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获的季节》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2.28 KB
- 文档页数:35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秋季的特点,掌握秋天的农作物收获情况,学会运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教室、校园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收获的季节》2. 视频资料:《秋收》3. 绘画工具:画纸、彩笔、水粉等4. 秋季农作物图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秋季农作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农作物是什么。
(2)提问:秋天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叫“收获的季节”?2. 学习新知(1)教师讲解秋季的特点,如:天气凉爽、果实累累、落叶纷飞等。
(2)播放视频资料《秋收》,让学生了解秋收的场景。
(3)分组讨论: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在秋天收获?收获季节有什么特点?3. 实践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绘画、文字等形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2)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复习秋季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你们在上一节课的绘画活动中,都画了哪些内容?2.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不同季节的农作物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农作物在哪个季节收获。
(2)提问:为什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重要性。
3.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绘画活动中的收获,互相鼓励。
4. 作业布置(1)观察家乡的秋季景色,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与家人一起参与秋收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绘画作品: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创意和表达效果。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收获的季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了解各个季节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丰收时机。
3.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2.了解夏季的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3.了解秋季的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4.了解冬季的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三、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平时是如何感知季节变化的,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的现象。
2.认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a)春季:温暖、花开、树叶绿化、雨水增多;b)夏季:炎热、阳光充足、树叶茂盛、农作物生长迅速;c)秋季:凉爽、果实成熟、农作物丰收、树叶变色;d)冬季:寒冷、雪花纷飞、农作物歇眠、大部分树木落叶。
3.对应学习:介绍每个季节中主要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和丰收时机。
a)春季:播种各种蔬菜、水果和花卉;丰收时机在夏季;b)夏季:水稻、玉米、葡萄、西瓜等农作物生长迅速,大部分都在这个季节丰收;c)秋季:谷物、果树、草莓等农作物丰收;d)冬季:少数农作物在冬季生长和丰收,比如白菜等。
4.综合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季节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和丰收时机的原因,并总结农作物和季节的关系。
5.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去实地考察不同季节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体验和感知大自然的变化和丰收的喜悦。
6.巩固与评价: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一份关于四季农作物生长情况和丰收时机的海报或展示板,并在班级进行分享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2.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于不同季节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的理解和表达。
2.评价学生对于农作物和季节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3.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制作展板的创意和执行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季节的变迁以及丰收带来的喜悦和劳动的意义。
收获的季节教案收获的季节教案季节的变迁,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每一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而在四季中,收获的季节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
收获的季节不仅代表着农民朋友们辛勤劳作的结晶,更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时刻。
因此,我设计了一份收获的季节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们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收获的意义和过程。
一、课堂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一段关于收获的视频。
视频中可以包含农民朋友们收割庄稼的场景,以及他们欢笑的面孔。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成果。
二、课文阅读接下来,我会选择一篇与收获相关的课文,让学生们进行朗读和理解。
课文可以是一篇描写农民收获的文章,也可以是一篇有关孩子们在秋天收获果实的故事。
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收获方式和经历,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小组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收获的意义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比如经济、环境、文化等,来探讨收获对这个角度的影响。
学生们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辩论,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实地考察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收获的过程,我会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们可以去农田或果园,亲自参与收获的工作,亲眼见证农民朋友们的辛勤劳作和收获的喜悦。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收获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综合评价为了检验学生们对收获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会设计一份综合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旨在考察学生对收获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我也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六、课堂总结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会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在这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们可以讲述他们对收获的理解、实地考察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学生们的分享,我可以了解到他们对收获的理解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收获的热爱和向往。
收获的季节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和描述四季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学会四季的名称及其特点。
2. 学会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四季的变化。
教学难点:1. 能够用适当的方式和句子表达四季的变化。
2. 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PPT或者挂图,显示四季的图片和相关词汇。
2. 学生所需的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 (5分钟)1. 教师出示四季的图片,并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些是什么季节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问题。
3.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如“春天有很多花和新绿的叶子,夏天很热,有很多水果,秋天有很多树叶变黄掉落,冬天很冷,有很多雪。
”第二步:学习新词汇 (10分钟)1. 教师出示四季的图片和相关的词汇,如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2. 教师念词汇,学生跟读,并操练发音。
