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盐的检验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理解。
实验器材和药品•四种常见溶液:盐酸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酸碱指示剂: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实验原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来检验。
酸性溶液会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碱性溶液会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步骤1.将四个试管准备好,并标上1、2、3、4编号。
2.分别用滴管向试管1中滴加盐酸溶液,滴加量约为5滴。
3.分别用滴管向试管2中滴加硫酸溶液,滴加量约为5滴。
4.分别用滴管向试管3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量约为5滴。
5.分别用滴管向试管4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滴加量约为5滴。
6.取一张红色石蕊试纸,分别将试管1和试管2的试纸蘸湿。
7.取一张蓝色石蕊试纸,分别将试管3和试管4的试纸蘸湿。
8.观察试管1和试管2的试纸变化,并记录结果。
9.观察试管3和试管4的试纸变化,并记录结果。
10.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试管编号溶液试纸颜色变化1盐酸溶液变红2硫酸溶液变红3氢氧化钠溶液变蓝4氯化钠溶液不变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它们是酸性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它是碱性溶液。
•氯化钠溶液没有改变试纸颜色,说明它是中性溶液。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酸性溶液会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会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中性溶液不会改变试纸颜色。
这些检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进一步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理解。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实验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尤其是试管和滴管。
九年级酸碱盐实验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酸碱盐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进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课题。
实验一:酸碱中性度测试酸碱中性度测试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实验。
我们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其中,著名的酸碱指示剂是酚酞和甲基橙。
酚酞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转为无色;甲基橙呈现橙色,在酸性溶液中转为红色。
实验二:中和反应实验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中常见的一种。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为:H₂SO₄ + 2NaOH -> Na₂SO₄ + 2H₂O实验三: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金属与酸反应也是很有趣的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金属与不同酸溶液的反应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将锌片放入盛有硫酸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我们会观察到氢气的释放和溶液的变化。
这是由于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产物。
实验四:盐的溶解度实验盐的溶解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盐在水中的溶解性。
例如,我们可以取少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并加入等量的水。
我们会发现氯化钠可以完全溶解,而硫酸钠只能部分溶解。
这是由于盐的溶解度与其离子化能力有关。
实验五:酸碱指示剂与气体实验酸碱指示剂除了可以测试溶液的酸碱性外,还可以用来测试气体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将红色的酚酞纸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中,纸条会变黄。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改变了酚酞的颜色。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实验过程。
同时,实验也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和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在进行实验时,同学们应该注意实验安全,遵循实验守则,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九年级的酸碱盐实验知识点包括酸碱中性度测试、中和反应实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盐的溶解度实验和酸碱指示剂与气体实验。
中考专题复习酸碱盐的鉴别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特性,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未知物的鉴别;2、知道常见酸碱盐的离子的检验方法;3、学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鉴别的依据及四种鉴别方法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难点:无剂鉴别的思路,鉴别顺序的确定。
四、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的仪器、试剂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明确主题.以如何区分真假食盐导入本课,引出酸碱盐鉴别专题,并且通过提问学生,他们所选用区分真假食盐的方法依据是什么,引出鉴别的含义。
(二)引出定义,总结旧知教师:给出鉴别的定义,并根据几组简单的鉴别题目引出鉴别的依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常见酸碱盐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常见的离子对归纳,完成在导学案上。
学生:完成导学案知识储备(三)实战演练,总结方法教师:巡视学生导学案填写完成,订正无误后,给出不同层次的例题,让学生根据知识储备的内容思考答案。
学生:思考并逐一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穿插思路讲解学生:在完成每一种题型的例题后总结方法(四)拓展难度,实验探究教师:在前三组例题完成后,进行总结,三组都是加入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引出最后一种题型,不加试剂鉴别,给出例题。
学生:思考方法.教师:明确实验内容,桌上就是待鉴别的试剂,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鉴别出各瓶试剂的成分,并提醒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五)课堂小结,归纳方法教师: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出四种鉴别酸碱盐的方法:加水法、酸碱指示剂法、离子对应法和连锁法,并归纳四种方法分别使用于那些题型。
(六)反馈练习,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人人落实后,布置课下作业。
六、板书设计一、鉴别的含义鉴别是已知而未定几种物质,然后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区分。
二、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特征现象:如:酸碱指示剂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或反应时产生沉淀、气体等明显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是学生在学习了溶液、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后进行的实验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溶液、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细节方面仍需加强,对于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2.理解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pH试纸、酸碱指示剂、溶液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酸、碱、盐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活动7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内容为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不同溶液的酸碱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未知溶液的酸碱性?讨论并总结出使用pH 试纸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和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整理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和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重点)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溶液酸碱度的测定(重点) 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实验用品】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胶头滴管、纱布。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土壤样品。
