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课堂讲义配套试题: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讲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复习目标:1、理解、掌握盖斯定律,并学会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2、进一步巩固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复习重点、难点: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知识梳理一、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态和__态有关,而与反应的__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二、对盖斯定律的理解与分析思考:ΔH 、ΔH 1、ΔH 2之间有何关系?(ΔH=ΔH 1+ΔH 2)。
例如: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
如上图表:已知:H 2(g )+21O 2(g )= H 2O (g );△H 1=-241.8kJ/molH 2O (g )=H 2O (l );△H 2=-44.0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则△H=△H 1+△H 2=-241.8kJ/mol+(-44.0kJ/mol )=-285.8kJ/mol 其数值与用量热计测得的数据相同。
五、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例1、化工生产中用烷烃和水蒸气反应得到以CO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
这种混合气体可用于生产甲醇或合成氨,对甲烷而言,有以下两个主要反应:①CH4(g)+O2(g)=CO(g)+2H2(g);△H1=-36kJ/mol②CH4(g)+H2O(g)=CO(g)+3H2(g);△H2=+216kJ/mol由反应①、②推出总反应热为零的总反应方程式③,并求进料气中空气(O2的体积分数为21%)与水蒸气的体积比。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m1·△H1+m2·△H2=△H3=0,所以总反应热为零的反应方程式为6×①+②③7CH4(g)+3O2(g)+H2O(g)=7CO(g)+15H2(g);△H=0从方程式知:进料气中V(O2):V[H2O(g)]=3:1,变式练习1、(2005广东22·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TiO2TiCl4−−−−→−ArC/800/0镁Ti已知:① C(s)+O2(g)=CO2(g);∆H=-393.5 kJ·mol-1② 2CO(g)+O2(g)=2CO2(g);∆H=-566 kJ·mol-1③ TiO2(s)+2Cl2(g)=TiCl4(s)+O2(g);∆H=+141 kJ·mol-1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
高中化学必修4 —- 化学反应原理(概念全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述,叫反应热。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新增】1。
焓:1 mol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H)。
2. 焓变(△H):一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H=H(生成物)-H(反应物)3.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说明:①焓(H)是与物质的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H的单位是kJ/mol或kJ·mol1-。
【注意:△H的单位中mol1-的含义.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它是指每摩尔某一反应,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微粒等。
】③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④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得。
]4.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5.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6。
△H的符号与意义:由于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使环境的能量升高),故放热反应的△H 为“—”,△H<0;而吸热反应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使环境的能量降低),故吸热反应的△H为“ + "△H>0。
见下图 1—17。
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8。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是整数,即表示微粒个数又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状态不要求注明必须在化学式后注明△H的正负号、数值及单位无必须注明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课标)选修4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C卷(新版)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 (2018高三上·徐州月考) 向湿法炼锌的电解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 ,可生成CuCl沉淀除去Cl- ,降低对电解的影响,反应原理如下:Cu(s)+Cu2+(aq) 2Cu+(aq)△H1=akJ•mol-1,Cl-(aq)+Cu+(aq) CuCl(s)△H2=bkJ•mol-1,实验测得电解液pH对溶液中残留c(Cl-)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溶液pH越大,Ksp(CuCl)增大B . 向电解液中加入稀硫酸,有利于Cl-的去除C . 反应达到平衡增大c(Cu2+),c(Cl-)减小D . Cu(s)+ Cu2+(aq)+Cl-(aq) CuCl(s)的△H=(a+2b)kJ•mol-1【考点】2. (2分) Zn还原SiCl4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Cl4(g)+2Zn(l)⇌Si(s)+2ZnCl2(g)△H1SiCl4(g)+2Zn(g)⇌Si(s)+2ZnCl2(g)△H2 .A . Zn(l)=Zn(g)△H= (△H1﹣△H2 )B . 