3. 教师可以用图片和词汇搭配句子来展示四季的特点,如“The weather is warm and sunny in spring.”(春天的天气温暖而晴朗)4. 学生跟读句子,并注意发音和语音语调。
第三步:观察并描述 (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观察所选择的季节的图片或实际环境,然后用适当的句子来描述这个季节的特点。
3. 学生可以使用以下句型:In [season], the weather is [adjective] and [adjective]. (在某个季节,天气是某某样和某某样的。
)4.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描述。
5.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季节并描述。
第四步:绘图 (15分钟)1. 学生分别用绘图纸和彩色铅笔绘制他们选择的季节的图画。
收获的季节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收获的季节和与之相关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劳动的态度,培养勤劳、节约、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收获的季节是什么时候?2.收获的农作物有哪些?3.如何合理保存和保管粮食?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出示一幅描绘收获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这是一个什么季节?你们能从图片中看到什么?2.学习新知:(1)呈现课题:收获的季节。
(2)收获的季节是指农作物成熟,农民开始收获的季节。
通常指夏秋季节,因为在这个时候,大部分农作物已经生长了很长时间,并且有了丰收的迹象。
(3)收获的农作物有很多种,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果实等。
(4)合理保存和保管粮食非常重要,可以使用仓库和罐子等容器进行储存,同时需要注意防虫防潮。
(5)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收获季节的特点和重要性。
3.拓展探究:(1)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选择一种农作物(如玉米),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收获季节。
每个小组应包括选择农作物、栽培、收获、保存等步骤的讨论和准备。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所做的农作物模型,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农作物和收获季节的内容。
4.归纳总结:(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提醒学生收获季节的重要性和粮食的珍贵。
(2)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定,鼓励大家勤劳劳动,节约粮食。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中的粮食保管情况,并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粮食保管经验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收获的季节和粮食保管相关的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和制定班级规定,加深了学生对粮食保管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
收获的季节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收获的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能够正确使用收获的季节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1.学习收获的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掌握收获的季节相关词汇的使用。
教学准备:1.图片:显示不同季节的收获场景。
2.单词卡片:标有相关的季节收获词汇。
3.实物或图片: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收获品。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呈现几幅图片,其中包括春季的柔嫩的小麦苗,夏季成熟的水稻,秋季金黄的麦穗,并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农作物是在不同的季节收获的。
2.探究收获的季节(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民们要在收获的季节收割庄稼呢?进而引导学生探讨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教师可以出示相关图片,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农作物在不同季节的成长变化以及收获的季节。
3.词汇学习(15分钟)向学生展示单词卡片,包括“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以及与收获相关的词汇,如“小麦、水稻、果实、谷物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学会与词汇对应,进一步加深理解。
4.整理输出(10分钟)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在课本上整理一张表格,记录不同季节的特点、变化以及对应的收获物品。
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并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
5.巩固练习(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回答,如“夏天和秋天收割水稻的场景有什么不同?”、“春天和秋天收割小麦的时候,农民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乡的农田,收集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写一篇400字的观察报告,描述不同季节农作物的收获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不同季节的收获情况,学会使用相关的词汇并能够描述季节农作物的特点和变化。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以及整理表格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
通过课后的观察报告撰写,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表达。
《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美丽,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感受大自然中秋季的细微变化,使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充满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
4、通过观察、发现、分辨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秋天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预测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学习观察秋天的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知识链接或拓展教师:多媒体课件和秋天的果实头饰。
学生:课前让学生从花草、动物、天气、庄稼等四个方面搜集资料,感知秋天。
活动一寻找秋天的足迹1、前一段时间,我看见同学们来上学还是穿着夏季的衣服,怎么这几天都换上长袖、长裤了?(这几天天气转凉了)2、学会观察天气:鼓励学生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看书、向大人询问等多种途径了解天气特征。
请同学发布本星期的天气情况。
3、交流:不会根据天气穿着,会带来什么后果?学生交流照顾自己的方法。
4、除了天气转凉,同学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变化?(提示学生除了气候的变化,还感受到植物、动物、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变化……)相机出示图片,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秋季到了)5、让学生出示自己找到的秋天,用图画在书上表现出来。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的图画和老师收集的图片。
教师给找得好,能够表现秋季特点的图画的作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活动二了解秋天的特点1.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花草树木的变化。
2.教师播放课件。
(桂花、红枫、银杏……)3.小结:秋天,花草树木的颜色更丰富更美丽了,而且它们都做好了抗击寒冷的准备。
4.学生介绍动物在秋天的变化。
5.教师播放课件。
(候鸟南飞、小羊长出绒毛准备过冬、松鼠储备冬粮……)6.小结:秋天,小动物们都抓紧时间活动,有的储存粮食,有的飞向南方,也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漫长的寒冬做准备。
收获的季节教案教案标题:收获的季节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收获的季节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的收获的季节的作物和产品。
3. 学生能够参与相关活动,体验收获的季节的工作和乐趣。
教学准备:1. 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不同收获的季节。
2. 树叶、果实、谷物等实物样本。
3. 纸和彩色铅笔。
4. 收获相关的故事书籍或图片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描绘收获的季节的美丽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收获季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收获的季节有哪些特点?它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性?探究活动:3. 展示收获季节中的不同作物和产品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描述和识别。
