课文中所涉及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中的善恶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场景和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场景和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人性复杂性和善恶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延伸1. 作品比较:让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比较其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异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引导学生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感受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诗歌或画作,展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定稿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眼泪和水的思考,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眼泪和水的含义和作用。
2. 引入本文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眼泪和水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入本文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第二章:新课内容展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三章:案例分析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1. 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第六章: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一项与眼泪和水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关于眼泪和水的公益广告。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定稿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小王子》中的一段寓言故事“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情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情感的力量和价值。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情感的意识。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1.3 教学重难点理解情感的力量和价值。
学会关爱他人、珍惜情感。
1.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1.5 教学准备准备《小王子》中“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片段。
准备相关情感价值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第二章:寓言故事讲解2.1 教学内容讲解《小王子》中的寓言故事“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引导学生理解情感的价值。
2.2 教学过程朗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随朗读。
故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情感的价值。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悟和理解。
2.3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情感的价值。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情感的意识。
第三章:情感价值探讨3.1 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情感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2 教学过程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情感价值的案例,学生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总结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分享。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情感的价值。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情感的意识。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第四章:情感体验活动4.1 教学内容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4.2 教学过程情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4.3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情感的意识。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内容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学生对情感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5.2 教学过程课程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2.鉴赏体会本文对比写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2.了解作者的创作原则:美丑对照原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渺小的肉体,丑陋的形貌并不可悲,只要你拥有宽阔的胸怀、善良的心灵,即使一滴眼泪,一滴水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光辉,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板书: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二.作家及背景介绍过渡: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31页,看注释①补充:雨果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主要作品除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还有《海上劳工》、《九三年》三.整体感知,理清环境、人物、情节1.理清环境、人物过渡:这篇课文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课前让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我问下同学们本文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什么地点?故事中又有哪些主要人物?明确:格雷沃广场的刑台伽西莫多(核心人物)爱斯梅拉达(伽伤害过的人)克洛德(伽最亲密的人)观众(与伽毫无关系的人)2.把人物串联,理清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水四. 文本研习,人物分析过渡:以上我们对这篇小说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做了梳理,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文本,本文的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谁流泪了?(伽西莫多)在什么情况下流泪?请同学们找出“流泪”的段落明确:p39—62自然段,请同学齐读这一部分。