用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 增加Zn(g)的量,△H2变大D . 以Zn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Z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考点】3. (2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金刚石,s)+O2(g)=CO2(g) ΔH1C(石墨,s)+O2(g)=CO2(g) ΔH2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 .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 ΔH3=ΔH1-ΔH2D . ΔH1>ΔH2【考点】4. (2分) (2018高二下·山东开学考) 单斜硫和正交硫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S(单斜,s)+O2(g)═SO2(g)△H1=-297.16kJ•mol-1②S(正交,s)+O2(g)═SO2(g)△H2=-296.83kJ•mol-1③S(单斜,s)═S(正交,s)△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H3=+0.33 kJ•mol-1B .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 . △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 . △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考点】5. (2分)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55.8kJ已知:①HCl(aq)+NH3•H2O(aq)→NH4Cl(aq)+H2O(l)+a kJ②HCl(aq)+NaOH(s)→NaCl(aq)+H2O(l)+b kJ③HNO3(aq)+KOH(aq)→KNO3(aq)+H2O(l)+c kJ则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A . a>b>cB . b>c>aC . a=b=cD . a=b<c【考点】6. (2分)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发生反应S(s)+3F2(g)═SF6(g),产生1molSF6反应能量变化为()A . 释放1780kJB . 释放1220kJC . 释放450kJD . 吸收430kJ•mol﹣1【考点】7. (2分) (2018高二上·清远期末) 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I)所示:ΔH1=ΔH2+ΔH3 ,根据上述原理和图(Ⅱ)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 A→FΔH=-ΔH6B . A→DΔH=ΔH1+ΔH2+ΔH3C . 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D . ΔH1+ΔH6=ΔH2+ΔH3+ΔH4+ΔH5【考点】8. (2分) (2016高一下·承德期中) 已知2H2(g)+O2(g)═2H2O(l)△H=﹣569.6kJ/mol,2H2O(g)═2H2(g)+O2(g)△H=+482.1kJ/mol.现有1g液态H2O,蒸发时吸收的热量是()A . 2.43 kJB . 4.86 KjC . 43.8 kJD . 87.5 kJ【考点】9. (2分)一定条件下A、B、C的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H=△H1+△H2 .则A、C可能是()①Fe、FeCl3②C、CO2③AlCl3、NaAlO2④NaOH、NaHCO3⑤S、SO3⑥Na2CO3、CO2 .A . ②③④⑥B . ②③④⑤⑥C . ①②③④⑥D . ①②③④⑤⑥【考点】10. (2分)(2014·海南) 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为键焓.已知H﹣H,H﹣O和O=O 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1、463kJ•mol﹣1和495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 H2O(g)═H2(g)+ O2(g)△H=﹣485kJ•mol﹣1B . H2O(g)═H2(g)+ O2(g)△H=+485kJ•mol﹣1C . 2H2(g)+O2(g)═2H2O(g)△H=+485kJ•mol﹣1D . 2H2(g)+O2(g)═2H2O(g)△H=﹣485kJ•mol﹣1【考点】11. (2分) (2020高二上·麻江期末) 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804 kJ/mol,当它氧化生成1 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 . 26.0 kJB . 51.9 kJC . 155.8 kJD . 467.3 kJ【考点】二、综合题 (共4题;共20分)12. (4分) (2019高二上·内蒙古期末)(1)将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填化学式)________向纯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会变红,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 。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能力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日本大地震、海啸引发多处核险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核能是一种清洁、环保、安全的新能源B .核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 .氢气的燃烧热最高,且来源丰富、无污染,是一级能源D .将煤制成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可以提高其燃烧效率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A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B .NaOH 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代表燃烧热的是(A .CH 4(g +3/2O 2(g ===2H 2O(l +CO(g ΔH1B .S(s +3/2O 2(g ===SO 3(g ΔH2C .C 6H 12O 6(s +6O 2(g ===6CO 2(g +6H 2O(l ΔH3D .2CO(g +O 2(g ===2CO 2(g ΔH44.