4. 利用实物样本(如树叶、果实、谷物等),让学生通过触摸和嗅闻,感受收获季节的特点和丰收成果。
5. 分组让学生参与模拟收获工作,例如将纸编成篮子,装载“收获”的实物样本,强调团队合作和分享成果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6. 通过故事书籍或图片故事卡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收获的季节的文化和工作乐趣。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收获经历或家乡的收获传统。
7. 鼓励学生用彩色铅笔或其他工具绘制一幅描绘收获的季节的美丽图画,以展示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想象力。
总结活动:8. 回顾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学到的关于收获的季节的知识和经历,让学生总结和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
9. 鼓励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与收获的季节保持联系?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么来体验和珍惜收获的季节?评估:10.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描述收获的季节的准确性以及图画的表达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 安排校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农田收获的季节工作,或参观市场了解不同收获的季节的产物。
- 进一步探究农业和农民在收获季节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物的来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这份教案能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祝您教案编写顺利!。
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识别四个季节(春、夏、秋、冬);2.能够描述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3.能够感受到四个季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同感受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个季节的名称和特点;2.能够用语言描述四个季节的变化和不同之处。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适合的语言描述四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照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季节图片卡片;相关绘本(如《四季风景》、《季节的变迁》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四季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其他季节图片,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分类。
步骤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春季照片,介绍春季的特点和变化,例如:“春天到了,冰雪融化,天气变暖,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2.教师出示夏季照片,介绍夏季的特点和变化,例如:“夏天到了,阳光明媚,天气炎热,人们穿着凉快的衣服,可以游泳、戏水,还可以吃冰淇淋。
”3.教师出示秋季照片,介绍秋季的特点和变化,例如:“秋天到了,天气温凉,树叶变黄,水果变成熟了,人们可以采摘水果,也可以看到漂亮的红叶。
”4.教师出示冬季照片,介绍冬季的特点和变化,例如:“冬天到了,天气寒冷,雪花飘落,人们穿上厚厚的衣服、带上围巾、手套,出门建造雪人,也可以滑雪。
”步骤三:操练(20分钟)1.教师依次展示季节图片卡片,要求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分为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图片、文字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出该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每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步骤四:拓展(15分钟)。
收获的季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收获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季节。
2.了解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3.了解不同作物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收获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季节。
2.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3.不同作物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收获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季节。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收获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季节。
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作物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3.观察法:通过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出示一张收获的季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季节。
2.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季节。
2. 讲授环节1.老师讲解收获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季节。
2.老师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3. 实验环节1.老师给学生准备不同的作物,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2.老师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4. 观察环节1.老师出示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2.老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会有所不同。
5. 总结环节1.老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季节,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可能会有所不同,不同作物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2.老师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收获的季节。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收获的季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收获的季节。
2.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收获季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3.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作物的收获时间和方法。
4.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收获的季节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收获的季节》,了解农村丰收的场景,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丰收的场景。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农民的敬意。
教学准备:1. 课文《收获的季节》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特点,如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实等。
2. 提问:你们知道丰收的季节是如何到来的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收获的季节》。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情景体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农民、孩子等。
2. 每组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段情景剧,表现丰收的季节。
3. 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四、朗读训练(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朗读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的语气、情感等。
3. 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农民的敬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
3. 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收获的季节》,让学生了解农村丰收的场景,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体验、朗读训练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同时,学生在表演和朗读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案设计
学科:授课人:
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西红柿和南瓜大到小关系你能说吗?
你还能比价图中哪些事物的大小呢?
比较时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大白菜和南瓜谁大谁小?