1.伽西莫多在爱斯梅拉达给他送水时,他流泪了,而在喝到水之前,他对爱斯美拉达又怀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来看课文的59—60自然段,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明确:愤怒和轻视详细的写这种情感,跟伽西莫多流泪又有什么关系呢?明确:在喝水之前伽对爱是愤怒和轻视,而在喝水之后,伽因为爱给他送水而流泪,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4《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一、导入经常看到同学们在周记中感叹,人怎么这样啊!你真诚待人了,结果投桃,别人没有报李,所以感慨万千。
透视我们这个世界,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之复杂的交响乐就会时时在我们身边奏鸣: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交织,则是这部宏大乐章反复出现的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共同欣赏雨果以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演奏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部交响乐。
二、雨果介绍三、本文节选自《巴黎圣母院》,为了更好的阅读课文我们先了解《巴黎圣母院》这个故事的梗概。
请同学们把课文注释一读一遍。
四、生字词五、课文分析——研习一从我们刚才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出:咱们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可以概括为——伽西莫多受刑的一个大的场面描写。
这个大场面描写中有许多个小的场面,场上有哪些人物?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总结出来。
明确: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些人物描写了……的内容1、加西莫多受刑的经过和表现2、围观群众的表现态度3、作者的议论研习二在这三者的描写当中,同学们看看对其中那个角度的描写最重要?为什么?(把故事的情节发展推向了最高潮。
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明确:(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怎么判断什么人物才是主角?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说过对故事情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的就是主角?本文的高潮应该是哪一个部分?爱丝美拉达送水给加西莫多喝的情节就是高潮)所以说:群众的角度最重要,因为群众中有个爱丝美拉达,而爱斯梅拉达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到了高潮。
研习三爱丝美拉达这么重要,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出场的?请同学们找出来,过会儿我找个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明确:课本38页,第四段(场面幻灯片展示)众星捧月般的,在喧闹的氛围中,人群中闪开一条路来,这位漂亮、鲜艳迷人的姑娘出场了,有位名人说过:见了美、人总是要肃然起敬的。
研习四:假如说刚开始是人们因惊艳而肃然起敬从而为她让路的话,那么接下来人们是因为美而折腰了,看看爱丝美拉达出场后不同人有什么不同反应?明确:课文中三十八页的第五段到……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概括情节,探究描写围观群众种种表现及伽西莫多心理和行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研究神甫孚罗洛和爱斯梅拉达截然相反的两种表现,探讨几组人物相互间所显示出的人性关系,从而理解雨果借这部小说所阐释的关于美与丑的社会思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及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活动阅读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并思考:在雨果所塑造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他对于“美”与“丑”怎样的思考?导入新课师“真善美”与“假恶丑”是我们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往往是文学上视为作品思想灵魂的一个内容。
在世界文学名著中,有一部作品被公认为对“美”与“丑”诠释得最深刻、最具艺术性。
这部作品就是——生《巴黎圣母院》。
师你们读过雨果的这部小说吗?(有的同学喊“读过”,有的同学喊“没有读过”)师作为高中生,没有读过《巴黎圣母院》,太遗憾了。
借着我们将要学习这部小说节选部分内容的时机,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这部作品,去发现、去思考、去认识这个世界的美与丑。
现在哪位读过《巴黎圣母院》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雨果和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内容?生雨果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他还写过一些诗歌和剧本。
生美丽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原是雷姆地方一个妇女的小女儿。
她能歌善舞。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就看到了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命自己收养的弃儿——独眼、耳聋、驼背、跛足,对他唯命是从的伽西莫多,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却被卫队长弗比斯率官兵将伽西莫多抓住。
伽西莫多被鞭打示众,要求喝水,爱斯梅拉达大胆地送水给他喝。
爱斯梅拉达在被弗比斯救下后,爱上了他。
两人约定相会。
副主教在爱斯梅拉达与弗比斯相会时,用匕首刺伤弗比斯,自己溜走。
爱斯梅拉达被法庭控诉谋害国王侍卫,判处绞刑。
副主教向爱斯梅拉达表示,只要她肯爱他就能免死,被爱斯梅拉达拒绝。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专题第二板块“美与丑的看台”中的一篇课文。
这个板块重在通过问题探讨,鉴赏对比写法的艺术魅力,把握“人性中美与丑对立存在,人性美才是人类的希望”这一主题。
本课设计重点在鉴赏对比写法,把握课文主题。
小说的人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笑与流泪的。
围绕这个问题,从“伽西莫多流泪”一节入手,引出一组组笑与泪的对比,从而牵动全篇。
[教学内容]课文节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选文主要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伽西莫多受刑的经过和表现,二是围观群众的表现和态度,三是作者的议论。