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10 L 0.05mol ·L -1Ba(OH 2溶液与20 L 0.05mol ·L -1 HNO 3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B .1mol HCl 气体通入1 L 0.01mol ·L -1 NaOH 溶液中反应时的反应热是中和热C .1mol HClO 与2mol NaOH 溶液反应时的反应热也可能是中和热D .只要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mol 水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5.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 .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 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 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6.根据下图所示的各物质能量变化关系,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 ,金刚石+O 2(g ===CO 2(g ΔH1=a kJ ·mol -1(a <0 B .C(s ,石墨+O 2(g ===CO 2(g ΔH 2=b kJ·mol -1(b >0C .C +O 2===CO 2 ΔH 3=c kJ·mol -1(c >0D .C(s ,金刚石===C(s ,石墨 ΔH 4=d kJ·mol -1(d >07.已知25 ℃、101 kPa 条件下:(14Al(s +3O 2(g ===2Al 2O 3(s ΔH =-2834.9 kJ·mol -1(24Al(s +2O 3(g ===2Al 2O 3(s ΔH =-3119.1 kJ·mol -1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8.反应A +B ―→C(ΔH <0分两步进行:①A +B ―→X(ΔH >0,②X ―→C(ΔH <0。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题组1能源问题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形,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答案 C解析C项,火力发电是利用煤作燃料,不属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氢气虽然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但目前仍处在研究、实验阶段,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可能是()A.氢气虽可由水制备获得,但水资源严重匮乏B.氢气制备耗能巨大,廉价制氢技术尚未成熟C.氢气贮存、运输等安全技术已经很好地解决了D.氢气燃烧产物虽无污染,但其放出热量较少答案 B解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生成物不污染环境,热值高,原料丰富;缺点是:没有找出比较经济的生产氢气的方法。
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资源,所以A错误;B.氢气通过电解制备耗费大量电能采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廉价制氢技术不成熟,是制约氢气大量生产的因素,所以B 正确;C.由于氢气难压缩,且易燃烧,所以对氢气的运输和安全问题目前未解决,所以C错误;D.氢气是一种燃烧值很高的燃料,燃烧时产生能量一般高于同质量的其他燃料,所以D错误,答案选B。
3.氢气是人类未来最理想的燃料,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B.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含CO和H2)后分离出氢气C.用铁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答案 A解析电解水制备H2需消耗大量电能;用焦炭制水煤气需消耗大量热能。
4.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最初来源都可追溯到太阳能B.柴草燃烧时释放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C.核能和地热能来自地球自身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作功答案 B解析生物质能均与太阳能有关。
题组2反应热的判断与计算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B.1 mol C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就是C的燃烧热C.1 mol H2燃烧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是H2的燃烧热D.相同条件下,1 mol H2O(l)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H2、O2化合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值相等答案 D解析燃烧热是指在25 ℃、101 kPa下,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显然A项错误;B项中碳燃烧生成的稳定化合物应为CO2,B错误;C项中H2燃烧时的条件及生成水的状态不确定,故1 mol H2燃烧生成水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H2的燃烧热,C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D项正确。
第三节 化学反热的计算 [经典基础题] 题组1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ΔH=-Q1 kJ·mol-1 2H2S(g)+O2(g)===2S(s)+2H2O(l) ΔH=-Q2kJ·mol-1; 2H2S(g)+O2(g)===2S(s)+2H2O(g) ΔH=-Q3kJ·mol-1。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答案 A 解析 H2S燃烧生成SO2和H2O(l)放出热量最多,生成S(s)和H2O(l)比生成S(s)和H2O(g)放出热量多,所以Q1>Q2>Q3。 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 ) A.2H2(g)+O2(g)===2H2O(l) ΔH=-Q1 2H2(g)+O2(g)===2H2O(g) ΔH=-Q2 B.S(g)+O2(g)===SO2(g) ΔH=-Q1 S(s)+O2(g)=SO2(g) ΔH=-Q2 C.C(s)+12O2(g)===CO(g) ΔH=-Q1 C(s)+O2(g)===CO2(g) ΔH=-Q2 D.H2(g)+Cl2(g)===2HCl(g) ΔH=-Q1 12H2(g)+12Cl2(g)=HCl(g) ΔH=-Q2