还需要的实验用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玻璃片。
还需要的生活用品:白醋、食盐水、草木灰、橘汁、肥皂水。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提出问题酸碱溶液能否使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色素发生颜色的变化?讨论交流结合生活的实例讨论。
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罗兰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滴入下列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指示剂(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牵牛花汁液月季花汁液紫罗兰汁液【实验结论】酸碱溶液能使自制的指示剂发生颜色的变化。
探究点二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提出问题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讨论交流结合所学知识讨论。
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白醋、食盐水、草木灰水、橘汁、肥皂水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将试纸上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测得待测液的pH。
【实验结论】待测液白醋食盐水草木灰水橘汁肥皂水pH 3 7 11 4 10 课堂讨论(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了解其他同学自制的指示剂的检验效果,哪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成的指示剂检验效果好?(紫罗兰或者牵牛花制成的指示剂效果好。
)(2)归纳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与同学交流。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例如紫罗兰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
)板书设计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1.溶液酸碱性的检验2.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测定溶液酸碱度通常用pH试纸成功之处本节课是学生实验课,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盐》专题物质的鉴别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特征。
2.能够根据试剂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结果,鉴别未知物质是酸、碱还是盐。
3.掌握鉴别物质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特征。
2.理解鉴别物质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性质和特征•酸的性质和特征:呈酸味、能够与碱中和、可以腐蚀金属和变红蓝花色。
•碱的性质和特征:呈碱味、与酸中和、能和脂肪化合物反应生成肥皂、可以变红红蓝花色。
•盐的性质和特征:无味、不呈酸碱性质、可以在高温下熔化。
2. 鉴别物质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步骤2.1 鉴别酸的方法步骤一:取一小段蓝色石蕊试纸,将其浸泡于未知溶液中。
步骤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如果试纸变红,则说明未知物质是酸。
2.2 鉴别碱的方法步骤一:取一小段红色红茚试纸,将其浸泡于未知溶液中。
步骤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如果试纸变蓝,则说明未知物质是碱。
2.3 鉴别盐的方法步骤一:将未知物质加热至高温,观察物质的变化。
步骤二:如果物质发生熔化并形成结晶状物质,则说明未知物质是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酸、碱、盐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向学生详细介绍酸、碱、盐的性质和特征,让学生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酸、碱、盐的鉴别实验操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未知溶液和试剂,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鉴别,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未知物质是酸、碱还是盐,分析实验步骤中的关键点和判断依据。
5. 知识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酸、碱、盐的性质和特征,总结鉴别物质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6.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进行酸、碱、盐的鉴别实验。
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发现其规律和特点。
酸碱盐【目的要求】: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及归纳等思维能力。
5.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对立统一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难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一套;试管;铁架台;尖嘴和长玻璃管各一个;酒精灯;塑料罐;烧杯;火柴;氧化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一般来说,空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有:A.氧气B.氢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学生回答)引言:为什么空气中一般不含有氢气呢?因为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
为了获得氢气,上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制取了氢气?(展示一瓶氢气)它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这属于氢气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氢气还有其它什么性质呢?氢气又有何用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
提问: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3页第一自然段(阅读后由学生回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引言:在化学上更重要的是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氢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的实验。
投影:[观察思考]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生什么物质?2.如何用文字表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3.从实验中得出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播放CAI录相: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师生活动:结合观察思考题及放大的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及写文字表达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氢气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点燃氢气都能安静地燃烧呢?让我们观察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和空气混合引燃爆炸实验。
学生讨论:1.对比爆炸实验和燃烧实验,在反应原理上有何特点?2.同样是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何产生不同的现象呢?请回顾第一章学习的爆炸的知识思考讨论。
(先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教师评价)播放CAI动画:演示并解释为什么纯净的氢气与不纯的氢气点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氢气中一旦混有空气,点燃就一定会爆炸呢?讲解:爆炸极限知识及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安全知识。
引言:在实验室,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验纯工作,否则易引起爆炸。
我们怎样才知道氢气是否纯净呢?请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边演边讲实验室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并向学生说明此操作是很安全的。
学生活动:学生用笔代替试管模拟操作,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验纯操作并判断是否纯净。
引发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才能再收集检验,否则易发生危险,这是为什么呢?演示实验: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听到尖锐爆鸣声后,将试管横放浸入水中,让水从试管口缓缓流入,将管内未熄灭的火焰赶出,并用纸条置于管口点燃,纸条可燃烧。
提问:为什么纸条会燃烧?说明了什么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这样做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注解①)小结:请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教师予以补充。