课文刻画了外表丑陋、心地仁慈的伽西莫多,美丽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爱斯梅拉达,无知愚蠢、缺乏怜悯的民众,道貌岸然、冷酷无情的副主教克洛德和残忍暴戾的行刑官等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鉴赏体会本文对比写法的艺术魅力;正确辨识美丑,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语人们生活世上,人性总在演绎着丰富的故事。
无数的艺术作品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在优秀的作品中,无论笑还是泪都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伽西莫多在什么情况下流泪请找出“流泪”的段落。
二、学生齐读“伽西莫多流泪”一节学生品读“干燥如焚”“一大颗”“生平第一次”等词语,体味伽西莫多流泪的不同寻常。
三、伽西莫多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学生首先找到爱斯梅拉达送水的情节。
启发思考:爱斯梅拉达被伽西莫多劫持过,为什么在伽西莫多遭受笞刑,被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她还会微笑着给伽西莫多喂水学生讨论鉴赏:伽西莫多恨的深入和爱斯梅拉达爱的力量的对比。
小结: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以德报怨,给伽西莫多喂水,表现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人性的美丽。
这正如雨果说过的“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设计7《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雨果的生平创作,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3.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2.了解作者的创作原则:美丑对照原则;3.“美与丑的看台”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作者介绍他是一个作家,却享受了许多政治家不能享受的殊荣,法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他的灵柩设在凯旋门下让人们瞻仰,他出殡的那一天,整个巴黎万人空巷,200多万人为他送行!一个民族把给予君主的荣誉授予了一位作家,在人类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这位作家就是维多克雨果。
(出示幻灯片)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世纪40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政治活动。
1851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 19年的流亡生活1870年结束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一位作家,何以在整个法国举足轻重?他给法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今天学习的课文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大屏幕投影课题“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二、整体感知,理清环境、人物、情节。
师:这篇课文节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讲小说,我们就不得不得不提小说的三要素,那就是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
一本名著就是一道精美的大餐,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很长,人物众多,核心人物是谁啊?生:伽西莫多。
师:(板书:伽西莫多)我们先来理一理其他人物与伽西莫多的关系。
老师觉得这些人物可以分为三类:围观看客是与伽西莫多无关的人,(板书:与他无关的人)那神甫是他……?生:最亲密的人、最尊敬的人。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比较方法深入探讨关于本文的艺术手法2、用平等对话的心态解读优秀的文章教学重点:比喻,在文本中的运用与赏析教学难点作者在文中议论性的话语的用意与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这篇文章中展现的人性中的美与丑,也许同学们觉得已经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学习。
但优秀的文学作品内蕴是深厚的,总会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比如它的语言。
听说,同学们已经欣赏了《巴黎圣母院》的电影,那么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吧。
首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更喜欢看电影还是看文章?(学生自由回答)能告诉我理由吗?(学生)的确,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拍成影视作品之后,往往会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更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是它们却永远无法完全取代文本的地位,因为文本中的一些语言艺术往往是影视作品通过光影的手段无法完全展现出来的。
今天,我带来了关于这篇文章的影视片断,让我们一起重新来比较欣赏一番。
请对照文本,看看文本中的哪些地方是影视作品没有表现也很难表现的,特别要注意的是描写人物的语言。
二、比较欣赏(初步探讨)1、播放影视片段(3分钟)2、老师:通过影视片段与文本的比较,你发现什么不同吗?文本中有哪些地方是这段影视还未曾表现出来的?(1)老师举例:于是那可怜人像无法挣脱锁链的野兽一般,只好又不动弹了,他胸膛里间或迸出一声粗重的叹息,他既不羞愧也不脸红,他太远离社会生活,太接近自然状态,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羞耻。
而且在那十分丑陋的脸上,还能表现出什么羞耻呢?但是愤怒、憎恨、失望,逐渐在那可怕的脸上增多,成了一片厚厚的阴云,逐渐蓄满了电流,变成了千万道电光,在那怪人的独眼里闪闪发亮。
参考1:野兽是有力的却是非人的,处于自然状态,无法挣脱的野兽,是一种本能的愤怒,这也是当时伽西莫多最本质的写照。
参考2:阴云,是愤怒、憎恨、失望情感的积蓄,电光是怒火的迸发,作者把抽象的内心情感写得具体可感。
(2)讨论(预设):第一、对人物的细致描写,特别是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是影视作品很难表现的。
第二、文本中作者的看法部分,影视无法表现。
三、具体赏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顺序可调整)1、关于修辞方法的运用(重点)(1)找出比喻句,并品味如果删去后的效果。
(2)根据学生回答,PPT补充相关的句子,并讨论欣赏。
(学生可就某一句话展开)(基本思路:找到本体,然后,体味它的表达效果)他听任人家捆绑,只不过时时粗声地喘气,就像一条牛垂头耷脑地给绑在屠夫的车沿上。
参考:生动地写出了伽西莫多任人宰割没有任何反抗的状态。
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参考:公牛是笨重迟钝的,这里把伽西莫多受刑时肉体上的痛苦,形象地勾勒出来了。
别的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落在他身上参考:雨点是密集的,是铺天盖地的,我们看到了一群无知的群众对一个无辜的可怜人的攻击。
(3)总结修辞的在本文中的作用参考:修辞可以使抽象的表达更具体真实,让人物形象的更生动逼真。