【小结】在比较大小时,形状接近的物体好比较,形状差别较大的就不好比较。
(二)比轻重
现在我们知道南瓜大西红柿小,那你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吗?你有什么方法比较?我们看看淘气用了什么办法?你看到了什么结果?谁重?
你能分出这两个物体的轻重吗?简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1分钟)
大家说的有理有据,现在老师把这两幅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相同物体的轻重,来判断另外两个物体的轻重关系。
(三)物体大小与轻重关系
现在奇思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你能结合着图说一说吗?
【小结】物体的轻重和大小没关系
三、提升应用(学生独立完成并上交)
你能判断出物体的轻重关系吗?
四、总结归纳
今天我们学习了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希望大家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
《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1.1 课程背景
《收获的季节》是一首充满生活情怀的歌曲,歌词中写到喜悦,节日庆典,家人团聚,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季节。
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以及收获的喜悦。
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收获的季节》的内容,感受季节的变化;
(2)情感目标:鼓励学生体会季节变换的美丽,感受季节变换带来的收获;
(3)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季节变化,结合课外活动,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
二、课时安排
2.1 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资源:必要的教学布置,和学生的自制资料,如节日的礼物装饰,季节的
图片等;
2.2 课堂活动
(1)引入环节:
1. 导入话题:利用多媒体或影像资料,引入“季节”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听歌曲:播放歌曲《收获的季节》;
(2)朗读环节
1. 歌曲朗读:绘图朗读:教师解说歌曲,让学生阅读歌词,并结合歌曲中的情节,
画出背景线索;
2. 小组朗读:分组朗读,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
(3)交流环节
1. 小组讨论:分成4组,分别讨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收获;
2. 课堂分享:每组学生画出自己抽取到的收获,对季节进行分享;
3.小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歌词的带给学生的感悟。
三、课堂感悟
课堂感悟是这次教学活动的最终成果,可以在家庭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分享总结,使学生从节奏中学习调节情绪,并过上沉着且富有情感的家庭、社会生活。
同时,学生还要对自己每个季节的收获感悟,及时表达出来,让季节丰收变得更加珍贵、有意义。
收获的季节教案核心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四季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各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分辨季节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四季的概念和特点,并能描述各个季节的特点。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季节的特点,以及理解各个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展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2. 学具:绘制四个季节的海报,展示四季的景物。
3. 实物:展示各种与季节相关的物品,例如夏季的游泳圈、雪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四张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今天的主题是什么,引发学生对四季的思考和想象。
2.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发学生对季节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习(20分钟)1. 展示图片,介绍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四季的不同特点。
2. 引导学生尝试对四季进行分类,并找出各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四季的理解和观察结果。
三、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四个季节,并介绍太阳高度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2. 制作模型,通过模型演示太阳高度和地球公转的变化,解释四季的变化原因。
3. 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四、总结(10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各自的探究成果,分享对四季的理解和发现。
2. 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3. 教师给出定语从句,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五、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讨论。
2.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以四季为主题,创作小组作品,展示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主张。
六、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 学生交流对本节课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进一步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个主题活动,丁丁和伯父从家乡出发,游览首都北京、长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从北京返回家乡。
从北方到南方,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预示着秋季在南北方的显著不同。
本主题活动通过认识南北方秋天的差异,找寻南国秋景,收获秋天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探究自然、了解秋天生活、认识秋天的劳动和收获。
主要表达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了解季节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亲近大自然,喜欢在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秋天的果实,探究果实的形状和颜色。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常识。
3、懂得如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分享信息。
4、培养学生文明交往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体验秋天带来的快乐。
2、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付出劳动的人。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的思维处在表象、直观阶段。
喜欢在玩中学、乐中学。
因此在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动手、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秋天的自然现象、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和快乐,感受大自然的美,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实物展示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学生视觉的作用,观察收获的场景视频,果实图片,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观察、实践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好动的需求,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品德与生活的学习上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到学生能较全面的了解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从《品德与生活》课的特点出发,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选择与课文有关的大多常见的、儿童感兴趣的媒体,把不能进入课堂的场景生动的呈现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的情感,并将《品德与生活》、《语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全面培养孩子们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初步懂得果实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换来的,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智育目标]:认识当地秋天有哪些果实,了解其他地方秋天的果实。