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2题1、2、3(第二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哪些性质?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演示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投影:[思考讨论]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2.为什么氧化铜会变成铜,而氢气却变成水?3.在反应中氢气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氧化铜又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4.氢气和氧化铜两者存在什么反应关系?5.试管口为何向下倾斜?通过氢气的导管为何要插到试管底部?6.为什么要先通人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为止?播放CAI录相: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合录相播放,学生思考讨论上述问题加热板书:氢气十氧化铜铜十水(置换反应)(H2)(Cu0)(Cu)(H20)电脑CAI动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边播放边组织讨论并讲解)板书:(2)还原性(写在文字表达式上方)----------用于冶炼金属得氧,被氧化加热氢气十氧化铜铜十水失氧,被还原还原剂氧化剂(有还原性)(有氧化性)还原反应: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小结:氢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4、5题运用“单元目标引导探索”进行教学的设计“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在全章乃至全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节书按“大纲”和“教师用书”的安排,共讲授两节时,第一节时,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和氢气的第一项重要化学性质---可燃性。
第二节时,学习氢气的另一项重要的化学性质---还原性,以及氢气的用途。
【教学目标设计】:全节的教学目标,按我们的理解,应包括了如下五点:一、在物质知识方面是: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两项化学性质的初步原理;了解氢气的用途。
二、在理论知识方面是:使学生能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在实验知识方面是:明确氢气验纯的方法和原理,为今后学生在动手实验时学会此项操作打下基础。
四、在能力训练方面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及归纳问题等思维能力。
五、在教育目标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知道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对立统一辩证思想的粗浅的原理。
应当说明的是,教材对于氢气的还原性,仅仅提出“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但也涉及了还原剂与还原性,而对于“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初步概念,则仅作为选学教材安排,考虑到我们学校是重点学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好,所以将这部分选学教材列入正式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教材的知识重点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在重点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破的难点有两处:一是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什么要先验纯的原理,进而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二是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变化导出氧化、还原、还原性、还原剂的初步概念。
【教学设计分析】:在单元目标引导探索这一教学指导思想的规范下,我们的教学设计突出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化学实验观察是“实验引导探索”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特别注意了学观察实验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我们安排:(1)氢气吹泡的实验,以导出氢气密度很小这项物理性质的结论;(2)点燃氢气安静燃烧和不纯氢气引燃爆炸的实验,以导出氢气的可燃性;(2)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以导出氢气的还原性。
除了准确、规范地做好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重点之外,我们充分地利用CAI软件将氢气燃烧的验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录相向学生们展示,使局部反应现象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动为停,扩大学生观察的空间,延长学生观察的时间。
二、引导探索是学生认识化学物质、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关键,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训练,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我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注意结合实验过程引导学主从“反应原理”、“装置原理” 和“操作原理”的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如结合实验过程提出“同样是氢气和氧气化合成水,为什么一个是安静地燃烧另一个却猛烈爆炸?” “为什么检验氢气纯度,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管口要向下并要用拇指堵住?当移近火焰听到尖锐爆鸣声后,又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重新集气?”“为什么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这与制氧气时,试管口向下倾斜有何异同?”“加热前,先往试管里通氢气有什么作用?” “实验完毕撤灯后继续通人氢气直至试管冷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另一方面是注意从实验观察出发,通过系列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将感性的认识提炼成理性的认识,透过现象初步认识氢气性质的特点和本质。
例如,围绕氢气的燃烧实验,激发学生观察录相思考、讨论:“(1)氢气燃烧观察到什么现象?(2)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3)怎么用表达式将变化表示出来?”又如,结合氢气还原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结合观察录相思考、讨论:“(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2)为什么氧化铜会变成铜,而氢气却变成水?(3)在反应中氢气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氧化铜又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4)氢气和氧化铜两者存在什么反应关系?”这些阶梯式的思考讨论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了氢气化学性质的基本特征和本质三.现代电教媒体引人化学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了实验引导探索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引探的效果,我们十分重视采用CAI软件来辅助化学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运用CA1软件,前面所述的放大实验录相镜头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采用了电脑动画模拟,形象生动地将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一个是同样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安静燃烧,而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会发生爆炸?另一个是对氢气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理解,变得比较容易地解决了,而且这样做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四.把握教材知识结构,领会化学思想,是“引导探索教学”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我们注意了本节知识结构的处理。
这节教材分述了氢气性质和用途的两方面的知识,然而,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基本思想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本节材料所介绍的氢气密度小,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三方面的性质,都直接决定了它的三大用途。
究竟如何处理好贯彻上述化学思想和教材分裂成两块的矛盾,以找到一个最佳的处理方案呢?我们的做法是:在学习氢气的上述三项性质时,每学一项即顺理成章地引出它对应的用途,但在板书时,却分列在黑板的两旁对应的位置,然后围绕性质与用途,自成“知识小块”。
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学法的指导,是“实验引导探索法”实施的重要方面。
我们在本节教学设计中,重视贯彻“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如何掌握氢气验纯的方法;结合思考讨论,指导学生如何理清氢气性质原理的思路,如何归纳出结论;结合阅读课文和CAI动画,突破不纯氢气点燃爆炸和“爆炸极限”的难点;结合巩固开拓题的分析和解答,如何用已知的氢气实验和性质原理,动手改正装置的错误。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寻求优化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突破难点,以期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