答案 C 解析 A项,生成H2O(l)放出热量多Q1>Q2,B项,S(g)燃烧生成SO2(g)放出热量多,Q1>Q2。C项,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热量多,Q1<Q2。D项,生成2 mol HCl比生成1 mol HCl时放出热量多Q1>Q2。 3.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 ΔH=a kJ·mol-1 H2(g)+12O2(g)===H2O(l) ΔH=b kJ·mol-1 2H2(g)+O2(g)===2H2O(l) ΔH=c 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反应热的关系:a=b D.反应热的关系:2b=c 答案 D 解析 A项,H2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项,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C项,生成1 mol H2O(g)放出热量比生成1 mol H2O(l)放出热量少,所以a>b。D项,状态相同,由于系数成2倍关系,所以2b=c。 题组2 由反应热比较物质的稳定性 4.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 ΔH=-2 834.9 kJ·mol-1 (2)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答案 A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2)-(1)得2O3(g)===3O2(g) ΔH=-284.2 kJ·mol-1,等质量时,O2具有的能量比O3低。 5.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n(白,s)+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灰,s)+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灰,s)>13.2 ℃<13.2 ℃Sn(白,s) ΔH3=+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ΔH1>Δ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 D 解析 由③知Sn(灰)转化为Sn(白)是吸热的,当温度低于13.2 ℃时Sn(白)自动转化为Sn(灰),所以A、B、C都错,只能选D。 题组3 反应热的计算及应用 6.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 ℃,105 Pa时,1 mol石墨和1 mo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的反应热分别是ΔH=-393.5 kJ·mol-1和ΔH=-283 kJ·mol-1,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在相同条件下:2C(石墨,s)+O2(g)===2CO(g) ΔH=-110.5 kJ·mol-1 B.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 C.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s)+CO2(g)===2CO(g) ΔH=+172.5 kJ·mol-1 D.已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放热 答案 C 解析 C(石墨,s)+O2(g)===CO2(g) ΔH=-393.5 kJ·mol-1 CO(g)+12O2(g)===CO2(g) ΔH=-283 kJ·mol-1 A项,根据盖斯定律可得: C(石墨,s)+12O2(g)===CO(g) ΔH=-110.5 kJ·mol-1 B项,因为不知生成CO2、CO的多少,无法判断放出热量的多少。 C项,C(石墨,s)+12O2(g)===CO(g) ΔH=-110.5 kJ·mol-1 CO2(g)===12O2(g)+CO(g) ΔH=+283 kJ·mol-1 所以C(石墨,s)+CO2(g)===2CO(g) ΔH=+172.5 kJ·mol-1 D项,能量越高,越不稳定,金刚石的能量大于石墨,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 7.已知: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H2(g)+12O2(g)===H2O(l) ΔH=-241.8 kJ·mol-1 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 ( ) A.2∶3.25 B.12∶3.25 C.1∶1 D.393.5∶241 答案 B 解析 设需要C、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393.5x=241.8y 所以xy=241.8393.5=11.627
所以其质量之比为1×121.627×2=123.25。 8.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 mol共价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3 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 kJ·mol-1,则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等于 ( )
A.-183 kJ·mol-1 B.183 kJ·mol-1 C.-862 kJ·mol-1 D.862 kJ·mol-1 答案 A 解析 ΔH=436 kJ·mol-1+243 kJ·mol-1-2×431 kJ〃mol-1=-183 kJ·mol-1。 9.已知:①2C(s)+O2(g)===2CO(g) ΔH=-221.0 kJ·mol-1;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 ( ) A.+262.6 kJ·mol-1 B.-131.3 kJ·mol-1 C.-352.3 kJ·mol-1 D.+131.3 kJ·mol-1 答案 D 解析 据盖斯定律,把已知两个反应相加减,可求得制备水煤气反应的ΔH。①-②得2C(s)+2H2O(g)===2H2(g)+2CO(g) ΔH=-221.0 kJ·mol-1-(-483.6 kJ·mol-1)=262.6 kJ·mol-1,则C(s)+H2O(g)===CO(g)+H2(g)的ΔH=+262.6 kJ·mol-1÷2=+131.3 kJ·mol-1。 10.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实验室测得4 mol SO2发生上述化学反应时放出314.3 kJ热量,SO2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 A.40% B.50% C.80% D.90% 答案 C
解析 参加反应的SO2为314.3 kJ×2 mol196.6 kJ=3.2 mol,SO2的转化率为3.2 mol4 mol×100%=80%。 [能力提升题] 11.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