[素质发展目标]:通过收获的的情景,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发学生热爱秋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认识当地秋天有哪些果实。
[教学难点]:。
懂得果实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换来的。
教学准备
有关秋天的果实的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介绍自己知道的秋天果实。
活动二:展示农民收获的图片。
活动三:我和妈妈逛市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介绍果实
1、活动前要求学生可以准备一些当地的果实,上课时带到课堂中。
2、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
二、看图片
1、从教材果实图片出发,让学生观察果实外部特征。
2、教师出示图片,说说自己没带但是知道的果实。
3、出示一些不是当地的果实图片。
音乐教案收获的季节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收获的季节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了解音乐在不同季节中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学生将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不同季节的情感和感受。
3. 学生将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季节的音乐作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学生对不同季节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对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
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笔。
3. 不同季节的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音乐教室的季节氛围,如播放与当前季节相关的音乐,展示与季节相关的图片等。
2. 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音乐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情感?”探究:1. 分季节进行音乐欣赏:播放与不同季节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春天的欢快曲调、夏天的轻快旋律、秋天的深沉乐章、冬天的悠扬音符等。
让学生聆听并记录自己对每首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2. 学生分享感受:请学生依次分享他们对每个季节音乐的感受和想象,鼓励他们用音乐术语和形容词描述自己的感受。
拓展:1. 学生参与创作:根据不同季节的音乐特点和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音乐创作。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乐器、声音或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他们对该季节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作品展示: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赏和评价。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总结: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与季节的联系,培养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后自主选择音乐作品,欣赏并记录自己对季节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2. 学生可以尝试用乐器、声音或身体动作等方式进行季节音乐的表达和创作,分享给家人或朋友。
《收获的季节》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重在观察、表现秋天。
“万美之中秋为最”。
秋天是多彩的,各种缤纷的色彩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感受。
教材通过各种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向学生展示了秋天多姿多彩的美丽。
教材选择中国当代画家的作品为主,版画有李焕民、张祯麒、周胜华的作品,油画有赵以雄的作品,国画有张辛稼、萧金钟、黄独峰等的作品。
还有许多秋天美丽的自然景物的摄影作品。
这些图片为学生观察、感受秋天提供了很好的视觉资源,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
特别是从自然、生活等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本课设计2课时,分别是纯绘画和剪贴画。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天植物的生长规律以及色彩的特点,创作一幅“收获的季节“。
并运用秋天大自然所特有的植物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进行造型表现,学习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主体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动手能力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强一些,思想活跃,想法甚至会异想天开,但未必不好,能够有自我约束的能力,纪律方面相对好管理,但是还是会有个别学生(尤其是男孩子)比较难管。
另外本课中涉及的斑斓色彩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现在的学生很少能够真正接近自然,对于田野中的劳作都很少了解,《收获的季节》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的同时感受辛勤劳作的后收获成果的不容易。
三、设计思路据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从收获的季节――秋天入手,用名家名作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和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
同时让学生畅谈对收获的季节的认识,而秋天的色彩能够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理情感。
此外通过秋天所特有的植物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学生创新创作能力。
一切围绕《美术课程标准》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开展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并根据学生需要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教学目标结合“综合・探索”领域的要求――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并构建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欣赏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多样的美术表现形式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提高绘画表现和动手制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和表现秋天的事物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表现秋天的美2.教学难点:能创作出既符合秋天主题又能体现一定绘画和动手制作水平的作品。
六、教与学方法1.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导入法;问题设疑法;归纳总结法2.学习方法:欣赏法;讨论法;合作法;自评法;互评法;七、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示范作品、16开素描纸……2、学生:绘画工具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听秋(5分钟)1、:“上课“2、:“同学们,过了国庆,我们会发现学校的作息时间有变化了,说明我们进入什么阶段了呢?”那么看到“秋”这个字,你们又能想到一些什么样的词语?“3.:“那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1、:“起立”2、最好能回答出和色彩或者丰收有关的词语3、喜欢或者不喜欢,讲述理由……1、让学生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利于维持纪律。
2、导入课题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忆秋思秋(10分钟)4、:“同学们的理由各式各样,那么不管你喜不喜欢秋天,能不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的样子。