(4)其它作家的修辞。
《围城》(举3例)例1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
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做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
例2 假使真把鸿渐的鼾声灌成片子,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间还夹着一丝又尖又细的声音,忽高忽低,袅袅不绝。
有时这一条丝高上去、高上去,细得、细得像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不知怎么的像过了一个峰尖,又安稳降落下来,辛楣被刺激得神经给它吊上去,掉下来,这时候追想起还恨不得要扭断鸿渐的鼻子。
(5)迁移:试着用比喻句让小说描写更生动。
(课堂练习)补充小说片段——《蒲柳人家》选段,删去相关的比喻语段,让学生用比喻的形式补充或改写。
(分组,每组重点写一句,然后推荐)老师指导(比喻句的要领):第一、本体与喻体要有相似性。
第二、本体与喻体要有一定的距离,或者说距离越远,常常效果越好。
钱钟书《围城》的比喻为例。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的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第三、与整体语境要谐调。
比如,如果中秋月圆之夜,你望着一轮皎洁的圆月诗兴大发,此时,你把它比作大饼就不恰当;但如果这样的语境,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祖孙俩面黄肌瘦,已经断粮好几日了,这天,正是月圆之夜,小孙子指着月亮对爷爷说,你看那月亮多么像香喷喷的大饼啊,就合适。
2、关于小说作者的看法部分小说是以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些小说《变色龙》《孔乙己》等,都是一个个纯粹的故事。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加入这些议论是为了什么?你怎么看这些议论的部分?(你认为它们有没有必要存在于这篇小说?)(附:课文片断)这就是说,绳子和皮条一直陷进他的肉里去了,何况监狱和囚犯这种传统还没有丢失,脚镣手铐(还有徒刑和断头台)至今依旧宝贵地在我们这些文明的温和的有人性的人中间传下去。
人民,尤其是中世纪的人民,在社会上就象孩子们在家庭里一样,他们长久停留在原始的无知状态里,停留在道德与智力的幼稚阶段,可以用形容儿童的话来形容他们: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我们已经让读者知道,伽西莫多的确是被大家借种种理由厌恨着,人群里没有谁有理由或者觉得有理由去怜悯圣母院的可恶的驼子,人们看见他出现在刑台上都觉得非常高兴,他刚才所受的酷刑的悲惨景象,不但没有使他们心肠变软,反倒给他们提供了一桩乐趣,使他们的厌恶情绪表现得更为恶毒。
当“公诉”(按照法官们至今沿用的行话)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
在这里就象在大厅里一样,妇女们特别起劲,她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恨他奸诈,有的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
应该说明,他们的残忍和狠心并不亚于我们给读者介绍过的那个可怕的乞丐集团里的人,那都是群众当中最下层的人物。
(1)人道主义者的雨果,希望借此来表达强烈的价值倾向,让人们理解他的价值观,所以,情不自禁。
(2)这些议论的好处是让人性美丑的对比更鲜明,主旨更显著。
3、深入挖掘:如果去掉这些作者自己的观点怎么样?影响表达吗?(1)比较《孔乙己》《变色龙》相关片段——常常不用作者亲自出现。
(2)补充理论知识:零度写作,就是以第三者的立场冷眼旁观爱憎两种,冷眼旁观万千世界种种,而后能不偏不倚,不躁不急,心平气和,以臻写作化境。
(3)还可能起反作用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看起来像起哄,让作者的议论显得那么的可笑与教条。
(4)明确: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写作习惯,虽然更能让作者自己的观点得以体现,但实际上,议论常常也妨碍了故事的完整性,冲淡了小说固有的意味,显得画蛇添足。
四、其它欣赏角度1、关于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小说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的重要手段,但在影视作品中却无法直接表现,更多的是通过旁白或独白的形式出现。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
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
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么?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象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哪。
2、关于人物形象文本欣赏的过程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重新在脑中建构艺术形象的过程。
而每一个读者所在地域人文环境的差异、以及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格差异,都会造成不同的欣赏习惯和对事物不同的理解方式和理解深度。
所以我们常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者通过想象来再现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但是影视作品常常让我们觉得与文本不符,因为那已经变成导演和演员心中的人物形象。
它们用一个林黛玉取代了千千万万个林黛玉,用一个郭靖取代了读者心中千千万万个郭靖,这也让许多影视作品无端遭受了网友们的板砖。
五、小结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当然有它自己的魅力,但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比较来欣赏文本的语言,尤其是比喻这种修辞的表现力。
通过这堂课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理解文本本身,还要关注文本之外的东西。
通过比较,我们能更深入地去解读一篇优秀的文章。
并且,我们要用一种平视的姿态来看待名著,而不是迷信敬畏权威。
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附:《蒲柳人家》选段(刘绍棠)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
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
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
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地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
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
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装,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地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
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
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荫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