”5、:“对,同学们的脑海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秋天,那么在这样一个秋天里,我们会收获什么呢?:“恩,那你们知道哪些是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和农作物呢?“6、(2分钟):“在这样一个丰收而又美丽的季节里,很多画家也被它所吸引,忍不住把他们眼中的秋天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来看看画家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①(出示秋收图):“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油画作品是怎样表现收获的季节的?““它的色彩有怎样的关系?②(出示版画作品《打麦场上》的:“那么除了色彩的冷暖关系,画家们还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创作呢?从画面重点、疏密关系、构图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③从这张图上,我们了解了画家的创作方法,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丰收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出示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人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7、“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看了画家的作品,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同龄人为这个收获的季节留下来怎么样的画面呢?”8、:“恩,很好,那如果让你来表现秋天,你会怎么表现呢?”一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另一个学生回答:“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呢?(没有发言的同学也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4、:“叶子黄了,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在割稻子……5、:“果实。
稻谷、橘子…..6、①:“稻谷丰收,有草垛”②在扭秧歌……因为丰收了….有疏有密……③喜悦。
开心…8、学生谈自己的想法4、让学生回忆秋天5、让学生在了解秋天这个季节所蕴含的“收获“,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自然,体会生活。
6、欣赏美术作品,提高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表达想法,如果有学生开小差,可以点名让其回答问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通过观察美术作品,体会画面色调的冷暖关系、构图的方法。
为“画秋“做准备7、给学生一些范作,利于他们思考8、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能够让他们理清作画思路画秋(20分钟)10、(30秒):“听了同学们这么多表现秋天的想法,老师都想动手画一画这个收获的季节了,同学们想不想马上动手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呢?“:“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安静地把画纸往下传,然后开始画丰收的秋天,好吗?”:“看一下哪一组同学又安静又迅速。
”10、巡回指导,同时维持纪律。
(夸奖个别表现好的同学。
)学生作画阶段纪律相对较乱,要注意把握方法,可以以一组或一个同学为对象进行表扬,提示其他同学安静下来评秋(5分钟)11、(4分钟)以比较好的学生作品为例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此进行评价,之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
12、(1分钟):“请每一列最后一位同学将作业收起来交给老师,请每一列第一位同学将美术书本收好交给老师,看一下哪一列表现最好。
:”自评互评进入评价阶段,让学生对照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以及老师的点评,取长补短。
第二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2分钟)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的上课内容吗?(板书:收获的季节)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上节课老师讲了那些知识点(板书)1、:“收获的季节、秋天..2、构图饱满、重点…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上节课内容做一个反馈。
2、巩固知识点评价(8分钟)3、出示上节课比较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色彩、透视、构图、造型….)3、通过对同龄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改善自己的画面,继续上一节课没有完成的作业。
九、板书设计课题主要板书区范画展示区十、总结拓展本课重在培养学生表现自然的能力,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多样式的美术形式,并能选择性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五年级的学生的绘画水平还不是很高,就画面效果而言,除了一部分从小在培训班学习的学生有一定的表现能力以外,其他学生的画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但作品中能够呈现出学生的思想。
相对绘画而言,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比较强。
学生通过各种工具制作不同的造型,并能够乐在其中。
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如何使学生乐学好学,如何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和兴趣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作品,是很重要的。
要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师也要通过学生的表现能够反省自己的教学。
学目标: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教学难点: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2、律动《摘果子》教学用具:、磁带、录音机、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基础训练节奏训练2/4XXX|XX|XXXX|XX|XXX|XX|XXXX|X―||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2/4XXX|XXX|XXXX|XX||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2/4XXXX|XXX|XX|X―||三、新课教学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1、师范唱;2、带学生朗读歌词;3、带唱歌曲;4、全班齐唱。
四、参与表现师:下面啊,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教唱《摘果子》;2、律动《摘果子》。
五、总结下课1、师: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
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1、初听全曲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2、再听全曲A、哼唱它的主旋律1=C2/4153|135|135|11|4666|3555|2432|1―||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C、简单介绍歌曲《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四、参与表现师:丰收的时候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农村里的劳动人民喜欢敲锣打鼓来庆祝,我们就用打击乐器来庆祝吧!1、教学生用铃鼓、沙锤和碰铃,用轻快的节奏给乐曲伴奏;2、请同学上来用乐器伴奏。
五、总结下课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生活,了解河北的特产,认识一些果实的外部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观察探索活动,养成从小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自然的丰富多彩,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果实的外部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自然的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养成从小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同时它也是个收获的季节。
秋天,好多果实都熟了,我们快来看――(让同学们欣赏视频“秋天的果实”。
)老师:这么多的果实,大家都认识吗?学生:(略)老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秋天的果实。
(过渡)讲授新课一、认识果实(板书)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十三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的图,桌子上都摆着哪些果实?大家说一说。